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_第1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_第2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_第3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_第4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第十单元 第一讲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一 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8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计 3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所示为以 38 N 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 陆半球 另一半球为 水半球 读图回答 1 2 题 1 水半球 的极点位于 A 北半球 东半球 B 北半球 西半球 C 南半球 东半球 D 南半球 西半球 2 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 水半球的极点离南极点的最近距离超过 10 000 千米 B 从我国某地 38 N 120 E 乘飞机到陆半球的极点 最近的走法是一直向西 C 陆半球的极点位于北京 40 N 120 E 的西南方向 D 水半球的极点位于南极点的东南方向 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 25 N 附近某小区域示意图 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 向标 同学们测得 O 城 6 月 7 日日出 日落分别在 X Y 方向 读图完成 3 4 题 3 该图的指向标是 4 河流 XO 段的流向为 A 由东南流向西北 B 由西南流向东北 C 由西北流向东南 D 由东北流向西南 5 下图为 某地的人口密度图 若将其中图 A 放大成图 B 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 2 则图 B 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比例尺变为 1 2 000 000 每点代表 2 000 人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10 千米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50 人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 6 7 题 6 图中山峰与桥梁 A 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 450 米 B 650 米 C 550 米 D 850 米 7 对该地区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乙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B 地势由北 南 东三面向西部倾斜 C B 地夏季降水量大于 C 地 D 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 8 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经过甲 乙 丙 丁四地所绘制成的剖面图 最可能是哪一幅 3 二 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6 分 共计 2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 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 6 分 选错 少选或不选均 不得分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 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 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 读 图回答 9 10 题 9 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 地附近的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 B 地坡度最陡 C 地分布有茶园 D 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10 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 350 米 B 450 米 C 600 米 D 550 米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 前往某山区实习 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右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 11 12 题 11 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 溪谷的坡度 溪谷的蒸发量 B 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 溪谷的台风降雨量 堆积物粒径大小 D 溪谷的坡度 堆积物粒径大小 12 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4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二 综合题 13 我国幅员辽阔 岛屿众多 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2 分 1 甲 乙两图所示岛屿分别是 其中 图所示岛屿面积较 大 两岛屿甲位于乙的 方向 4 分 2 甲 乙两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 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 4 分 3 甲图中 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2 分 A 230 千米 B 100 千米 C 270 千米 D 200 千米 4 图中两岛屿主要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6 分 5 两图中 是著名的盐场 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6 分 14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2 分 材料 1 2011 年 7 月 23 日至 24 日 山东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攀岩比赛暨第八届 攀岩锦标赛在海阳市攀岩场地举行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竞技项目 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展迅速 华北某些城市就充分利用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优惠的开 发政策 健全的人身保险机制和安全的防范措施 迅速发展起了野外攀岩运动 大大地推 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 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材料 2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等高线 单位 米 分布图 1 据图中信息判断 a b c d e 五条虚线中 可能有河流分布的是 2 5 分 2 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 米 4 分 3 甲 乙两河段中 通航条件较好的是 原因是 4 分 4 根据材料 说明图中丙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6 分 5 近年来 图中丙城市攀岩旅游发展迅速 试说明该城市发展攀岩运动的有利条件 6 分 详解答案 一 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判断地球上对称点及半球位置的能力 由于陆半球和水半 球的极点关于地心对称 可知 水半球 的极点为 38 S 180 再根据东西半球的界线 是 20 W 和 160 E 经线 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 可知该极点位于南半球 西半球 答案 D 2 解析 水半球的极点与南极点的纬度差为 52 因此它离南极点的距离约有 5 800 千米 从我国某地乘飞机到陆半球的极点 一直向西飞并非最短线路 而应偏向高纬 南 极点是地球上最南的点 其余各点都位于它的北方 答案 C 3 4 解析 第 3 题 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 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6 月份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日出东北方 日落西北方 因此 X Y 连线的垂线方向大致为北方 所以选项 C 为正确答案 第 4 题 XO YO 两条河流在 O 点附近汇集一起 向南流动 因此 选项 D 为正确答案 答案 3 C 4 D 5 解析 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放大 若将图 A 放大成图 B 图幅面积变为原来的 4 倍 即比例尺为原来的 2 倍 为 1 500 000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5 千米 每点还是代表 1 000 人 人口密度不会变 答案 A 6 7 解析 第 6 题 图中山峰的海拔为 1 000 1 100 米 桥梁 A 的海拔为 6 300 400 米 两地相对高度为 600 800 米 应选 B 项 第 7 题 乙村位于山谷处河流附 近 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地势由北 西 南三面向东北方向倾斜 夏季盛行东南风 C 地 为迎风坡 降水大于 B 地 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南流向东北 答案 6 B 7 A 8 解析 该题可用排除法 从等高线图中能看出甲乙之间应高于 400 米 小于 600 米 故 C D 两图的描绘是错误的 从等高线图中还能看出丁的海拔为 700 米 丙海拔为 200 米 则 A B 两图中只有 B 图所绘正确 答案 B 二 双项选择题 9 10 解析 第 9 题 由图中信息可知 该区域为北半球亚热带低山 丘陵 有可能 会有茶园分布 地附近河流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处等高线最密集 坡度最陡 地 为瀑布上游 不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故 B D 两项错误 第 7 题 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 判定该考察路线最低点为右下角居民点 100 200 米 最高点为 处附近 500 600 米 计算可知高差为 300 500 米 答案 9 AC 10 AB 11 12 解析 第 11 题 通过观测可知的有溪谷的坡度 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堆积物 粒径大小等 而溪谷的蒸发量及台风降雨量在台风过后的实习中无法得知 第 12 题 由等 高线地形图可知 甲 丙两地位于溪谷 山谷 乙 丁 戊三地位于山脊 答案 11 BD 12 AC 二 综合题 13 解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 应用及地形对地理事物分布的影响 第 1 题 通过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 甲图岛屿是台湾岛 乙图岛屿是海南岛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 岛屿 第 2 题 由两岛屿图上面积可判断 甲图比例尺小 乙图比例尺大 第 3 题 两城市距离约是图中两纬线间距离的一半多 第 4 题 由图可知两岛屿的城市大多 分布在岛屿沿海地区 这与两岛屿地形有关 第 5 题 晒盐需要晴朗的天气与平坦的海滩 盐场的分布与两地的地形和天气有关 答案 1 台湾岛 海南岛 甲 东北 2 乙 乙 3 B 4 分布在岛屿沿海平原上 两岛屿中部是山地 只有沿海地区有平原分布 适合城市 发展 5 处在山地背风坡 降水少 多晴朗天气 平坦的海滩有利于晒盐 14 解析 第 1 题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先确定哪处是山谷 山谷中可能有河流的 分布 第 2 题 判断河流的流向要注意图中的指向标 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 7 n 1 d H n 1 d 可知 该陡崖相对高度介于 40 80 米之间 第 3 题 通航条件与 河流的流量 地势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势平坦 流量大的河段通航条件较好 第 4 题 丙 城市位于两河流的交汇处 城市发展与水源 气候 交通 旅游等因素有关 第 5 题 攀 岩运动的开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地形条件 市场 防范措施和政策支持等 答案 1 b d 2 自东南向西北 80 3 乙 乙河段所处地区水流汇集面广 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