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感悟燕海鹏_第1页
语文高考感悟燕海鹏_第2页
语文高考感悟燕海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感悟 燕海鹏一、纵观江苏卷10年来对字音的考查,04、05年与今年的考查形式一样;06年是给出一个字的读音,要求选出与所给字音完全相同的一项,实际上考的还是一字多音,即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07年单纯考查多音字;08年是形近字与多音字一起考查;09年、10年与07年一样完全考查多音字;11年只考查了字形而未考字音。今年江苏高考卷对字音的考查全是形声字中声旁相同的字,与2012年每项第一组的考查形式相同。虽然今年的考查形式不完全相同,但都在考试说明的考点之列。由此可见,我们在复习中还是要以常用易混的多音字为复习重点。特别注意声调、平翘舌音以及前后鼻音等。二、04年既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又考查成语,05年只考查了成语,然而06年却是近义词和成语放在同一道选择题里进行了考查,07和08两年都只考了成语,从09年开始,成语和病句似乎是隔年考,10和12年都考查了成语,然而13年却没有按照“规律”考病句,反而继续考了成语。由此可见,高考命题也没有让人“押题”的规律,还是要按照考点要求,扎扎实实全面复习。单看今年的成语题,显然沿袭了2012年的成语题,不过亦有创新,变语段成语选填改为不同语句成语选填,似乎显得更为容易,尤其前两句,但第句却给人有故意设难之疑,相同的成语,让不明就里的考生在二者区别上大耗脑筋和时间,命题者真坏!不过,利用排除法,是能很快作出选择的。所以在复习成语时,既要一如既往地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外,可能还要注意对近义成语进行辨析,平时在写作中成语要运用地更加准确。三、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句子的含义题,在各类模考卷中学生早已屡见不鲜了,但是这类题目却很实用,我们经常说“听话听音”,实在是对学生语文听说能力的考查,很能看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表格题其实是对去年漫画题的翻版或者说是变式,也是试卷在题型创新方面的一个表现。此题相对于传统的表格题,此表格数据所反映的信息较为曲折隐晦,或者说是传统题的叠加。因为考生解答此题需要做到这么几个步骤:第一步,大多数作家发表处女作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第二步,大多数作家发表代表作的年龄集中在2640岁;第三步,作减法,发表代表作的年龄与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之差,隐含作家渐至成熟的信息。在传统题中,是要先写出前两个信息,而后再以这两个信息为基础写出结论来,但此题却要求考生直接写出结论来,难度就增加了不少。对于各类图表题,今后我们老师,特别是高三老师要积极钻研,争取能给学生以有效地指导,最好能总结出实用的方法来。四、今年的文言文题型稳定,没有变化,所选文章也算中规中距,符合“浅易”的要求,选文出处有回归到了史书,似乎给人又吃了一颗定心丸。第5题所考的四个实词,只有“及”字是120个实词中的,其余都已超出其范围了。我一直觉得文言文和基础题一样,都属于客观题,也较容易得分。而且我觉得要做好文言文,积累大量的文眼实词才是关键,而积累实词的最好办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多记文言文,特别是课内的文言文要尽量多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文言文的背诵,我要求学生百分之九十的古诗文都要背下来,而且效果不错。我觉得这是积累文言实词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在这里我想引用上海的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的一段话,他说:“关于减负问题。现在媒体上把“减负”叫得整天响。教育部门有规定,谁增加学生的负担,就一票否决制,不能评级。教育是复杂的事业,最忌笼统地提口号,搞一刀切。对减负我们不能机械地看,关键在于是否让他们学得有收获,学有兴趣,有收获有兴趣自然就觉得轻松愉快。像现在那样,为了考卷上的几分之差,不断地反复地进行低层次的操练,必然会感到烦躁,感到压力大。而且对“减负”不能笼统地看,不是说所有的“负担”都要减,人总是要有负担的。读书是苦中找乐的过程。该有的负担不能减少!而不该有的无效的负担则不但要减少,而且要取消。例如大量的教辅、无穷无尽的习题等等。总之,减负的目的是增效,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发展。把时间省出来做习题,在另一个场合强化应试教育。”他又说“关于死记硬背问题。看你记什么,背什么。打人文底子,是饶不过要背要记。死记硬背是可以内化为人文素养的。设想一下,一个能背出一千首诗歌,两百篇古文,读过几十部小说的人,语文素质会不高。语文学习的规律是死去活来。先死后活。犹太人叫:生吞之功。现在是打着反对“死记硬背”旗帜,搞支离破碎、碎尸万段,没完没了地分析。考莫名其妙的题目。”他还说“本来,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要建构学生的语文系统,这个系统分三个子系统:1.汉字的认字和写字系统,(古人所谓:“通经必先识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汉语的听说读写系统,3.母语文化生成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基础的东西是传承前人的文化成果。在这里读、记、背是绕不开的。