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C卷_第1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C卷_第2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C卷_第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C卷_第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在谈到道光皇帝 1821 1850 年在位 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 北京师 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 是因为 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 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 土地 是指 A 广州 B 台湾 C 香港岛 D 辽东半岛 2 2 分 参观了如图这一遗址后 你最大的感想是 落后就要挨打 战争是破坏文明的罪魁祸首 维护和平 反对战争是我们的责任 袁世凯早该被打倒 A B C D 3 2 分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 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 最 第 2 页 共 13 页 早的 窗口 包括 上海 广州 福州 深圳 A B C D 4 2 分 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 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 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5 2 分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中国人的思 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 材料中的 一次巨大的解放 主要是指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 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D 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6 2 分 某班同学在复习课上罗列了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等人的有关事迹 你认为他们复习 的主题应该是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探索 C 民主与法制 第 3 页 共 13 页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7 2 分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8 2 分 洋务派认为 自强以练兵为要 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洋务运动的内容体现 制器为先 的是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 C 兴办新式学堂 D 派遣学生出国留学 9 2 分 下列近代历史事件中 性质和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A 西安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0 2 分 在中外历史上 面对殖民侵略 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后 人的精神财富 下列中外民族英雄中 为国献身的是 林则徐 关天培 邓世昌 章西女王 玻利瓦尔 A B C 第 4 页 共 13 页 D 11 2 分 以下人物 在新文化运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贡献最大的是 A 鲁迅 B 陈独秀 C 胡适 D 李大钊 12 2 分 下列事件由广西起义的领导人直接发动的是 A 萍浏醴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安庆起义 D 武昌起义 13 2 分 学习历史 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 哪些是观点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 1912 年中华民国创立 D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14 2 分 1919 年 李大钊在 新青年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它是 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 庶民的胜利 第 5 页 共 13 页 C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 文学改良刍议 15 2 分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 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 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 成立革命军 诸 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 成立了革命军 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这个学校是 A 京师大学堂 B 时务学堂 C 黄埔军校 D 京师同文馆 16 2 分 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 最适合的是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7 2 分 下图是发生在 20 世纪 20 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塑像 他们是贺龙 朱德 周恩来 叶 挺和刘伯承 这座塑像是纪念 A 南昌起义 B 湘赣边秋收起义 第 6 页 共 13 页 C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红军长征胜利 18 2 分 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两者的相同点有 张学良都参与其中 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都 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 B C D 19 2 分 为了庆祝国庆节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出了一期历史特色小报 其中 他们把不同时期的四幅历史 图片组合 构成了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所反映出的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B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史 C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D 新中国的成长史 20 2 分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 井冈山会师 B 吴起镇会师 C 三大主力会师 第 7 页 共 13 页 D 西安事变 21 2 分 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A B C D 22 2 分 1942 年 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 假如没有中国 假如中国被打垮了 你想一想日本有多 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 打下印度 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第 8 页 共 13 页 A 中国是世界强国 B 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 中国会打败日本 D 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23 2 分 1949 年 1 月中旬 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 也很高兴 认为是奇迹 因此在他的台历上 写下了 奇迹 真是奇迹 被斯大林认为 奇迹 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B 淮海战役的胜利 C 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 D 国民党政权垮台 24 2 分 某学校历史兴趣收集到 一颗白菜重 250 斤 一个萝卜千斤重 等奇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遵循了客观规律 B 解放了思想 C 违背了客观规律 D 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5 2 分 1939 年 9 月 1 日 德国闪击波兰 二战爆发 早在二战全面爆发前中国人民就开始和日本法西 斯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德国法西斯在二战前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奥地利 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了侵略者 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大危机开始侵略中国 抗日战争中 国共合作发动了百团大战 A B C 第 9 页 共 13 页 D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26 1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曾对世界史上发生的某事件有这样的评论 俄国不需要花费一分钱 出动一兵一卒 却能 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二 以下是近代某一特殊历史情形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对话 伊藤博文 停战多日 期限甚促 和款应从速定夺 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 李 中堂见我此次节略 但有允 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 难道不准分辨 伊藤博文 只管辩论 但不能减少 材料三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 管理山东一切权利 就要成功了 他们的外交胜利了 我们 的外交失败了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 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 在此一举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 材料一中马克思做出这一评论的史实依据是什么 2 材料二中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对话为什么会如此不对等 对话的结果及其影响是怎样的 3 材料三中满腔热情的告白出自怎样的历史背景 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7 15 分 在中国近代史上 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 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 近代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10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鄙人愿与先生会见 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 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 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一中的图二及材料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 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两党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2 材料三中 百万雄师过大江 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诗中 天翻地覆 主要指的什么 3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