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20102010 届高三物理三轮复习届高三物理三轮复习 基础知识查漏基础知识查漏 一一 质点的运动质点的运动 一 直线运动 1 1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1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V 平 定义式 s t 2 2 有用推论有用推论 2as 22 0t VV 3 3 中间时刻速度中间时刻速度 Vt 2 V 平 12 2 VV 4 4 末速度末速度 Vt 0 Vat 0 2 2Vas 5 5 中间位置速度中间位置速度 VS 2 22 12 2 V 6 6 位移位移 s V 平 t 22 0 11 22 t V tatVtat 7 7 加速度加速度 a 以 Vo 为正方向 a 与 Vo 同向 加速 a 0 反向则 0t VVV tt aF2 2 2 互成角度力的合成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 余弦定理 COSFFFF 21 2 2 2 1 2 F1 F2 时 F 22 12 FF 3 3 合力大小范围合力大小范围 F1 F2 F F1 F2 4 4 力的正交分解力的正交分解 Fx Fcos Fy Fsin 为合力与 x 轴之间的夹角 tg Fy Fx 注 1 力 矢量 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 等效替代 关系 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 反之 也成立 3 除公式法外 也可用作图法求解 此时要选择标度 严格作图 4 F1 与 F2 的值一定时 F1 与 F2 的夹角 角 越大 合力越 小 5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可沿直线取正方向 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 化简 为代数运算 6 F1 与 F2 夹角 120 度时 F1 F2 F 合 四 动力学四 动力学 运动和力 1 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惯性定律 物体具有惯性 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状态 直到有 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维持运动的原因是惯性 改变运动的原因 是 受合外力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是 速度 改变运动的方式有 只改变快 慢 匀变速直线运动 只改变方向 匀速圆周运动 二者同时改变 平抛运动 2 2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 合 ma 加速度 a 决定式是 体现式是 F a m V a t 方向由 合外力 决定 即合力产生 加速度 加速度 改变速度 理解 四性 1 矢量性 2 瞬时性 3 独立性 4 同一性 3 3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实际应用 反冲运动 F F 的三同 大小 性质 作用时间 三不同 方向 效果 作用对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 F F 的作用效果间关系 做功两力的功不一定相等 冲量两力产生的冲量一 定等大反向 加速度两力产生的加速度一定反向但不一定等大 4 4 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的平衡 F 合 0 推广 正交分解法 三力汇交原理 力的三角形 当物体受三个力平衡时 这三个力一定交与一点 且组成封闭三角形 动态平衡 当物体受三个力平衡而其中两个力缓慢变化时 这两个力的合力 一定与另一个力 例如重力 等大反向 物体受三个力平衡时常用 三角形 法 物体受到四个以上力平衡时常用 正交 分解法 5 5 超重超重 超重失重的判断看加速度的方向 与速度 无关 无论超重还是失重物体所受重力不变 超 失的只是支持力 完全失重的两个典型例子是 自由落体 卫星绕地球的匀速圆周运动 支持力 FN G 时为 超 重 支持力 FN G 时为 失重 6 6 牛顿定律的应用 牛顿定律的应用 两种情况分析是 已知运动求力 已知 力求运动 加速度是联系 运动和力的 桥梁 应用步骤是 确定研究对象 运动情况分析 受力分析 列方程求解 结果 检验 正交分解法应用 取加速度方向为 X 正方向则 FX ma FY 0 五 功和能五 功和能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 1 功功 W FSCOS 定义式 W 功 J F 恒力 N s 位移 m F s 间的 夹角 2 2 重力做功重力做功 Wab mghab m 物体的质量 g 9 8m s2 10m s2 hab a 与 b 高度差 hab ha hb 3 3 电场力做功电场力做功 Wab qUab q 电量 C Uab a 与 b 之间电势差 V 即 Uab a b 4 4 电功电功 W UIt 普适式 U 电压 V I 电流 A t 通电时间 s 5 5 功率功率 P 定义式 P 功率 瓦 W W t 时间内所做的功 J t 做功所 W t 用时间 s 6 6 汽车牵引力的功率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P FV P 平 Fv 平 P 瞬时功率 P 平 平均功率 7 7 汽车启动 汽车启动 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功率一定变化 匀加速的最大速度 V1 Vmax 以恒定功率启动 恒功率运动一定是 变 加速运动 某时刻加速度 a P fma V 汽车最大行驶速度 V max P f 8 8 电功率电功率 P UI 普适式 U 电路电压 V I 电路电流 A 9 9 焦耳定律焦耳定律 Q I2R t Q 电热 J I 电流强度 A R 电阻值 t 通电时间 s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10 纯电阻电路纯电阻电路中 I U R P Q W UIt U2t R I2Rt 2 2 U UII R R 11 11 动能动能 Ek Ek 动能 J m 物体质量 kg v 物体瞬时速度 m s 2 1 2 mV 12 12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 EP mgh EP 重力势能 J g 重力加速度 h 竖直高度 m 从零势能面起 13 13 电势能电势能 EA q A EA 带电体在 A 点的电势能 J q 电量 C A A 点的 电势 V 从零势能面起 14 14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 对物体做正功 物体的动能增加 W 合 W1 W2 W3 或 W 合 EK W 合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EK 动能变化量 EK 22 21 11 22 mVmV 15 15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E 0 或 EK1 EP1 EK2 EP2 也可以是 22 1122 11 22 mghmVmghmV 若只看系统的总势能变化和总动能变化 系统增加的动能等于势能减少量即 EK EP 若系统内只有 AB 两个物体 A 物体机械能增加量等于 B 物体机械能减少量即 EA EB 匀强电场中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 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势能与动能夺得总和不变 16 16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 的 减少量 WG EP 注 1 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 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 O0 90O 做正功 90O 180O做负功 