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井下矿尘防治 1 填空题 1 矿尘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 浮尘 和 落尘 两种 2 矿井的主要尘源在 采煤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 煤 岩 装运 转载点 锚喷作业点 另外其他工作场所也会产生大量粉尘 3 矿尘的分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即 质量分散度 和 数量分散度 4 矿尘含量的计量指标有矿尘浓度 产尘强度 相对产尘强度和 矿尘沉积量 5 煤矿尘肺病按吸入矿尘的成分不同 可分为 硅肺病 煤硅肺 病和 煤肺病 三种 6 掘进除尘系统有 长压短抽 掘进除尘系统和长抽掘进除尘系统 两种 7 煤的组成除固定碳外还有 挥发分 灰分和 水分 8 常见的减尘措施有 向煤岩体注水 湿式打眼和 湿式作业 等措施 9 矿尘指的是 在矿井 生产和建设 过程中所产生的 并能在空 气中 悬浮一定时间 的各种矿物细微颗粒的总称 10 下行通风方式比上行通风方式产尘量要 小 串联通风方式 比分区通风方式产尘量要 大 11 采煤工作面最佳排尘风速 1 2 1 6m s 掘进工作面最佳排 尘风速 0 25 0 5m s 12 矿尘的粒度越小 对人体健康危害 越大 粒度小于 5 m 的呼吸性粉尘可被人吸入细支气管和肺泡区里引起 尘肺 病 13 矿尘的浓度指的是 单位体积内 矿井空气浮尘的颗粒数或浮 尘的质量 其表示方法有以下两种 计重法 计数法 14 矿尘吸附性指的是 矿尘对周围介质 空气 具有吸附能力的 性质 使微细颗粒表面形成一种气膜 15 煤尘点燃引爆热源的温度为 610 1050 一般为 700 800 16 煤尘爆炸时空气中氧气含量必须大于 18 但是 即使氧气 含量小于 18 时 也不能完全防止瓦斯和煤尘在空气中混合物的 爆炸 17 防治沉积煤尘参与爆炸的措施有 清扫法 冲洗法 撒布岩粉法 和 粘结法 18 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有设置 岩粉棚 隔爆水袋 等 19 矿井 地质构造 煤层的赋存条件 和 煤 岩 的物理 学 20 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主要有 降尘措施 杜绝引爆火源 和 采取防爆 隔爆措施 三条 21 矿尘按其存在状态不同可划分为 浮尘 和 积尘 22 矿尘按其粒径不同可分为 总粉尘 非呼吸性粉尘 和 呼吸性粉尘 23 矿尘按组成成分划分为 煤尘 和 岩尘 24 集中式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 主要水棚不小于 400 L m2 辅助水棚不小于 200 L m2 分散式水槽棚的水量 按棚区所占巷道空间体积计算 不小于 1 2 L m3 25 采区运输巷和回风巷内设置的隔爆棚距可能发生煤尘爆炸的地 点不得小于 60 m 也不能大于 300 m 26 我国目前使用的煤层注水方式有 长孔注水 短孔注水 深孔注水 和 巷道钻孔注水 27 掘进工作面的通风除尘系统有 长压短抽 长抽 和 长 抽短压 三种 28 根据吸入矿尘的成分不同 尘肺病可分为 矽肺病 煤矽 肺 和 煤肺病 29 个体防护的用具主要有 防尘口罩 防尘风罩 防尘 帽 和 防尘呼吸器 30 一般认为 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 30 50 g m3 上限浓度 为 1000 2000 g m3 31 回风顺槽应在距工作面 50 m 内设置净化风流水幕 并确保正 常使用 32 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矿井 必须采取 预防 和 隔绝 煤尘爆炸的措施 二 单选择题二 单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煤矿尘肺病的是 C A 硅肺病 B 煤肺病 C 肺炎 2 掘进中的岩巷最低风速不得低于 B m s A 0 1 B 0 15 C 0 2 3 下列哪项是影响煤尘爆炸的最重要因素 A A 煤的挥发分 B 灰分 C 水分 4 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 采掘工作面的最高允许风速为 B m s A 3 B 4 C 5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 C A 呼吸困难 B 咳嗽 C 头痛 6 当氧气含量增加时 点燃煤尘的温度可以 A 反之 氧气含 量减小时 点燃煤尘的温度就要 B 同时 煤尘爆炸产生压力随 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大而 C A 降低 B 提高 C 增大 7 超微尘 粒径小于 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在空气中扩散 运动 A A 0 25um B 0 5um C 0 75um 8 粉尘的 C 是决定液体除尘效果的重要因素 A 大小 B 含水量 C 湿润性 9 矿井主要隔爆水袋应设水量不得小于 A A 400L m2 B 200L m2 C 300L m2 10 A 是矿井防尘的主要对象 A 煤尘 B 岩尘 C 浮尘 11 一般各种煤尘爆炸的上限最高可达 B A 1500g m3 B 2000 g m3 C 2500 g m3 12 装载点的放煤口距矿车不得大于 C A 0 4m B 0 5m C 0 3m 13 煤尘挥发分越高 感应期 B A 越长 B 越短 C 不变 14 判断井下发生爆炸事故时是否有煤尘参与的重要标志是 C A 水滴 B 二氧化碳 C 粘焦 15 下列哪种粉尘遇火可能爆炸 A A 悬浮煤尘 B 沉积煤尘 C 悬浮岩尘 16 当氧含量低于 C 时 煤尘就不再爆炸 A 21 B 20 C 17 17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 在采取煤层注水和采煤机喷雾降尘等 措施后 其最大风速不得超过 B m s A 4 B 5 C 6 18 呼吸性粉尘的粒径一般为 D m 及其以下 A 2 B 3 C 4 D 5 19 煤尘中所含游离二氧化硅量 A A 小于 10 B 大于 10 C 等于 15 D 大于 15 20 粉尘卫生标准均是以 C 为规定对象的 A 煤尘 B 岩尘 C 