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D卷_第1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D卷_第2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D卷_第3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D卷_第4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D D 卷卷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2009 年对北京周口店遗址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时 发现了火塘 原地烧结土 烧石 烧骨等历史 遗迹 这反映了北京人 A 会制造石器 B 学会狩猎 C 会使用火 D 会制作陶器 2 2 分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 草木茂盛 虫兽较多 因此 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 是 A 洞穴 B 干栏式房屋 C 木结构水井 D 半地穴式房屋 3 2 分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通过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我们能了解到河姆渡 人已经 会制作陶器 掌握绘画技术 会饲养家畜 会使用天然 A 第 2 页 共 13 页 B C D 4 2 分 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 体现了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 据神话传说 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 黄帝 造字 B 隶首 发明算盘 C 嫘祖 会缫丝 D 伶伦 制作音律 5 2 分 大型动漫 唐尧 中有这样的场景 尧是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 他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 的意见 把位置传给了舜 历史上把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 A 世袭制 B 推举制 C 禅让制 D 科举制 6 2 分 大禹治水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A 用 堵塞 之法 B 用 疏导 之法 C 天气环境的变化 D 治水工具的改进 7 2 分 礼记 礼运 认为 在 天下为公 的 大同 之世之后 社会进入 天下为家 的 小康 之 世 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 中国最早具备以上 小康 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第 3 页 共 13 页 C 周朝 D 秦朝 8 2 分 西周时期 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 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 乐器 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 违礼 行为 这些规定 A 形成了禅让方式 B 稳定了社会秩序 C 实现了土地分封 D 扩大了国人利益 9 2 分 同学们来到殷墟 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 这是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第一个发现 龙骨 上刻有明显的 符号 并断定为商代 使蒙尘三千多年的 符号 免于湮没 由此判断 这种 符号 应该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铭文 D 拉丁文 10 2 分 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 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甲骨文 司母戊鼎 秦陵兵马俑 圆形方孔钱 A B 第 4 页 共 13 页 C D 11 2 分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 战国前期 标志 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 农业产量的提高 B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12 2 分 他对内整顿朝政 对外 尊王攘夷 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 A 齐桓公 B 周武王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13 2 分 下图诸侯国数量的变化 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逐步走向统一 B 兼并战争不断 C 秦国实力最强 D 人民深受灾难 14 2 分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 262 年一前 260 年间 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 今山阿省晋城高 第 5 页 共 13 页 平市西北 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 赵军最终战败 秦军获胜进占长平 并且坑杀赵国 40 万降兵 这一战 役发生于 A 商周之际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之际 15 2 分 商鞅变法后 秦国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 A 努力种田织布 B 在战争中立功 C 努力开垦荒地 D 经商发财 16 2 分 从如图表格中的信息 可以判断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7 2 分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也 说出某一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对建成这 项水利工程突出贡献的是 A 大禹 B 皇帝 第 6 页 共 13 页 C 商鞅 D 李冰 18 2 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其实乱世还出思想家呢 春秋时期 我国社会开始面临着空前的变局 思想 学术界开始活跃起来 产生大师级的思想家老子 孔子 人们对于这两位思想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A 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 被尊为道教宗师 但不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师 B 老子既主张顺其自然 又主张积极有为 奋发向上 他的思想很矛盾 C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出以 仁政 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 D 老子哲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孔子思想注重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19 2 分 以 仁 释 礼 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 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根基的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20 2 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习近平 6 天时间内先后参加内蒙古 甘肃 河南 福建代表团审议 脱贫 成了他与代表们的必谈话题 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 我国古代主张统治者应该减轻赋税 支持教育的 是 A 道家学派 B 法家学派 C 儒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21 2 分 秦始皇被称为 千古一帝 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灭掉六国 实现统 一 第 7 页 共 13 页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 实行分封制 修建灵渠 A B C D 22 2 分 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自秦朝以来 逐渐发展和完善 下列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的是 A 丞相制 B 郡县制 C 州县制 D 县制 23 2 分 下列关于下图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地方上实行的是分封制 B 丞相掌控最后的决断权 C 太尉负责掌管监察事务 D 皇帝总览一切军政大权 24 2 分 下列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第 8 页 共 13 页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A B C D 25 2 分 陈胜 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 次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秦朝的徭役繁重 秦朝的赋税很重 秦朝统一度量衡 秦朝的刑罚残酷 A B C D 二 二 综合题 共综合题 共 4 4 个小题 第个小题 第 2626 小题小题 1212 分 第分 第 2727 小题小题 1313 分 第分 第 2 2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6 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图 1 记有日食的甲骨文 图 2 鲁迅曾评价 史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图为 史记 书影 第 9 页 共 13 页 图 3 荷马史诗 相传为盲诗人荷马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 图为 奥德赛 故事瓶画 1 图 1 至图 3 呈现的文字和作品均在不同程度上记述了历史 它们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2 结合所用知识 图 1 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历史价值 图 2 和图 3 的作品在记述风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7 13 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公孙鞅曰 前世不同教 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 何礼之循 各当时而立法 因事而制礼 礼 法以时 而定 臣故曰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汤 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 殷 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 更法 1 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商鞅 他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 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 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8 12 分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表达思想活跃 探究 以下材料 走进百家争鸣 15 分 材料一 老子认为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 人们应顺应自然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 以相互转化的 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人们与世无争 天下就能太平 材料二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 是大思想家及大教育家 他有很多的思想主张 如 有教无类 因材 施教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 材料三 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 权术和威势 以使臣民慑服 1 材料一中的老子创立了哪家学说 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著作中 第 10 页 共 13 页 2 阅读材料二回答 孔子创立了哪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3 仔细阅读材料二 将材料中孔子的思想主张按下面的要求分类 教育主张 政治主张 道德和行为准则 4 阅读材料三回答 该主张是哪家学派 战国末期该学派的集大成者是谁 29 13 0 分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 礼俗等规范 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 阅读材料 回 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 不足授天下 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 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 授丹朱 则天下病而 丹朱得其利 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 五帝本纪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 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 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材料三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 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建立 诸侯国 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 并服从周王调兵 材料四 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 每郡有守 相当于省长 尉 相当于防区司令 和监 相当于监察专员 各一 郡下设县 万户以上大县设 令 不足万户小县设 长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 天下为家 涉及什么制度 3 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 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4 据材料四 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采取了哪一制度 5 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远古 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2 页 共 13 页 17 1 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