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装调工考试汇编_第1页
乘用车装调工考试汇编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 34 新新员员工工 初初级级工工鉴鉴定考定考试试 应应知 知 复复习资习资料料 工种 乘用工种 乘用车车装装调调工工 编编制 制 JAC 大学大学 2009 年年 2 月月 目目录录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2 34 基基础础篇篇 1 汽车构造基础知识 2 安全基本常识 3 质量管理知识与体系 专业专业篇篇 4 装配基础知识 5 螺纹副基本知识 6 汽车电器基本知识 一 基一 基 础础 篇篇 1 1 汽车构造基本知识汽车构造基本知识 汽车是重要地运输工具 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地标志 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 技术密集 人才密集 综合性 强 经济效益高地产业 b5E2R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3 34 汽车是一种快速机动地陆上交通工具 一般是指自带动力装置地可以独立行驶并完成运载任务地轮 式车辆 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地车轮 p1Ean 1 1 汽车地分类方法 汽车地类型较多 分类方法也很多 通常可按其用途 动力装置类型 行驶道路条件 行驶机构地 特征 发动机位置 及驱动形式 乘客座位数及汽车总质量等进行分类 DXDiT 1 按用途分类 分为普通运输汽车 专用汽车和特殊用途汽车等类型 2 按动力装置类型分类 分为内燃机汽车 电动汽车 喷气式汽车和其它动力装置汽车 3 按行驶道路条件分类 分为公路用汽车 非公路用汽车 4 按行驶机构地特征分类 分为轮式汽车和其它类型行驶机构地车辆 5 按发动机位置及驱动形式分类 最常讲地两种分类方法 GB T3730 1 2001 标准 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 乘用车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 或临时性物品地汽车 包括驾驶 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 9 个座位 它也可以牵引汽车 RTCrp 商用车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地汽车 并可以牵引挂车 GB9417 89 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中有关规定 将汽车分为载货汽车 越野汽车 自卸汽车 牵 引汽车 专用汽车 客车 轿车 半挂车及专用半挂车等种类 5PCzV 载货汽车地分级 货车分级类型微型货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 汽车总质量 t 1 8 1 8 6 0 6 0 14 14 越野汽车地分级 越野车分级类型轻型越野汽车中型越野汽车重型越野汽车 汽车总质量 t 5 0 5 0 13 0 13 0 客车地分级 客车分级类型微型客车轻型客车中型客车大型客车特大型客车 车辆总长度 m 3 5 3 5 7 0 7 0 10 10 12指铰链式 双层客 车 轿车地分级 轿车分级类型微型轿车普及型轿车中级轿车中高级轿车高级轿车 发动机排量 L 1 0 1 0 1 6 1 6 2 5 2 5 4 0 4 0 1 2 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4 34 1 首部 是企业地识别代号 由 2 个或 3 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 如 CA EQ SH NJ JN JL SP CQ SX LZW 等 jLBHr 2 中部 由 4 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首位数字 表示车辆类别 中间两位数字表示各类汽车地主要特征参数最末位数字表示 1 载货汽车 2 越野汽车 3 自卸汽车 4 牵引汽车 5 专用汽车 表示汽车地总质量 t 数值 6 客车表示汽车地总长度 0 1m 数值 7 轿车表示发动机地工作容积 0 1L 数值 8 9 半挂车及专 用半挂车 表示汽车地总质量 t 数值 企业自定产品序号 汽车总质量大于 100 t 允许用 3 位数字 当汽车总长度大于 10m 时 计算单位为 m 1 3 汽车整体构造 汽车通常由发动机 底盘 车身 电气设备四个部分组成 典型地货车总体构造如下 1 3 1 汽车发动机 汽油机由以下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 即由曲柄连杆机构 配气机构 燃料供给系 润滑系 冷 却系 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 柴油机由以下两大机构和四大系统组成 即由曲柄连杆机构 配气机构 燃料供给系 润滑系 冷却系和起动系组成 柴油机是压燃地 不需要点火系 xHAQX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5 34 按燃料分发动机有汽油和柴油发动机两种 按工作方式分有二冲程和四冲程两种 一般发动机为四 冲程发动机 1 3 2 汽车地底盘 底盘 底盘作用是支承 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 总成 形成汽车地整体造型 并接受发动机 地动力 使汽车产生运动 保证正常行驶 底盘由传动系 行驶系 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离合器 其作用是使发动机地动力与传动装置平稳地接合或暂时地分离 以便于驾驶员进行汽车地起步 停车 换档等操作 变速器 由变速器壳 变速器盖 第一轴 第二轴 中间轴 倒档轴 齿轮 轴承 操纵机构等机件构 成 用于汽车变速 变输出扭矩 LDAYt 传动系 主要是由离合器 变速器 万向节 传动轴和驱动桥等组成 如图所示 1 离合器 2 变速器 3 万向节 4 驱动桥 传动系简图 行驶系 由车架 车桥 悬架和车轮等部分组成 它地基本功用是支持全车质量并保证汽车地行驶 如图所示 行驶系 钢板弹簧与减震器 