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学号学号 选择题 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 2 分 本题共 28 分 1 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 冬天 某村有一家人关门闭户在家烤火 导致全家煤气中毒 B 某地有个神秘的 死亡谷 野兔和狗等低矮的动物走进去常会窒息而死 C 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 只需添加少量 就能将水变成汽油 D 有人因误服假酒而导致中毒死亡 2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 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 在蔬菜大棚中 适量补充 CO2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 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3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南京市区某十字路口测定空气污染情况时发现 CO 的含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 标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 机动车排放大量废气 B 商店较集中 C 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D 人流量太大 4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 CO 和 CO2 两种气体的是 A 澄清石灰水 B 紫色石蕊试液 C 灼热的氧化铜 D 稀盐酸 5 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 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 其主要目的是 A 使害虫窒息死亡 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 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质量 C 产生温室效应 提高棚内温度 D 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6 有关 H2 CO C 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目前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B 与金属氧化物发生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C 在氧气中燃烧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D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后 一定有化合物生成 7 超临界 CO2 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 能阻燃 溶解能力强的溶剂 被誉为 绿色环保 溶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超临界 CO2 流体性质特殊 因此 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CO2 是自然界中存在 的物质 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超临界 CO2 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容易燃烧 超临界 CO2 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 有毒 易燃的溶剂 A B C D 8 江西省某著名风景区附近是大型的陶瓷生产基地 工厂排放的气体使景区内酸雨频频 风景区内受酸雨影响最小的是 A 山上的树木 B 小桥的铁栏杆 C 路灯的玻璃罩 D 大理石雕像 9 将一定质量的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 充分反应后 生成的沉淀质 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 则原混合气体中 CO 和 CO2 的质量比为 A 14 11 B 11 14 C 7 11 D 11 7 10 关于一氧化碳燃烧 2CO O2 2CO2 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B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2 1 D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为 v CO v O2 2 1 11 扬州八怪 之一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绘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 这是因为墨汁中的 碳 A 具有可燃性 B 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C 具有氧化性 D 具有还原性 12 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 03 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 下列过程放在 X 处不合理的是 A 人和动物的呼吸 B 发展利用氢燃料 C 化石燃料的燃烧 D 植物的呼吸作用 13 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A 炭黑 B 活性炭 C 木炭 D 石墨 14 2009 年 12 月 7 日 18 日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 焦点问题主要集 中在停止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A CO B CO2 C N2 D NH3 二 填空题 每空 1 分 共 18 分 21 选择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填空 1 有毒的气体是 2 能用于灭火的气体是 3 对环境保护最理想的燃料是 4 不能燃烧 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5 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22 一氧化碳是一种 的气体 人在含有一定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会造成中毒 原因是 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 火焰 化 学方程式为 23 下列符号中 2 所表示的意义 2CO2 2Cl 24 在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气四种物质中 每一种物质都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 的特点 例如 碳 常温常压下是固体 其他三种物质是气体 请根据示例 填空 1 一氧化碳 2 二氧化碳 3 氧气 三 实验题 通常情况下 氨气 NH3 是一种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极易溶于 水 形成的溶液是氨水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回答 1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可选用 填装置编号 2 收集氨气 应采用的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 3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 可用 吸收 25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碳酸的性质不同 设计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 1 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 2 若能 请说明理由 若不能 请你设计还需进行的实验 以得出满意结论 四 计算题 1 用足量的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还原 16g 氧化铜 充分反应后生成水二氧化碳多少克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