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试试卷B卷新版_第1页
历史中考试试卷B卷新版_第2页
历史中考试试卷B卷新版_第3页
历史中考试试卷B卷新版_第4页
历史中考试试卷B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历史中考试试卷历史中考试试卷 B B 卷新版卷新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2017 七上 永定期中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 其中正确的是 A 约生活五六千年前 B 模样同现代人完全一样 C 懂得种粟等作物 D 已会使用天然火 保存火种 2 2 分 2017 七上 江津期中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的出现 家畜饲养战 聚落 宫殿 磨制工具 A B C D 3 2 分 2017 七上 宜宾期中 产生于原始农耕时代的 耒耜 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耒 耜 是 A 播种工具 B 翻土工具 C 收割工具 D 运输工具 4 2 分 2017 七上 无锡期中 炎黄联盟在 中打败蚩尤部落后逐渐形成华夏族 A 阪泉之战 B 涿鹿之战 第 2 页 共 11 页 C 牧野之战 D 巨鹿之战 5 2 分 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 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 李斯说 周文 武所封子弟同姓 甚众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仇人 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 置诸侯不便 由此可以看出 李 斯明确反对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6 2 分 夏 商 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 A 奴隶主 B 贵族 C 奴隶 D 平民 7 2 分 2017 七上 合肥期中 下图是 战国七雄形势图 其中 所示位置分别是 A 秦 楚 齐 燕 B 齐 楚 秦 燕 第 3 页 共 11 页 C 燕 齐 秦 楚 D 燕 齐 楚 秦 8 2 分 2014 镇江 我国古代 人们常以 牛 耕 作为名 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 字子牛 这 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9 2 分 2016 七上 黔西南期中 有人说 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 书面语 是指 A 甲骨文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10 2 分 2017 七上 孝南月考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有人就如何穿衣展开争论 甲说 怎么舒服 怎么穿 乙说 应合乎礼仪规范的穿 丙说 讲究穿着打扮是一种浪费 能保暖就行 不求奢华 丁说 国君 朝廷规定怎么穿就怎么穿 甲 乙 丙 丁分别是哪个学派学说的支持者 A 儒家 道家 墨家 兵家 B 道家 法家 儒家 兵家 C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D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11 2 分 下面是秦朝统一度 量 衡的图片 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第 4 页 共 11 页 A 消除六国遗迹 B 方便商品流通 C 完善经济体制 D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2 2 分 2018 九上 龙岗期末 东西方文明曾经交相辉映 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也是古代罗马的强盛 时期 中国秦朝与古代罗马政治统治的相同点是 A 实行民主制度 B 实行贵族政治 C 以奴隶制为基础 D 实行法治 13 2 分 2016 七上 泰州期末 秦在吞并六国的战争中 最后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是 A 魏 B 韩 C 赵 D 齐 14 2 分 战国时期 各国 车途异轨 文字异形 秦兼并六国 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 下列不存在的 情况是 A 车同轨 车辆通行无阻 B 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第 5 页 共 11 页 D 农民缴税用的 斗 容量不同 15 2 分 2015 七上 盐城月考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有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起义军一直达到咸阳附近 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 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A B C D 16 2 分 2019 七上 姜堰期中 秦始皇自称 始皇帝 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千秋万代世袭帝位 但秦 朝最后却短命而亡 下列不属于秦朝灭亡原因的是 A 赋税沉重 B 刑法残酷 C 二世昏庸无道 D 统一文字与货币 17 2 分 2019 七上 景县月考 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 下列为他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 支持的措施是 A 颁布 推恩令 B 兴办太学 C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18 2 分 2018 七上 吴中期末 汉武帝时期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的钱币 是 A 银圆 第 6 页 共 11 页 B 五铢钱 C 刀币 D 圆形方孔钱 19 2 分 2018 九下 宁城月考 下图是水排模型 其用途是 A 水上运输 B 引水灌溉 C 排水防涝 D 鼓风冶铁 20 2 分 小红家中收藏一枚五铢钱 请你判断一下这枚钱最早铸于 A 战国时期 B 秦始皇时期 C 汉武帝时期 D 春秋时期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7575 分分 21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书籍被烧残 其实还在其次 春秋末年以来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 事实上因此而遭 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历史学家郭沫若 材料二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 对书籍和读书人的迫害时时都在发生从未中止 类似 焚书坑儒 这样的举动 在中国历史上既非第一次 更远远算不上最大的一次 焚书 更早在秦始皇之前一个半世纪即已发生 在商君教 第 7 页 共 11 页 引下秦孝公 燔 诗 书 