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每课一练 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2高中历史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每课一练 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2高中历史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每课一练 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2高中历史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每课一练 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12高中历史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每课一练 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1 41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2 2 人教版必修 人教版必修 1 1 基础巩固基础巩固 1 明太祖废丞相 撤销行中书省的目的是 A 健全地方职能 B 厉行思想控制 C 监视官吏百姓 D 强化君主专制 解析 明太祖时对中央和地方官职进行调整 在中央 废丞相 权分六部 在地方 撤行中书省 实行三司分权 其目的都是为强化君主专制 故正确答案为 D 项 答案 D 2 明朝掌管地方民政 财政的机构是 A 布政使司 B 行省 C 按察使司 D 都指挥使司 解析 因为在地方设行省的是元朝 首先可排除 B 项 明代掌管民政 财政的机构是 布政使司 答案 A 3 下列对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目的的表述 最确切的是 A 行中书省权力过重 B 强化地方政权的职能 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解析 A 项权力过重的表述不对 并不是因为权重才废除它 而是为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项不是废除行中书省的原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极端强化 表明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答案 C 4 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 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 因素是 A 丞相的废除 B 皇权的加强 C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D 内阁的废除 解析 明初废除了丞相后 丞相之权分给了六部 从而提高了六部的权力地位 答案 A 5 机构精简 行政效率提高 遇事不互相推诿 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 机构是 A 军机处 B 理藩院 C 清初内阁 D 清初六部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是 机构精简 迅速处理军国大事 答案 A 6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值 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巩固皇权 C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 适应西北用兵的军事需要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材料 在此基础上 据有效信息 用兵西北 始设军需 房 可得正确答案 答案 D 综合应用综合应用 7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 建立皇权的绝对权威 皇权控制中央机构 削弱地方势力 注重思想控制 文化专 制 A B 用心 爱心 专心2 C D 解析 地方服从中央 中央服从皇帝 皇权至高无上 这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最基本特征 抓住这一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 C 8 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A 设特务机构 皇帝直接控制 B 改变地方机构 分散地方权力 C 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 改变选择官吏的办法 实行八股取士 解析 中央集权主要强调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一切受制于中央 为了 达到这一目的 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 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明太祖废行 省设三司 都改变了地方机构 分散了地方权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 A 项中的特务机构 D 项中的八股取士 宋太祖时期均未采取 C 项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明太祖并未废除 只是废行省设三司 答案 B 9 从明初废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说明 A 皇权日益加强 B 皇权 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 相权取胜 得以恢复 D 皇权 相权矛盾得到调和 解析 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一直贯穿着君权与 相权 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题干中涉及的现象 说明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答案 A 10 新唐书 记载 宰相之职 佐天子 总百官 治万事 其任重矣 唐朝 北宋 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 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其方式和结果如何 解析 解答本题 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梳理出 事物发展的历程 并进而归纳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 参考答案 措施 唐朝采取三省的分工和以品位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 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设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和 财权 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制度 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 使其直接对皇帝负责 方式 分割和削弱相权 加强君权 结果 使相权与皇权合一 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夯基达标夯基达标 1 废行省 设三司 是明初政治体制变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巨大变革 B 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开发 C 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 D 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提高了办事效率 解析 解析 三司互不统辖 各司其职 分别独立直接由朝廷指挥 防止了地方权力的过度 膨胀 答案 答案 C 2 明朝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机构是 A 布政司 B 按察司 C 都指挥司D 转运司 解析 解析 承宣布政使司 掌一省的行政 都指挥使司 掌一省的军政 提刑按察使司 掌一省司法 用心 爱心 专心3 答案 答案 C 3 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最相似的是 A 设特务机构 由皇帝直接控制 B 分散地方机构权力 C 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 改变选拔管理的方法 实行八股取士 解析 解析 明太祖的废行省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分权 宋代在地方设通判 转运使对地方 监督分地方的财政权 同样体现了分权 答案 答案 B 