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_第1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_第2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_第3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_第4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第二十一讲第二十一讲 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 目标达成作业目标达成作业 一 单项选择题 2017 年 6 月 21 24 日 京津冀等北方多地受六年以来最大冷涡暴雨的影响 出现入 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 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 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 因此 称为 冷涡 而冷涡暴雨 就是在冷涡控制下形成的暴雨 具有分散性强 难预报的特点 据此回答 1 2 题 1 形成这次强降雨的条件有 持续的高温 上升气流 空气暖湿 温度骤然下降 a b c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 中心温度比周围低 近地 面持续高温导致出现持续上升气流 并且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 水汽遇中心冷空气成云 致雨 所以形成强降雨 正确 温度骤然下降会缩小冷涡中心与周围的温度差 不 会形成强降雨 错误 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2 可以利用 rs 技术进行调查的是 a 短时降雨量 b 城市积水深度 c 农田被淹面积 d 河流径流量 解析 rs 技术是从遥远的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等 对目标进行探测 和识别的技术 本题中只有农田被淹面积可用 rs 技术调查 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 2017 年 7 月中旬某日高温及 24 小时强降水预报图 读图 完成 3 5 题 2 3 下列天气描述与该图准确对应的是 a 我国南方 水深 北方 火热 b 华北地区炎热干燥 将导致冬小麦减产 c 鲁东 豫东 苏北地区 应做好防洪工作 d 降水区域以对流雨为主 时间长 范围广 解析 读图可知 高温主要在西北地区 南方地区 华北地区高温区较少 图中山东 东部 河南东部 江苏北部短时间内有强降水 可能会发生洪水 应做好防洪工作 图中 降水区域面积大 呈现出条带状 应该是锋面雨 答案 c 4 关于图中甲 乙两地在图示时段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甲地受大陆干热气团影响 气温高于 39 b 甲地降水少蒸发强 河流水位明显下降 c 乙地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 气温低于 37 d 乙地高温且白昼长 区域耗电大幅减少 解析 读图中等温线可判断 图中甲地高温 高于 39 主要受大陆干热气团影响 甲地河流主要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此时高温 冰雪融水量增多 水位会上升 根据图中 等温线可知 乙地气温高于 37 乙地位于上海 此时高温 居民空调用电量增多 区 域耗电大幅增加 答案 a 5 图中强降水区域可能诱发的灾害是 a 云贵高原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多发 b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 c 珠江三角洲出现大范围城市内涝 d 海南岛风灾 海啸多发 解析 地震 海啸等不是由降水引起的 淮河流域短时间内普降大雨 且淮河排水不 畅 会导致洪涝灾害多发 珠江三角洲降水较少 故珠江三角洲不会发生大范围城市内涝 答案 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 1 月和 7 月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 回答 6 7 题 3 6 图示区域 a 1 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 7 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 a 处 7 月平均气温高于 28 d b 处比 a 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解析 图中 1 月等温线呈东西延伸 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7 月 在河流 源头与西部等高海拔处出现闭合的等温线 说明气温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其中 a 处海 拔高 气温应低于 28 a 地 1 月气温为 6 8 7 月低于 28 因此气温年较差最 大值接近 22 b 地 1 月气温为 4 6 7 月高于 28 因此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大于 24 答案 d 7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区域内能够欣赏到 一山有四季 的奇妙景观 b 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c 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 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解析 该区位于我国南部地区 地形起伏但海拔不高 因此不会出现显著的垂直气候 变化 一般年份 我国雨带在 4 5 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地区 使图示区域进入雨季 该区 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属于亚热带地区 