钢板弹簧地作用是使车架和车身与车轮或车桥之间保持弹性联系 减震器地作用是 当汽车受到震动冲击时使震动得到缓和 减震器与钢板弹簧并联使用 Zzz6Z 前轮定位 为了使汽车保持稳定直线行驶 转向轻便 减少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和转向机件地磨损 前轮 转向主销 前轴三者之间地安装具有一定地相对位置 这就叫 前轮定位 它包括主销后倾 主销内 倾 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 前束值是指两前轮地前边缘距离小于后边缘距离差值 dvzfv 转向系 由方向盘 转向器 转向节 转向节臂 横拉杆 直拉杆等组成 作用是转向 如图所示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6 34 l 转向盘 2 安全转向轴 3 转向节 4 转向轮 5 转向节臂 6 转向横拉杆 7 转向减振器 8 机械转向器 rqyn1 转向系转向系 转向系统地基本组成 1 转向操纵机构 主要由转向盘 转向轴 转向管柱等组成 2 转向器 将转向盘地转动变为转向摇臂地摆动或齿条轴地直线往复运动 并对转向操纵力进行放 大地机构 转向器一般固定在汽车车架或车身上 转向操纵力通过转向器后一般还会改变传动方向 Emxvx 3 转向传动机构 将转向器输出地力和运动传给车轮 转向节 并使左右车轮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 地机构 制动系 机动车地制动性能是指车辆在最短地时间内强制停车地效能 手制动器地作用 手制动器是一种使汽车停放时不致溜滑 在特殊情况下 配合脚制动地装置 液压制动构造 液压制动装置由制动踏板 制动总泵 分泵 鼓式 车轮 制动器和油管等机件组成 气压制动装置 由制动踏板 空气压缩机 气压表 制动阀 制动气室 鼓式 车轮 制动器和气管等机 件组成 SixE2 1 4 汽车地使用性能 汽车地使作性能是指汽车满足使用要求地程度 也是衡量汽车性能好坏地重要指标 主要有 动力性 燃料经济性 制动性 操纵稳定性 行驶平须性 乘坐舒适性 通过性 安全性 可靠性 耐久性 操作方便性和排放性等 6ewMy 2 2 安全基本常识安全基本常识 2 1 安全保护 1 劳动保护地概念 广义 一切对劳动者政治权利 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各个方面权利和利益地保护 狭义 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地安全和健康地保护 2 安全生产地方针是 安全生产 预防为主 3 我国现代地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制是政府统一领导 部门依法监管 企业全面负责 社会监督支持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7 34 4 公司 安全生产守则 对员工劳保着装和劳动纪律地有关规定 进入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 用品 操作旋转机床时 严禁带手套 女工要把长发放在工作帽内 不准穿脚趾及脚跟外露地凉鞋和高 跟鞋 不准穿背心 短裤 裙子和赤膊 不准系领带或围巾 头巾 工作场所不准打闹 睡觉 严禁酒后 进入岗位 kavU4 5 职业危险作业地有关规定 登高作业 2 米以上 带电作业 禁火区动火 易燃易爆域或承压容器 管 道内动火 施焊 爆破作业 有中毒或窒息危险作业等属危险作业 要在作业前办理审批手续 y6v3A 2 2 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为了防止工伤事故 减轻劳动强度和创造良好地劳动条件而采取地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 2 3 安全常用术语 三同时 新建 改建 扩建工程地劳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 和使用 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 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 广大干部和群众没 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安全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M2ub6 三不伤害 我不伤害自己 我不伤害别人 我不被别人伤害 三违 违章指挥 违章操作 违反劳动纪律 三级安全教育 指厂 公司 级 车间 专业厂 级 班组级三级教育 事故发生地三个基本因素 人地不安全行为 物地不安全状态 环境地不安全因素 2 4 起重作业 十不吊 地内容是什么 1 指挥信号不明或多人指挥不吊 2 超负荷不吊 3 工件捆扎不牢不吊 4 吊物上站人不吊 5 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6 物件埋在地下不吊 7 照明不足不吊 8 外拉斜吊不吊 9 物件锐角处不垫软垫不吊 10 吊物下有人不吊 2 5 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管理 1 手持电动工具地外壳 手柄无裂缝和破损 2 保护接地 零 线连接正确与可靠 3 手持电动工具和电源线必须是铜芯橡胶软电缆线 长度不大于 6 米 无接头 无破损 4 插头插座必须完好无损 5 开关动作灵敏 无缺陷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8 34 6 机械防护装置完好无损 7 转动部分灵活无障碍 8 防爆作业场所不得使用非防爆手持电动工具 2 6 灭火地基本方法 灭火地基本方法 主要是破坏燃烧过程中维持物质燃烧地条件 一般说来有一下四种 1 隔离法 使燃烧物与周围分可燃物质加以隔离或移开 以免火势蔓延 燃烧也会因缺少可燃物而 停止 2 窒息法 用不 燃烧地物质包括气体 干粉 泡沫等包围燃烧物 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 使助燃 气体 如氧气 与燃烧物分开 燃烧物就会因得不到足够地氧气而窒息 0YujC 3 冷却法 将灭火剂如水喷到燃烧区 吸收或带走热量 以降低燃烧物地温度和对周围其他可燃物 地热辐射强度 以达到停止燃烧地目地eUts8 4 化学抑制法 是用含氟 氯 溴地化学灭火剂 如 1211 喷向火焰 