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_第1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_第2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_第3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_第4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粤沪版粤沪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英语单词 china 的意思是 瓷器 当第一个字母大写时 意思就是 中国 早在几千年前 有 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如下图所示精美的彩陶 他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2 2 分 张同学提出 我们是炎黄子孙应该去拜谒黄帝陵 大家来到西安黄帝陵 看到拜谒白发苍苍 的海外华人 虔诚的长跪 叩首 你认为他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A 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 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 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 因为黄帝治理水患 造福百姓 3 2 分 某同学参加 开心辞典 时遇到这样一个题目 在百度里键入 公元前 2070 年 禹 王位世袭 制 点击搜索将会出现 A 夏朝 B 商朝 第 2 页 共 13 页 C 周朝 D 汉朝 4 2 分 天子向诸侯 诸侯向卿大夫 授民授疆土 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 5 2 分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 下列成语所描述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朝秦暮楚 问鼎中原 破釜沉舟 草木皆兵 A B C D 6 2 分 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成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周朝是我国青铜器鼎盛灿烂时期 B 司母戊鼎是我国青铜文明的代表 C 四羊方尊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D 在殷墟发现的 三星堆 青铜文化举世闻名 7 2 分 三字经 中有云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其中 五霸 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 七雄 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 齐桓公 秦朝 B 晋文公 齐国 第 3 页 共 13 页 C 齐桓公 秦国 D 楚庄王 秦国 8 2 分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是商轶变法的依据 商勒的下列变法措施 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 改革土地制度 B 奖励军功 C 重视农业 D 建立县制 9 2 分 战国时期 在思想领域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下列各项中体现孟子思想主张的是 A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B 兼爱 非攻 C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D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10 2 分 孔子说 冉有做事缩手缩脚 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 子路好勇过人 所以我让他谦退 这反应了 孔子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首创私学 D 为政以德 11 2 分 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西起止是 A 辽东 临洮 B 辽东 陇西 C 南海 陇西 第 4 页 共 13 页 D 山东 临洮 12 2 分 帝国的终结 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 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 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 秦 虽死犹存 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 秦 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A 建立统一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统一度量衡 货币 C 统一文字 D 焚书坑儒 13 2 分 图片是历史的最佳载体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强化中央集权 B 中外文化交流 C 经济重心南移 D 科学技术进步 14 2 分 下列哪些制度是秦朝开创而被后世各朝所沿用的 分封制 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 世袭制 A B C 第 5 页 共 13 页 D 15 2 分 人们常把 秦皇汉武 并称 其主要原因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大一统 B 推行郡县制 C 发动大规模战争 D 修筑长城 16 2 分 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 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 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 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 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 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C 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7 2 分 如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 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 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 主题 最恰当的应是 A 抵抗侵略 第 6 页 共 13 页 B 祖国统一 C 民族团结 D 中外交往 18 2 分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 我国通常用作书写材料的是 竹木简 帛 纸草 羊皮 A B C D 19 2 分 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 空框中 应填的是 A 西周 春秋 B 春秋 战国 C 东周 西周 D 西周 东周 20 2 分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 请问 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 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A 魏 B 蜀 C 吴 D 西晋 第 7 页 共 13 页 21 2 分 下列对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B 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 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 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 骄傲使人失败 22 2 分 黄仁宇在 中国大历史 中写到 公元 383 年 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 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 流亡政府 是 A 东汉 B 西晋 C 东晋 D 北魏 23 2 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 广泛的民族大融合 B 国家政权不断更替 C 南北方经济得到不同的发展 D 国家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 24 2 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包括 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 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A B C D 第 8 页 共 13 页 25 2 分 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早在一千多年前 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 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祖冲之 D 李时珍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8787 分分 26 17 分 阅读如图 回答问题 1 图 1 图 2 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项措施 2 从图 1 图 2 可以看出 秦朝规定在全国使用 货币 把 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 3 图 1 图 2 所反映的这两项措施对秦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4 秦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27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激活其生命力 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 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一一习近平 材料一 儒家实质上可说是社会伦理学与社会管理学或是宗教的伦理学诊释但不是宗教的本身 汉武帝时为加 强中央集权将儒学发展成新儒学即董仲舒儒学 明清两代朝廷将宋代形成的程朱理学定为官学形成流传至今的儒 家主流 材料二 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 所以叫做科举 具有分科考试 取士权归于中央 第 9 页 共 13 页 所有 允许自由报考 即 怀碟谱自荐于州县 与察举制的 他荐 相区别 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 605 年 开始实行 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 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经历了 1300 年 材料三 宋元文化起点高 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 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为文化的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 那时经济发展 城币繁荣 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两大因素的结合 使宋元文化突 飞猛进 材料四 由胡适 陈独秀 鲁迅 钱玄同 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 当时称为新式教育 的人发起的一次 反传统 反孔教 反文言 的思想文化革新 文学革命运动 由于这次运动全面反封 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 归于需要 反 的行列 因此这次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 儒学的创始人是谁 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汉武帝 董仲舒儒学 的历史 地位如何 举例说明 程朱理学 是如何定为官学的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 大业 是哪位帝王的年号 武则天在完善科举制度方面有何贡献 科 举制度在隋唐时期有何重大历史作用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 宋元文化突飞猛进 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举例说明宋元文化的繁荣 4 材料四中的 这次运动 指的是哪一次运动 其口号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次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 走向没落的开端 5 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 28 20 分 阅读下列图片 回答问题 1 图 1 反映了小说 三国演义 中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2 根据图 2 写出这次战役的交战双方 第 10 页 共 13 页 3 根据图 3 写出这次战役的发生对当时的政局产生的影响 4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图 2 图 3 这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战役的共同特点 29 25 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 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 探究一 制度篇 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 不断调整政策 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写出隋朝首创的一项政治制度 2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 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 英国的考试制度 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3 探究二 经济篇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4 探究三 文化篇如图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 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 寻找其中蕴藏的 民族智慧 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5 探究四 感悟篇 综合以上内容 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