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对英语口语语音的影响研究_第1页
母语对英语口语语音的影响研究_第2页
母语对英语口语语音的影响研究_第3页
母语对英语口语语音的影响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壮族大学生母语对英语口语语音的影响壮族大学生母语对英语口语语音的影响 研究研究 论文发表网 论文出处 广西教育 C 版 2011 年 7 期 摘要 抽样调查表明 壮族大学 生英语语音受壮语和汉语影响 容易误读和漏读某些元音和辅音 壮语中的一些音有利于 英语语音的掌握 对壮族大学生英语语音进行一定的了解 有助于英语教师因材施教 因 势利导 合理 科学地进行英语教学 关键词 壮族大学生壮语英语语音语言迁移 文献编码 doi 10 3969 j issn 0450 9889 C 2011 07 015 一 研究背景 壮语属于汉藏语系 壮侗 侗台 语族 壮傣语支 使用人口约 1400 万 像其他语言 一样 口头壮语有多种方言和土语 主要分为南壮和北壮 南壮 北壮之间颇有差异 现 代壮语以北壮为准 众所周知 大部分壮族人民以壮语为母语 许多壮母语者说普通话呈 现一些区域特色 有 夹壮 现象 作为母语 壮语对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有哪方面的影响 有不少研究者也曾对此做过研究 但很少有专门对壮族大学生英语口语语音进行调查的 也很少有能系统地 全面地论述当前壮族大学生英语语音情况的论著 广西民族大学壮族 学生所占比例是全国同等学府之最 2008 年招收的壮族学生占全校当年统招学生的 31 98 2009 年招收的壮族学生占全校当年统招学生的 29 58 面对所占比例如此之大的 壮族学生 我们很有必要对其学习特点进行分析 了解其优势 掌握其不足 因势利导 科学 合理地进行教学 二 研究过程 一 调查方法 在众多的收集语料的方法中 最好的是观察法 即用录音录下交谈 双方的对话 然后进行整理 分析 笔者先设计好调查问卷 由调查者采访调查对象从而 进行语料收集 用电脑软件 audacity1 3 5 Beta 记录下整个访谈过程 最后用软件 SPSS 17 0 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 二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样本选自广西民族大学 88 名学生 男生 42 人 女生 46 人 2008 级 24 人 2009 级 64 人 为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在抽取样本时力争涵盖全 区各个县市 同时除体育 艺术和国教三个学院比例较小外 其余均参照各学院总体学生 数比 在各学院中抽样 三 问卷设计 为方便统计与分析 问卷以单词形式出现 所列单词均为大学生常 见 常用单词 为方便电脑软件录音 问卷采用电子稿 四 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 2010 年 5 月中旬到 7 月初 笔者对样本进行语料收集 将声音文件转化为文字并不容易 有时要反复多次地听 仔细比对 最后才敲定 后期工 作主要是对错误进行分类 分析和解释 1 元音方面 相对而言 元音的情况比辅音要简单一些 主要涉及几个易错 易混淆 的元音 如学生们很难分清 e 和 覸 e 和 覸 是一对让中国英语学习者容易 混淆的元音 学生普遍借用汉语中的 e 来代替英语读音 e 覸 的发音张口度不大 学生读单词 today 中 藜 很容易丢失 在壮语中除少数方言中存在 大多数地方没 有 藜 这个音 在 t 和 d 之间加大了 藜 读音难度 调查表明 壮族学生对英语长短音的掌握也是一个难点 如 teacher 中的 ea 有 68 2 学生读为短元音 i 而 sit 中 i 读为长元音的比例为 19 3 单词 hot not 中的元音被 误读为 蘅 good 的短元音被读为长元音 也有许多其他的研究者发现这一现象 如杨 雯 罗薇发现壮族学生易于将长音发成短音或短音发成长音 再如 陈丽勤发现壮族英语 学习者对英语长短元音发不准 把 i 发成 i 或把 i 发成 i 等 这用母语迁移 理论也似乎难于解释 在壮语中 单元音韵母没有长短对应 均以长音形式出现 然而 带有鼻韵尾和塞韵尾的元音 普遍形成一长一短相对的格局 如 a n an i n in o n on u n un w n wn 笔者认为 导致学生长短音不分的原因是学生套用壮语或汉 语中类似的音素来代替英语中的音素 在汉语中没有长短音的区别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 对英语的长短音容易混淆 应该承认 在我国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师都用汉语作为解释英语 的用语 壮族大学生本身也会汉语 第二语言 外语受母语及汉语的双重影响是不争的事 实 此外 英语中的长短音对应 不仅是音长的问题 还存在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的区别 这与壮语中的带韵尾的韵母长短对应不一样 2 辅音方面 较多壮族学生难于分清 p t k 和 b d g 壮语中 p t k 都发 不送气音 见表 1 他们在发英语 p t k 时受母语发音习惯迁移 也会发不送气音 如 play 读成 blei too 读成 du can 读成 g 覸 n 部分学生在习得这一读音现象 时 会牢记这一特征 从而会过度概括涉及送气不送气这一现象 导致矫枉过正 会把本 应是 b d g 读成 p t k 如 将 boy 读成 p 蘅 i green 读成 kri n 据分析 在 sit 中有 18 2 的学生漏掉 t 对于 but not light want 分别有 18 2 28 4 33 27 3 的学生遗漏 t 对于单词 cook 有 10 2 的学生遗 漏尾音 k 对于单词 bad 和 bed 分别有 33 40 9 的学生遗漏 d correct 第二个 k 被 50 的学生遗漏 吕万英也有过类似发现 几乎各个壮族聚居区的学生都 有漏发末音位辅音的现象 如将 five like 和 tent 读成 fai lai 