90o不做功 力的方向与位移 速度 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 量度 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 量度 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 量度 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 量度 动能的变化 重力 弹力 电场力 分子力 做正功 则重力 弹性 电 分子 势能 4 洛仑兹 力一定不做功 重力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用心 爱心 专心 恒定大小的阻 力做功等于路程 力 5 滑动摩擦力做功与机械能的变化关系 减少的机械能 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 对滑动路程的乘积 系统内静摩擦力做的功不 改变系统的机械能 6 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 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 只是动能和 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7 判断机械能守恒的办法 根据守恒条件看是否有重力以外的力做功 根 据机械能定义看 动能势能是否变化 根据能量转化看是否 有其他能与机械 能的转化 8 能的其它单位换算 1kWh 度 J 1eV 1 6 10 19 J 6 3 6 10 9 弹簧弹性势能 E kx2 2 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10 验证机械能守衡与动量守衡实验 六 冲量与动量六 冲量与动量 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 1 动量动量 p mV p 动量 kg s m 质量 kg v 速度 m s 方向与速度方 向相同 2 2 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P2 2mEK 区别 同一物体动量时矢量动能 是标量 动量变化动能不一定变 动能变化动量一定改变 3 3 冲量冲量 I Ft I 冲量 N s F 恒力 N t 力的作用时间 s 方向由 F 决定 4 4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 I P 或 Ft mV2 mV1 p 动量变化 p mvt mvo 是矢量 式 5 5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p 前总 p 后总或 p p 也可以是 m1V1 m2V2 m1v1 m2v2 6 6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 p 0 Ek 0 即系统动量和 动能均守恒 7 7 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 p 0 0 EKr0 f 引 f 斥 F 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2 r 10r0 f 引 f 斥 0 F 分子力 0 E 分子势能 0 3 r r0 f 引 f 斥 F 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5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W Q E 符号法则 体积增大 气体对外做功 W 为 一 体积减小 外界对气体做功 W 为 气体从外界吸热 Q为 气体对外界放热 Q为 温度升高 内能增量 E 是取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E 取 一 三种特殊情况 等温变化 E 0 即 W Q 0 绝热膨胀或压缩 Q 0 即 W E 等容变化 W 0 Q E 做功和 热传递 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 外 界对物体做的正功 J Q 物体吸收的热量 J U 增加的内能 J 涉及到第 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6 6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克氏表述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 高温物体 而不 引起其它变化 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 它全部用来做功 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 7 7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 低温有极限 宇宙温度下限 零下 273 15 度 热力学零 度 注注 1 布朗粒子不是 分子 布朗颗粒越小 布朗运动越 明显 温度越高 越剧 烈 2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 减小 但斥力比引力 减小得更快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分子力做正功 分子势能减小 在 r0 处 F 引 F 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r0 为分 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5 气体膨胀 外界对气体做负功 W 0 温度升高 内能 增大 U 0 吸收热 量 Q 0 6 物体的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 无分子力 分子势能为零 八 气体的性质八 气体的性质 1 1 气体的状态参量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 宏观上 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上 物体内部分子 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 T t 273 T 热 力学温度 K t 摄氏温度 体积 V 气体分子所能到达得空间 单位换算 1m3 103L 106 mL 压强 p 单位面积上 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 续 均匀的压力 标准大气压 1atm 1 013 105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型检验工作总结
- 小学生入学汇报
- 旅馆特色菜品营养研究分析报告
- 合同预算工作总结
- 团队部分工作总结
-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课件
-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讲解
- 运动会表扬课件
- 地产工程人员年终汇报
- 医学专业面试汇报
- 《最优化方法》研究生配套教学课件
- 危险源辨识以风险评价登记表格范例
- EN61238-1额定电压36kV电力电缆用压接和机械连接器 试验方法和要求
- 专利法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自动插件机操作指导书
- 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
-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 高考作文卷面书写
- 三效并流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计算
- 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team management
-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