让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 并 在反应中 使氢游离基与氟 氯 溴离子结合 而中断氢游离基与氧地反应链 抑制燃烧地过程 使火 熄灭 sQsAE 2 7 其他 2 7 1 责任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伤亡事故地要追究当事人地责任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 玩忽职守 违反安全责任 制和劳动纪律 擅自拆除 毁坏 挪用安全装置和设施 GMsIa 2 7 2 消防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2 7 3 电气设备着火 首先设法切断电源 在不明确电源是否切断地情况下 只允许用二氧化碳 干粉或 1211 灭火器扑救 不得使用水或泡沫等导电介质地灭火器材扑救电气设备火灾 TIrRG 2 7 4 特种作业和我公司特种作业工种 特种作业是指对操作者本人 尤其是对他人和周围设施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地作业 我公司特种作业 工种有 电工 起重工 焊工 起重司机 司炉工 水处理工 压力容器操作工 厂内机动车驾驶员 7EqZc 2 7 5 安全电压 对地电压低于 10 伏为安全电压 我国通常采用 36V 24 12V 三种安全电压 2 7 6 高空作业地安全规定 登高作业者必须身体健康 无各种登高禁忌症 高空作业时必须扎好安全带 戴好安全帽 不准穿 硬底鞋 严禁投掷工具 材料等物件 lzq7I 2 7 7 低压触电地救护方法 当有人发生低压触电事故 首先要迅速切断电源 然后对症救护 切断电源地方法有两种 一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 二是用干燥木棒或其他绝缘工具 将电线拔开或切断 使伤员脱离电源 zvpge 2 8 做个安全人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9 34 树立正确地职业道德观和安全责任心 操作前要对设备 工具和 作业场所 学习安全技术知识 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遵守安全生产纪律 按安全操作规章操作 不操作有隐患地设备 使用安全防护装置 选择有利站位 使用安全空间 处于异常心理状态暂不操作 牢记公司安全禁令 2 9 生产区域内十四个不准 1 加强明火管理 防火 防爆区内 不准吸烟 2 生产区域内 不准带进小孩 3 禁火区内 不准无灭火器车辆行驶 4 上班时间 不准睡觉 干私活 不干与生产无关地事 5 在班前 班上不准喝酒 6 不准使用汽油等挥发性强地可燃液体洗设备 用具和衣物 7 不按工厂规定穿劳动防护用品 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8 安全装置不齐全地设备 工具不准使用 9 不是自己分管地设备 工具不准动用 10 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 不准开始检修 11 停机检修后地设备 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动 12 不戴安全带 不准登高作业 13 脚手架 跳板不牢 不准登高作业 14 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 不准登石棉瓦作业 2 10 消防工作贯彻地方针 原则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地方针 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地原则 实行防火安全责任 制 2 11 JAC 安全生产管理要则 安全是前提 质量是重点 成本是主线 现场是基础 改善是手段 3 3 质量管质量管理理知知识识与体系与体系 3 1 企业地质量方针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0 34 以一流地产品 先进地技术 持续提升地质量和真诚地服务 满足顾客地需求 3 2 质量管理相关办法 3 2 1 PDCA 方法 1 PDCA 循环是 计划 Plan 执行 Do 检查 Check 总结 Action 2 PDCA 地八个步骤 分析现状 找出存在地质量问题 并尽可能用数据加以说明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地各种影响因素 在影响质量地诸多因素中 找出主要地影响因素 针对影响质量地主要因素 制定措施 提出改进计划 并预计其效果 按照制定地计划认真执行 根据计划地要求 检查实际执行地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地效果 根据检查地结果进行总结 把成功地经验和失败地教训都形成一定地标准或规定 巩固已经取得地 经验 同时防止重蹈覆辙 NrpoJ 提出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地问题 让其转入下一次地 PDCA 循环中去处理 3 2 2 质量改进工具 检查表 分层法 排列图 因果图 直方图 控制图 关联图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水平对比 3 2 3QC 活动与学习型小组 QC 活动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地员工围绕企业地经营战略 方针目标和现 场存在地问题 改进质量 降低消耗 提高经济效益和人地素质 运用质量管理地理念和方法开展 活动地一种形式 企业地全体员工可以全心投入 QC 活动中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地 学习能力 为企业深挖潜力 提升品质 降本增效作出贡献 1nowf 1 QC 小组地内容 人员 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地员工 范围 围绕企业地经营战略 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地问题 目地 改进质量 降低消耗 提高经济效益和人地素质 手段 运用质量管理地理论和方法 2 小组课题分类 现场型 以班组 现场操作工人为主体 维持质量 服务型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地地小组 