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设计人:张保玉 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编号: 使用时间:2013.5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 疏通文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 2、 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2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学法指导】诵读 讨论 质疑 交流【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简介(参看赢在课堂,然后摘录要点在课本上)2.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简析: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一、自读课文,完成自我检测。1、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 2、检测题见赢在课堂咬文嚼字要求:独立完成,把错处和疑难处分颜色标注在课本上。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古今异义)示例:且陛下春秋高(年纪) 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押) 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对老人、长辈的尊称) 欲因此时降武 (“因”,趁机;“此”,这) 武等实在(“实”,确实;“在”,存在) 4、确认重点词义、句式。 (一)词类活用 单于壮其节 (意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 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 其一人夜亡 (名作状) (二)句式积累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判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 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动)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 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 为降虏于蛮夷 (介宾后置) 二、思考: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牧羊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三、阅读第12段,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1朗读、翻译2思考问题:苏武是在什么背景下出使匈奴的?答案见教案第109页第二、三课时一、阅读第38段,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1、分角色朗读2、文句翻译二、讨论探究1、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第121页2、找出卫律、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第122页3、以卫律、李陵劝降和苏武的回答,讨论分析苏武的形象。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第122页4、 本文在塑造苏武这个可歌可泣的人物时,主要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提示:个性化人物语言、典型环境烘托、次要人物对比衬托等)答案见教案114页第四课时一、阅读第910段,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1、朗读2、文句翻译二、思考: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及回国以后的事情写得很简略,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三、总结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四、思维拓展: 1、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 明确: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信念与意志。忠诚,对国家对民族忠诚。 2、有人认为真正的忠诚应该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参考观点: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但是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忠的成分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三、完成研讨与练习三【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完成赢在课堂演练提升【学习反思】附:课外积累:关于气节的名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