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作文素材茶马古道茶马古道马帮之精神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中国大西南区域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纯粹的恶梦,而西南地区自古出虽矮小却富耐力的山地马,这样,马帮的徒步运输就应运而生。马帮的存在和运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他们构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历经沧桑,在马帮的赶马人和马锅头身上,形成了许多触目的精神特征。而这些精神特征正是过去仅仅追求安居乐业,向往平和中庸的许多中国人身上所缺乏的。他们身上最为突出的就是冒险精神。哪怕在今天,那些职业探险家所谓的壮举,跟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涯相比,也会黯然失色。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众所周知,中国大西南区域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纯粹的恶梦,山道的险峻崎岖,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而西南地区自古又出虽矮小却极有耐力的山地马,这样,马帮的徒步运输就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马帮以俗称为“锅头”的为首领,他既是赶马人的雇主,又大多是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赶马人是锅头的雇佣劳动者,可以按成文或不成文的契约,自由地参加或脱离各个马帮。有的马帮连锅头带骡马属商号所有,有的是马锅头独立经营,受雇于顾客商家。有的赶马人仅以劳力为生,有的是自带骡马入伙,他就兼有了雇工和股东两重身份。这样,马帮就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 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西南马帮的存在和运作,起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他们仍在一些不通公路或交通不便的地区辛勤劳作,他们构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久而久之,在马帮的赶马人和马锅头身上,就形成了许多触目的精神特征。我以为,这些精神特征正是过去仅仅追求安居乐业,向往平和中庸的许多中国人身上所缺乏的。马帮的存在和运作,对大西南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和影响。所以,马帮作为大西南独有的一种经济交通方式,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业,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明文化载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组织,在西南历史上,乃至今天,都有其重大而特出的文化意义。 遗憾的是,千百年来,大西南的人们经常与马帮打交道,甚至可以说出门就离不了马帮,然而马帮却几乎未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在所有正史中,马帮仿佛从未存在一样。人们把马帮完全当一种工具看待,忽略了其中重大的、多方面的意义,这意义既有现实方面的,也有学术上的。在马帮即将消失之际,来考察马帮,研究其所有过的精神,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也很有价值;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十多年来,笔者一直进行着有关马帮的考察和研究,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马帮所具有的一些精神特征,作一个大概而粗略的阐述,以期得到有关人士的指教和帮助。一,马帮的冒险精神 茶马古道马帮所经历的冒险性是人所共称道的,他们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冒险精神。哪怕在今天,那些职业探险家所谓的壮举,跟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涯相比,也会黯然失色。 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获利,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这种冒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意上的冒险。马帮大多活动在现代商业社会远未成熟的时期,法律不仅不完善,在许多地区简直形同虚设,马帮要做的每一笔生意,都有着极大的风险,加上政治局势的极不稳定,更增加了这种风险。有的人固然因为马帮贸易而兴家发财,但更多的人干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仍然一无所有。二是面对严峻的大自然的冒险。马帮运行的茶马古道各条线路,自然环境都异常危险艰苦,风霜雨雪,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兽毒虫,瘟疫疾病,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绝大部分时间的野外生活,对任何一个赶马人和马锅头都是严峻的考验。不知有多少赶马人和马锅头就这样弃尸荒野,死于异国他乡,有时甚至连收尸的人都没有。