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中化学 1.3《第1课时 原电池工作原理》同步测试 鲁科版选修4_第1页
2011年高中化学 1.3《第1课时 原电池工作原理》同步测试 鲁科版选修4_第2页
2011年高中化学 1.3《第1课时 原电池工作原理》同步测试 鲁科版选修4_第3页
2011年高中化学 1.3《第1课时 原电池工作原理》同步测试 鲁科版选修4_第4页
2011年高中化学 1.3《第1课时 原电池工作原理》同步测试 鲁科版选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 1 1 章章 第第 3 3 节节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45 分钟 100 分 本栏目内容 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 10 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50 分 1 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解析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 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 电解质溶液 3 形成 闭合回路 4 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依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A 中两电极相同 C 中 没有构成闭合回路 D 中酒精是非电解质 只有 B 符合条件 答案 B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负极发 生还原反应 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碳棒不能 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反应 Cu 2Ag 2Ag Cu2 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 B C D 解析 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 反应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碳棒可作原电池的正极 答案 A 3 以锌棒 铁棒 硫酸铜溶液组成原电池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A Fe Fe2 2e B Cu2 2e Cu C Fe Fe3 3e D Zn Zn2 2e 解析 该原电池中 锌棒为负极 发生电极反应为 Zn Zn2 2e 铁棒为正极 其电极反应为 Cu2 2e Cu 答案 B 4 可以将反应 Zn Br2 ZnBr2组成原电池 有下列四个电极反应 Br2 2e 2Br 2Br Br2 2e Zn Zn2 2e Zn2 2e Zn 负极和正极的反应式分别为 A B C D 解析 Zn Br2 ZnBr2组成原电池 负极反应 Zn 2e Zn2 正极反应 Br2 2e 2Br 答案 C 5 2011 泉州高二质检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a 的金属活泼性比氢要强 b 为碳棒 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碳棒上有气体放出 溶液 pH 变大 B a 是正极 b 是负极 C 导线中有电子流动 电子从 a 极流向 b 极 D a 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解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基本知识 难度不大 但概念容易混淆 没有扎实的基础知 识容易搞错 显然 电极 a b 与电解质溶液稀 H2SO4组成原电池 因活泼性 a b 碳棒 所以 a 为电池的负极 b 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 a 负 极 a ne an 氧化反应 b 正 极 nH ne H2 还原反应 n 2 由于正极放电消耗 H 溶液中 H 减小 pH 增大 在外电路中 电子由 a 极流出经 电流计 A 流向 b 极 答案 B 6 2011 吴忠高二质检 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从铜电极通过检流计流向锌电极 B 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 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 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2H 2e H2 解析 此原电池中锌为负极 铜为正极 原电池中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A 项错 误 原电池中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B 项正确 原电池负极失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C 项错误 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u2 2e Cu 答案 B 7 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 X Y 为两个电极 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外电路中的电 子流向如图所示 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 X 外电路 Y B 若两个电极分别为 Zn 和碳棒 则 X 为碳棒 Y 为 Zn C 若两电极都是金属 则它们的活动性为 X Y D X 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解析 由图可知电子的流动方向是 X 外电路 Y 则电流的方向应该为 Y 外电路 X X 为原电池的负极 Y 为正极 X 的活动性比 Y 强 X 极发生氧化反应 Y 极发生还原 反应 答案 C 8 2011 延安高二质检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 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 用锌片作负极 铜片作正极 在 CuSO4溶液中 铜片质量增加 C 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 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 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 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 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解析 铜片和铁片紧靠并浸入稀 H2SO4中 铜片上的 H 获得由铁片传导过来的电子 2H 2e H2 所以可观察到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锌片作负极 铜片作正极 发生反应 Zn Cu2 Zn2 Cu 生成的 Cu 在铜片上析出使其质量增加 铜片插入 