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思想概述_第1页
荀子思想概述_第2页
荀子思想概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荀子思想概述荀子思想概述 荀子博学深思 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 兼采道 法 名 墨诸家之长 他以孔子 仲弓的继承者自居 维护儒家的传统 痛斥子张氏 子夏氏 子游 氏之儒为 贱儒 对子思 孟子一派批评甚烈 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 政治 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 礼学 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 后期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子 李斯都出于荀子门下 并非完全偶然 由于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时代 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均已出现 这使得他 不仅能采纳诸子思想 又可以进行批判和比较 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丰富 可 以说 宇宙论 人性论 道德观知识论 教育观 文学 政治学 经济学 逻 辑学等各个方面 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树 一 天道观 荀子认为 天 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列星随旋 日月递照 四时代 御 阴阳大化 风雨博施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不见其事而见 其功 夫是之谓神 皆知其所以成 莫知其无形 是之谓天 荀子 天论 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 亡 应之以治则吉 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 天论 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规律性出发 荀子提出了 天人相分 的观点 强本而节用 则天不能贫 养备而动时 则天不能病 循道而不贰 则天不 能祸 故明于天人之分 则可谓至人矣 荀子 天论 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荀子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制天命而用之 的控制 发行 征服自然的思想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 制之 从天而颁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 孰与应时而使之 因物 而多之 孰与骋能而化之 思物而物之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愿于物之所以 生 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故错人而思天 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 天论 荀子的这一系列富于唯物论性质的思想 在先秦诸子关于天道观的争辩中 独树一帜 它高扬了理性的精神 因此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二 认识论 荀子指出 凡以知 人之性也 可以知 物之理也 荀子 解蔽 即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 认识的过程是通过 天官 感官 接触外界事物 再由 天君 思维器官 进行理性的加工 征知 即主客体相结合 心 思维 是认识的重要阶段 也心 形之君也 而神明 之主也 荀子 解蔽 认为 认识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是一大 蔽 蔽 的形式很多 有 欲为蔽 恶为蔽 终为蔽 远为蔽 近为蔽 博为蔽 浅 为蔽 古为蔽 今为蔽 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 此心术之公患也 荀子 解蔽 要解蔽就须 知道 人何以知道 曰心 心何以知 曰 虚壹而静 人生而有知 知而有志 志也者 藏也 然而有所谓虚 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 之谓虚 荀子 解蔽 如做到了 虚壹而静 也就可以达到 大清明 在 知 与 行 的关 系上 荀子以为 行 高于 知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 子 儒效 在 名 与 实 的关系上 荀子强调 实 是 名 的客观基础 提出 了 制名以指实 荀子 正名 的观点 三 人性论 在人性论方面 荀子提出了与孟子 性善 论截然相反的 性恶 论的观 点 他认为 人性是与生俱来的 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 凡性者 天之就也 不可学 不可事 而在人者 谓之性 荀子 性恶 表现为 铠而欲 饱 寒而欲暖 劳而欲休 荀子 性恶 所以人性就是 生而有好利焉 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 有好声色焉 荀子 性恶 而人 性的 善 则是后天人为 即 伪 的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荀子 性恶 善 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 礼义者 圣人之所生也 人之 所学而能 所事而成者也 可学而能 可事而成之在人才 谓之伪 荀子 性恶 先天赋予的 性 和后天学事的 伪 是一对矛盾 要解决矛盾通过 化 性起伪 就是通过学 事而改变 性 性 和 伪 是对立统一的 无性 则伪无所加 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只有做到 性伪合 然后圣人之名一 荀子 礼论 荀子的 性恶 论与孟子的 性善 论有极大的区别 但就通过所谓的 圣王之教 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 他们又是一致的 四 礼论 礼 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 荀子提出 礼 是 先王 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 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 的 度量分界 礼起于何也 曰 人生而有欲 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 求 而无度量分界 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 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 故制礼义以分 之 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 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 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 礼论 荀子认为 礼 的内容虽包含 事生 送 死 祭祀 师旅 等等 实质不外乎 养 养人之欲 和 制 贵 贱有等 长幼有差 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荀子强调 礼 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 即 人道之极 同时也是至高无上 永恒存在的最高原则 天地以合 日月以明 四时以序 星辰以行 江河以流 万物以昌 好恶以饰 喜怒以当 以为下则顺 以为上 则明 万变而不乱 贰之则丧也 礼岂不至矣哉 荀子 礼论 五 教育观 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 这实际是他 天人相分 天道观及 化性起 伪 人性论的逻辑延伸 他认为 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 学不能已 吾尝 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 劝学 教育决定了人后天的成长 干越夷貉之子 生而同声 长而异俗 教使之然也 荀子 劝学 他指出 知识和德性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 水成渊 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荀子 劝学 荀 子认为学无止境 后来者居上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冰 水为之 而寒 于水 并强调 学 的目的就在于 为 故学数有终 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 也 为之 人也 舍之 禽兽也 荀子 劝学 荀子一向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 他兼通诸 经 应劭 风俗通 螳臂当车谓 孙卿善为 诗 礼 易 春秋 清儒汪中著有 荀卿子通论 认为 荀卿之学 出于孔氏 而尤有功于诸经 并对荀子的 传经 作了详细考证 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 荀子是 先秦非常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