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苏科版苏科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4 4 月月考试卷月月考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中 河 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 北京 B 杭州 C 洛阳 D 南京 2 2 分 先后进谏 200 多次 深得唐太宗器重的大臣是 A 魏征 B 房玄龄 C 马固 D 杜如晦 3 2 分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及其定期举行的 考试 的 最早的考试制度 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A 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B 隋朝 科举制 C 唐朝 科举制 D 明朝 八股取士 4 2 分 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 射雕英雄传 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 靖 康 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 金灭北宋 B 辽灭北宋 第 2 页 共 11 页 C 西夏灭北宋 D 蒙古灭北宋 5 2 分 两宋时期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主要是因为 A 当时政府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B 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C 便于从事生产劳动 D 受国外风俗习惯的影响 6 2 分 与汉唐相比 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商品经济活跃 出现了纸币 对外贸易频繁 转为海路为主 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 B C D 7 2 分 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A 辽 B 南宋 C 金 D 北宋 8 2 分 某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 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第 3 页 共 11 页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 广州是最大的外贸 港口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A B C D 9 2 分 它是一种盛产于唐代的陶器 釉彩以青绿黄为主 是闻名于世的精品 据此可判断它是 A 青瓷 B 白瓷 C 青花瓷 D 唐三彩 10 2 分 有利于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是 A 三省六部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度 D 科举制 11 2 分 郭靖和杨康是金庸脍炙人口的小说 射雕英雄传 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请分析 他们名字中的 靖 康 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A 金灭辽 第 4 页 共 11 页 B 澶渊之盟 C 金灭北宋 D 元灭西夏 12 2 分 运用所学知识 判断下列帝王与其功绩相符的是 A 隋文帝 多次巡游运河 B 唐太宗 创立殿试制度 C 宋太祖 实现全国统一 D 忽必烈 行汉法行仁政 13 2 分 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 射雕英雄传 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他们名字中的 靖 康 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A 西夏的建立 B 澶渊之盟 C 金灭北宋 D 元朝建立 14 2 分 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A 吸取隋亡教训 重视发展生产 B 在会宁称帝 建立金 C 建立元朝 D 统一蒙古 建立蒙古政权 第 5 页 共 11 页 15 2 分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这一爱情悲剧出自文学作品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西游记 16 2 分 宋史 记载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说明 A 江南地区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B 南方地区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C 当时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D 江南地区文化繁荣 17 2 分 以下哪个诗人的诗可能反映 安史之乱 时期的社会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贺 18 2 分 宋以后 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 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 在科举考试中 南方人的优势明显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19 2 分 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从哪个朝代起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第 6 页 共 11 页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20 2 分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 最后完成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2 2 分分 21 2 分 了解历史时序 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图中 对应的朝代是唐 朝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22 6 分 把下面的错误改正过来 1 贞观初年 玄奘从长安出发 历尽艰险 前往日本 终于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错误 改正 2 成吉思汗于 1271 年定国号为元 次年定都大都 错误 改正 3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 唐诗宋词范围内命题 错误 订正 第 7 页 共 11 页 23 20 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成就辉煌 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 请你结合所学知 识 完成题探究 秦汉时期 公元前 221 年 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秦汉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 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 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1 为巩固统一 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 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 隋炀帝时期 哪一伟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这一工程的中心是哪里 唐太宗如何加强同吐 蕃之间的关系的 3 元朝时期 哪一新的民族开始形成 明朝抗倭 取得台州九捷的民族英雄是谁 清朝在何年设置了什么 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4 通过问题探究 请你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 24 14 分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历经大统一到又一次出现分裂 再到大统一的时期 这一时期 既有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又有民族政权并立 复杂纷乱的时期 为了使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 老师 特开设了历史探究活动课 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材料 1 第一组同学拿到的资料中搜集了关于 开皇之治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唐蕃和亲 阿倍仲麻吕 空海与鉴真 等有关资料 由此可知老师要他们研究的课题主题是什么 2 第二组同学拿到的是一个表格 请帮助他们填写完整 政权名称建立民族建立者 契丹国 辽 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北宋汉族 A 人物 西夏党项族元昊 金 B 族完颜阿骨打 南宋汉族赵构 宋高宗 第 8 页 共 11 页 元朝 C 族 D 人物 A B C D 3 第三组同学拿到的是视频材料 主要内容是西藏 台湾如何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请问他们研究的是 哪一朝代 当时管辖西藏 台湾的分别是什么机构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0 页 共 11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双鸭山饶河县公开竞聘农场社区工作者8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桂林银行实习生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广东茂名市化州市第二批就业见习岗位招聘4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甘肃省陇南事业单位招聘在哪查看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招聘皮肤科医师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武当乡选聘村干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特需门诊分导诊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攀枝花市盐边县事业单位春季引才考核的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总医院成员单位招聘1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北京平谷区纪委区监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项目经理年中会议汇报
- 小学生美容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7-函数的连续性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4版黄丽亚课后参考答案
- WS/T 102-1998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
- 全国一等奖初中语文优质课《背影》精品课件
- 急性脑梗死取栓护理课件
- 普通高等医学教育非直属附属医院认定标准测评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医学教育临床基地建设)
- 客户回访方案
- 贵州省公路路产损害赔(补)偿收费项目及标准
-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第三课时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