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红色政权的创立与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A卷_第1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红色政权的创立与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A卷_第2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红色政权的创立与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A卷_第3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红色政权的创立与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A卷_第4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红色政权的创立与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红色政权的创立与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红色政权的创立与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 井冈山 两件宝 历史红 山林好 说井冈 山 历史红 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B 创建了第一个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 2 分 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刘伯承 D 邓小平 3 2 分 1930 年 6 月下旬 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河南省光山县南部王家湾 今属新县 召 开 至此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这一事件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的革命道路是 A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B 中心城市暴动 进而覆盖全国 C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 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4 2 分 中国的革命 当前第一件事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 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而是走 相反的道路 这条 相反的道路 的起点是 A 南昌起义 第 2 页 共 12 页 B 五四运动 C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D 秋收起义 5 2 分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中国革命的 星星之火 指的是 A 创建了自己的军队 B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 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6 2 分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 必须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权 B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必须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7 2 分 与确定 八一建军节 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 8 2 分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 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 3 页 共 12 页 D 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9 2 分 见右图 它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它见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建立 它被称为中国革 命的摇篮 它位于 A B C D 10 2 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其重要意义在于 A 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B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 4 页 共 12 页 C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1 2 分 开天辟地 和 生死攸关 分别形容中国共产党的哪两次会议 A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C 中共一大 中共七大 D 中共一大 八七会议 12 2 分 2016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 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D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13 2 分 毛泽东著名的诗句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抒发了博 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这首 沁园春 雪 写于 1936 年的陕北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时候 中国工农红军 A 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 围剿 C 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 开赴抗日战争前线 14 2 分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 红军长征 剧本时 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 其中于史实相符的是 A 第四次反 围剿 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 第 5 页 共 12 页 C 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 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15 2 分 毛泽东感慨地说 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 地下 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 长驱二万余里 纵横 11 个省 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是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A 瑞金 B 遵义 C 会宁 D 吴起镇 16 2 分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 红星照耀中国 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 这次大迁移是历史 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 大迁移 是指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朱 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 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17 2 分 朱德在回顾遵义会议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写下诗句 群龙得首自腾翔 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 右偏差能纠正 天空无限任飞扬 诗中 群龙得首 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18 2 分 在 重走长征路 的活动课上 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A 强渡大渡河 第 6 页 共 12 页 B 四渡赤水河 C 过雪山草地 D 井冈山会师 19 2 分 沁园春 雪 兼取古风和白话之妙 气吞山河 却并非写于毛泽东意气风发之时 反而是创作于 红军前路明暗不定 亡国灭种之祸隐然全面遽发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 A 国民革命 B 国共对峙 C 全面抗战 D 解放战争 20 2 分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曾说长征是 惊心动魄的史诗 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湖南的一次具有重 大意义的军事行动是 A 常德会战 B 长沙会战 C 芷江会战 D 通道转兵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6161 分分 21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前期 为挽救民族危机 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 走过了自救之路 维新之路 共和 之路等 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 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应将重心转向农村 积聚革命力量 发展壮大自己 经过艰难抉择 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1 材料一中 维新之路 共和之路 指的是近代的志士仁人为探索救国道路所作的哪些尝试 2 据材料二 正确革命道路 指什么道路 第 7 页 共 12 页 3 从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巨变中 谈谈你的认识 22 10 分 读图 回答问题 图一 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图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 1 图一 图二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 这两幅图片呈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什么特点 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3 5 分 城市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结合所学知识 请补充完整下列图片中的相关信息 24 21 分 红歌 对党和祖国的革命赞歌 一首红歌 记录一段峥嵘岁月 一首红歌 象征一面光辉旗 第 8 页 共 12 页 帜 为了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 某校团委决定举办 唱响红歌颂党恩 活动 邀请你伴着红歌旋律一 同参与 1 红歌诠释征程篇 与如图的歌词相应的史实有哪些 2 模仿例子 写出与红歌歌名相关的历史事件 现象 举例 松花江上 九一八事变 过雪山草地 卢沟谣 在希望的田野上 3 红歌演绎史诗篇 根据下列歌词和所学知识 完成表格 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 激荡了亿万人的热血 难忘那场春风化雨 滋润了大江南北 难忘那回归盛典的升旗 激起了亿万人的热泪 摘自歌曲 在灿烂的阳光下 历史 图片 对应 歌词 开国大典 A B 深远 影响 C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一国两制 构想首先得到实现 第 9 页 共 12 页 4 红歌宣传感悟篇 如图是校团委未制作完成的一张红歌宣传海报 请你将年代和主题补充完整 5 你认为唱响红歌有什么现实意义 25 10 分 读图回答问题 1 观察如图 请将下列地点 地区 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1935 年 1 月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的地点 遵义 B 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 吴起镇 2 据图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行程有何特点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