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1页
湖南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2页
湖南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3页
湖南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4页
湖南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湖南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湖南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 1212 月月考试卷 月月考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20 世纪初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个缺口 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A 英国宪章运动 B 巴黎公社 C 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D 俄国十月革命 2 2 分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 巴黎公社革命 B 俄国二月革命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 2 分 大国崛起 里讲述某国 把市场 实际上等于把商品 货币 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这一 重大的突破 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罗斯福新政 D 马歇尔计划 4 2 分 我国以 五年计划 作为经济发展的短期规划是受哪个国家的影响 A 美国 B 苏联 第 2 页 共 14 页 C 德国 D 英国 5 2 分 1920 年底 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 但是 工厂停工 农业产量急剧下降 饥荒严重 面 对严重的危机 苏俄政府实行 A 工业化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6 2 分 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前苏联经济的片面发展和严重失衡 两图意在抨击 A 农业集体化 B 戈尔巴乔夫改革 C 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7 2 分 近年来 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 菲律宾频繁军演 插手中国东海 南海事务 其狼子野心与 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 最近又在韩国部署 萨德 有进一步的行动 上世纪初 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A 签署了 九国公约 B 参加了巴黎和会 C 签署了 凡尔赛和约 第 3 页 共 14 页 D 加入了国际联盟 8 2 分 2012 年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退出一项新军事战略 表示美国将重返亚太地区 一战 后 美 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凭借哪一条约从亚太地区的中国获取了最大的侵略利益 A 四国条约 B 色佛尔条约 C 五国海军条约 D 九国公约 9 2 分 1921 1922 年 华盛顿会议协调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A 英国和日本 B 德国和法国 C 美国和英国 D 美国和日本 10 2 分 在布置复习任务时 老师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玻利瓦尔 尼赫鲁 纳赛尔 卡斯特罗的相关资料 该复习课的内容是 A 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 亚非拉的独立和振兴 C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1 2 分 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于哪一年 A 1929 年 B 1932 年 C 1933 年 D 1936 年 第 4 页 共 14 页 12 2 分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摆脱危机 罗斯福宣布实行 新政 新政 的中心措施是 A 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B 整顿银行 恢复银行信用 C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D 缩减产量 稳定农产品价格 13 2 分 1933 年 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 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 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罗斯福 明智试验 的中心措施是 A 调整工业 B 整顿金融业 C 削减农业产量 D 兴建公共工程 14 2 分 以强凌弱 强权即真理 的强盗思想 至今依然被某些集团和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推崇 实践着 这无疑是人类的悲哀 下列史实中 体现 悲哀 的有 九国公约 的签署 慕尼黑协定 的签署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科索沃战争 A B C D 15 2 分 饮鸩止渴 意在告诫人们 不要只顾眼前利益 而不顾将来的祸患 下列事件与此贴切的是 A 敦刻尔克撤退 第 5 页 共 14 页 B 突袭珍珠港 C 莫斯科保卫战 D 第二战场开辟 16 2 分 下边是关于某次战役的资料卡片 根据卡片信息推断它是 关于战役的卡片 信息 1 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 信息 2 苏德战场 信息 3 苏军胜利 信息 4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A 珍珠港战役 B 诺曼底登陆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柏林战役 17 2 分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八一三事变 百团大战 联合国家宣言 发表 斯大林格勒战役 A B C D 18 2 分 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小涵同学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记忆二战过程 下图中 S 处该填入的内 容是 第 6 页 共 14 页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C 索姆河战役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 2 分 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 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 而不是子弹 的思想 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 达到其在欧洲 遏制 共产主义的目的 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 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20 2 分 通过关键词语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20 时纪未 经济强国 第二 是指 A 美国 B 日本 C 欧盟 D 俄罗斯 21 2 分 在下列战争或战役中美国直接参战的有 第 7 页 共 14 页 萨拉托加大捷 凡尔登战役 太平洋战争 诺曼底登陆 A B C D 22 2 分 在 1943 年签署的一份国际性文件中 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 为战后中国处置台湾问题 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这份文件是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开罗宣言 23 2 分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对德的军事行动 会后苏军发动的对德攻势是 A 斯大林格勒会战 B 诺曼底登陆 C 中途岛海战 D 柏林战役 24 2 分 下侧海报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 画中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在硝烟中飘扬 画上的文字是 记住 12 月 7 日 我们保证这些死者不会白白牺牲 这一事件发生后 美国 第 8 页 共 14 页 A 爆发了内战 B 实施罗斯福新政 C 对日本宣战 D 提出杜鲁门主义 25 2 分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以下改革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 A 日本明治维新 B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罗斯福新政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26 2 分 下列现实生活中涉及的科技发明 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A 访问互联网 B 用手机打电话 C 用数码相机拍照 D 在电灯下看书 27 2 分 科技的进步 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 以下按职业出现的 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A 汽车司机 铁路工人 计算机教师 B 火车司机 网络工程师 石油工人 C 火车司机 汽车司机 网络工程师 D 石油工人 宇航员 轮船修理工 28 2 分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第 9 页 共 14 页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29 2 分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是某学习小组在历史课上设计的知识卡片 据此判 断该历史课的主题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第三次科技革命 C 亚非拉独立和振兴 D 经济全球化趋势 30 2 分 下列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 1936 年美国农业收入增加近 1 倍 工业恢复到 1929 年水平 国民收入增加了 50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B 工业方面 除大企业仍由国家管理外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列宁开始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C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 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 各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 欧洲实现了政治一体化目标 D 战后日本积极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促进了日本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 日本成为了一个政治性大国 A A B B C C D D 第 10 页 共 14 页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31 5 分 1955 年 北约的成立 宣告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252 分分 32 3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 彼得格勒省农民说 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 人们很气愤 吉尔吉斯的农民说 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 一点也没剩 摘编自王斯德等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 面对材料一中 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 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 2 面对材料一中 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 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 3 据材料二 分别指出图 5 中 A B 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 主要原因 提示 写重大事件名称 4 据材料二 分别指出图 5 中 A B 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 主要原因 提示 写重大事件名称 5 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 这给了你怎样的历史感悟 6 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 这给了你怎样的历史感悟 33 7 分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第 11 页 共 14 页 1 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2 最早以法律形式对国王权力进行了限制的法律文献 3 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 34 15 分 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路两旁人山人海 许多人跟着火车跑 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 沿路旁跟随着火车 在临近达林敦 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 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 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 加快行进 速度达每 小时十五英里 二十四公里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 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 在科学成功的背后 我们 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1 材料一中史蒂芬孙的火车以什么作为动力 这一动力的广泛应用得益于谁的创新 2 材料二展示的成果各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 这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 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 任选材料二中的一项发明 简述其利与弊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