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新版_第1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新版_第2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新版_第3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新版_第4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7 页 教科版教科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 6 月 3 日开始 历史上的这一天 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带领人 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这位民族英雄是 A 林则徐 B 道光帝 C 邓廷桢 D 郑成功 2 2 分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3 2 分 魏源编著的 海国图志 说 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对此三 点极力推崇 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 A 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B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 学习方式先进的思想文化 D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4 2 分 1860 年 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A 英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第 2 页 共 17 页 C 美英联军 D 八国联军 5 2 分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两则材料都 A 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 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 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 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6 2 分 邓世昌对部下说 我们从军卫国 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 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 定海战役 B 黄海海战 C 辽东半岛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7 2 分 1901 年 美国公使田贝曾说 事实上 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可以 任意斥责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上述材料表明 A 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B 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 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 2 分 李鸿章是洋务派 康有为是维新派 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 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第 3 页 共 17 页 C 维护清王朝统治 D 建设近代化企业 9 2 分 关于京张铁路正确的表述是 它是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干线 它的起止点是北京至张家口 詹天佑为确保行车安全 设计出 人 字形路轨 它是由外国人设计 中国人施工的铁路线 A B C D 10 2 分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 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由近东 卷到远东 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 红色中华 中的几句诗 它的创作背景是 A 五四运动爆发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 中国共产党上海成立 D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11 2 分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 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 中华民放的第一 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 渐知诸事不如人 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 第二 次反思 开始于 A 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 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 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 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12 2 分 下列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第 4 页 共 17 页 中华民国成立 中国同盟会成立 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 颁布 A B C D 13 2 分 他是 20 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 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他毕生致力于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 他是 A B C 第 5 页 共 17 页 D 14 2 分 有人认为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 量变 辛亥革命是个 飞跃 这里的 飞 跃 指的是辛亥革命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5 2 分 以下报刊中 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的是 A 新青年 B 民报 C 申报 D 万国公报 16 2 分 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A B C D 17 2 分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军队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的开始 它 是 第 6 页 共 17 页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 18 2 分 下列历史材料反映的军队称号 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A B C D 19 2 分 1935 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 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正确领导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孙中山 D 周恩来 20 2 分 2015 年 1 月 15 日 人民日报 刊文 这次会议 召开后 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 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四渡赤水 抢渡金沙和大渡河 挥师北上 到达陕北 取得长征的胜利 这次会议 使 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 的原因是 A 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 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 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第 7 页 共 17 页 D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1 2 分 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第 12 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 有一位选手抽到了这样一道文化测试题 请你参与解答 其试题是 下列搭配 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B 京张铁路 詹天佑 C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D 义勇军进行曲 鲁迅 22 2 分 近代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 痛击侵略者 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林则徐 邓世昌 佟麟阁 左权 A B C D 23 2 分 小芳同学想从 百度 上搜索一些 20 世纪 30 40 年代法西斯暴行的资料 她只要分别输入下列 哪些关键词可得到 国会纵火案 犹太人集中营 南京大屠杀 火烧圆明园 A B C D 第 8 页 共 17 页 24 2 分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 彭德怀元帅 展示了彭德怀元帅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下列战役 属于他指挥的是 A 卢沟桥抗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25 2 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重要会议是 A 中共 一大 B 中共 三大 C 中共 七大 D 中共 八大 26 2 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B 打土豪 分田地 C 还我河山 守土抗战 D 要和平 争民主 27 2 分 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 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 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A 北伐战争 第 9 页 共 17 页 B 十年内战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28 2 分 毛泽东选集 中收录了一封电报 摘抄如下 为了歼灭这些敌人 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 用主力于该线 而置长春 沈阳两敌于不顾 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 沈援锦之敌 为了歼灭这些敌 人 所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A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 解放了东北全境 C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北各省的基础 29 2 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在 七律 长征 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 赞扬 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途中红军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 碧血战湘江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A B C D 30 2 分 170 年前 它经历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75 年前 它目睹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 杀 63 年前 它见证了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在它的身上 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 它 是 第 10 页 共 17 页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广州 二 二 辨析题辨析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31 5 分 淮海战役胜利后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使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解放区连成一片 以上说法是否正 确 请说明理由 三 三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8080 分分 32 40 分 近代化 是指近代以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 化 思想理性化等 某校九年级 1 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 近代化的探索 为主题的图文展 邀请你全程参与此 次活动 活动准备 表解历史 读图释史 材料一 第 11 页 共 17 页 文汇历史 材料二 18 世纪 60 年代以后 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 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 世界展现出一派崭 新的景象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19 世纪末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新技术 新发明 新理论层出不穷 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摘编自川教版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 1 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 2 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 3 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 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 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表中英文字 母处的内容 并请你为该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4 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 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 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表中英文字 母处的内容 并请你为该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5 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 6 图 7 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 图 8 所示艺术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 是什么 反映了当时哪一阶级的愿望 6 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 6 图 7 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 图 8 所示艺术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 是什么 反映了当时哪一阶级的愿望 7 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 崭新的景象 指出 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的标志 根据材料二和 所学知识 说说你有何认识 8 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 崭新的景象 指出 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的标志 根据材料二和 所学知识 说说你有何认识 第 12 页 共 17 页 33 20 分 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 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 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 为东征 北伐战 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 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1927 1937 年间 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 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 围剿 既给中 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 内战百科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 同仇敌忾 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 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 大海之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 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 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 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 据材料二 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据材料三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综合上述材料 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34 20 分 历史事件的认识需要多角度 多方面 这样才能全面地 客观地认识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回 答问题 材料一 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 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 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 14 年 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 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人民日报社论 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第 13 页 共 17 页 材料二 日本在 1945 年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 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 而 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 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 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 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 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亨利 米歇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下册 材料三 帝国之所以向美 英两国宣战 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战局并未好转 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如仍继续作战 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 如此 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 此 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 材料一中的 这一事件 指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后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2 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 试做补充说明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日本对美英宣战的理由及这么说的目的 在材料三中日本天皇宣布投 降的原因是什么 4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正确的历史结论应如何形成 第 14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