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6周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华师大版九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6周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华师大版九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6周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华师大版九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6周月考试卷C卷_第4页
华师大版九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6周月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华师大版九校华师大版九校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 6 6 周月考试卷周月考试卷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共单项选择题 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7575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7575 分分 1 3 分 如图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 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青铜农具 石斧 石锛 六角形铁锄 A B C D 2 3 分 考古挖掘发现 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 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 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3 3 分 北京人的发现 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 中记载 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 明 榛子 胡 桃 榆等植物大量存在 另外 还发现了石球 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 遗址 共发现了 五层面积较大 堆积较厚的灰烬 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会制造和使用石器 骨器 开始了农耕文明 第 2 页 共 12 页 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B C D 4 3 分 火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 它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获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A 神话传说 B 大胆想象 C 历史文献 D 遗骨遗迹 5 3 分 民以食为天 从野食充饥到水稻和粟的种植是远古人类生活史上史无前例的飞跃 你知道世界 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什么人吗 A 元谋人和北京人 B 元谋人和半坡人 C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D 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6 3 分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 A 元谋人 北京人 B 元谋人 半坡人 C 河姆渡人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 半坡人 7 3 分 生活在距今约 71 万 23 万年 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从事采集 懂得使 用天然火 吃上了熟食 请你判断他属于 第 3 页 共 12 页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居民 8 3 分 考古发现推论 下列原始居民中 可能已经使用文字的是 A 红山原始居民 B 半坡原始居民 C 大汶口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9 3 分 农耕经济的发明和积累 是文明发生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 以下成就属于中国原始农耕经济的 有 河姆渡遗址普遍发现稻谷遗存 半坡先民会制作彩陶和建造房屋 北京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用于社会生活中 A B C D 10 3 分 被华夏族尊奉为 人文始祖 的是 A 炎帝和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第 4 页 共 12 页 11 3 分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 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 每年清 明节 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初祖 数万华夏子孙汇聚在他的陵前举行祭祖活动 你知道这位 人文初祖 是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12 3 分 毛泽东在一篇文字中曾写道 赫赫始祖 吾华肇造 雄立东方 文中 始祖 被后人尊 称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始祖 指的是 A 黄帝 蚩尤 B 黄帝 炎帝 C 孔子 孟子 D 尧 舜 13 3 分 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结合在一起形成部落联盟 经过长期发展 形成了日后的 A 夷族 B 商族 C 华夏族 D 戎族 14 3 分 右下图所示是小明复习夏 商 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 其中 部分应填 A 商汤灭夏 B 盘庚迁殷 第 5 页 共 12 页 C 西周建立 D 西周灭亡 15 3 分 迁都洛邑 建立东周的国王是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平王 D 姜尚 16 3 分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 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 商汤灭夏 B 国人暴动 C 盘庚迁殷 D 平王东迁 17 3 分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它的建立者是 A 炎帝 B 黄帝 C 启 D 禹 18 3 分 从夏商两代的兴亡史中 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一国的国君应该 A 增强国力 B 发展经济 C 勤政爱民 D 重视军事 第 6 页 共 12 页 19 3 分 哪吒 和 二郎神 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 在电视剧 封神榜 中 他们帮助 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 建立了西周 这位君王是 A 大禹 B 周武王 C 商汤 D 周厉王 20 3 分 西周末年 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 烽火戏诸侯 的闹剧 和这一闹剧有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21 3 分 夏商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下列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B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周朝开始 D 夏朝时期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等 22 3 分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炎帝 黄帝 蚩尤 禹 A B C D 第 7 页 共 12 页 23 3 分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 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 妇好自告奋勇 要求率兵前往 商王犹豫不决 占卜后决定起兵 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龟甲或兽骨上 B 竹简或木牍上 C 丝帛或麻布上 D 宣纸上 24 3 分 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 会种植庄稼 B 能人工取火 C 能建造房屋 D 会制作陶器 25 3 分 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 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甲骨文 司母戊鼎 秦陵兵马俑 圆形方孔钱 A B C D 二 二 综合题 共综合题 共 2 2 小题 共小题 共 2525 分 分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26 13 0 分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 同学们采取了下面 第 8 页 共 12 页 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 邀你共同探究 1 方式一 时政学史 三月三 拜轩辕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 大的拜祖活动 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轩辕 指的是谁 由于 轩辕 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后人是怎样尊称他的 2 方式二 歌谣学史 夏建国属第一 中华从此奴隶制 王位传给儿子启 禅让从此变 夏桀 本是亡国君 灭夏建商朝 暴虐施炮烙 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 纣死商亡周立 天子统治有加强 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 西周灭亡在眼前 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将歌谣补充完整 3 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 4 方式三 图片学史 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 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 究活动 图一和图二中的诸侯国最早是由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形成的 图一 图二反映的史实处于哪一朝代的统 治之下 5 图一中首先称霸的是 战国后期最强的是 他们成为强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6 除了上述三种方式 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27 12 分 我国历史悠久 疆域辽阔 对于如何管理国家 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是历代帝 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第 9 页 共 12 页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 天下共苦 战斗不休 以有诸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 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 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 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 不听天子诏令 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架 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材料三 孝武初立 卓然罢黜百家 表章 六经 遂畴咨海内 举其俊茂 与之立功 兴太学 修郊祀 改正朔 汉书 武帝纪 材料四 汉武帝雄才大略 开拓刘邦的业绩 晚年自知奢侈 黩武 方士之弊 下了罪己诏 不失为鼎盛 之世 毛泽东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中看出 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 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基于以上 认识 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 材料三反映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问题 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 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至少两点 4 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了怎样的局面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共单项选择题 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7575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7575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