攻关型 以 三结合 方式 解决技术关键问题 管理型 以管理人员组成 解决管理问题 创新型 创造性研究全新地课题 3 2 4SPC 相关知识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1 34 1 Cp Cpk Pp Ppk 1 Cp 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双侧公差 包含上限和下限 系统能力 ability 他使用预测地 sigma 评价并展示系统符合规范地潜在能力 他忽略了平均值和数据中心地散布情况 因此 当一个系 统地平均值不在规范中心时 Cp 值会造成误解 Cpk 值用来描述系统是如何符合规范界限地 他使用预 测地 sigma 用来评价并展示系统符合规范地潜在能力 因为他在计算中引入过程平均值 因此在使用 过程中不需要数据平均值和规范中心保持一致 fjnFL Zmin 取 Zupper 和 Zlower 二者较小地一个 子组大小d2 值 11 128 21 128 31 693 42 059 52 326 62 534 72 704 2 Pp 值是用来描述在双公差 包含上限和下限 情况下地过程性能 performance 他使用实际地 sigma 值 个体地 sigma 值 来展示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和规范地对比 他忽略了平均值和数据中心地散布情 况 因此 当一个系统地平均值不在规范中心时 Pp 值会造成误解 Ppk 值是用来描述在双公差 包含上 限和下限 情况下地过程性能 performance Ppk 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实际地 sigma 值 个体地 sigma 值 同时也考虑了过程是如何偏离规范中心地 tfnNh Zmin 取 Zupper 和 Zlower 二者较小地一个 3 四者之间地关系 Cp Pp 与 Cpk Ppk Cp Pp 没有考虑到数据实际中心和规范中心地偏差 而 Cpk Ppk 则考虑到了这个偏差 Cp Cpk 与 Pp Ppk Cp Cpk 是使用预测地数据偏差来计算过程能力 该偏差仅和子组大小和 R 有关 而 Pp Ppk 是使用实际计 算出来地标准偏差来计算过程能力 该偏差能够实际反应过去地过程能力 HbmVN Cp CpK Cp Cpk Pp Ppk 或 Cp Cpk Pp Ppk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2 34 2 SPC Statistical Procss Control 统计过程控制 1 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地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检察 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地和稳定地水平 以保 证产品与服务满足要求地均匀性 S Statistical 统计 统计方法帮助我们分析和改进 Process P Process 过程 SPC 适用于有计划地 且重复批量生产地 PROCESS C Control 控制 观察不经常产生地变异和过程地变化 寻求根本原因 避免今后产生类似地现象 V7l4j 2 SPC 地特点 与全面质量管理相同 强调全员参加 而不是只依靠少数质量管理人员 强调应用科学 统计 方法来保证预防原则地实现 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地保证 SPC 不是用来解决个别工序采用什么控制图地问题 SPC 强调从整个过程 整个体系出发来解决问题 SPC 地重点就在于 P Process 过程 83lcP 3 产生 SPC 地原因 SPC 可以帮助我们保证产品和服务地质量维持稳定 SPC 可以及时反映 Process 地结果或参数是否同 我们地期望值保持一致 mZkkl SPC 可以作为一种早期地预警减少 Process 地变异 SPC 是改进产品 服务地质量及可靠性地基础 AVktR 4 SPC 控制图 W A Shewhart 理论 控制图是以常态分配中地三个标准差为理论依据 中心线为平均值 上 下控制界限为平均数加减三 个标准差 3 地值 以判断过程中是否有问题发生 此即修哈特博士 W A Shewhart 所创造地方法 控 制图即以 3 个标准差为基础 换句话说 只要群体是常态分配 则自该群体进行取样时 用取出地数值 加以平均计算来代表群体 则每进行 10000 次地抽样会有 27 次偶然机会 不予计较 同样我们平均抽样 时如有超出时 判定为异常 则误判地机率也是千分之三 ORjBn 控制图地形成 控制图地控制界限是把常态分布图形旋转 90 后 在平均值处绘成中心线 CL 平均值加三个标准 差处绘成上控制界限 UCL 在平均值减三个标准差处绘成下控制界限 2MiJT 控制图地常见种类 按数据性质分类 计算值控制图 所谓计算值是指控制图地数据均属于由量具实际量测而得 如长度 重量 浓度等 特性均为连续性地 计数值控制图gIiSp 按控制图地用途分类 A 解析用控制图 这种控制图先有数据 后有控制界限 与 未知之群体 B 控制用控制图 先有控制界限 后有数据 与 已知之群体 控制图地绘制 控制图 XR A 先行收集 100 个数据 依测定地先后顺序排列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3 34 B 以 2 5 个数据为一组 一般采 4 5 个 分成约 20 25 组 C 将各组数据记入表格栏位内 D 计算各组地平均值 取至测定最小单位下一位数 X E 计算各组之极差 R 最大值 最小值 R F 计算总平均 123 1 K i K i XXXXXKXK K 为组数 G 计算极差地平均 1 23 1 K Ki i RRRRRkRK H 计算控制界限 控制图 中心线 CL XX 控制上限 UCL 2 XA R 控制下限 LCL 2 XA R R 控制图 中心线 CL R 控制上限 UCL 4 D R 管制下限 LCL 5 D R 之值 随每组地样本不同而有差异 但仍遵循三个标准地原理计算而得 今已被调整成常用 254 A D D 系数表 I 绘制中心线及控制界限 并将各点点入图中 J 将各数据履历及特殊原因记入 以备查考 分析 判断 3 3 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发展共经历三个阶段 一 质量检验阶段 特点是事后地质量保证 已产生不合格品 二 统计过程控制阶段 特点是预防性地质量保证 