而明法令 如果我们重新查帐的话 秦始皇 焚书坑儒 的直接后果真算不得十分 严重 焚书坑儒 新说 请回答 1 两则材料所说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 当时统治者是谁 他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 他 烧残书籍 的目的何在 3 这次事件中在民间得以保留的书籍有哪些 4 材料中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 指的是什么局面 5 两则材料中 对于此事有不同的看法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22 20 分 2017 高密模拟 古今中外 在面临困境时 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有的成功了 有的 失败了 留给后人无尽的启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本卫国公子 游任于魏 惠王不能用 因而投奔秦国 大得孝公的宠信 他以魏国的新法为蓝 本 订立一套富国强兵的计划 以为秦国政治革新的准绳 摘编自傅乐成的 中国通史 材料二 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 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 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摘编自吕思勉的 中国通史 材料三 在开口通商之前 互相依赖的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已经萌芽 开口通商后 其发展较前更为迅速推翻 幕府后 政府又采取了各项措施促进其发展 1868 年末 内战结束 不仅在内战中失败的各藩 就是属于政府军 的各藩 也都因军费支出而疲惫不堪 政府于 1869 年 6 月 令各藩主将其领地和统治人民的权利 移交天皇 而 将旧藩主改任为藩知事 奉还版籍 摘编自井上清的 日本历史 1 据材料一 归纳商鞅得到孝公宠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商鞅的政治革新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第 8 页 共 11 页 2 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的哪条改革措施 起到了什么作用 3 据材料三归纳 有利于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因素有哪些 4 上述三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3 25 分 2016 九下 宜宾期中 战争被认为是文明历程中的剑与火 是人类文明的特殊现象 阅读 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孔子 论语 季氏 春秋无义战 彼善于此 则有之矣 佂者上伐下也 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 杀一人 谓之不义 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 杀十人 十重不义 必有十死罪矣 杀百人 白重不义 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 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谓之不义 墨子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 一胜一负 不知彼 不知己 没战必殆 孙子 兵法 材料二 1938 年 日军攻占南京后 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烧杀抢掠 致使三十多万人丧生 1942 年 美英 苏中等 26 个国家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 旨在共同消灭敌人 材料三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过 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 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消失 2014 年 2 月 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 决定将每年的 9 月 3 日确定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纪念日 1 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墨子的观点 并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共同背景 2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简要评价孟子的观点 第 9 页 共 11 页 3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孙武的战争观点与墨子的观点矛盾吗 为什么 4 联合国家宣言 的签署有何历史意义 5 请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确定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有什么现实意义 24 5 分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 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和孟子都是民主的倡导者 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 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 产 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 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 孙中山 1 据材料一 指出孔子赞誉尧舜统治的原因 并简要指出孔子的治国主张 材料二 孔子认为禀赋在中等水平以上的人 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禀赋在中等以下水平的人 则不宜讲 授高深的学问 他主张根据学生才智 性格 特点等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 2 材料二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的什么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分析孔子被誉为大教育家的原因 材料三 著名学着余秋雨曾说过 儒学的发扬首先当然要感谢孔子 其次西汉的一个皇帝的功劳却是不能 抹杀的 3 请你结合所学说明 其次西汉的一个皇帝的功劳却是不能抹杀的 的含义 材料四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它秉承孔子 和为贵 和而 不同 的理念 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4 据材料三 谈谈在当今社会弘扬儒学教育的主要目的 第 10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