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C卷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C卷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C卷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C卷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选出填入括号内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选出填入括号内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1838 年 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钦差大臣软硬兼施 追使外国上缴鸦片 237 万斤 并于 1839 年 6 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大快人心 这位钦差大臣是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左宗棠 D 关天培 2 2 分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千百年来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它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共同纲领 D 临时约法 3 2 分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 签订后十年 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 胜国 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获得更多赔款 C 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 扩大侵略权益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4 2 分 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年代尺 其中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阶段是 A 第 2 页 共 13 页 B C D 5 2 分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 如图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 对 该示意图 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6 2 分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 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 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 却完全被忽略了 这里 更为可取的方面 包括 A 涉外机构 B 军队建设 C 政治制度 D 文化教育 7 2 分 1902 年英国 泰晤士报 记者说 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 我们 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 他这么说是因为 A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 清政府已成 洋人的朝廷 C 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 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第 3 页 共 13 页 8 2 分 戊戌变法 法令中直接威胁到顽固派势力的内容是 A 开放言论 B 改革政府机构 裁汰冗官 C 允许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D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9 2 分 1842 年 8 月 29 日 清政府的代表耆英 伊里布到南京下关江南英舰 皋华丽 号上 被迫接受 英国代表璞鼎查提出的条款 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的内容中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 A 赔款 2100 万元 B 开放广州 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 割占香港岛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0 2 分 他 历史上褒贬不一 他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留下千古骂名 他在近代中 国兴办洋务 创海军建企业 探索自强道路而不懈努力 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他是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左宗棠 D 林则徐 11 2 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下列关于它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B 它是袁世凯颁布的 C 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第 4 页 共 13 页 D 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2 2 分 军阀混战时期 控制安徽 浙江 山东 福建等省 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军阀为 A 直系军阀 B 奉系军阀 C 桂系军阀 D 皖系军阀 13 2 分 剑桥中国晚清史 记载 经过 10 月 10 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 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 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 坚决地出击 到凌晨 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 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A 护国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4 2 分 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假如这位 小行家 卖的是我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 报纸 那么他推销的是 A 申报 B 解放日报 C 民报 D 中外纪闻 15 2 分 2018 年 11 月 12 日是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 152 周年纪念日 孙中山先生的主要贡献有 提出 三民主义 领导辛亥革命 创建中华民国 第 5 页 共 13 页 推翻了封建制度 A B C D 16 2 分 下列对义和团 扶清灭洋 口号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 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C 导致对清廷放松警惕 D 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17 2 分 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 以下最能体现 民生主义 的一项 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18 2 分 1919 年 6 月 3 日以后 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对于 新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 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C 工人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D 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第 6 页 共 13 页 19 2 分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 它号召工人 为自由而战 为人权而战 它 是 A 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20 2 分 100 年前 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伟大爱国运动 它 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追求救 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这场运动 A 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 标志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兴起 C 标志中共开始掌握领导权 D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 2 分 1898 年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 诏书中的内容不包括 A 改革政府机构 裁撤冗员 B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C 开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D 创建南洋 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22 2 分 1916 年 青年杂志 正式更名为 新青年 其中 新 的含义包括 A 出国留学的青年 B 具有民主思想的青年 C 维护清朝统治的青年 D 遵循 孔孟之道 的青年 23 2 分 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地位是 第 7 页 共 13 页 A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24 2 分 如果你是参加五四运动的爱国学生 那么你呼喊的口号应该是 A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 D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25 2 分 筹办夷务始末 咸丰朝 统计 最初五卷中 天朝 出现约 5 次 至光绪年间 天朝 一词几乎 不用了 史料中出现的自称主要是 大清国 中国 这说明 A 清政府以天朝大国自居 B 清政府对外部世界认识有进步 C 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 二 材料解析材料解析 共共 4 4 个小题 个小题 2626 和和 2727 小题各小题各 1313 分 分 2828 小题和小题和 2929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6 13 0 分 在中国近代 各国列强纷至沓来 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华民族逐渐陷入 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1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 第 8 页 共 13 页 2 1895 年 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 最终割让了什么地方给日本 3 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 其影响如何 4 结合上述条约的学习 请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27 13 0 分 近代以来 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 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开探索之先 材料一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牝掷金黄 一一 上海县竹枝词 寻共和之路 材料二 民国 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 帝国 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 的更迭机制 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 谢 启思想之门 材料三 民国早期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 并不足以革新国家 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 唤醒国家及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 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 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 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 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 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从而给新文化运 动注入了新的 更为强大 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 中华文化史 1 材料所说的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 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与 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牝 掷金黄 有关的战争是什么 写出名称和起止时间 2 促成 民国 建立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为何说该事件是 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第 9 页 共 13 页 3 材料三中的 这场思想革命 发生在哪一年 倡导者是谁 4 材料中的 它 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谁在 新青年 上发表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28 12 分 探究历史人物的活动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一位具有非凡能方加的行政官员 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 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 入和消费 为了达到此目的 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 摘自马士 中华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 是为中国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 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 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 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 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他将农民 组织起来 建立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林钦差 是谁 列举他为了 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 而采取的重 大行动一例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孙中山为了达成 革命的目的 而提出的政治思想 用史实说明孙中 山在辛亥革命后为避免中国重新路入 君主一人专制 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写出毛泽东 将农民组织起来 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他 在该时期建立的军队和政府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 综合上述材料 概括 林钦差 孙中山 毛泽东三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所持的共同态度 29 12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 第 10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 极 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始 1 材料一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个画面 请写出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两个中心城市 写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 力军 2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指的是哪一年 中国现在的什么节日与其有关 3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的伟大精神 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选出填入括号内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选出填入括号内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