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北师大版梁丰初中北师大版梁丰初中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 A 半坡人 B 北京人 C 元谋人 D 河姆渡人 2 2 分 北京人生活的地区 山上树林茂密 各种野兽出没山间 平原上杂草丛生 野马 梅花鹿纵横奔 驰 为北京人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请问下列哪项不是北京人的基本体质特征 A 手脚已经分工 上肢与现代人极为相似 B 与现代人比下肢微微有点弯曲 C 头部与现代人没有任何差别 D 前额后倾 嘴巴前伸 3 2 分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黄帝 4 2 分 海内外华都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是因为 A 华人都是黄色皮肤 B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 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第 2 页 共 13 页 C 炎帝 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 D 我国原始居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5 2 分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此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朝的疆土 D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6 2 分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承认土地私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建立县制 A B C D 7 2 分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朝代众多 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A 夏 商 东周 西周 B 夏 西周 东周 商 C 商 夏 西周 东周 D 夏 商 西周 东周 8 2 分 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和融汇的新时代 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 的是 使东方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第 3 页 共 13 页 暴力冲撞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 东西方的艺术相互影响 出现崭新的艺术风格 富于理性和逻辑的古希腊哲学与古代埃及 西亚的知识相结合 A B C D 9 2 分 在封建社会里 皇帝 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成吉思汗 10 2 分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 夏朝实行的王位世袭制 B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C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D 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11 2 分 中国银行行徽 下图 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 下图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 第 4 页 共 13 页 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 夏朝 B 唐朝 C 秦朝 D 商朝 12 2 分 秦始皇巡游各地时 往往要刻石记功 当时 刻石用的文字是 A 甲骨文 B 楷书 C 小篆 D 行书 13 2 分 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 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 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 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 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 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C 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 5 页 共 13 页 14 2 分 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集中表现是 A 统一文字 B 统一度量衡 C 焚书坑儒 D 严酷刑罚 15 2 分 工匠精神 就是工匠的追求极致 追求品质的精神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我们今天 在博物馆看到的艺术品 比如青铜器 瓷器 还是玉器 绣品 无论设计 做工还是品质 都令人惊叹 下图为两 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6 2 分 人们习惯上把这种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作 A 甲骨文 B 金文 C 竹书 D 简书 17 2 分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老师安慰他 一次的失败不要紧 说不定 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 你 才能及早发现问题 坏事也能变好事的 老师的观点符合以下哪本书的观点 第 6 页 共 13 页 A B C D 18 2 分 追求与建立和谐 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 兼爱 非攻 B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C 祸福相依 D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19 2 分 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 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中央集权的法制派 提倡节俭与互 爱互利的反战派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 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20 2 分 西汉时期 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 文景之治 它为西汉进入鼎盛局面奠定了 基础 关于 文景之治 出现的原因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吸取秦亡教训 第 7 页 共 13 页 B 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C 儒家治国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D 汉初 休养生息 政策取得成效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6 6 题 共题 共 4242 分分 21 2 分 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元谋人 北京人 半坡居民和山顶洞人 22 2 分 禹死后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世袭制 被 禅让 制 取代 23 2 分 公元前 771 年 犬戎攻破镐京 杀死桀 西周灭亡 24 2 分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都发生在春秋时期 25 22 分 先判断正误 对的在内打 正确 错误的在打 错误 并加以改正 1 北京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 公元前 1046 年武王灭商朝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牧野之战 3 他对内整顿朝政 对外 尊王攘夷 终于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 他 是晋文公 4 战国七雄中 管辖地区主要在我国今山东省一带的国家是秦国 5 在治理国家方面 法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主张是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6 12 分 判断正误 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 正确的填正确 错误的填错误 1 孔子的核心主张是 仁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爱惜民力 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 要求统治者用 仁 政 治国 轻徭薄赋 2 柳亚子曾赠毛泽东诗云 阔别羊城 今广州 十九秋 重逢握手喜渝州 今重庆 弥天大勇诚能格 遍地劳民战尚休 此诗创作于重庆谈判期间 3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 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 铁人 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 人民的楷模 第 8 页 共 13 页 4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 提出了 进化论 的思想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5 以工代赈对于恢复工业生产作用巨大 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三 三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27 2 分 距今约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 余姚河姆渡村 28 2 分 战国时期的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造福于民 秦始皇为了抵 御匈奴进扰 派大将 修筑了举世闻名的 万里长城 29 1 分 西汉皇帝 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的大一统的措施 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四 四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30 15 分 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 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 又是中国古 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国家靠什么治理 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 人的本性是什么 围绕这些 问题 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 各抒己见 争鸣辩论 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高中语文读本 必修三 P23 材料二 论语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 泛爱众 而亲 接近 仁 己所不欲 勿施于 人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教无类 温故而知新 等 意蕴深刻 材料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 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岳麓版课标教材 历史 必修三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 百家争鸣 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 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 谈谈我们可以从孔子思想中汲取哪些智慧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 百家争鸣 出现的重要意义 第 9 页 共 13 页 31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论语 颜渊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雍也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 材料二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 尽心章句下 施仁政於民 省刑罚 薄税敛 深耕易耨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三 书籍被烧残 其实还在其次 春秋末年以来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 事实上因此而遭 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一郭沫若 1 材料一是春秋时期哪位历史人物的言论 据材料一指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材料二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言论 据材料二指出他如何发展孔子的政治学说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 春秋末年以来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 在思想界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遭受致命的打击 指的什么事件 4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 仍然在影晌着我们 如孔子的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等思想仍 然发挥着积极影响 当今社会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儒家思想 32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为政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 为政 请回答 1 以上语录出自谁的观点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有哪些 3 他的学说和思想后来被哪位帝王立为正统思想而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第 10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1 页 共 13 页 17 1 18 1 19 1 20 1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6 6 题 共题 共 4242 分分 21 1 22 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