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1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2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3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4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D D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这是古人对下列哪项工程历史功绩的赞颂 A 赵州桥 B 大运河 C 都江堰 D 长城 2 2 分 古人诗赞 人生四喜 曰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与 金榜题 名 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3 2 分 开创了 贞观之治 社会局面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4 2 分 俗话说 忠言逆耳利于行 下列帝王中 能 以人为镜 多次采纳魏征忠言的是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第 2 页 共 12 页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5 2 分 安史之乱的影响不包括 A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 各种矛盾越趋尖锐 C 中央权力衰微 渐形成成藩镇割据之局 D 促进了民族交往交融 6 2 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 唐玄宗前期 留心理道 革去弊讹 不六七年 天下大理 材料中 天下大理 的局面被誉为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7 2 分 文皇南面坐 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 以覆我国都 你知道唐代诗人柳宗元这首诗中所 说的 天可汗 是指 A 唐太宗 B 唐高祖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8 2 分 改变自古以来 贵中华 贱夷狄 观念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被北方各民族尊奉为 天可汗 的古代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第 3 页 共 12 页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9 2 分 六次东渡 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高僧是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李白 10 2 分 下列内容 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都是唐朝的僧人 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B C D 11 2 分 传法为重 舍身为轻 六渡出海 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 执着追求的精 神 文中的 东瀛 指的是 A 天竺 B 朝鲜 C 日本 D 印度 第 4 页 共 12 页 12 2 分 暑假里某学校组织夏令营活动 准备去参观敦煌莫高窟 你知道他们应该去哪一省份吗 A 湖南 B 河南 C 甘肃 D 宁夏 13 2 分 百尺高虹横水面 一弯新月出云霄 这是人们对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 它修建 于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14 2 分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这是李白的诗句 写作此诗的目的是悼念一位海外友人 根据 晁卿 二字判断 这位友人是 A 空海 B 阿倍仲麻吕 C 僧一行 D 先备真备 15 2 分 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的书法是 A 隋朝的书法 B 唐朝的书法 C 北宋的书法 D 元朝的书法 第 5 页 共 12 页 16 2 分 下列哪一项关联是错误的 A 吴道子 画圣 B 展子虔 游春图 C 颜真卿 柳公权 颜筋柳骨 D 阎立本 天王送子图 17 2 分 下边所示的绘画作品是 A 展子虔 游春图 B 吴道子 天王送子图 C 阎立本 步辇图 D 徐渭 墨葡萄图 18 2 分 标志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是 A 北宋的灭亡 B 南宋的建立 C 郾城大捷 D 宋金达成和议 19 2 分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辽 宋 夏 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国家统一 B 政权并立 第 6 页 共 12 页 C 三国鼎立 D 和平共处 20 2 分 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 被秦桧以所谓 莫须有 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 文天祥 B 戚继光 C 林则徐 D 岳飞 21 2 分 北宋时期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 银票 B 法币 C 交子 D 会子 22 2 分 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大量出土文物考评 我国使用货币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货币出现的先后顺 序是 交子 秦半两钱 五铢钱 A B C D 23 2 分 世间疮痍 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 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A 屈原 B 李白 第 7 页 共 12 页 C 杜甫 D 白居易 24 2 分 有学者认为 北宋时期 中国仿佛进入现代 物质文化蓬勃发展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 史实是 A 交子的出现 B 热闹的瓦子 C 景德镇的兴起 D 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25 2 分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A 西周分封制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元朝的行省制 D 清朝的军机处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1818 分分 26 2 分 唐宋时期 我国陶瓷业高度发展 唐朝时 越窑的青瓷 邢窑的白瓷和 最为著名 南 宋时 窑的冰裂纹瓷器 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7 3 分 年 杨坚建立隋朝 定都 他就是 帝 28 10 分 填空补缺 1 唐太宗在位时任命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 人称 2 隋朝大运河北至 南至 3 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 制成了 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4 前期 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29 2 分 宋代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 第 8 页 共 12 页 30 1 分 毛泽东 沁园春 雪 中的 只识弯弓射大雕 中的 一代天骄 是指 三 三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545 分分 31 10 分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 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 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 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 贵族 的行列 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 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样以来 在社会的等级 阶层之间 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 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 也不是地 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 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 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 明州 宁波 泉州 番禺 广州 为起点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 丝绸 而且也运输瓷器 糖 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 药材 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 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 内部往来不易 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 海上丝绸之路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分析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 据材料二 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32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并回答问题 唐朝 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 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 劳吉日出 唐 杜甫 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 周匡物 及第谣 第 9 页 共 12 页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 一条由信念 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 一个民族朐襟开放 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 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这一盛世局 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3 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 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 材料四的的这位 伟大僧人 是谁 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 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3 15 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市舶之利最厚 若措置得当 所以动辄百万计 宋高宗 材料三 国以民为本 民以衣食为本 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回答 经济重心的南移何时开始何时完成 国家的财政收入特别来自于何地 2 材料二中的市舶指什么 当时世界的大商港有哪几个 市舶之利 在当时的财政收入中占有什么地位 3 材料三中元世祖发展农业采取了那些措施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1 页 共 12 页 17 1 18 1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