农作物熟制以一年两熟为主 答案 b 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 读图回答 8 10 题 4 8 图中 地区雨季类型为 a 全年干旱多晴区 b 夏半年多雨区 c 夏雨集中区 d 夏雨区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 地区主要是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 根据 7 8 月份我国东部地 区的雨带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得出结论 答案 c 9 图中 m 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 受西南季风影响 b 受高压脊的影响 c 受台风影响 d 多对流雨 解析 m 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夏秋季节主要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 降 水较多 答案 a 10 导致 n 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a 水源 b 土壤 c 地形 d 人类活动 解析 由图示可看出 n 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地区主要在祁连山地区 迎风坡降水 多 答案 c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回答 11 12 题 11 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 a 大于 400 mm 大于 25 mm b 小于 400 mm 大于 25 mm 5 c 大于 400 mm 小于 25 mm d 小于 400 mm 小于 25 mm 解析 按照等值线一般判读方法 甲地年降水量大于 400 mm 乙地年降水量小于 25 mm 答案 c 12 甲 乙 丙三地分别位于 a 祁连山脉 柴达木盆地 河西走廊 b 河西走廊 柴达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c 巫山山脉 四川盆地 江汉平原 d 秦岭 青藏高原 渭河平原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年降水量的分布 可以确定甲是祁连山脉 有地形雨 乙是柴达 木盆地 少有水汽进入 难以形成降水 丙在甲地的东北 为河西走廊 答案 a 二 综合题 13 读 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 a 线表示 的分界线 b 线表示 的 分界线 2 将图中 a 线的分界山脉的名称 填在横线上 3 图中 c d e 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 表示 6 月份的是 线 表示 4 5 月份的是 线 表示 7 8 月份的是 线 4 我国夏季风进退的快慢与 有关 雨带的降雨类型属 雨 5 当我国雨带推移到 c 位置时 长江流域出现 天气 当雨带推移至 d 位置时 长江流域出现 天气 6 下列有关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正确叙述是 a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均分布在季风区内 b 非季风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c 季风区既受冬季风影响 又受夏季风影响 6 d 非季风区既不受冬季风影响 也不受夏季风影响 7 我国北方和南方雨季的长短有何差别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季风与雨带的关系 第 1 题 a 线 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 线为黑河 腾冲线 是人口分布界线 第 2 题 依图填注 第 3 题 根据雨带移动的规律分别为 e d c 即可作出判断 第 4 5 题 考查雨带成 因及移动对长江流域的影响 第 6 题 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但也受冬季 风影响 第 7 题 由于南方首先进入雨季 雨季最后结束 故雨季长 答案 1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人口稠密地区与人口稀少地区 2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3 d e c 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 锋面 5 伏旱 梅雨 6 c 7 南方雨季开始早 结束晚 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 结束早 雨季短 14 2018 银川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雪花的形态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气温在 14 至 18 之间 微风且水汽条件充 沛时 雪花可以发育得非常充分 各种多级分枝的微观结构也最为精美 气温低于 18 或高于 14 时 雪花微观结构发育状况变差 下图为我国 1 月份均温处于 14 至 18 等温线之间的区域分布图 观察发现 图中甲地雪花最为精美 是我国最美雪花的 观赏地 乙地雪花发育不充分 丙地雪花最大 多鹅毛大雪 1 分析甲地雪花最为精美的原因 2 说明制约乙地雪花发育的气象条件 3 说明丙地雪花大而不精美的原因 解析 第 1 题 甲地雪花最为精美 说明甲地具备雪花发育的条件 从图中可以看 出 甲地地处 14 至 18 区域 温度适宜 甲地距海较近 水汽充沛 第 2 题 看图可知 乙地地处 14 至 18 区域 温度适宜 雪花发育不充 分主要是因为条件不具备 乙地位于我国西北 深居内陆 距海遥远 降水量少 水汽不 足 靠近冬季风源地 多大风 不利于雪花发育 第 3 题 丙地雪花最大 主要是因为丙 地位于伊犁河谷 来自大西洋的暖湿空气在天山迎风坡形成降水 水汽充足 但丙地不在 14 至 18 区域 所以不精美 答案 1 甲地距海较近 受海洋气流影响 水汽充沛 该地地处山区 海拔较高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