只有大量的积累,积累的语言、思想、感情才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黄玉峰“人”是怎么不见的专题讲座)既然背诵大量的文言文,能让学生有很大的收获,那它就是“该有的负担不能减少!”五、诗词鉴赏题的两个小题目,题型倒是很常规的,第一道考查的是比喻的手法,第二道考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但这两道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一是,学生对“太古”这个喻体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它有“静”的特点。二是“拈笔又忘筌”句中“忘筌”二字是用了典故的。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忘筌”即是“忘言”之意。这一点学生不了解,也就不太能理解诗人的感情了。我觉得宁可不注解作者,也似应对这一典故做个注解,否则有些为难学生了。这一届我们打算以诗词鉴赏为抓手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行培养,那么教学生在如何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继续从意象意境、手法、思想感情观点态度、语言(又分炼字和整体风格)几个方面来训练的方案是可行的。六、现代文阅读。11年、12年连续两年考了小说,今年考的是散文。但是老舍的这篇散文可能离我们太远的缘故,有点像人物传记,像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乍一看让人不太适应。但题目也还算规矩,有“作用”题,有筛选概括题,有人物性格分析题,有句子含义题,虽然有些题目的答案有点答非所问的味道,但总的来说,学生还是有一些思考方向和答题角度可遵循的。我觉得,现代文阅读的复习还是要根据考点要求,分题型来训练和突破的。因为10年来,江苏卷的题型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每一类题型,我们老师也都总结出了应对的角度和套路了,学生还是较易上手的。但是我觉得,在针对题型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区分文体,散文和小说的文体不同,它们的文体特点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作答作用题时,散文和小说的思考角度就不一样,人物形象分析题也不完全一样。七、作文题。喻旭初老师(语文学科特级教师,金陵中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是这样说的: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从题型上说是一次突破,前8年考的全是提示语加题目,今年考材料作文。但是这个题目我觉得要一分为二来看,这个题目,学生可以做丰富的联想,有比较广阔的自由发挥的天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成功的。材料作文还有个好处就是不好猜题,就可以大大减少抄袭、仿作和套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成功的,如果说学生能就这个材料引发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人类和社会的关系,做一些辨证思考的话,会出现很精彩的文章。但是我有一个担心,尽管今年考前很多学校教大家来恶补材料作文,但毕竟时间有限,有些同学依然不太适应,有哪些角度?核心含义是什么?我就担心少数同学来不及写,有少数同学会偏题。我是希望阅卷专家组,所有阅卷老师要从高中生目前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扣得太紧,让多数人能拿到49分上下,去年前年大前年的均分都是45分,就相当于60几分。建议不要写文言文,至于说写故事,玄妙故事、科幻故事,就我的经验来说,这个风险很大,我敢说没有好文章,因为写一个故事,在阅卷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老师没有看出与命题的关系,可能判你偏题,风险很大。对于“新材料作文”,我曾经问过不少我们学校和外校的老师,似乎还没有一个较为成功和稳妥的应对办法。也不太清楚高考阅卷组的阅卷标准和看法。我一直在想“新材料作文”和以前的材料作文相比,它的“新”到底体现在哪里呢?仅仅是在文体的选择上除了议论文还可以选择记叙文吗?这些我都不清楚。八、最后说一下名著阅读。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名著阅读,08年为呐喊和红楼梦;09年为欧也妮葛朗台和红楼梦;10年为老人与海和三国演义;11年为红楼梦和雷雨;12年为红楼梦和呐喊中的药;今年考的是红楼梦和边城。从中可以看出,(1)6年来,只有2010年一年没有考红楼梦,所以,我们对它要继续给予高度重视。(2)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一样重要,一样是大部头,但只在10年考了一次,2014年恐怕应该更加当心。(3)家从来没考过,明年考的几率恐怕很大。(4)哈姆雷特和女神也未考过,也要重视。而且女神由于题材的缘故,我感觉我们都重视不够,如果真考了,我们恐怕会死得很惨。(5)今年刚刚把雷雨换成茶馆,茶馆也应成为重点备考对象。所以,在今年的复习中,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哈姆雷特茶馆女神恐怕应该成为我们复习的重点。近几年对名著的考查越来越细,细想一下,这又是莫可奈何的事情。我们除了带领学生认真读原著,认真梳理情节,认真分析人物,认真理解小说主旨外,似乎别无它法。同时我们又要避免钻到纠缠于无关紧要的细节的牛角尖中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