浮尘 D 积尘 21 煤尘挥发分越高 感应期 B A 越长 B 越短 C 不变 D 不一定 22 下列属于减尘措施的是 D A 转载点喷水降尘 B 放炮喷雾 C 巷道净化水幕 D 煤层注水 23 煤层注水的注水方式中 对地质条件适应性较强的是 A A 短钻孔注水 B 长钻孔注水 C 深孔注水 D 巷 道钻孔注水 24 矿井防尘系统中 地面水池不得小于 B m3 并有备用 水池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25 在防尘管路设置中 皮带机和皮带斜井管路每隔 B m 设一个三通阀门 A 10 B 50 C 100 D 200 26 下列哪种粉尘遇火可能爆炸 A A 悬浮煤尘 B 沉积煤尘 C 悬浮岩尘 D 沉积 岩尘 27 下列哪种气体的存在可使煤尘的爆炸下限降低 C A 氮气 B 惰气 C 瓦斯 D CO2 28 职业病防治法 规定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B A 预防为主 防治并重 综合治理 B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C 预防第一 防治结合 分类管理 29 消防法 规定 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C A 防火为主 防消结合 B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C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30 圆形 蓝色底上画了一个白色的带着口罩的人头 这个安全标志 表示什么意思 A A 必须戴防尘口罩 B 必须戴防毒口罩 C 必须戴防护口罩 31 对接触会产生职业危害粉尘的工人应选用哪种口罩 B A 防毒口罩 B 防尘口罩 C 十二层的纱布口罩 32 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矽 尘是指怎样的粉尘 C A 含有硅元素的粉尘 B 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 C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不少于 10 的粉尘 33 职工应当正确使用 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 A A 职业病防护用品 B 生产工具 C 生产设施 34 用人单位要做好职工的职业健康防治和 A A 监护 B 管理 C 保护 35 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采用 C 作业 可 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 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 对不能采用湿 式作业的场所 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 A 通风 B 隔离 C 湿式 36 下述哪点不是职业病的特点 B A 病因明确 B 容易诊断 C 有群发性 D 早期诊断预后较好 37 用人单位为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在劳动过程中应当采取 下列哪些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D A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B 建立 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C 建立 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D 以上措施都要采取 38 没有防尘洒水的采掘工作面 A 生产 A 不得 B 暂停 C 可以 39 粉尘主要危害人身体的哪部分 C A 胃部 B 脑部 C 肺部 40 井下任何地点煤尘堆积不得超过 2 毫米连续长度不得大于 A A 5 米 B 5 毫米 C 2 米 41 皮带巷洒水管路应多少米设一个三通阀门 B A 100 米 B 50 米 C 150 米 42 炮掘巷距工作面 A 安装放炮喷雾器 A 20 米 B 50 米 C 30 米 43 煤矿的生产和运输防尘要求必须是 B A 先开机后开水 B 先开水后开机 C 不开水 44 放炮喷雾时间不少于 B A 15 分钟 B 10 分钟 C 半小时 45 煤尘爆炸要产生大量的 和 A A 热量 CO 气体 B 冲击波 CO2 气体 C CO2 气体 氧气 46 个体防尘的工具主要是 A A 防尘口罩 B 湿式作业 C 个体采样器 47 喷雾洒水有作用 C A 降低瓦斯浓度 B 降低工作面温度 C 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尘 48 风流净化水幕作用是 C A 降低瓦斯浓度 B 降低工作面温度 C 降低风流中的煤尘 49 如何判断煤尘超标 B A 煤尘厚度超过 5 毫米 连续长度超过 2 米的煤尘 B 煤尘厚度超过 2 毫米 连续长度超过 5 米的煤尘 C 煤尘厚度超过 2 毫米 连续长度超过 3 米的煤尘 50 一通三防 指的是 A A 通风 防瓦斯 防煤尘 防灭火 B 通风 防瓦斯 防顶板 防水害 C 通风 防火灾 防瓦斯 防水害 三 多项选择题 1 井下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最高允许浓度的规定有 A B A 总粉尘是 10mg m 3 B 呼尘 3 5 mg m 3 iO2 含量 10 呼尘是 3mg m 3 2 下列影响尘肺病发生的有 ABCD A 粉尘成份 B 粉尘浓度 C 接触矿尘时间 D 身体强弱 根据不同的方式 局部通风排尘方法可分为 ACD A 总风压通风排尘 B 扩散通风排尘 C 引射器通风排尘 D 局部通风机通风排尘 3 下列措施能隔绝煤尘爆炸的有 BC A 清除落尘 B 撒布岩粉 C 设置水棚 D 煤层注水 4 矿尘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主要表现在 ABCD A 污染工作场所 危害人体健康 B 煤尘爆炸 C 磨损机械 D 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 