三是土匪强盗的威胁。当时的西南地区,土匪强盗十分猖獗,尽管马帮都是全副武装,但仍不时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损货的事时有发生。这种种特殊的生存境况,决定并造就了马帮的冒险精神。 所以,干马帮就等于冒险,就等于拎着脑袋找饭碗。只要走上了马帮路,就等于立了军令状,是死是活,是找钱发财还是血本无归,全靠马帮自己的运气和能耐了。在过去,众所公认,无论在西南哪个地方,能干马帮的都是些勇敢的人,是些意志坚定、能力高超的人。 对要生存、要发展的马帮来说,冒险并不仅仅是拿生命财产作孤注一掷,而是需要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毅力、勇敢的气魄和卓越的智慧等等一系列美德。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们身上正好体现了这些东西。二,马帮的勤勉精神马帮的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少惰性,多勤勉。他们埋头苦干,不仅劳力,而且劳心。他们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常常逾年不归,随时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糟糕的天气作卓绝的抗争,经常还要赶时间,抓机会,这当然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土重迁的农民要艰苦得多。 不论多么漫长的路途,马帮都要一步步走过来,上路后,每天都要起大早,路上要生火做饭,中午和下午要上驮下驮,要搭帐篷,晚上睡到半夜还要爬起来看看放养在山上的骡马跑远了没有,是不是安好。光每天的上驮下驮对赶马人来说就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一个人要把十多匹骡马所驮的上千斤货物抬上抬下,一天两次,甚至更多次。每天不管多苦多累,首先要服伺好骡马,一日三餐,赶马人都要先让骡马吃好,最后才轮到打发自己。 由于马帮的各项工作完全靠赶马人分工合作,所以每个赶马人都必须要具备全部赶马人应该具备的本事和能耐。他们不仅要懂四时节令、天气变化,要能辨别方位道路,通晓各民族语言,而且要识骡马的性情,要会各种马帮所需的技能,诸如算帐识货,开枪打仗,支帐做饭,砍柴生火,识别野菜野果,上驮下驮,钉掌修掌,找草喂料,乃至医人医畜。 马帮大多数时间是在野外度过,在那里他们举目无亲,有时候谁也帮不上谁,哪怕同一个马帮里的人,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生存劳作完全得靠自己,懒惰的人根本就无法在马帮里混。 需要强调的是,马帮之所以有冒险精神,之所以能够勤勉劳作,还在于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想过上好一些的日子。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三,马帮的宽容亲和精神 马帮是一个商业运作的群体,他们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同时他们也要与别的形形色色的人来往打交道,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为了生意上的需要,他们都有着很好的宽容、亲和与合作的精神。 马锅头与赶马人之组成马帮,多以家族、民族、宗教、乡邻、伙伴等关系为纽带,因此,赶马人与马锅头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密切,行动容易协调,运输效率也就比较高了。马帮与各家商号之间,也存在着互利互助的关系。有的马锅头经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一定资金,然后有了自己的商号,有了商号以后,更得力于马帮的支持。例如,在过去,云南的大多数商家都是靠赶马帮起家的。所以,马帮与商家就有着很好的团结合作关系,贯穿着亲密和合的精神。在马帮自身内部,由于大家结成了一起行动的马帮,同吃一锣锅饭,同睡一顶帐篷,一年四季一天到晚形影不离,马帮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就是每个人的利益,因而相互之间更是亲如一家。而且马帮在外面闯世界,常常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遇人遇事,大家最好是宽让容忍,和气为上,否则就将处处碰壁,时时遇麻烦。所以马帮就有了难能可贵的宽容、亲和与合作的精神。 俗话说,在家靠亲人,出门靠朋友。在路上碰到其他马帮,大家都很亲切,都是出门人,遇到困难相互都会彼此帮助。遇到别的马帮的人或骡马病了,都要全力给予帮助。碰到路断了什么的,就一起合力去修。缺了粮食、草料什么的,也会相互接济一下。争抢道路,争抢草场,争抢顾客货物,只会两败俱伤,对谁都没好处。那是常在路上的马帮最为忌讳的。 由于常年在外面闯荡,什么世面什么人没见过?马帮的眼界心胸也就宽阔得多,他们通情达理,体谅他人,而且路上什么情况都会碰到,别人碰到的难处很可能自己第二天就会碰上,你帮了别人,也就等于帮了自己。他们自己本身就吃过许多苦,也就特别能理解别人的难处。怨天尤人,或是只顾自己,只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后毫无出路。四,马帮的讲信誉守信用精神 跟旧时西南那些地方军阀的乌合之众相比,马帮更像一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军队。每次运输上路,马锅头、赶马人和骡马们各司其职,按步就班,井然有序地行动,该走就走,该停就停。马帮不仅有严格的规矩,如赶马人要绝对服从马锅头的指挥,等等,而且十分讲信誉、守信用。这也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必需。