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育种攻关“十二五”方案(无目录)10-11-19_第1页
省育种攻关“十二五”方案(无目录)10-11-19_第2页
省育种攻关“十二五”方案(无目录)10-11-19_第3页
省育种攻关“十二五”方案(无目录)10-11-19_第4页
省育种攻关“十二五”方案(无目录)10-11-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附件 四四川川省省 十十二二五五 农农作作物物及及畜畜禽禽育育种种 攻攻关关实实施施方方案案 十一五 以来 在全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领导小组的正确 领导下 育成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或认定的农作物新品种 375 个 育成畜禽新品种 配套系 新品系 24 个 创造可直接应用于育种 的新材料 1100 余份 新技术和新方法 65 项 获国家 部 省级科 技成果奖 74 项 其中 国家发明奖 科技进步奖 7 项 省一等奖 20 项 授权专利 40 项 获品种权 119 项 形成技术标准 规程 92 部 种子交易占全国省际间种子交易总量的 40 年创产值 10 亿 元以上 新品种累计推广 3 亿多亩 推广畜禽新品种 249 万多头 只 套 年新增产值 10 亿元以上 为保证我省粮食安全 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做出了显著贡献 但是 当前育种攻关还面临一些突 出问题与挑战 一是面对国际竞争加剧 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 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 展和新农村建设对优良农畜品种的多元化需求能力仍显不足 三是 新品种的中试熟化和 五良 配套跟进不够 四是投入分散 重复比 较明显 亟待整合资源 优化配置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 十二五 农畜育种攻关工作 制定如下实施 方案 一 总体思路 按照省政府 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的意见 和 泸州 4 会议 精神 以 优质 高产 高效 生态 安全 为导向 以保障粮 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支撑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 持续增收为目标 围绕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现代畜牧业提 质扩面 进一步深化 三个转变 即 从注重品种数量向选育突破 性新品种转变 从单一品种选育向良种良法配套转变 从以科研院 所 高等院校为育种主体向产学研联合推进良种产业化转变 系统 推进新品种 新技术 新模式 新机制 四新 协调发展和良种 良 法 良壤 良制 良机 五良 配套 为发展四川现代农业产业 促 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良种支撑 二 基本原则 一 整合资源 统筹谋划 系统设计全省农畜育种攻关 统筹农业 林业 畜禽和水产新 品种选育 统筹创新 转化推广和种业产业发展 统筹科研 基地 和人才队伍建设 整合全省农畜育种优势科研单位 高等学校和种 业企业力量 集成全省各渠道农畜育种攻关投入 形成全省农畜育 种攻关 一盘棋 二 强化 四新 优化结构 紧密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对 农畜良种的迫切需求 着力突破性新品种 新技术和新模式研发 探索新机制 优化粮油 经作 林木和畜禽育种攻关结构 选择一 批战略意义重大 特色优势突出的粮油作物 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 5 开展突破性品种 专用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三 自主创新 引育结合 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水稻 玉米 小麦 油菜和薯类等主要粮 油作物 以及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经济作物和畜禽品种 坚持以自 主创新为主选育新品种 其他经济作物及畜禽品种 采取选育与引 育相结合培育新品种 四 注重转化 支撑种业 建立并试行良种转化推广奖励制度 促进良种大面积应用 健 全和完善创新与转化推广并重的绩效评价机制 科技成果入股的股 权激励机制 鼓励 支持种业企业与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联合开发 委托育种等 促进育 繁 推 销 服一体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 巩固 川种 品牌 壮大四川种业 不断推进良种产业化 五 构建平台 完善体系 推进创新与转化推广一体化 继续加强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大力组织开展种业技术创新战 略联盟 不同生态区中试转化基地建设 逐步实现育种体系与转化 体系配套 提升良种转化推广效率 三 主要目标 创制一批育种新材料 突破一批育种新技术 育成一批突破性 农畜新品种 研发一批 四新 协调和 五良 配套的种植 养殖新技 术 构建一批农畜育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造就一支国内领先水平 的遗传育种科研队伍 促进全省农畜新品种更新换代和农业产业发 6 展 巩固和提升我省育种攻关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和水平 