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1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2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3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4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统一黄河流域政权的是 A 前秦 B 北魏 C 东魏 D 西魏 2 2 分 隋朝的统治在中国历史上犹如一道流星划过 其统治类似于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东晋 3 2 分 很多同学爱吃米饭 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 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半坡村 C 山东大汶口 D 浙江河姆渡 4 2 分 下图是东晋某著名画家作品真迹的局部 它是 第 2 页 共 13 页 A 女史箴图 B 帝后礼佛图 C 洛神赋图 D 北魏帝王出御图 5 2 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最突出的积极作用是 A 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B 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C 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 D 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6 2 分 霓裳羽衣 能够成为古代乐舞的代表作 与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乐舞交流分不开 西汉时期 为这 种交流创造了条件的历史人物是 A 张骞 B 班超 C 鉴真 D 玄奘 7 2 分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青城山则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据此推断 这两处人 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A 春秋 战国 B 春秋 秦朝 第 3 页 共 13 页 C 战国 西汉 D 战国 东汉 8 2 分 下列成语故事中发生于春秋时期的是 老马识途 纸上谈兵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A B C D 9 2 分 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 祖冲之 缀术 B 贾思勰 九章算术 C 郦道元 水经注 D 屈原 离骚 10 2 分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A 建造房屋 B 原始农业的出现 C 使用磨制石器 D 原始手工业出现 11 2 分 孙东读了 宋书 中有关魏晋南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概况后 写了一篇读书笔记 笔记中哪项描 写不符合史实 A 开垦大量湖田 B 普遍种植棉花 第 4 页 共 13 页 C 发明灌钢法 D 稻田里使用绿肥 12 2 分 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 项羽有关的是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建立张楚政权 A B C D 13 2 分 春秋时期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 兴修水利 B 青铜农具的出现 C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 分封制的瓦解 14 2 分 下列人物中 能任用贤能 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商汤 周文王 周厉王 姜尚 A B C D 15 2 分 战国七雄韩 赵 魏的前身是 A 鲁国 第 5 页 共 13 页 B 晋国 C 齐国 D 秦国 16 2 分 汉初东北地区居住的乌桓 鲜卑等少数民族被称作 A 西南夷 B 东胡 C 匈奴 D 突厥 17 2 分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 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项历史功绩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修筑万里长城 C 兼并六国 完成统一 D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18 2 分 如果你今年寒假要到北京去旅游 除了游王府井 逛紫禁城 还可以参观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人遗址 D 大汶口遗址 19 2 分 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摩梭人所生子女皆属女方 血缘按母系计 财产按母系继承 安排生产 生活都由有威望的妇女负责 这种现象相当于古代的 A 母系氏族 B 父系氏族 第 6 页 共 13 页 C 种姓制度 D 君主专制 20 2 分 东汉初年 社会比较安定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被称为 光武中兴 它赞扬的是谁的功绩 A 王莽 B 刘秀 C 刘邦 D 刘彻 21 2 分 汉文帝与汉景帝时期 继续推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出现了一个繁荣局面 史称 A 光武中兴 B 文景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大唐盛世 22 2 分 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产 生活情形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23 2 分 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 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 第 7 页 共 13 页 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国家统一 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B C D 24 2 分 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A 秦始皇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25 2 分 左传 记载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巩固周王室统治 C 保证国家兵源 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26 2 分 宗室权落 外戚兴起 外戚势衰 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出现于 A 秦朝末年 B 西汉中后期 C 东汉初期 D 东汉中后期 第 8 页 共 13 页 27 2 分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 氏大量产生于周朝 有的以技艺为姓 如陶 屠等 有的以官职为氏 如司马 史等 那么魏 鲁 韩等氏应是 A 以排行为氏 B 以所居地名为氏 C 以封地 国 为氏 D 以祖先名字为氏 28 2 分 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西汉政府反对 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 B 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 C 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 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 的斗争 29 2 分 官渡之战的性质是 A 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 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 C 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 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 30 2 分 民以食为天 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 水稻和玉米 B 水稻和粟 C 粟和小麦 D 小麦和水稻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第 9 页 共 13 页 31 10 分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 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 击退了游牧民族 为防止他们卷土重来 还修筑世界著名的长城 斯托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 大量的南下的少数民族与 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 他们互相渗透 取长补短 材料三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 于 494 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摘自北师大版七 上 历史教材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结台所学知识写出大量内迁的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重大改革 这一重大改革有什么积极影响 4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 概括我国从秦朝到南北朝时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 32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孝文帝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 魏书 请回答 1 与材料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谁 他的哪一条变法措施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 作用 2 材料二中的 北俗之语言 指哪个民族的语言 这场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3 请结合上述两场改革简要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第 10 页 共 13 页 33 15 分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构想 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 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 凿井 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西方的皮毛 汗血马 瓜果 以及佛教 魔术 音乐 舞蹈 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 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 作放在重要位置 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 结合所学知识 请将图 4 丝绸之路路线中的 A E 两处填写完整 2 众所周知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张骞 他不畏艰难险阻曾两次出使西域 那么他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 别是什么呢 3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 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 共建 丝绸 之路经济带 有什么现实价值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