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3A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3A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3A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3A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3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四川教育版四川教育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3A3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开皇 581 600 年 之治 是我国古代盛世之一 这一盛世的统治者是 A 刘秀 B 杨广 C 杨坚 D 李渊 2 2 分 大运河是我们扬州的 名片 在隋朝大运河中 江都 扬州 位于哪一河段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3 2 分 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 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D 削弱了显贵特权 4 2 分 隋朝时期 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 依次需要经过 A 邗沟 江南河 通济渠 B 江南河 通济渠 邗沟 C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第 2 页 共 13 页 D 通济渠 江南河 邗沟 5 2 分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 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 点的是 A 12 世纪时 蒙古草原分布着许多部落 各部落之间互相仇杀 B 宋朝时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C 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 大力发展科举制 创立殿试制度 D 隋的统一 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6 2 分 旧唐书 称 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 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 无字碑 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其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发展科举制度 创立殿试制度 D 重用有才能的人 7 2 分 贞观初 太宗曾对公卿说 人欲自照 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 必借忠臣 为此 太宗 A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 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 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8 2 分 下面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科举制度首创于隋朝 科举制度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 科举制度改变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局面 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A B 第 3 页 共 13 页 C D 9 2 分 开元初 四方丰稔 城镇商铺林立 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 不识兵器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10 2 分 张萱绘制的 捣练图 形象的反映了唐代哪一手工业技术的繁荣情景 A 纺织业 B 陶瓷业 C 矿冶业 D 制铜业 11 2 分 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 主要是因为 A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B 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C 继承唐太宗的政策 重用人才 发展农业 为唐朝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D 她改国号为周 12 2 分 她远嫁吐蕃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她是 A 金城公主 B 文成公主 C 王昭君 第 4 页 共 13 页 D 太平公主 13 2 分 赵州桥被誉为 天下之雄胜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 设计和主持修建赵州桥是隋 朝的工匠 A 鲁班 B 张衡 C 李春 D 毕昇 14 2 分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7 位的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是 A 祖冲之 B 郦道元 C 徐光启 D 宋应星 15 2 分 你挑着担 我牵着马 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 这个故事中的 唐僧 和 西天 分别是 A 玄奘 天竺 B 玄奘 新罗 C 鉴真 日本 D 鉴真 波斯 16 2 分 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 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第 5 页 共 13 页 B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C 日本晁衡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D 千歌万舞不可数 就中最爱霓裳舞 17 2 分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这是 垂老别 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 造成的惨状 下列有关此次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生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 叛乱首领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C 变乱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D 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18 2 分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 也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下列诗词反映 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A B C D 19 2 分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黄巢参加科举考 试落榜后所作 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咏菊之一 它的作者 A 曾被封为节度使 B 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C 曾推翻了唐朝统治 D 曾建立了后梁政权 第 6 页 共 13 页 20 2 分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 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实质上是 A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 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1 2 分 下图漫画体现了淸朝时期的哪一特点 A 思想控制的加强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D 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22 2 分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主要目的是 A 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 B 让高级将领安度晚年 C 削夺武将的兵权 D 加强中央集权 23 2 分 下列政权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序 正确的是 北宋 辽 西夏 五代 第 7 页 共 13 页 A B C D 24 2 分 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 A 北宋 B 西晋 C 辽 D 唐朝 25 2 分 如图所示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 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 B C D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656 分分 26 16 分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第 8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咏史诗 沛水 材料三 炀帝遂态荒淫 登极之初 即建洛阳 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 又引沁水达河 北通涿 郡 丁勇不充 以妇人兼役 而死者大半 杜佑 通典 历代盛衰户口 1 根据材料一回答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 图中 B 点 为中心 请分别写出南北起止点 A 北 C 南 2 根据材料一的图片 请按由北至南的顺序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3 依据材料二 三 你认为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是什么 4 开通大运河是隋朝的历史贡献之一 除此之外 隋朝的主要历史贡献还有哪些 27 20 分 汉 唐 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 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 从汉代的以 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 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 对外开放与交流 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期 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 那时海外贸易兴盛 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审舶司加以管理 收入 颇丰 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 若措施得宜 所得动以百万计 1 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合适的图名 围绕这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有何意义 2 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 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 个国家 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3 材料三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宋朝时海外贸易兴 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8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05 年 宋辽双方订立和议 辽朝撤兵 宋给辽岁币 材料二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材料三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宋史 1 材料一和二说明 两宋时期我国政权并立 和和战战 请说出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名称 2 材料一所陈述的事件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第 10 页 共 13 页 3 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岳家军 其领导人物是谁 4 材料三这句话说明了当时我国经济形成什么格局 这一格局最后在哪个朝代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这一格局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5 在那战战和和的年代 你认为是战好还是和好 为什么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