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7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B卷_第1页
教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7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B卷_第2页
教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7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B卷_第3页
教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7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B卷_第4页
教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7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教科版备考教科版备考 20202020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0707 百家思想与百家思想与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 其主张对当时的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2 2 分 如下图 读书摘要 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春秋争霸 B 社会变革 C 百家争鸣 D 统一全国 3 2 分 以下属于韩非子主张的是 A 仁政 B 兼爱 非攻 C 改革与集权 第 2 页 共 15 页 D 无为而治 4 2 分 2018 年 1 月 31 日 TFBOYS 成员王源出席纽约联合国青年论坛 关注优质教育和教育公平 下列 思想家观点中有体现 教育公平 的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5 2 分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 围绕如何治理国家 四位学者发表了下面四点看法 其中代表 法家观点的是 A 用 仁政 治理天下 B 进行改革 依法治国 C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D 虔诚信佛 行善积德 6 2 分 2014 年 12 月 4 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 春秋战国时主张 以法治国 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 7 2 分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 蓄积深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成为后世思想 文化发展的源头 请你判断下面的搭配正确的是 孔子 儒家 庄子 道家 韩非子 法家 老子 墨家 A B 第 3 页 共 15 页 C D 8 2 分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把战国时期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变成了现实 A 墨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9 2 分 战国时期 一位思想家反对一切战争 要求统治者用 仁政 治国 轻徭薄赋 他的主张体现了 哪个学派的思想 A 墨家 B 法家 C 儒家 D 道家 10 2 分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 人 之有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材料出自 A 孟子 B 道德经 C 孙子兵法 D 韩非子 11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学派纷呈 其主张能体现下列表格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层面日常规范 个人 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 可以 不犯错误 第 4 页 共 15 页 家族 父母健在时 要对他们表示尊 敬和爱戴 国家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 臣民就听 从他召唤 A 墨家 B 儒家 C 道家 D 法家 12 2 分 下列人物中 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A 孙武 B 孙膑 C 张仪 D 苏秦 13 2 分 下列属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是 A 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B 提出 仁 的学说 主张爱人 C 实行 仁政 主张 礼治 D 提倡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权威 14 2 分 下图是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 的目录截图 图中两个空白书名号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A 老子 第 5 页 共 15 页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15 2 分 为了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 汉朝初年的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这一政策所体现的思想流派 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16 2 分 毛泽东在读 史记 韩非列传 时批注道 韩非师从于苟子 他提出的 法治 术治 势治 三者合一的封建君王统治术 对后世影响很大 毛泽东所说的师徒两人所代表的学派是 A 都是法家学派 B 儒家和法家 C 儒家和墨家 D 都是儒家学派 17 2 分 从如图表格中的信息 可以判断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 6 页 共 15 页 18 2 分 春秋战国是华夏民族思想璀璨的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思想家 如图属于同一学派的思想家 是 A B C D 19 2 分 下列三位同学对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张三 发生在战国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 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李四 战国时期 100 位思想家相互批评 激烈辩论 形成 百家争鸣 局面 王五 发生在秦汉时期 其主要思想是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A 李四 B 张三 王五 C 王五 D 张三 20 2 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诚信 友善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部 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 义 信等思想 这种思想属于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第 7 页 共 15 页 D 法家思想 21 2 分 下列漫画反映百家争鸣共同点是 A 研习书法技艺 B 进行礼仪学习 C 培养演讲技巧 D 传播思想主张 22 2 分 追求与建立和谐 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 兼爱 非攻 B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C 祸福相依 D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23 2 分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倡导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坚持过紧日子 战国时期 下列 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提倡节俭 A 墨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庄子 24 2 分 下列主张 明显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 民贵君轻 第 8 页 共 15 页 B 万物虚无 祸福相依 C 兼爱非攻 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 今必胜昔 25 2 分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 围绕如何治理国家 各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其中代表儒 家学派的是 A 用仁政治理天下 B 进行改革 以法治国 C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D 虔诚信佛 行善积德 26 2 分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 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 损害公物 行为进行分组讨论 产生了若干观点 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A 儒家组 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 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 法家组 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 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 道家组 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 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 墨家组 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 要提倡节俭 27 2 分 战国时期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是 A 老子的道家学说 B 孔子的儒家学说 C 墨子的墨家学说 D 韩非的法家学说 28 2 分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老子 B 孔子 第 9 页 共 15 页 C 孟子 D 庄子 29 2 分 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百家争鸣 新文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A B C D 30 2 分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 春秋战国历史 的过程中 搜集到下列信息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 铁器 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113113 分分 31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兼爱 互爱互利 非攻 反对 不义战争 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行为 材料二 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 学习要反复温习 要有恒心 要坚持不懈 材料三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 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 德 可固法 只有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 自律和他律并重 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材料一中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 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 第 10 页 共 15 页 想 2 指出材料二中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观点 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 他 的历史地位 3 根据材料三 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32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 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 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 专制的 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 一一孙中山 材料二 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 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 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 人 己欲达而达人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 诸侯不仁 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 不保宗庙 一一孟子 材料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 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 对当时和日后 社会发展 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赞誉尧舜统治的原因 尧舜时期通过哪一制度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 孔子和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请概括材料二中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3 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33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第 11 页 共 15 页 材料二 书籍被烧毁 其实还在其次 春秋末年以来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 事实上因此而遭 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请回答 1 材料一图一 二 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2 材料二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 历史事件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 3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跟哪一位皇帝有关 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 材料三中的 孔子之术 指的是哪一学派 创始人是谁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秦汉两个朝代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34 28 分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 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 上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 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 便不行不反对孔教 礼法 贞节 旧伦理 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 对旧艺术 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第 12 页 共 15 页 陈独秀 材料三 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高举哪 两面大旗 3 图一和图二所述内容分别与哪一事件有关 4 图一中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 以权力约束权力 写出图一与图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5 3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 某初中一 8 班新学期刚刚开学 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 破坏公物的现象 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 议 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班长 一定要严厉惩罚 罚值日 实在不行 一次罚 5 元 劳动委员 还是说服教育吧 一次不行就两次 两次不行就三次 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 随他们去吧 扔几张废纸而已 无所谓的事 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 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 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 至少答两点 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书 这本书的名称是什么 3 材料二中班长 劳动委员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 请分别指出 第 13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