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1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2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3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 在教学中坚 持自学为主 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 强化感悟 注重积累的策略 采用情景引领 以读为 本 相机点拨 拓展积淀的方式 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 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 力 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 读懂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 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 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相关课件资料 及乐曲 高山流水 学生准备 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关于知音的名言和故事 做好交流的准备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游戏 A 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 请生猜下句 1 海内存知己 2 有朋自远方来 3 桃花潭水深千尺 4 故人西辞黄鹤楼 5 春草明年绿 6 劝君更进一杯酒 B 请生说说这组诗有什么共同点 和朋友知己相关 一 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 齐读 回顾已学课文 总结有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 初读课文 1 请生自由读 2 检查 A 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顺 B 出示二 三 五长句 请生注意断句 C 再请生读 注意节奏 D 师范读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给学生充分读的 空间 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 把学 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 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 读懂课文内容三 读懂课文内容 1 1 理解文章题目理解文章题目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 绝弦意味着什绝弦意味着什 么么 向世人宣告什么向世人宣告什么 2 2 再读课文再读课文 思考思考 伯牙为什么要绝弦伯牙为什么要绝弦 3 3 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两位主人公的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两位主人公的 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钟子期善听 出示课件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这个 善 字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告诉我 们什么 4 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呢 出示课件 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钟 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师 这里也有两个 善 字 你觉得这两个 善 字和前面的 善 字意思一样吗 相当 于现代的什么 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 好啊 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 了不起 真 厉害 总结 由此可以看这里的 善哉 表示赞叹 5 引导升华 拓展探究 师 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 伯牙是音乐家 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 江河吧 还会有哪些景色 预设答案 还会有1 鸟语花香 2 春天百花盛开 3 冬天 白雪皑皑 师 是啊 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 清风徐徐 再次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读一读 当伯牙鼓琴 志在清风 生答 善哉 善哉 徐徐兮若清风 师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 善哉 善哉 皎皎兮若明月 师 好一个善听的子期 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 得之 板书 所念 必得之 这就是 预设答案 知音 板书 知音 设计意图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 揣摩句意 理解文本 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 了白话文 四 理解文本 探究知音 1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在遇到钟子期前 他会缺少赞美吗 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 的 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 肤浅的 因为其他人听不懂 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最能明白伯牙内 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 如果你是伯牙 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 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 寂寞 忧虑 渴望 后来 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 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 激动 充满希望 欣慰 2 从那以后 伯牙 子期形影不离 一个善鼓琴 一个善听 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 乐的理解 再读课文1 4句 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 感情 3 无奈世事难料 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 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 绝弦 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师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 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 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 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 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 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 无人理解的日子 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 痛苦 无边的孤独寂寞 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 期的思念 4 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 请再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五 深悟知音五 深悟知音 1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 警世通言 这一本书里 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 故事 在子期墓前 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 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学生 读 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 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 惨然伤我心 伤心 伤心复伤心 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 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2 子期一死 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 那一曲高山流水又 弹给何人听 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 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 高山流水 播放 乐曲 学生欣赏 伴着那一曲动人的 高山流水 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 试 着背诵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 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 让学生为伯 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 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 如果遇到了知音 我们应 该珍惜 也许一无所获 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 而在于追求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 钟子期 知音 所念 必得之 设计意图 采用少而精的板书方式 精妙地勾画出了文本的基本要义 便于学生理 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亦展示了故事的行文脉络 人生苦短 知音难求 云烟万里 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 础是理解 伯牙绝弦 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 它流传至今并给 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 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 与友情的标准 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古往今来 有 多少人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 如今这个故事也作为教材被编入了义 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 