在他们那里已经初步具备现代商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 尽管马帮是一种民间运输团体,但它毕竟是一种商业组织,他们的运作已经是一种商业行为。每次货物运输,他们的责任都十分明确,而且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马锅头要负责全局,要完好无损地保证货物运抵交接,到了目的地,一样一样由商号清点验收,管的很严;赶马人负责照看归他管理的骡马,每头骡子,每样货物,都要负责到底。要是出了什么纰漏,做了什么手脚,下次就没有饭碗了。只有好好做人做事,才有人请你。所以马帮特别看重信誉信用,真要有什么意外,哪怕自己吃亏贴进去,也要保证客户的利益。 马帮之所以能够这样,一方面有赖于传统伦理道德,另一方面,这一道德基础又与茶马古道沿途边远山区纯朴无欺的民风融为一体,使之得以维持。 由于并非处于法制社会,马帮的经营几乎完全靠的是信誉和信用,马锅头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十分干脆果断,而且说到做到,绝无戏言。只要预先交付一点定金,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完成工作。这已成为他们的定例。 虽然马帮这样做多少还有些江湖习气,但不能否认的是,马帮向来有着一种特殊的激动人心的责任感,因为前面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必须对马帮群体中的所有人,包括自己的生命负责,对那些珍贵的骡马和昂贵的货物负责,还包括着对远方家乡的亲人负责。 这也正是马帮在西南地区茶马古道区域口碑甚好的原因。五,马帮的爱国精神 不能否认,马帮的兴起和运作,是为牟利发财,然而正因为此,马帮的利益就跟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密切联系在一起。只有国家强盛了,只有人们生活繁荣了,马帮也才有靠山,才有财源。马帮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就势必倚国重民,这就造就了马帮的爱国精神。 过去,西南有不少马帮一直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了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与外国商人以及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打交道的时候,常常因为自己国家民族的羸弱,而在生意上吃很大的亏。在关税上,在外汇汇率上,在货物价格上,如果没有自己的政府撑腰,就常常被动吃亏。许多马锅头对此深有感触。 从国内来说,如果政府腐败,官员横行,政局不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马帮的生意和生存。因而,马帮们常常体现出一种向心力,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昌盛,具有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 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许多赶马人就积极投鞭从军,成为保家卫国的极好战士,因为他们平时不仅有严格的规矩和纪律,而且人人会打枪战斗,又熟悉地形道路。当时他们就唱出了这样的赶马调:“马铃儿响叮当,马锅头气昂昂。今年生意没啥子做,背起枪来打国仗。”他们中的一些人更辛勤奔波于茶马古道上,为抗战大后方的物资运输供应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仍有许多昔日流落在外的赶马人回到祖国报效尽力也是明证。在解放军进军西藏和平息叛乱的岁月里,他们也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尽了不可或缺之力。六,马帮的创新意识。马帮经常四处游历,见多识广,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每每非一时一地的旧风俗习惯所能束缚,所以马帮能在打破旧风俗习惯,改革旧礼教,促进新事物、新道德、新观念的产生方面,常有其特殊的贡献。 大西南向来因为交通不便,人们习惯于蜗居一地,这样就形成了比较保守和封闭的心态和状态,千百年来守着一些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十分缺乏信息的流通和思想等等的交流,常常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司马迁“夜郎自大”的说法就由此而来。是来来往往走四方的马帮打破了这种状态。马帮不仅把一些新奇的商品带到各地,也把一些新的观念和思想传播开去,因为马帮在当时就是些比较有见识的人,他们能够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敢做。 为了寻找最直捷便当的道路,马帮必须作反复的摸索;为了鉴别货品的真伪,他们必须有十二分的精明,并且要用心学习,总结积累前人的经验教训,否则就可能血本无回;为了生意赢利,他们必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各种动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变化;为了跟各少数民族做生意,他们大多学会了两三种语言,有的甚至会讲四五种语言,以至人们把马帮称作有几条舌头的人。在路上,他们不仅要经过酷热的瘴疠之地,也要过寒冷彻骨的雪山冰原,而且常常要在陌生的环境里与陌生的人交往,没有极强的生存本事,就只有送掉小命。 可以说,马帮信息观念强,广闻博听,他们不墨守成规,而是“乐观时变”。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与时俱进。这种种优秀品德,正值得发扬光大。 如此等等,都使得马帮成为当时比较优秀的人物,他们也很好地把一些优秀的东西传到了四面八方。