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7575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7575 分分 1 3 分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 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创设了科举制度 D 开创了 贞观之治 的局面 2 3 分 如图所示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 A 以官举士 择优选拔 B 冲破门第 品德惟上 C 公开考试 平等竞争 D 自由报名 唯才是举 3 3 分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制度 下面关于 科举制度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 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设立进士科 C 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推动教育发展 D 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 创立殿试制度 4 3 分 人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被唐太宗誉为 一面镜子 的著名谏臣是 第 2 页 共 13 页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姚崇 D 魏征 5 3 分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 典诗称颂的是 A 隋文帝的统治 B 唐太宗统治 C 唐玄宗统治 D 武则天统治 6 3 分 下列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A 中央集权弱化 B 地方权力加强 C 皇权高度膨胀 D 社会秩序动荡 7 3 分 唐朝时期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 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喜好骑马 打球 拔河 射箭 弈棋等活动 上述内容最能说明唐朝的 第 3 页 共 13 页 A 对外关系 B 社会风气 C 艺术水平 D 民族交往 8 3 分 下列不属于唐与周边各族人民友好交往影响的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 B 造就了唐代的开明 C 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 D 促进了唐朝经济的繁荣 9 3 分 明代李时珍撰写的 本草纲木 由朝廷颁行 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 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 土进行全面测量 绘成 皇舆全览图 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 清代修建的圆明园 集中外建筑 园林艺术之大 成 被誉为 万园之园 据此可知 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利益于 A 民族关系的和谐 B 社会的急剧转型 C 西方科技的传入 D 国家力量的支持 10 3 分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历经坎坷 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 有 诗史 之称 他 被誉为 诗圣 他 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孟浩然 D 王安石 11 3 分 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个 第 4 页 共 13 页 A 女娲补天 B 精卫填海 C 嫦娥奔月 D 牛郎织女 12 3 分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 克服千难万险 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 西行 和 东渡 的共同 作用 A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开凿了丝绸之路 C 传播了中国文化 D 扩大了唐朝疆域 13 3 分 在中国古代 皇帝和大臣特别是宰相的关系非常微妙 也很有意思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小题 1 有一位皇帝善于纳谏 将大臣比作帮助自己 明得失 的镜子 他是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2 有一位皇帝 统治前期励精图治 后来宠信宰相 疏于朝政管理 导致地方叛乱 王朝也因此由盛转衰 他是 A 唐太宗 第 5 页 共 13 页 B 唐玄宗 C 宋高宗 D 明成祖 3 多数皇帝对宰相不放心 千方百计削弱宰相权力 有的是拼命增加宰相职数 让宰相们互相牵制 有的 是认为宰相不靠谱 干脆把宰相一职废掉 其中 拼命增加宰相职数 的是 A 隋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4 为了监视大臣动向 防止大臣谋反 有些皇帝还组建了特务机构 下列机构中 属于特务机构的是 A 节度使 B 转运使 C 锦衣卫 D 军机处 14 3 分 下列关于 五代十国 这一时期叙述错误的是 A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B 北方政权更迭 政局动荡不安 C 南方政局稳定 经济有一定发展 D 后唐是这一时期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 15 3 分 公元前 127 年 汉武帝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 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样 诸侯王 的疆土越来越小 势力大为减弱 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 第 6 页 共 13 页 B 设立锦衣卫 C 颁布推恩令 D 实行行省制 16 3 分 某朝代出现 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 材料主要表明 A 科举制度 B 商业繁荣 C 重农抑商 D 重文轻武 17 3 分 下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 繁荣与开放 B 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8 3 分 澶渊之盟 后 京城里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欲得天下好 无如召寇老 这反映的是 北 宋与哪一民族政权的关系 A 蒙古 第 7 页 共 13 页 B 金 C 辽 D 西夏 19 3 分 南宋时 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的功能的市镇 如下图 这些市镇各具特色 如湖州是著 名的米市 其他还有水市 菜市 柴市等 由此可知当时 A 文化发达 B 手工业兴旺 C 商业繁荣 D 海外贸易发达 20 3 分 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 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 岳飞抗金 B 戚继光抗倭 C 文天祥抗元 D 卫青北击匈奴 21 3 分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第 8 页 共 13 页 读表后 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 人口大量南迁 B 宋朝社会生活 C 苏杭生活富足 D 经济重心南移 22 3 分 北宋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其主要目的是 A 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 避免地方官吏的贪污腐败 C 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 以期分解文臣知州的权利 23 3 分 陆游 书愤 中有 楼船直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的诗句 诗中的 大散关 至淮水为一 线划定分界线 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A 宋金和议 B 辽宋和议 C 夏宋和议 D 金灭辽 24 3 分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历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国家 统一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第 9 页 共 13 页 B 汉代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C 唐朝在中央设中书省 在地方设行省 D 清朝在西北设伊犁将军 25 3 分 如图是苏州某纪念馆墙壁上的一幅人物画像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此纪念馆纪念的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房玄龄 二 二 综合题 第综合题 第 2626 题题 1212 分 第分 第 2727 题题 1313 分 共分 共 2525 分 分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26 12 分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一个形成 发展 巩固 强化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10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 即主父偃 之策 下推恩之令 使诸侯王得分户邑 以封子弟 摘自 汉书 诸侯王表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 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 于 1380 年 将丞相胡惟庸诛杀 在随后的 十年里 大肆捕杀其党羽 株连杀戮 3 万余人 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 内阁任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 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 议的制约 权力有限 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 后来 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 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 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2 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3 材料二中汉武帝 下推恩之令 有什么积极作用 4 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 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各举一例 5 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7 13 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 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一一选自毛泽东 沁园春雪 材料二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一南宋 陆游 示儿 1 沁园春雪 中提到的唐宗 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2 唐宗 宋祖两位帝王相同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3 示儿 中的 王师北定中原 是要推翻女真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南宋 北定中原 的代表人物是谁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7575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7575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3 2 13 3 13 4 第 12 页 共 13 页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