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测试卷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测试卷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1 1 分 为感知 170 万年前的生活 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 中考结束后 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 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A 北京 B 陕西 C 云南 D 河南 2 1 分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 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3 1 分 华夏民族 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 诸族错居 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 渐化合以成一族之 形 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在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 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 尧和舜 B 舜和禹 第 2 页 共 13 页 C 黄帝和炎帝 D 周文王和周武王 4 1 分 左传 中记载 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 司空 官名 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 司徒 官名 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 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5 1 分 小青要到北京首都博物馆参观 甲骨文展 a 区 九章算术 展 b 区 古代小篆书法展 c 区 和 顾恺之绘画展 d 区 如小青要按历史事件先后顺序参观的话 那她应该按下面哪种顺序参观 A a c b d B a b c d C b a d c D c d a b 6 1 分 西周时期 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 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 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 大夫 五鼎 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B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C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D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7 1 分 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 春秋五霸 的历史剧 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 第 3 页 共 13 页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8 1 分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 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C 缓和社会矛盾 D 实现富国强兵 9 1 分 据史书记载 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 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 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 展趋势是 A 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 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0 1 分 据 华阳国志 记载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 天府 也 使成都平原 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 战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长城 11 1 分 葛兆光在 中国思想史 中说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 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 表 面上看来是胜利了 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 由此可见 作者认为儒学 第 4 页 共 13 页 A 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 吸收了道家 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 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12 1 分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D 西晋 13 1 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 黄巾军起义 B 陈胜 吴广起义 C 黄巢起义 D 刘邦 项羽起义 14 1 分 文景之治 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农民的徭役 兵役和赋税负担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奖励耕作的农民 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文帝 景帝提倡节约 并以身作则 重视 以德化民 社会比较安定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A B 第 5 页 共 13 页 C D 15 1 分 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 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集权的因素 汉武帝采取的措 施是 A 实行 削藩 B 推行分封制 C 颁布 推恩令 D 宣布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6 1 分 东汉中期以后 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加剧 B 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C 皇帝昏庸愚昧 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7 1 分 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较 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的特征是 A 创立宗教组织 B 提出了口号 C 反对暴政 D 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18 1 分 饮麻沸散 须臾便知醉 肠洗浣 缝腹摩膏 施行腹部手术 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采取这种救 治方法的名医是 第 6 页 共 13 页 A 张仲景 B 华佗 C 扁鹊 D 神农氏 19 1 分 据 史起 记载 商汤规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 认为这样便将鸟兽绝杀了 乃去其三面 因此获得诸候的拥护 最终推翻夏策 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0 1 分 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 下列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 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经济发展与江南开发 21 1 分 通过对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的学习 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 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 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得人心 22 1 分 4 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 内迁的氐族苻氏建立的政权是 A 前赵 第 7 页 共 13 页 B 后赵 C 后秦 D 前秦 23 1 分 曹魏 西晋 前秦 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A 都曾定都洛阳 B 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 C 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 D 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 24 1 分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的 南朝 指 A 北魏 B 北齐 C 宋 齐 梁 陈 D 西魏和东魏 25 1 分 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单于 我国古代对羌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官渡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 神医华佗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A B C D 第 8 页 共 13 页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1010 分分 26 5 分 春秋战国时期 三国时期 地区间战役不断 在争斗中各地区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诸侯的霸权与汉末曹操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 是截然不同的 春秋霸主打着 尊王 的旗帜 才能够取得代天子 礼乐征伐 的合法性 才能够在会盟时被周天子册封为 伯主 成为大家公认的霸主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图一 春秋后期的诸侯国 图二 战国形势图 材料三 第 9 页 共 13 页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诸侯打着 尊王 旗帜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 写出第一个打着 尊王 旗帜 成为的霸主是谁 2 根据材料二 观察图一 图二 指出两幅图中的诸侯国在数量及疆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争名称 当时的吴国派卫温到达图中 A 这一事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A 在当时被称为什么 4 根据材料二 三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 三国两个时期的相同特征 27 5 分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八级大地震 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在震区 许多建筑 物倒塌 而处于震区的 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 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估 整个水利工程是安全的 分水 堤 宝瓶口和飞沙堰三大部分都基本完好 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 2200 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感到惊叹 摘自人教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东汉末年 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南方比较安定 为了躲避战乱 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北方人口的大 第 10 页 共 13 页 量南下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 地区发展起来 摘自北师大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1 材料一中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修建于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水利工程的建成对该 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 选做题 依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材料二中西汉 路上丝绸之路 的起点 宋代 海上丝绸之路 最远到 达的地方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现实价值 依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1 1 2 1 3 1 4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