和 ten 起初这样的 结果使研究者很不解 在壮语中 可以在音节后的辅音是三个鼻音和 p b t d k g 而没有辅音 v 作韵尾的情况 严格来说壮语中没有 v 这个音 壮语中的 v 属于双唇 浊擦音 这也许可以说明白遗漏 v 的原因 壮语音节后没有这个音 对于 p t k b d g 就很难解释了 在汉语中没有这样的音结尾而壮语中有 如果有迁移 那应当是正迁移 壮族学生应当能更成功地读出音节后的辅音 特别是 b d g 应 当更成功 但分析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之外 研究者作了很多细心的考查才解开其原因 在壮语中 塞声调的第七调音节以 p t k 作韵尾 第八调的音节以 b d g 作韵尾 如前所述 在壮语中发 p b t d k g 时声带不振动 不送气 而且韵尾辅音只有成阻 阶段而没有除阻阶段 这势必导致人们在读这些音时 听者只能听见元音部分的停止 而 不能听见像英语音节后的 p b t d k g 的声音 正是母语负迁移的因素 导 致壮族大学生们容易遗漏音节后的辅音 在所采集的语料中 也存在音节前 h 遗漏的现象 壮族人民说普通话发 h 并无困难 但上思 来宾 柳江 都安 武鸣 靖西 忻城 上林 百色 东兰 马山 凌云 凭祥 河池等县市部分人有时会将一些字中的 h x 声母丢掉 如将 花 坏 婚 慌 读成 wa wai wen wang 在读 hear hair 时会将 h 遗漏 可能与上面情况相似 也可能与之不同 因为在这两个单词中没有 u 这个元音 但与壮族学生不送气的发音习惯 一定是相关的 还有一些辅音容易遗漏 如 40 的学生将 size 中的 z 遗漏 在单词 girl 中 将 掴 遗漏学生比例为 25 在单词 usual 中为 35 2 分别有 10 2 和 11 4 的 学生遗漏 cats 和 birds 的 ts dz 壮族学生容易遗漏这些音是因为在壮语中没 有这些音的存在 而且因为壮语韵尾特殊的发音方式的影响 他们读这些音有困难 当出 现某些读音时 学生易于漏读或误读 如学生读 shoe 时 将 sh 读成 s usual 的 廾 常被读成 s d 廾 或 j 在单词 zoo 中 也常有学生读成 s 出现问题最多的当 属 question 学生很难读出辅音连缀 st 蘩 在汉语中 也很少有辅音连缀 相比较而 言 壮语的辅音连缀现象还是存在的 但因为学生发 t 蘩 遇到困难 所以 st 蘩 也 存在困难 学生出现漏读 误读的主要原因是 在壮语中没有 掴 z 廾 t 蘩 ts dz 这类辅音存在 学生借用母语中的语音或是英语中其他比较容易发的音替代 从而产生错误 有的读音在汉语中有严重迁移 但在英语中没有那么严重 如与汉语拼音 r 相似的 r 在来宾 忻城 贺县等地的人常将普通话的 r 读成 y 他们难于分清下列读音 r y r u y u r n y n 而在横县 邕宁北部 田东 田阳 百色 田林 凌云和凤山等地 r 会读成 l 人们难以区分 r l r n l n r l 在调查中 几乎没有学生会将英语的 r 读成 j 只有一些学生将 r 读成 l 本调查表明 对一些音素的读法 正迁移确实也起一定的作用 比如 就很少为 学生读错 在大部分的壮语区 人们将 s 发为 齿间擦音 这个音在汉语及其方言中 是没有的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容易错发 而调查显示 很少壮族学生将这个音读错 另 一个很少出错的音是 奁 一方面 是由于与 有相似性 另一方面 在一些壮语 方言区就存在用 奁 代替 r 的现象 汉语中韵母有以 n ng 结尾的现象 没有 m 结 尾的情况出现 壮语中存在以 m n ng 结尾的韵母 大部分南方的学生发 耷 这个音 时会出现问题 容易用 n 来代替 而在本次调查中很少出现 m n 耷 的错误 三 结论及教学启示 调查表明 由于受壮语的影响 壮族学生英语口语呈现出一些区域性特色 元音中 e 和 覸 较难分清 在爆破音之间的 藜 易于丢失 尽管壮语中也存在带韵尾的 韵母长短对应 但大部分壮族学生仍难以分清英语长短音 辅音方面 受壮语塞音不送气 的影响 学生难于分清 p t k 和 b d g 同时出现在音节后的这六个音容易遗 漏 还有一些易于遗漏和误读的音 如 掴 z 廾 t 蘩 ts dz r 易 被部分学生读成 l 由于壮语中存在某些音素 壮族学生读这些读音较其他学生好些 如 奁 和 m n 耷 正确掌握语音 不仅对口语有重要意义 对于听力和朗读等都不可或缺 认识问题有 利于解决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宜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感知真实的语言 涉及一些壮族学生容易出错的读音时 教师应适当讲解发音规则 对壮英语发音与汉语和 壮语发音进行一定的比较 以减少负迁移和增加正迁移 促进学生掌握语音知识 参考文献 1 广西大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 广西大百科全书 民族 Z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 书出版社 2008 2 杨雯 罗薇 如何解决乡音对大学生英语语音的干扰 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 2007 6 3 陈丽勤 壮民族学习英语中的语音难点及对策 J 广西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10 2 4 吕万英 壮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因素调查 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 科学版 1999 2 5 韦景云 覃晓航 壮语通论 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6 张增业 壮汉语比较简论 M 广西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8 7 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