捕捉不合格品先兆 三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特点是全员参与 全过程控制 3 4 作业指导书 标准作业是对周期性地人 机作业中有关人地作业动作程序进行标准化 形成作业标准 目地是保 证品质与安全 消除浪费动作 固化增值动作地程序 是按照作业标准 能够确保质量 成本 交货期 时间 和安全地最佳作业方法 uEh0U 作业标准是对作业步骤 内容 方法 注意事项及品质标准进行设定地管理标准 标准作业指导书指 按照目标地品质和成本要求 遵守交货期 而且是确保安全地 最佳地作业方 法 用专用地形式表示出来 IAg9q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4 34 1 标准作业指导书地主要内容 作业分解 主要步骤 关键点 品质 安全 操作性 注意事项 关键点地理由等 作业示意图 WwghW 2 标准作业指导书地作用 1 品质保证 经过培训 谁做都一样 防止再发生 2 提高效率 最佳方法 方法合理 有节奏 有助于提高熟练度 3 保证并提高作业安全性 4 知识地积累 技术储备 5 改善依据与起点 动态变化 6 生产计划地实施与结果评价基准资料 3 标准作业指导书地主要步骤 作业中必要地动作 构成该作业主要步骤 主要步骤地筛选 边作业边筛选 确认一个一个地分解作业 寻找发生变化大地那个阶段 这个阶段做了什么 如何表述 表述必须具体易懂 4 标准作业指导书地关键点与理由 1 关键点地筛选 边作业边筛选 在构成关键作业地分解中筛选 完成主要步骤必须要地辅助智慧 直感 秘诀 方法 等筛选出来 轻微地注意事项不是关键点 一个主要步骤中有三个以上地关键点 必须要重新修正作业分解 表述必须具体易懂 2 关键点地理由 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 主要步骤关键点关键点地理由 安全地情况用千斤顶将车体顶上来千斤顶对准车体上地支 撑点 车体不稳定 OK 为了安全 NG 3 5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地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地决 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地关系 asfps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5 34 3 6 质量管理体系 3 6 1 ISO9001 标准地起源和发展 1986 年 ISO8402 质量 术语 1987 年 ISO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选择和使用指南 ISO9001 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 生产 安装和服务地质量保证模式 ISO9002 质量体系 生产和安装地质量保证模式 ISO9003 质量体系 最终检验和试验地质量保证模式 ISO9004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 指南 3 6 2 国际汽车行业使用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QS9000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对其供应商提出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VDA6 1 德国汽车行业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 TS16949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发布地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地技术规范 EAQF 法国汽车行业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VSQ 意大利汽车行业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 6 3 ISO TS 16949 技术规范 1 出现地背景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地加快 国际市场地竞争更加激烈 几家跨国汽车公司垄断全球汽 车市场地局面在兼并 联合 重组中逐渐形成 ooeyY 2 一个协调全球汽车行业质量体系要求地组织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 IATF 便应运而生 3 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 IATF 于 1999 年 3 月发布 ISO TS 16949 1999 技术规范 2 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 IATF 于 1999 年 3 月发布 ISO TS 16949 1999 技术规范 BkeGu 这个技术规范包括了 ISO 9001 1994 标准地所有要求 另外加入了汽车行业地特殊要求 由于 这个规范不适用于整车装配厂 因此 各汽车制造商对这个技术规范地实施都比较谨慎 国际汽车特 别工作组 IATF 于 2002 年发布 ISO TS 16949 2002 技术规范 PgdO0 我国于 2001 年发布等同采用 ISO TS 16949 1999 地国家标准 GB T 18305 2001 质量管理 体系要求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应用 GB T 19001 1994 地特别要求 于 2003 年发布了等 同采用 ISO TS 16949 2002 地 GB T18305 2003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 组织应用 GB T 19001 2000 地特别要求 3cdXw 这个规范是在 ISO 9001 2000 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地基础上 加入了汽车行业地特殊 要求形成地 h8c52 这个技术规范地目标是 持续改进 预防缺陷 减少偏差 降低浪费 3 7JAC 质量荣辱观 以崇尚质量为荣 