FeCl3溶液 发 生的反应是 Cu 2Fe3 Cu2 2Fe2 并没有单质铁的析出 向盛有锌粒和盐酸的试管 中 滴入几滴 CuCl2溶液 发生反应 Zn Cu2 Zn2 Cu 置换出的 Cu 与剩余的 Zn 接触 置于盐酸中 构成了原电池 加速 2H 2e H2 反应 可观察到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答案 C 9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 以下叙述正确 的是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 甲中铜片是正极 乙中铜片是负极 C 两烧杯中溶液的 pH 均增大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解析 由题目中所给图示可知 甲中形成闭合回路 符合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其中 铜的活泼性不如锌强 故铜作正极 发生电极反应为 2H 2e H2 乙不能构成闭 合回路 不能形成原电池 只在锌片上发生反应 Zn 2H Zn2 H2 由于两者都消 耗 H 故溶液的 pH 都增大 由于原电池的形成 故甲的反应速率比乙快 答案 C 10 2011 清远高二质检 下图是锌 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 某实验兴趣小组同 学做完实验后 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 序号 28 时间 2010 11 5 实验后的记录 Zn为正极 Cu为负极 H 向负极移动 电子流动方向为Zn Cu Cu极有H2产生 若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 则产生的H2为 0 5 mol 正极反应式 Zn Zn2 2e 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A B C D 解析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是 Cu 负极是 Zn 故 错误 电子从负极 Zn 流出 流向 正极 Cu H 向正极移动 在 Cu 上得电子 2H 2e H2 故 错误 正确 此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Zn Zn2 2e 错误 总反应方程式 Zn 2H Zn2 H2 当有 1 mol e 通过时 产生 H2为 0 5 mol 故 正确 答案 B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 4 小题 共 50 分 11 12 分 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铁片与铜片不用导线连接 有何现象发生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用导线把金属片连接起来 现象有什么不同 用最恰当的化学方程式 表示发生的反应 解析 第 1 种情况 铜片不起作用 铁与 H 反应 但速率较小 铁片越纯 表面 越光滑 反应速率越小 第 2 种情况 用导线连接后构成了原电池 正极产生氢气 所以 气泡从铜片表面逸出 原电池的形成使电子得以顺利转移 且 H 在 Cu 表面得到电子并以 H2逸出 这比铁表面容易得多 所以反应速率增大 氢气逸出速率增大 铁的溶解速率也 增大 答案 1 铁片与铜片不用导线连接 则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但速率较慢 Fe H2SO4 FeSO4 H2 2 用导线连接后现象不同 气泡不从铁片表面而是从铜片表面逸出 产生氢气的 速率明显加大 电极反应式 负极 Fe Fe2 2e 正极 2H 2e H2 12 10 分 如图所示的装置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 铁圈和银圈 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 使之平衡 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 CuSO4溶液 1 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指悬吊的金属圈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 铁圈和银圈仍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 铁圈向下倾斜 银圈向上倾斜D 银圈向下倾斜 铁圈向上倾斜 2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解析 该装置是一个 Fe 为负极 Ag 为正极 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 答案 1 D 2 原电池反应 Fe Cu2 Fe2 Cu 生成的铜附着在银圈上 银圈 质量增大 铁圈质量减小 13 10 分 将洁净的金属片 A B C D 分别放置在浸有食盐溶 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 如右图所示 在每次实验时 记录电压表指针 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 金属电流方向电压 V ACu A 0 78 BB Cu 0 15 CCu C 1 35 DCu D 0 30 已知 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 电压表读数越大 请依据表中数据判断 1 金属可能是最强的还原剂 2 金属一定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解析 1 两极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 电压表读数越大 表中四个原电池 电压数值 绝对值 C 最大 且 C 中电子流动方向由 C Cu 故 C 的还原性最强 2 B 中电压为负值 证明电流方向应 Cu B 构成原电池后 Cu 做负极 故 B 不会与 CuSO4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 1 C 2 B 14 18 分 2011 阳江高二质检 1 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 两电 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2 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 60 g 工作一段时间后 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 后称重 总质量为 47 g 试计算 产生氢气的体积 标准状况 通过导线的电量 已知NA 6 02 1023mol 1 电子电量为 1 60 10 19C 解析 1 由锌片 银片 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 锌片作负极 其电极反应式为 Zn Zn2 2e 银片作正极 其电极反应式为 2H 2e H2 电池总反应式为 Zn 2H Zn2 H2 2 根据电极反应式找出已知量与电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计算 锌片与银片减少的 质量等于生成氢气所消耗的锌的质量 设产生的氢气体积为x Zn 2H Zn2 H2 65 g 22 4 L 60 g 47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