5 判断井下爆炸是否有煤尘参与爆炸 可根据下列 AB 现象判定 A 煤尘挥发分减少 B 形成粘焦 C 巷道破损 D 人员伤亡情 况 6 煤矿井下矿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ABCD A 采掘过程中 B 采空区处理 C 煤 岩 的运输和转载过程 D 喷浆过程 7 矿井生产条件对矿尘的产生有哪些影响 ABCD A 生产的集中化程度 B 采煤方法 C 地质构造 D 采掘机械 8 回风顺槽应在距工作面 50m 内设置净化风流水幕 并确保正常使 用 A 30m B 50m C 80m 四 判断题四 判断题 1 井下粉尘的产生量 以回风巷为最高 2 粉尘进入眼睛会刺激眼膜 引起角膜炎 造成视力减退 3 减少粉尘产生的唯一措施 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 4 个体防尘的工具主要是戴防尘口罩 5 风水喷雾器 它是靠水的压差作用将水化成雾状喷出 6 在采煤工作上 下出口不超过 30m 以内的地方安装水幕 要灵敏 可靠 使用正常 7 掘进机必须有内外喷雾装置 8 8 能被吸入人体肺泡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性最大 9 沉积煤尘是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的最大隐患 10 粉尘颗粒越小 越容易被水润湿 11 单纯的煤尘不会爆炸 一定要有瓦斯参与才会爆炸 12 连续爆炸是煤尘爆炸的特征 与有无积尘没有关系 13 煤尘爆炸事故中受害者大多是由于二氧化碳中毒造成的 14 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层的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该矿井就应定为 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矿井 15 我国煤矿主要采取以风水为主的综合防尘技术措施 16 在喷雾降尘措施中 水滴越小 降尘效果越好 17 要使排尘效果最佳 必须使风速大于最低排尘风速 低于粉尘 二次飞扬的风速 18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导致肺组织纤维化 最终导致尘肺病 19 煤尘的挥发分越高 爆炸的危险性越小 20 煤的变质程度越低 其煤尘的爆炸性越弱 21 减尘措施是矿井尘害防治工作中最积极 有效的技术措施 22 个体防护是一项被动的防尘措施 23 粉尘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但不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24 同一种粉尘 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 吸入量越大 则尘肺病的发 病率就越低 25 放糊炮 明炮时 爆炸火焰直接暴露在矿井空气中 冲击波震动 大极易将煤尘震起 最易产生明火 引起瓦斯 煤尘爆炸 26 隔爆水槽的作用是一旦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时阻断火焰 缩小 受灾范围 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27 综采或机掘工作面割煤时打开内外喷雾是为了降低煤尘浓度 防止煤尘堆积 28 风流净化水幕喷嘴的安装和雾化方向要平行巷道顺风流方向布 置 五 简答题五 简答题 1 煤尘爆炸需要哪些条件 1 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而且浮游煤尘具有一定浓度 下限 为 30 50g m3 上限为 1000 2000 m 爆炸力最强的浓度 300 400g m 2 具有点燃煤尘的高温热源 3 氧气浓度大于 18 2 减少煤尘产生量的措施有哪些 1 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2 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 3 炮采工作面应采取湿式打眼 使用水炮泥 爆破前 后应 冲洗煤壁 爆破时应喷雾降尘 出煤时洒水 3 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1 在生产过程中防止悬浮煤尘飞扬的措施 2 防止沉积于巷道周壁及底板上的煤尘重新飞扬并参与爆炸的措 施 3 防止产生引爆火源 4 矿尘生成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1 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 2 煤岩的物理性质 3 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4 采煤方法 5 产尘点的通风状况 6 采掘机械化程度和生产强度 5 煤尘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矿井自然灾害严重 先天条件较差 煤矿总体基础比较落后 安 全投入不足 欠账较多 抗灾能力低下 有些煤炭企业对安全工作 重视程度差 管理水平低 1 矿尘的危害有哪些 污染工作场所 危害人体健康 引起职业病 某些矿尘 如煤 尘 硫化尘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 加速机械磨损 缩短精密仪 器使用寿命 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 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6 煤尘爆炸的特征是什么 形成高温 高压 冲击波 煤尘爆炸具有连续性 煤尘爆炸的感应期一般为 40 280ms 挥发分越高 感应期越短 挥发分减少或形成 粘焦 产生大量的 CO 煤尘爆炸时产生的 CO 在灾区气体中的浓度可 达 2 3 甚至高达 8 左右 爆炸事故中受害者的大多数 70 80 是由于 CO 中毒造成的 7 现场采用的防尘供水形式有哪几种 利用井下水为水源的静压供水 利用井下水为水源的动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