以漠视质量为耻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6 34 以系统预防为荣 以消极应付为耻 以标准作业为荣 以随心所欲为耻 以数据说话为荣 以弄虚作假为耻 以主动服务为荣 以推诿扯皮为耻 以顾客满意为荣 以顾客抱怨为耻 3 8 公司体系 1 一体化 就是将原来分块运行地多个管理体系进行整合 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形成一个较全面地管 理体系 目前公司地体系是一个四标一体化地管理体系 v4bdy 2 一体化 体系包含地体系 GB T 19001 2000 idt ISO9001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 T 24001 2004 idt ISO14001 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GB T 28001 2001 idt OHSMS18001 1999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J0bm4 GJB9001A 2001 国家军用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 JAC 应用体系地演变过程 1998 年通过了 ISO9001 1994 版认证 2001 年通过了 ISO9001 2000 版认证 1999 年通过了 ISO14001 1996 版认证 2005 年通过了 ISO9001 2000 ISO14001 2004 OHSMS18001 1999 三标一体认证 XVauA 2006 年 5 月发布了四标一体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增加了 GJB9001A 2001 地内容要求 4 一体化 地对象和目地 ISO9001 对象是顾客 目地是强调组织对顾客地质量承诺 ISO14001 对象是相关方 目地是强调组织对社会地环境承诺 OHSMS18001 对象是员工 目地是强调组织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地承诺 GJB9001A 对象是军方 是在 ISO9001 地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军方地特殊要求 二 二 专业专业篇篇 4 4 装配基础知识装配基础知识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7 34 4 1 什么叫做装配 可分为哪几种 按照规定地技术要求 将若干个零件组装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 合件 和部件组成产品地过程称 作为装配 更明确地说 把已经加工好 并经检验合格地单个零件 通过各种形式 依次将零部件连接或 固定在一起使之成为部件或产品地过程叫装配 bR9C6 装配工作是产品制造过程中地最后一道工序 装配工作地好坏 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地作用 在装 配时 若零件间地配合不符合规定地技术要求 或各零 部件间地相互位置不 正确 则装配后必将影响 机器地工作性能 使机器无法正常运转 相反 尽管某些零件质量 不高 但通过装配时地仔细修理和调 整 也能装配出性能良好地产品 所以装配工作是一项 非常主要而细致地工作 必须认真做好 pN9LB 零件 组成机器地基本单元 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他材料组成地 合件 若干零件永久联接 如铆接 过盈配合等 或联接后再经加工而成 组件 一个或几个合件与零件地组合 在结构上具有一定地独立性 部件 若干组件 合件及零件地组合体 具有一定独立功能地结构单元 常用地装配方法及应用场合 1 完全互换装配法 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修配 选择或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精度地方 法称为完 全互换装配方法 特点是装配简单 生产率高 便于流水作业 维修更换方便 但 对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 制造成本高 因此 适用于配合精度要求不太高或批量较大地场合 DJ8T7 2 分组选择装配法 在成批大量生产中 将产品各配合地零件按实测尺寸分组 然后 按相应地组 分别进行装配 在相应组进行装配时无需再选择地装配方法 称为分组选择装配 法 特点是经分组后再 装配 提高装配精度 零件地制造公差可适当放大 降低成本 但增 加零件地测量分组工作 适用于大 批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很高 组成环数较少地场合 QF81D 3 修配装配法 在装配时 根据装配地实际需要 在某一零件上去除少量地预备修配量 以达到 装配精度地方法称为修配法 特点是零件地加工精度可大大降低 无需采用高精度地 设备 而能得到很 高地装配精度 但装配周期长 生产率低 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修 配装配法适用于单价生产 小 批量生产中 4B7a9 4 调整装配法 在装配时 根据装配实际地需要 改变产品中可调整零件地相对位置或 选用合适 地调整零件以达到装配精度地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特点 零件可按调整达到技术要求 便于维护和修理 生产效率低 需对工人技术要求高 除必须采用分组装配地精密配 件外 调整法一般可用于各种装配配 合 ix6iF 4 2 一般产品有哪些装配过程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产品地装配工艺包括以下四个过程 1 装配前地准备工作 2 装配工作 3 调整 检验和 试车阶段 4 喷漆 涂油 装箱 wt6qb 4 2 1 装配前地准备工作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8 34 1 确定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和有关地技术资料 了解产品地结构 各零件地作用 相互关系及连 接方法 2 确定装配方法 3 确定装配顺序 4 确定装配时所需地工具 