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学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学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学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学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7八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学案一、教材阿长与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本单元学习重点在于讲述“小人物”的故事。本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幼时保姆“阿长”的几件琐事,通过对阿长语言,表情及行为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阿长的性格与思想活动,进而展现了乱世中“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哀民生之多艰”的人文关怀以及“爱莫能助”的深深无奈。二、学情初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对于叙事性散文这种文体也较为熟悉了。但这个年龄的学生思维逻辑性正在形成期,归纳和总结能力较弱,社会经验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通过语言,表情,行为等细节了解人物的性格及思想活动存在一定难度。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小人物”的怎样的命运。【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小人物”乱世中谋生的生存状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小人物”乱世中谋生的生存状态。【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首先我将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新闻报道,即媒体上的热点话题“杭州保姆纵火案” ,其中有居民群众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我会停在这里,提问:“人心不古”是何意?经过提问得出结论:是指“现世人的思想不如以前的人淳朴善良” 。然后我将接着提问:新闻中这个浙江保姆是这个可怕的样子,那么 100年前的浙江,鲁迅先生幼时的保姆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怀念幼时保姆“阿长”的一篇叙事性散文阿长与山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海经 。2.其后,我将用多媒体展示鲁迅生平简介,如下: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是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5,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后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 阿长与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收录于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 。通过热点新闻导入,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理念;对背景的介绍不但是引导学生了解文学常识的手段,同时学生还可将时代背景信息与文章内容加以关联。(二)整体感知这部分我会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1.阿长是谁?2.文章写了阿长的哪几件事?哪件详写?哪件略写?并通过互动得出如下结论:阿长:家中长工;沿用上一任长工的称呼。略写:身份来历详写:知道规矩并努力遵守“切切擦擦”被迫护城身世终老买山海经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对本文的主人公,以及所叙之事均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7有初步了解,为学生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命运做了准备。(三)深入研读这部分我依然会使用任务引导法,我将设置如下任务:1.“通过这些叙事,文章展现了阿长的哪些性格?最终突出了阿长这种小人物怎样的生活状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将阅读的重点放在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性格上。经过互动,得出以下结论:略写:身份来历身份卑微,地位边缘,无人关心。“切切察察”没有大志向,只能关注到与自己有关的琐事。身世终老控制不了命运,努力生活终难逃悲惨结局。详写:知道规矩并努力遵守精神寄托控制不了命运。被迫护城英勇之举出于被迫控制不了命运。买山海经只能关注到自己圈子中的的人和事,对于身边的人真诚淳朴。据学生自己分析出的性格,搭配有逻辑的板书,学生们可总结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小人物”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生活悲苦而无保障成为常态,而其常常忙于自保,只能关注到自己圈子里的人和事。2.“伟大的神力”出现过几次?阿长是如何展现“伟大的神力”的?作者对此又持怎样的态度?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7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与师生互动,得出下列结论:两次。第一次在作者听到阿长讲述自己如何“舍身护城”时:1.阿长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如何“伟大”地“舍身护城” ,全程却无悲伤感。体现了“小人物”地位低下,命运悲惨已是常态,侧面表现了“小人物”麻木的心理;2.英勇之举其实是出于被迫,后又成为谈资, “小人物”收到迫害无人关心,只得在孩子面前夸张地呈现出来以寻求一点存在感。此处作者认为英勇之举与阿长日常为人有些不符,对阿长将信将疑。 “伟大的神力”是一种略带疑惑的讽刺。第二次是在阿长帮作者找到带画的山海经时。阿长不识字,连山海经的名字都读错,然而却特意询问作者关于山海经的事,最终自己花钱帮其买到了带画的山海经 。一切自然真诚,没有半点邀功之举。而作者身边看似“靠得住”的大人却都没有帮作者找到。在这里展现的是“小人物”待自己圈子里的人真诚朴实善良,流露出浓浓的温情。此处作者称阿长果然有“伟大的神力” ,有吃惊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被阿长的真诚和善良所感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也许目光短浅,但却有“大人物”没有的朴实的温情。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7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为已去世多年的阿长祈祷,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他很清楚“小人物”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在乱世中求生艰难而无奈,但作者仍是希望阿长这类的“小人物”可以不再为保命而颠沛流离,不再被命运左右,得以安宁。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将更有代入感,从人物的性格分析出其生存状态,进而体会出作者深层的情感。(四)拓展延伸学生们刚刚学习并初步体会了鲁迅先生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描写,请同学们对比阅读孔乙己 ,思考作者又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表情及行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其性格和命运的?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将会更加深刻地了解鲁迅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方法,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也为日后学习其它鲁迅作品做好了准备(五)小结作业:总结文章内容,请同学将上述对比阅读中的收获,围绕一个点写一段 300字左右的短文。学习就是要输入加输出,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有了一定地输入,此处作业就是很好的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并且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总结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六)板书设计: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7阿长:家中长工;沿用上一任长工的称呼。略写:身份来历-身份卑微,地位边缘,无人关心“切切察察”-没有大志向,只能关注到与自己有关的琐事身世终老-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