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I)卷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I)卷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I)卷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I)卷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 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为感知 170 万年前的生活 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 中考结束后 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 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A 北京 B 陕西 C 云南 D 河南 2 2 分 吃水不忘打井人 最早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3 2 分 汉武帝时 为了监督地方上的土豪地主与官府勾结 欺压百姓 为非作歹等不法行为 创立了什 么制度 A 刺史 B 推恩令 C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盐铁专卖 4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 第 2 页 共 12 页 C 商鞅变法 D 铁器与牛耕 5 2 分 孔子创办私学 提倡 有教无类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还提出了下列哪一观点 A 仁者爱人 B 兼爱非攻 C 春秋无义战 D 无为而治 6 2 分 电视剧 秦始皇 以其恢弘的场面和精良的制作成为我国历史剧中的佳作 在剧中 中央设置的 官职不可能有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县令 7 2 分 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 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 倾力向外发展 自然战无 不胜 这是因为秦国 A 鼓励农业生产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建立县制 D 奖励军功 8 2 分 史记 记载 平王之时 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 齐 楚 秦 晋始大 政由方伯 霸主 该材料说明 周天子威望下降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第 3 页 共 12 页 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 B C D 9 2 分 下列关于古代人物的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 蔡伦 改进造纸术 B 张骞 设立西域都护 C 华佗 制成 麻沸散 D 张仲景 写成 伤寒杂病论 10 2 分 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 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 面形成于 A 公元 3 世纪初期 B 公元 2 世纪 20 年代 C 公元 2 世纪初期 D 公元 3 世纪 20 年代 11 2 分 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时期 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 你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纺轮 D 渔叉 第 4 页 共 12 页 12 2 分 在下列传说的人物中 谁是禅让制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 A 尧 B 舜 C 禹 D 黄帝 13 2 分 三字经 中有云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其中 五霸 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 七雄 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 秦穆公 楚国 B 晋文公 齐国 C 齐桓公 秦国 D 楚庄王 秦国 14 2 分 一位生长在北方的鲜卑族青年 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 此后他的人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不得穿着汉装走在洛阳的街头 B 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著作 C 不得娶汉族官吏的女儿为妻 D 在兵役册上必须注明鲜卑复姓 15 2 分 在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 掌握军权的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16 2 分 总结概括某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 下面是一位初一同学在学了某一时期历 第 5 页 共 12 页 史后作的概括 你认为这一时期是 A 先秦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7 2 分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句古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什么社 会现象 A 道教盛行 B 佛教盛行 C 寺庙建筑艺术的精湛 D 当时南朝共有 480 座寺庙 18 2 分 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A 三藩之乱 B 安史之乱 C 八王之乱 D 七国之乱 19 2 分 假如你是秦朝读书人 想给朋友写封信 你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字体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大篆 第 6 页 共 12 页 20 2 分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 三国鼎立 游牧民族内迁 十六国 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一些历史资 料进行主题探究 他探究的主题是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21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 图一中 是什么制度 图中 是谁继承王位形成的制度 2 请分别写出图二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最后完成 扫六合 的是哪个诸侯国 3 据史书记载 西周初年有 800 个诸侯国 春秋初年还剩 170 多个 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 到公元 前 221 年 实现了 四海一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2 15 分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材料二 禹传子 家天下 材料三 罢兵西归 封诸侯 班赐宗彝 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 曰齐 请回答 第 7 页 共 12 页 1 材料一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那一项民主制度 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 列举三个 是通过这种 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2 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3 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 列举夏 商 西周三朝的建立者和亡国者 23 12 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 逐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 那么西魏 北周就是追随者 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 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 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 三则材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哪三次政治改革 2 材料一的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3 归纳材料二 三中的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24 14 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即西部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 在汉武帝时期尤 为明显 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 而北方边境却战争不断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第 8 页 共 12 页 材料三 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 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 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 到了西晋时 中国北部 东部和西部 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 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 史书记载 西北诸郡皆为 戎居 关中百万余口 戎狄居半 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戴逸 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四 魏主下诏 改革要逐步展开的 先变本 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 后又称为跋 北魏的祖先是黄帝的 后代 所以称为拓跋氏 土地是万物的根本 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 魏书 任城王传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西汉时期 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 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秦汉时期 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 材料二图中 C 地在当时称为西域 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 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3 材料三中这些民族内迁后 主要分布于哪一地区 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材料四中的 魏主 是谁 材料反映了北魏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这次改革在历 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 上述材料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简要概括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 系的变化 25 9 分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 3 6 世纪 我国历史虽然处于政权分立 南北对峙 人口南迁的 大分裂时期 但是我国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请回答 1 这一时期我国南方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 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哪一次改革更加促进了这个特点的形成 第 9 页 共 12 页 3 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艺术成就精彩纷呈 请在科技和艺术领域方面各举两个例子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