4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 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解析 解析 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但这一时 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得到缓慢发展 越是强化君权越反映封建制度在走向衰落 答案 答案 B 5 你看过 宰相刘罗锅 吗 号称 贪污之王 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 印象 军机处设置于 A 顺治时期B 康熙时期 C 雍正时期D 乾隆时期 解析 解析 雍正帝时 为了筹备镇压西北准噶尔贵族的叛乱 于 1726 年 雍正四年 在户部 内设立军机房 后改为军机处 答案 答案 C 6 元清两代统治者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所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 设置宣政院B 设置理藩院 C 委派官吏D 册封藏族宗教领袖 解析 解析 A 项为元代措施 B D 两项为清代措施 答案 答案 C 7 明清时期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废中书省 废行中书省 设置南书房 设置军机处 A B C D 解析 解析 1376 年废行省 1380 年废中书省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 1726 年设立军机房 答案 答案 B 8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 A B C D 用心 爱心 专心4 解析 解析 属于积极影响 属于消极影响 答案 答案 D 9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明君贤相 试举几例 并说明其贤明之处 在此基础上 分析强化个人素质与加强制度建设的关系 解析 解析 中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不少的明君贤相 明君的出现往往是君主个人经历和个 人素质造就的 没有太多的必然性 而贤相出现的因素就要丰富些 首先 皇帝传人 丞 相传贤 这种选择上的本质区别决定了贤相的出现是远远多于明君的 其次 贤相的出现 也有赖于明君 再次 在较合理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下人才脱颖而出 回答本题时 可以结 合历史上的一些典型朝代的典型人物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古代的明君大多出现在王朝建立的初期 他们能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的措施 为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 些明君有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汉光武帝 唐太宗 唐玄宗 康熙 乾隆等 而古 代的贤相要更多一些 他们可能出现在王朝统治的任何时期 如李斯 萧何 诸葛亮 房 玄龄 杜如晦 姚崇 宋璟 王安石 张居正等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由于君 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存在 使得明君与贤相同时出现的概率大大减少 因此要保证社会的 持久繁荣与安定 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是历史的唯一选择 走进高考走进高考 10 明太祖与奏章 据史料记载 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1384 年 9 月 14 日至 21 日的八天内 内外诸司 送到皇宫的奏章共 1660 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 也有讲两三件事的 共计 3391 事 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 411 事 请完成 1 大量奏章送达皇宫 是因朱元璋对 内外诸司 做了哪些改革 2 有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3 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 理解材料 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包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 联 系教材中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和明清时期历史阶段及特征作答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中央 废丞相 权分六部 地方 废行省 权分三司 2 内阁大学士 3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1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 军机大臣由亲臣和重臣组成 C 军机处办事具有 勤 速 密 的特点 D 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 裁撤于宣统帝时 解析 解析 通过再认再现清代军机处可知 B C D 三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 军机处 是清代皇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置的机构 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 于皇帝手中 答案 答案 A 12 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建立皇权的绝对权威 皇权控制中央机构 削弱地方权力 注重思想控制 A B 用心 爱心 专心5 C D 解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的理解 结合从秦朝建立这一 制度到清朝这一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过程 我们就可以知道 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答案 答案 B 13 废除丞相制度后 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 内阁B 军机处 C 三司D 枢密院 解析 解析 明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 把权力分属六部 明朝在 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起来的官制是内阁 被清朝沿用 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 三司是 明朝的地方权力机构 枢密院是北宋设立的 正确答案是 A 项 答案 答案 A 14 下列现象 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 相秉社稷之重 总百僚之任 B 置使以总国计 应四方贡赋之入 朝廷不预 一归三司 C 内阁职参机务 今止票拟 而裁决归近司 D 威命所寄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A 项体现的是宰相 明代已废相权 C 项贡赋一归三司 体现的是宋代设三司使 D 项体现的是军机处发生在清 朝 B 项 内阁 票拟 应体现明代内阁制度的确立 答案 答案 C 15 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 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 点 A 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B 明中叶后大学士有票拟资格 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C 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D 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 替皇帝起草谕旨 解析 解析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国事 是对专制皇权的威胁 答案 答案 C 16 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有两种主要画像流传至今 但形态各异 第一种朱元璋画像 黑 黑的大脸 脸特别长 额骨隆起 脸上布满大大小小的土斑 留有稀疏的胡须 两眼炯炯 发光 眉毛又浓又粗 眉眼都向上吊竖着 鼻子很大 鼻孔向上翘起 耳朵很长 几乎垂 到肩膀上 嘴又大又宽 下巴比上额突出许多 其相貌 使人感到威严 凶狠 第二种朱 元璋画像 脸庞丰满 神态慈祥 其相貌显得和善多了 而且给人以雍容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