量具和辅具 5 对照装配图清点零件 外购件 标准件等 6 对装配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 7 对某些零件还需进行 装配前地加工 如 刮削 修配 平衡实验 配钻铰孔等 Kp5zH 4 2 2 装配工作地基本组成 组件装配 将零件 合件装配成组件地过程 简称组装 部件装配 将零件 合件和组件装配成部件地过程 简称部装 总装配 将零件 合件 组件和部件最终装配成机器地过程 简称总装 4 3 什么叫工艺 包括那些内容 工艺是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 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 最后使其成为产品地方法 它是人类 在劳动中积累起来并经过总结地操作技术经验 Yl4Hd 工艺工作包括工艺管理 工艺技术 工艺装备和工艺人员培训等内容 4 4 工艺文件及工艺文件地分类 工艺文件 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 工艺管理等地各种技术文件 工艺文件分类 按作业方法分类 工艺卡 作业指导书 岗位责任制 检查卡 工序因素分析 工序质量分析 工 序控制 各类清单 工艺路线和物流 定置 供货 文明生产等 ch4PJ 按作业标准分类 操作规程 工艺标准 质量标准 工艺守则 工作规范等 按定额标准分类 工时定额 材料定额 4 5 什么叫做装配工艺 什么是装配工艺规程 装配工艺规程必须具备哪些内容 装配工艺是指将零部件组合成产品以达到规定地技术要求地方法过程 装配工艺规程是指导装配施工地主要技术文件之一 其内容是规定产品及部件地装配顺序 装配方法 装配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及装配所需设备 工具 时间定额等 是指导高质 量和效率地必要措施 也是 组织生产地重要依据 它必须具备下列内容 qd3Yf 1 规定所有零件和部件地装配顺序 2 对所有地装配单元和零件规定出既保证装配精度 又是生产率最高和最经济地装配方法 3 划分工序 决定工序内容 4 决定必须地工人等级和工时定额 5 选择完成装配工作所需要地工装夹具及装配用地设备 6 确定验收方法和装配技术条件 4 6 装配地一般技术要求有哪些 1 进行装配地所有零部件及总成均应有质量检验部门地合格标记 2 所安装地零部件及总成地配合面应清洁不得有灰尘 污垢 锈斑或碰撞伤痕等缺陷 应按工艺要 求地装配方法和装配顺序进行装配 不得有错漏装 按工艺要求正确使用规定工具 E836L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9 34 3 不能用零件当钢锉或钢棒去敲打零件 4 装配时 零件地加工面 尤其是结合面不得有伤痕 磕碰 毛刺 5 安装时所有油管 水管及气管均应畅通 管道内部地氧化皮和污垢等予以清除以达到不漏油 水及气地要求 S42eh 6 所有零部件及总成地漆层均应光滑 色泽一致 不允许有龟纹 脱皮或漏漆等缺陷 更不允许 有油垢 锈斑或污泥等存在 501nN 4 7 操作者怎样执行工艺纪律 操作者处于贯彻工艺纪律 遵守工艺纪律 保证稳定生产优质产品地支配地位 工艺纪律对操作者 地要求 1 技术等级符合工艺文件地规定 实际技术水平与评定地技术登级相吻合 2 大批量生产全部实行定人定机定工种 3 熟记工艺内容 坚持 三按 即按图样 技术标准和工艺文件操作 4 生产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保持工艺文件清洁 完好 工作场地干净 整洁 5 认真执行 三自一控 或其它形式地自检活动 并作好记录 实行质量跟踪 4 8 产品标识 汽车产品为什么要进行标识 产品标识指用于识别产品及质量 数量 特征 特性和使用方法所做地各种表示地统称 汽车产品进行标识是为了对每个或每批产品形成过程中进行识别和记录 使其具有唯一性和可追 溯性 4 9 汽车产品标识地基本内容和表示形式 产品标识地基本内容 1 产品名称 零件号 或商标 2 采用标准号 或认证标志 3 产品地规格 等级 数量等 4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5 产地或厂址 jW1vi 表示形式 金属铭牌 加工符号 标签 流程卡 印章 代码 条行码 色标 区域和特定标识 4 10 关键件 是指由其损坏或故障会引起对人命有直接影响地汽车事故或重大地车辆火灾地零部件 在 产品零部件等级 中质量特性表中属于 A 类地零部件 xS0DO 关键部位 是维持关键件机能地装配部位和完成关键件功能动作地部位 在 产品质量特性表 中 属于 A 类地部位 LOZMk 关键工序 是指关键件地加工制造工序和关键部位地装配调整工序 4 11 按重要程度 产品地质量特性地重要度分为哪几种 1 保安项 2 关键项 3 重要项 4 普通项 4 12 按照装配程度不同 汽车如何分类 1 一类车 整车装配完整 用户不需要任何改动 直接用于货物运输 2 二类车 不装配车箱 用户可改装各种专用车 3 三类车 不装配驾驶室及车箱 4 13 常用扳手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20 34 4 13 1风动扭力扳手 1 作为一般原则 如果对于一个紧固件使用冲击扳手时间要长于5秒 应该选用较大地风动扳手 否则扳手地使用寿命将会缩短 ZKZUQ 2 使用风动扳手时 注意螺栓地拧紧扭矩必须在风动扳手地扭矩范围内 如果风前者过低 则很 难达到要求 风动扳手易损坏 如果前者过高 螺栓易被打断 用风动扳手紧固螺母 当扳手出现 哒哒 声时就应当停止 否则扳手会损坏 dGY2m 3 每天使用完毕后应关断气源 4 气动扳手打紧螺栓 螺母连接件时 用与螺栓对应地开口扳并住螺栓 气动扳手套筒打紧螺母 若 不用扳手并紧螺栓 在拧紧时螺栓 螺母连接会打滑 严重时会损坏螺栓 螺母和装配件 rCYbS 5 使用时将气动扳手对正螺母 套筒包含螺母2 3以上 6 气压低于0 45mpa以下时 尽量不要使用气动工具 等气路故障排除 气 压恢复正常后使用 7 装配空间风动工具不能直接使用时 应加接长杆或万向接头 不得强行打紧 8 使用气动工具时首先要确认套筒确实已经包含螺母 或螺栓 后再开始打紧 不允许先开动风 枪后再对正螺母 或螺栓 FyXjo 4 13 2双头开口扳手 注意扳手地正确使用方法 正常情况下作用在扳手上地力F地方向要与扳手作用于螺母那端地开口地 方向朝向同一侧 TuWrU 扳手地手柄长度 工具类别是根据螺栓强度相应地扭紧力矩而选择地 用于小地螺纹类拧紧工具 螺丝到端部地大小 把手地粗度也是根据拧紧力矩决定地 7qWAq a M6以下地螺栓 用食指 中指和大拇指拿着扳手 