七,马帮的反抗精神 在旧中国,马帮作为一种脆弱的民间社会组织,经常面临着种种压迫盘剥,随时会与各种黑暗势力发生冲突,这正养成了马帮威武不屈,见义勇为的气概。 马帮,大多是民间自发组织形成的,尤其是马帮中的赶马人,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因为没有土地,没有其它生路,才走上了赶马的道路。他们是比较道地的无产者,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反抗性。在许多赶马故事和赶马调中,记录了他们抗恶反霸,打抱不平、桀傲不训的事迹。 马帮还有极强的独立性,不靠天靠地,靠的是自己。 当然,马帮也有其时代及阶层、知识等方面的局限,其中也不乏不法之徒,有的还有市侩、流民之恶习等等;有些马帮素质不高,即使在积累了一定资金之后,未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形成类似企业的集团。但是,这毕竟瑕不掩瑜,马帮在大西南的历史上和现实中,在茶马古道的开通和运作中,毕竟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对他们个人来说,马帮生涯无疑是一种闪光和辉煌,一个人一生中有那样一种经历,就是他毕生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对于文化学术来说,马帮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彩的研究天地。1这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沿着高山大江,穿行于陕甘川北。像一只柔情似水的手臂,延伸着古道无尽的远古辉煌。拂去记忆的尘埃,在若影若现的时光背影里,一种远古的尊贵和久远的文明扑面而来。千年的古道,千年的足迹,千年的风雨古老的马道,深深浅浅的脚印,踏破了岩石山冈。汉子的吆喝,掀起豪情万丈。我看见,一群赶马的人,把日子安放在马背上,驮满着茶盐米粮,感受着风雨沧桑,在茶叶和盐巴的往来中打捞幸福的日子。翻山越岭,马蹄声声,一曲茶乡的民谣,在悠悠铃音之外,闪耀着太阳的光韵。嶙峋的马背,一边驮的是江山社稷,一边驮的是千年梦想。2奔马奋蹄,追星赶月。千年的风景,冷凝于一种追忆和思索,风干成一种敬仰和向往。西风,古道,老树,溪流,长桥,瘦马,打马而过的村庄;蓝天,白云,林涛,星月,篝火,结露为霜的帐篷;古街,驿站,骡马店,赵家大院,孤独而立的门牌老号,寂寞难耐的烟火.和一些人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和一些人促膝而谈,推杯换盏;和一些人同榻而眠,拥抱取暖。遭遇过陌生冷漠的面孔,遇见过熟悉温情的笑容;感受过人情冷暖,体味过一路的繁华与荒凉。踏上古道,我渴望自己也是一道风景。延伸远方的古道,是时间为你掘好的坟墓,也许踏上这条路便没有归途。少则几个月,长达一年半载,更长则有不测风云。一路而来,只有回忆和梦想,能够慰藉莫名的疼痛,孤寂和思念,深入内心的荒芜。古道西风,如吹响的羌笛,如飞旋的鹰唳。将一条通往天堂的路,铺满哒哒的马蹄声,踏破异域的阒寂,一路唱响白云和牛羊的圣歌。3为茶米油盐奔波,是甜蜜的惆怅,是温馨的痛楚。对故土的思念,是昨日的缅怀和向往,你的征途是寂寥和苦难的出口。布匹,丝绸,盐巴,茶叶,兽皮,历经了风风雨雨,颠簸在古道上,辗转于茶马互市,负重,艰险,疲惫,惊喜在这走不完的路上,你的人生得到了净化,情感得到了升华,你用茶乡人的纯朴和善良去收割一季爱情。无论人生是悲是喜,你总是心无旁骛。只有那风雨中飘摇的驿站才是你心中体贴的女子,月黑风高的夜晚,你借一身酒气壮胆,钻进绣着鸳鸯戏水的幔帐。你用血汗滋养着古道,滋养着关于茶马的故事。魂牵梦萦的山路是蜿蜒的扁担,将赶马人的沉重默默挑起,先人渐渐逝去的影子,在脆生生的长鞭抽打下,拉得老长。深重的喘息,将汗渍的山路扭曲,长声的号子唤起了村庄袅袅的炊烟,抹过黄昏长河,残阳如血。赶马人的生命是一方碎石。一袭汗褂,一路鞭影,一串蹄声,一壶浊酒,萧萧风尘,在岑寂的山涧幽谷飘来荡去,催开遍地山花。4是谁撩开你遮掩悲怆与凄楚的面纱,却又尽显你温柔与真纯的笑靥?神秘而又沉重的文字,镶嵌在斑斑驳驳的石碑上,宛如雨浸风蚀的古城墙,用岁月的刀镌刻重重叠叠的沧桑。流年已老,而时光依旧。古道香径,却已走远。茶马古道,我曾经苦苦寻觅的根。从此,思想的瘦马,在古道上纵身一跃,扬起一路风尘,牧于我的心野。茶马古道,是一首雄浑苍老的歌谣,踏着历史的节奏,悲壮成世纪的旋律;是承载着沉重的车轮,碾着岁月的坎坷,蜿蜒成历史的轨迹,诠释着曾经的沧海桑田。每一寸泥土都有汗迹,每一块山石都有记忆,每一枚草尖都凝结茶马的气息。历史的遗迹,满目青草荆芥让我们相距甚远。然而记忆在想象中,依旧能嚼出茶盐那清苦咸涩的味道。如今,马帮虽已不再,而它的灵魂仍穿行在古道上、天地间,游离在空灵的歌谣里。茶马古道,斗折蛇形,静卧草莽。沉寂,忧伤,凄美。落日的余晖,于废弃的古道,泼洒一路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比较粗细与宽窄动漫
- 恐龙考古绘画课件
- 受限空间专项培训
- 汽车大灯透镜课件
- 语言研究图解课件
- 油品计量员培训
- 课件概述与具体叙述
- 企业人才培训机构
- 假期教学培训课件大纲
- 交通应急演练培训
- 江西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审表
- 物联网概述课件
- 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园林机械完整版
- 几何模型“将军饮马”模型(将军饮马、将军遛马、将军造桥)(轴对称模型) 中考数学总复习必会几何模型剖析(全国通用)
- JJG 146-2011量块
-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课件)
- 气管插管导管脱出的应急预案
- 《宠物美容与护理》全套教学课件
- 山东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杜广生)课件第5章 粘性流体的一维流动
- 底拖法在管道施工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