2019年高中历史岳麓版 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1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年高中历史岳麓版 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1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年高中历史岳麓版 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1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年高中历史岳麓版 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1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一)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A耦犁 B曲柄锄C曲辕犁 D翻车解析:选C耦犁出现在东汉;曲柄锄出现在汉代;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C项正确;翻车是灌溉工具。2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 355 462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 750 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 095 796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解析:选BA项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材料体现出了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精耕细作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出现在手工业领域,强调雇佣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铁犁牛耕在江南地区推广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3生产工具与技术的革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显著标志,下列工具(技术)与两汉时期农业生产相匹配的是()解析:选C石锄、骨耜都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工具;二牛一人的耦耕法出现在西汉;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牛耕工具。综合判断C项正确。4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解析:选C“案田而税”说明按田亩的多少收税,实际上等于国家承认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C项正确。5史载:明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及田主姓名,并编制图册,史称“鱼鳞图册”。这反映了()A明朝土地兼并严重B明朝限制土地兼并,重视田赋收入C皇帝带头兼并土地D政府不断清查土地,便于土地分配解析:选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关注土地兼并问题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其财政收入。6读下表,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年代地域西汉元始二年晋太康元年唐天宝元年宋元丰三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解析:选D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南方的户数逐渐增加,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故选D项。7“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解析:选B官营手工业不以市场为主,其内部分工过细,导致代理链拉长,管理成本增加,最终会导致利益内耗增加,成为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8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解析:选C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注重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9“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解析:选D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并不禁止商业活动和商人追求利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重农抑商观念,但其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故选D项。10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解析:选C据“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说明墟市间日开市,不是每天开市,且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但并不能说明乡村市场繁荣;“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说明官员主张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因此市场监管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宋代坊市制在时间和空间上被打破,故D项错误。11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可以看出商人发家后依然将财富用来购买田宅,而不是积累资本投资扩大生产,突出反映了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12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解析:选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同时还体现了雇佣关系,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14分,共40分)13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体现。(8分)(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10分)(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三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8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分别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并结合教材中关于宋朝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的相关内容分析;第二小问,结合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作答即可。第(3)问,结合明清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新的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对内经济上、对外政策上回答消极影响。答案:(1)方面: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2)经济: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3)论证:明清时期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在局部发达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明清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经济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模式陷于停滞状态。1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解析: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从内外因素两个方面概括明代海禁政策的原因。第(2)问,从政治形势的变化与政策的危害来分析,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