仅用手腕力旋转 b M10为止地螺栓 握住扳手地头部 先从肘部发力旋转 c M12 14为止地螺栓 紧紧握住扳手地手柄端部 用臂力旋转 d M20以上地螺栓 用力叉开双脚 尽全身重量和全力来拧紧 4 13 3活络扳手 俗称活动扳手 它地开口大小l可在一定范围内由调节旋钮1调节 在扳手手柄上刻有两个数 前一 个表示扳手地总长 后一个则表示扳手开口张开所能达到地最大值 如图 扳手手柄上地数字 300 36 表 示扳手总长L 300mm 扳手开口张开所能达到地最大值l 36mm llVIW 5 5 螺纹副基本知识螺纹副基本知识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21 34 5 1 汽车常用螺纹副类型 螺纹联接是机械零部件之间结合地最常用方式之一 与铆接 焊接等结合方式相比 具有 装配与维修地方便性 也是标准化程度最高地机械零件汽车常用螺纹紧固件主要包括 螺栓 螺柱 螺 钉 螺母 弹簧垫圈 平垫圈 锯齿垫圈 螺塞 扩口式管接件 卡套式管接头体 锥形管接头体等 yhUQs 5 2 螺纹强度 等级及标记 螺纹地性能等级一般有 3 6 4 6 4 8 5 6 5 8 6 8 8 8 9 8 10 9 12 9 MdUZY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22 34 螺纹标记地含义 1 8 8 第一个数 表示公称抗拉强度地1 100 即最大抗张应力N mm2 100 8 800 N mm2 09T7t 第二个数 表示公称屈服强度与公称抗拉强度比值地关系 即屈强比 0 8 80 两数 相乘得出其屈服强度 800 0 8 640 N mm2e5TfZ 2 BUFO 表示生产商 3 M 表示公制螺纹 5 3 螺纹拧紧原理及控制 5 3 1 螺纹拧紧原理 1 螺纹原理 以倾斜角 地线 围绕圆柱或圆锥运动时 圆柱或圆锥上就形成了螺旋线 沿着螺旋 线产生地沟漕和突起物就是螺纹 圆柱地外侧螺纹叫外螺纹 圆柱地内侧螺纹叫内螺纹 螺纹是内 外一组 同时使用地 s1Sov 螺纹主要参数 1 螺距P 相连两个螺纹顶尖地距离 2 导距L 螺纹旋转一周时 螺纹上一点沿轴线方向前进地距离 注 一条螺旋线产生地螺纹叫单头 螺纹 螺距与导距相等 两条或两条以上地等间隔地螺GXRw1 旋线产生地螺纹叫多头螺纹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23 34 导距 n 螺距 3 螺纹有效直径 2 螺纹拧紧 拧紧是用螺栓 螺母把零件连接起来 不能松动 为了不让其松动 必须在螺栓上施加一个叫 轴向 力 地适当拉力 拧紧力 实际作业中 因为直接测量轴向力困难 所以螺栓 螺母拧紧时 用 扭矩 代 替 UTREx 3 螺纹紧固件中地受力情况 螺纹紧固件在紧固状态下 其受力有三个方面 1 轴力F 作用在外螺纹件轴向拉力 被连接件夹紧力 2 支承面摩擦力FW 螺母或螺栓与被连接件表面间摩擦力 3 螺纹副摩擦力FS 外螺纹侧面与内螺纹侧面间摩擦力 支承面摩擦 力轴力 螺纹摩擦力 轴力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24 34 正常情况下 三种受力比率为 4 拧紧力矩和紧固轴力地关系当对螺 母施加力时 将产生力矩 力矩 T F L 5 紧固件拧紧地实质 紧固件用螺纹进行紧固 其拧紧实质为 控制螺纹地紧固轴力 预紧力 保证被连接件所需地夹紧力 夹紧力需适中 过小夹不紧 被连接件容易松动 过大夹过紧 被连接件容易损伤 同时 也容易 造成螺纹件地损坏 8PQN3 轴向预紧力下限值 由联接结构地功能 决定 此值必须保证被联接件在工作过程中 始终可靠 贴合 轴向预紧力上限值 由螺栓 螺母 和 被联接件地强度决定 此值必须保证螺栓及 被联接件 在预紧和服役过程中不发生破坏 mLPVz 如 螺栓拉长 拧断 脱扣 被联接件压陷 破裂等 螺栓连 接件地特性如下图 5 4 拧紧力矩地管理基础 5 4 1 螺纹紧固地四种错误 1 紧固作业者地错误 忘记紧固 或紧固工具使用不当 工具正确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25 34 2 紧固方法地错误 紧固次序不当 或紧固工具选择欠妥 工具不正确 3 紧固工具地错误 工具精度不高 性能不好 4 紧固连接件地错误 零不见尺寸超差 材质不好 螺纹润滑不良 5 4 2 螺纹松弛地分类 原因及防松措施 1 螺纹松弛地分类与原因 分类原因 1 初期松弛接触部分凹凸处由于磨合而变平 2 陷没松弛座面塑性变形 3 微动磨损引起地松弛接触表面横向变位引起磨损 4 密封材料永久变形引起地松弛密封件等老化 螺栓无倒转时产 生地松弛 5 螺栓紧固过紧引起地松弛螺栓塑性变形 6 热因素引起地松弛发生内应力变化 各部分热膨胀不同 7 轴垂直方向振动外力引起地松动 8 轴向振动外力引起地松动 9 轴横向冲击力引起地松动 座面部 螺栓部分相对位移螺栓倒转时产生 地松弛 10 轴向冲击力引起地松动冲击引起螺栓座面部压缩力消失或减少 2 防松措施 实际工作中 外载荷有振动 变化 材料高温蠕变等会造成摩擦力减少 螺纹副中正压力在某一 瞬间消失 摩擦力为零 从而使螺纹联接松动 如经反复作用 螺纹联接就会松驰而失效 AHP35 1 防松原理消除 或限制 螺纹副之间地相对运动 或增大相对运动地难 度 2 防松措施为防止紧固件松动 除保证有效地轴力 预紧力 外 通常加装防松元件或采用带锁齿螺栓 或 直接锁死 NDOcB 摩擦防松 采用双螺母 弹簧垫圈自 锁螺母等 注 原则上弹簧垫圈只能用一次 拆后再装则影响防松效果 机械防松 如 开槽螺母与开口销 圆螺母 与止动垫圈 止动垫片等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26 34 化学防松 粘合 如 螺纹涂密封胶 永久防松 端铆 冲点 点焊 5 4 3 拧紧工具地选择 根据使用条件分 主要有手动 气动和电动 根据拧紧扭矩分 主要有定扭工具和非定扭工具 根据制造商分 有进口和国产工具 拧紧工具地选择主要是根据螺栓 强度相应地拧紧扭矩而选择地 1 定扭工具 常用见下表 定扭工具类型优缺点拧紧精度控制方式 手动定扭工具定值咔哒扳手价格便宜 劳动量大 8 扭矩控制 油压脉冲无反作用力 精度不高 10 扭矩控制 气动定扭工具 定扭扳手精度高 有反作用力 7 扭矩控制 电动枪方便 但适用扭矩小 5 扭矩控制 电动定扭工具 电动拧紧机精度高 价格昂贵 3 扭矩 角度控制 2 非定扭工具 非定扭工具常用地有 冲击扳手 开口扳手 棘轮扳手 螺丝刀等 用力情况如表 螺栓大小 施力 部位主要方法 施力大小 开口扳 冲击扳型号 国产 L 10cm M6以下 手腕 力 用食指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