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实录.doc_第1页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实录.doc_第2页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实录.doc_第3页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实录.doc_第4页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实录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六中学潘雪陵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昨天我请大家预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页。 (生翻书) 师:关于朱自清先生我们是比较了解的,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不少优美的文章,我想问问大家,都学过哪些文章啊? 生(齐答):春、背影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的记性很不错!我又想问大家了,我们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这么多文章,你能不能就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比如语言等等。先思考一分钟。 (生思考) 师:好,一分钟时间到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无人应答) 师:啊,可能有点难度。没关系,只要说出自己的看法就行,不管你的看法是对是错,说多说少随你,一句话也行。 生:我认为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很朴实,他没有华丽的词语来做修饰,而是非常自然的流露,他的每一个字词里面都包含了他深深的感情,比如背影,几乎每一个字都在表达父亲对自己的爱,都在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 师:恩,很不错!这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举了例子,很有说服力。还有哪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朱自清的春描绘了几幅春意图,盼春、迎春、送春,非常有诗意。 师:好的,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自己心中的看法,看来我们同学是非常有头脑的嘛,以后我们的学习就应该像这样,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见解。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幻灯机展示朱自清像)(放音频文件,学生听配乐朗读)师:大家觉得刚才的朗读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好!师:为什么这么认为?他是怎么读的? 生:读得很舒缓、很轻柔。师:哦,是的。我们以后自己读课文的时候,就要带着感情去读,多读几遍,慢慢的就能读出味道了。 师:在昨天的课堂上,我提出了学习课文的要求,就是研究性学习,要求大家回去把课文与注释结合起来读,把课后练习与课后资料结合起来,仔细研读课文,发现什么问题就做好笔记,那么我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弄不懂的地方说出来。哪位同学先来? (一学生马上举手) 师:好,你来。 生:为什么作者要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师:哦,不错(一些赞扬的话,以下赞扬学生的话就不写了)。生:为什么作者说“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生:“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从哪里体现出来?作者不是说月光是淡淡的吗,又怎么能如流水一般泻下来呢? 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认为用歌声比喻清香不恰当,老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为什么作者说“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生:“弥望”是怎么一种望法? 生:“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作者是不是说得很矛盾?两组相反的情况怎么会都喜欢呢? 生:前面都是写荷塘,为什么后面要写采莲赋西洲曲,有什么意图? 生:“背着手踱着”,这是怎么走的? 生:“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作者为什么要说“过人头”,是不是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生:“峭楞楞”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状态? 生:作者一开篇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什么使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背景究竟是什么呢?老师能不能介绍一下? (可能还有一些问题,不记得了。有些问题当时就解决了,比如“峭楞楞”,“过人头”,写作背景等。讲了写作背景后,我马上问学生“热闹”句,“无福消受”句,“不宁静”句弄懂了没有,并要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刚才大家提了那么多问题,说明我们很有探究能力,这些问题可以说都切中了要害,只要把刚才的问题弄明白了,这篇文章也就差不多了,我希望以后大家还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里面有很多问题,我们将在课文研读的时候具体分析。 师:研读一篇文章,我们应该弄明白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具体的说,就是要弄清楚文章的结构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怎么表达的。我想请大家先看到课后的一段资料,这里有金志华的一段话,我们看他的前几句,金志华说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从内结构看(那段话省略),我想请问同学们,这几句话你有没有弄懂?什么是外结构、内结构?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师:讨论时间到。哪位同学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啊? 生:(她怎么说的我不太记得了,大概说了不宁静、求静、得静是什么意思,并没有把内外结构理解到位。) 生:我认为外结构指的是作者写了什么,具体到本文就是作者到了哪些地方;内结构就是指作者的情绪变化,内心世界的变化。 师:还有什么看法?(环视片刻,没有学生举手)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了自己的看法,大家更赞同哪种看法? (生举手赞同第二个同学的多,问不赞同的能不能说出理由反对,没人举手于是宣布) 师:既然没有同学反对意见,那么我们共同研讨出来的就以大多数赞同的为准。 师:金志华认为荷塘月色的内外结构是圆形的,你这样认为吗?能不能找出理由? 生一致认为:文章开篇是从家里出来,最后是回了家,从起点到终点,都是家,是圆形的。 师:那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生:首尾呼应。师:你开始读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文章是首尾呼应? (生有的摇头,有的说“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留意到呢? 生:写得太自然了。 师:是的,太自然了。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作者用了这样一个手法,而我们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首尾呼应总是很造作的,一眼就看出来了,以后我们就要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这种写法,努力做到不留痕迹。 (下课铃响)师:请同学们回去再次认真的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