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B卷_第1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B卷_第2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B卷_第3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B卷_第4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人教版备考人教版备考 20202020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1919 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创立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A 唐玄宗时 B 武则天时 C 唐太宗时 D 隋炀帝时 2 2 分 封建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 为了选拔有用的人才 B 为了控制选官权力 C 为了巩固自身统治 D 让更多读书人改变命运 3 2 分 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首设进士科 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4 2 分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皇帝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第 2 页 共 12 页 D 武则天 5 2 分 南宋时期 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 殿试 中榜眼 进士第二名 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 的创立者是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6 2 分 隋唐时期政府实行科举考试主要是为了 A 树立皇帝的威信 B 选拔门第不高而有才华的人参政 C 加强对教育的管理 D 禁止贵族做官 7 2 分 国家用人之法 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这说明宋朝 A 进士人数多 B 重视科举考试 C 商人地位高 D 官员生活优裕 8 2 分 科举制正式诞生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处于同一时期 A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B 贞观之治 C 澶渊之盟 D 陈桥兵变 第 3 页 共 12 页 9 2 分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这里指科举制度 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 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C 束缚人们的思想 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 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加强君权统治 10 2 分 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 到 2009 年已经恢复 32 年了 那么 你知道唐朝主要采 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A 世袭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八股取士 11 2 分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诗中所绘的情境最早出 现在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12 2 分 短命 和 暴政 一直是我们对隋朝的评价 但在隋朝短暂的统治中 却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不 可磨灭的功绩 这里的 功绩 不包括 实行郡县制 开凿大运河 大规模修建长城 创立科举制度 A B 第 4 页 共 12 页 C D 13 2 分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 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科举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 14 2 分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羽在 沧浪诗话 诗评 说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 唐以诗取士 多专门 之学 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 B 科举制度 考查诗赋 C 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 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15 2 分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 该诗人生活在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16 2 分 下列制度中 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推动了文学艺术发展的是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第 5 页 共 12 页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17 2 分 黄仁宇在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中认为 第一帝国 秦汉 的整体还带有贵族性格 士族 力量强大 而 第二帝国 隋唐宋 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 造成新的官僚政治 材料中认为 第二帝 国 与 第一帝国 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A 选官制度的变化引起了政治结构的变化 B 科举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C 科举制限制了皇帝在用人上的权力 D 选官制度引起了经济格局的变化 18 2 分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两句诗中作者的 兴奋与感慨 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 分封制 B 行省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19 2 分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幼年丧父 家贫无力上学 其母折荻为笔 以沙为纸 教其读书 终跳龙门 欧阳修做官的途径很可能是 A 通过科举考试作官 B 通过推荐作官 C 继承先代爵位世袭作官 D 通过经商致富作官 20 2 分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 世袭制 第 6 页 共 12 页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21 2 分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人数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隋炀帝 D 隋文帝 22 2 分 有人说 这种考试制度 科举制 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 该制度诞生 于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23 2 分 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 第五大发明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 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晚清废除 C 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 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强化了中央集权 24 2 分 废除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科举制存在时间是 A 唐朝一清朝 B 隋朝一清朝 第 7 页 共 12 页 C 隋朝一中华民国 D 三国一清朝 25 2 分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两句诗反映出作 者的兴奋与感慨 与之相关的是 A 分封制 B 行省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26 2 分 某人在隋唐时期参加科举考试时要考诗赋 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27 2 分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 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长安城商贾云集 学子荟萃 到处可 见歌舞 盛宴 气势非凡宏大 课文中的这段叙述体现的是唐朝 A 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B 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C 科技文化大放异彩 D 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28 2 分 朝我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学制度 下面关于 科学制度的说法 正确的是 隋文帝时开设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分科考试 择优录取是科学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 8 页 共 12 页 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 非常之人 而设的特科 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 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A B C D 29 2 分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30 2 分 不属于科举制的影响的是 A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B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C 促进唐诗的繁荣 D 促进士族制度发展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31 15 分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 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 平民 可以做宰相 可以为公卿 可以有参政的机会 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 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 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第 9 页 共 12 页 材料二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 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 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 尚书省 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 尚书省并入中书省 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 材料三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 那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 主要来自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1 说出材料一 二两种制度分别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的 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什么时候南移 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点 即可 32 15 分 选官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 通过历朝历代的选官制度变化 为古代王朝选拔出 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 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作官 许多出身低 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 唐代有人写诗说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 宋朝儿童念的 神童诗 一开头就是 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整 个社会洋溢着浓重的读书风气 1 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 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 材料二中提到的 长策 是指什么 唐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3 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 谈谈它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