而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也正是语文六 年级上册的第25课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是一篇文言文 讲 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 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 流畅 不足百字 而 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意 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 相互欣赏 的纯真友情 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 说教学重 难点二 说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 读懂课文内容 在 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 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 说教法 学法三 说教法 学法 教法 主要 运用 以读代讲 法 情境感悟 法 和 点 拨引导法 学生主要采用 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 渗透 读 思 议 悟 等学法 四 说教学思路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我主要以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为 主线 通过讲述故事 创设情境 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 中 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做到有效的点拨指导 让学生不但读懂文 字的内容 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 感受俞伯 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 深入体会他们互为知音的感人故事 在此 基础上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并尝试背诵课文 在学生体 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时 我适当地补充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 料 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 把听 说 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样既突出了重点 又突破了难点 做到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 说应用 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系统在我校的开展为我们教师的上课注入了 新鲜的血液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在远程教育资源里面找到了大量 的资料并运用于教学当中 如 资源中的教学案例 媒体资源 探 究活动 扩展资料 我再将这些资料再行整合 运用到教学设计当 中 六 说教学过程六 说教学过程 一 趣味游戏 揭示课题 通过与学生进行对名言诗句的游戏 再出示课件 复习有关交 友的名言诗句 激发学习兴趣 引出新课 二 初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 根据课标中对第三学段阅读的要求 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及课文内容的特点 在这一环节 我对学生 的朗读循序渐进地三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名读文 要求读通顺 流利 教师范读 带读 指导读出文章节奏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 体会文言文 的节奏美 也为下面的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 品味知音之情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 如何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阅 读中 自行发现文本的意义 即 明白知音的含义 体会伯牙 子 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成为了这节课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 果 实现教学目标 在这一环节 我先后采用了 通过故事创设情 境 以读代讲 以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分两步进行 1 理解什么是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感悟知音相 遇的激动与快乐 在学生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我便让学 生说出课文中两位主人公的名字 并板书于黑板上 接着问 他们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 出示课件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然后指导学生读一读 这句话 理解两个 善 字的意思 接下来让学生找找课文中 有哪些具体语句可以看出伯牙很擅长弹琴钟子期很会听 学生 回答之后出示课件 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 河 引导学生比较一下这两个 善 字与前面两个 善 字 的含义有什么不一样 抓住两个 善 字引导学生理解体 会 在理解的基础上 再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来朗读这两句 话 着重指导 哉 兮 这两个语气词的朗读 接下来启发学 生发挥想象思考 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 伯牙的琴声里一定 不单只有高山流水 除了这些以外 他的琴声里还可能会有哪 些景色 学生回答之后 出示课件 让学生学学子期来赞叹伯牙 深刻 感受朋友相聚的融洽气氛 这一课件的运用 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 积累 其次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词语运用能力 而且通过反复吟诵 赞叹 自然而然地理解什么是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为进一步加深理解 此时我穿插了一个小故事 传说俞伯牙是楚国有名的 宫廷乐师 一天 楚王君臣饮宴 请伯牙弹琴助兴 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 水仙操 他弹得非常投入 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 云霞 山林 海浪以及风 雨 雷 电等变化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他没有想到 就是这样 一首优秀的乐曲 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 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 头说 太嘈杂了 换首别的弹吧 伯牙只好改弦更张 换了一首 高山流 水 这时 楚王君臣已喝得酩酊大醉 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 伯 牙又气愤又伤心 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 艺术竟然遭到如此践踏 他的心中 产生疑问 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 虽然听者无数 但无人真正听懂 他的琴声 终于有一天 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 听懂了他的 高山 流水 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当时 伯牙忧郁地在船上鼓琴 子期在 岸边听见 故事讲到这里 我便让学生模仿当时的情景 师生配合 朗读子期赞叹伯牙的几句话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此时伯牙的心情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伯牙遇到子期时 他心情怎样 他会对子期说什 么呢 学生回答后 我相机出示课件 并作过渡 此时的他简直就是欣喜若狂 他曾这样感叹到 相识满天下 知音能几人 知我者 子期也 就让我们再 次来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欢乐与激动 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的前 句 2 体会失去知音的悲痛 理解伯牙绝弦的原因 感受到偶遇知音的欣慰 才能体会到失去知音的痛苦与绝望 课文基调在最后一句来了一个大转折 为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 在讲解时 我适时播放了一首乐曲 以音乐渲染氛围 以语言 描绘情景 两年前的一天 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 听懂了伯 牙的 高山流水 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 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并视对方为知己 他们约好两年后见 面 无奈 月由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两年后钟子期却没 有露面 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 原来钟子期已经染病身亡了 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 俞伯牙悲痛欲绝 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 够听懂他音乐的人 如今子期已死 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 了 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 也表示他对知音的 敬重和惋惜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 警世通言 这一本书中 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子期死后 伯牙曾到子 期的墓前悼念 面对子期的坟墓 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 鼓琴 子期听琴的情景 写下了一首短歌 来追悼 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接着出示诗歌引导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 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 惨 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 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 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故事讲完 我便引导学生体会伯牙此时的心情 以指导课文最后一 句的朗读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