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1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2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3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4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 共选择题 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方古猿属于完全形成的人 B 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C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D 早期智人的出现 现在人种的差异显现出来 2 2 分 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 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 你认为最能说明 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 两颗门齿化石 B 大量碳屑 C 古鱼类化石 D 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3 2 分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 A 170 万年前 B 70 20 万年前 C 7 2 万年前 D 18000 年前 4 2 分 央视热播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 一个馒头 到各种小吃 全方位展示了 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 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第 2 页 共 13 页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5 2 分 科学是我们对待事物应有的态度 下列说法你认为科学的是 A 女娲抟土造人 B 上帝造人说 C 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 D 人类从古鱼类进化而来 6 2 分 干栏式建筑形式是下列哪个远古人类或居民发明的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7 2 分 假如由时光隧道回到半坡氏族时期 在半坡人居住的地方我们会看到以下哪种现象 A 男人们在水田里播种水稻 B 妇女们忙着收割粟 C 小孩子们正在学习甲骨文 D 老人们穿着棉布衣服散步 8 2 分 假如能由时光隧道回到半坡氏族时期 在半坡人居住的地方我们会看到以下哪种现象 A 男人们在水田里播种水稻 B 妇女们忙着收割粟 C 小孩子们正在学习甲骨文 D 老人们用青铜酒杯喝酒 第 3 页 共 13 页 9 2 分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 草木茂盛 虫兽较多 因此 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 样式是 A 洞穴 B 干栏式房屋 C 搭上草棚的水井 D 半地穴式房屋 10 2 分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下列作物中 是我国最早开始培植的有 棉花 粟 水稻 玉米 A B C D 11 2 分 尧年老时候 争取各部落首领的意见 将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让于品行高尚的舜 舜年老时候让 与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传承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推荐制 12 2 分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 上下五千 第 4 页 共 13 页 年 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 舜 B 黄帝 C 大禹 D 炎帝 13 2 分 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 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了有扈氏 14 2 分 每至清明 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帝的典礼 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 礼祭祖 宣读祭文 上述文字中的轩辕帝指的是 A 蚩尤 B 炎帝 C 黄帝 D 秦始皇 15 2 分 百家姓 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 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 体 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 寻根问祖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应追溯到 A 元谋人 B 炎帝 黄帝 C 尧舜禹 D 三皇五帝 16 2 分 以下是小凤同学设计的某一历史知识示意图 依据所学知识 你认为图示 处应该填入的内 第 5 页 共 13 页 容是 A 天子 B 诸侯 C 卿大夫 D 士 17 2 分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这句话是对 家天下 的生动解释 也标志着 的开始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奴隶制 D 宗法制 18 2 分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 2070 年 相当于几世纪 A 前 21 世纪 B 前 20 世纪 C 21 世纪 D 20 世纪 19 2 分 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A 象形 B 会意 C 指事 第 6 页 共 13 页 D 形声 20 2 分 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A 编钟 B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 司母戊鼎 D 四羊方尊 21 2 分 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 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 从中不能得到的 历史信息是 器鸮卣 xi o y u 西周叔夨 y 方鼎内铭文 西周乐器曹侯酥钟 春秋舀水器 A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 青铜器种类繁多 用途广泛 C 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 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22 2 分 下列君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第 7 页 共 13 页 盘庚 周武王 启 周厉王 A B C D 23 2 分 在某校七年级 1 班开展的 我学历史 故事会上 小明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 周武王联合 800 多 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 纣王自焚 商朝灭亡 由此可判断他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牧野之战 B 商汤灭夏 C 涿鹿之战 D 大禹治水 24 2 分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 夏 B 商 C 周 D 秦 25 2 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部中国古代史 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二 二 材料分析题 共材料分析题 共 4 4 小题 共小题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第 8 页 共 13 页 26 12 分 亚非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发源地文明名称代表性的文化成果 北非的 流域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其文明标志之一 西亚的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 的成文法典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文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史称 东亚的黄河 长江流域古代黄河 长江流域的中国文明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开始有 了文字可考的历史 1 将上面的古代亚非文明一览表填写完整 2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亚非文明在政治 经济形式方面有哪些共性 造成这种文明共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7 14 0 分 纵观中国历史 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维护了国家统一 阅读下 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 视察 诸侯 曰巡狩 巡狩者 巡其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 述职者 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一不朝则贬其爵 爵位 再不朝则削其地 领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 出兵攻打 之 孟子 告子 材料二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三 史书记载 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 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 诸侯王的权力很大 在封地内 可以任免官吏 收取租税 铸造钱币 还拥有兵权 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 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指责中央 第 9 页 共 13 页 1 材料一说的是什么制度 天子对诸侯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指出 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措施 3 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后来对中央政权造成什么影响 汉武帝为消除这一影响在政治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 什么措施 28 12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 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 同学 A 发挥想象力 描述了 北京人 一天的生活 请你为他的描述 寻找证据 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 前额低平 颧骨突出 嘴部前伸 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 白天 男人 暂且称为人 拿着木棒 各种石器围捕 砍砸鹿等猎物 女人出去采摘 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 他们 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 1 个火堆 用来照明 取暖和驱赶野兽 晚上 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 围着篝火 分享食物 能为描述 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 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 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填写图号 2 进行解释 以下是同学 B 搜集的反映半坡人 河姆渡人生产 生活的图片 请你仿照范例 对这位同 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第 10 页 共 13 页 骨耜 可以见证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 可以见证 3 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 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29 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周诸侯国分布图 1 为了将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补充完整 处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诸侯国的建立与西周的哪一制度有关 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 根据所学知识 指出诸侯需要向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 4 材料二的相关制度在春秋时期是如何遭到破坏的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 共选择题 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