到 2015 年 创造 200 份以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创新育种新材 料 家系 形成 40 50 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技术标准 规程 培育 100 个以上市场竞争力强 影响重大 综合性状优 良的突破性新品种 获得品种权 80 项以上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 率达到 95 以上 主要农畜品种实现一次更新换代 主导新品种 主推新技术推广应用面达到 85 以上 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 广 2 亿亩以上 新增社会经济效益 150 亿元以上 四 攻关领域与方向 十二五 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 按领域 方向设置 共设主 要粮油作物 经济作物 家畜 家禽 水产和育种攻关公共服务等 6 个领域 25 个方向 一 领域一 主要粮油作物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 术研究 方向 1 突破性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 方向 2 突破性玉米自交系和强优势杂交种选育 方向 3 超高产优质多抗麦类新品种选育 方向 4 突破性薯类豆类专用新品种选育 方向 5 突破性油料作物新品种选育 方向 6 主要粮油作物共性关键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二 领域二 特色经济作物新品种选育 方向 7 优质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选育 7 方向 8 优质蔬菜 食用菌 新品种选育 方向 9 优质特色及专用果树新品种选育 方向 10 优质高效特色茶树新品种选育 方向 11 优质丰产经济林竹新品种选育 方向 12 优质高产饲草新品种选育 方向 13 川产道地药材新品种选育 方向 14 优质专用棉麻新品种选育 方向 15 高产优质蚕桑新品种选育 三 领域三 优质高效家畜配套系 新品种 选育 方向 16 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选育 方向 17 优质风味猪配套系选育 方向 18 羊新品种 配套系 选育 方向 19 兔配套系 新品种 选育 方向 20 牛新品种选育 四 领域四 优质高效家禽配套系选育 方向 21 肉鸡配套系选育 方向 22 蛋鸡配套系选育 方向 23 水禽配套系选育 五 领域五 名优特水产品种人工繁育 方向 24 珍稀特有鱼类及冷水性鱼类人工繁育 六 领域六 育种攻关公共服务 方向 25 主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8 五 攻关内容及重点 一 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重点开展育种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和骨干亲本材料创制 选育 高产 优质 多抗 高效的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 实现产量 品质 抗性 资源高效的同步改良 1 主要粮油作物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1 突破性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 发掘 筛选 定位 克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开展 分子设计育种等方法研究 构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选育具有高配 合力 优质 抗逆 营养高效利用等特性的三系和两系的不育系及 恢复系 选育强再生力中籼迟熟组合 中籼迟熟超级稻组合 中籼 迟熟优质稻组合 中籼中熟和早熟组合 研究育成组合的高产简化 繁殖制种技术及配套栽培技术 精细定位有利基因或主效 QTL8 10 个 克隆有利基因 1 2 个 建立分子设计育种方法 创 制新材料 15 20 份 培育出突破性杂交水稻新品种 10 个 形成简 化高产制种技术规程 1 套 申请植物新品种权 15 项 发明专利 2 项 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5 项 杂交稻新品种 累计推广 应用 8000 万亩 其中 十一五 育成品种推广应用 5000 万亩 十二 五 育成品种推广应用 3000 万亩 2 突破性玉米自交系和强优势杂交种选育 围绕高产 优质 抗病 抗逆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高生物总 产量等目标性状 挖掘 筛选有利的基因资源 开展以玉米单倍体 9 诱导 分子设计育种等为代表的育种新技术研究 改造和提升传统 育种技术 创制高配 高产 高抗的突破性新自交系 组配强优势 的高产 优质专用及特用杂交组合 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 开展育 成品种高产简化繁制种技术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 选育出 新的自交系 4 个以上 培育比区试对照增产 10 以上的强优势杂交 种 2 个 比省区试对照增产 6 以上的高产优质饲料杂交种 6 个 甜糯玉米杂交种 4 个 并形成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十一五 审定品种累计推广 3000 万亩 十二五 新育成品种累计推广 1000 万亩 3 超高产优质多抗麦类新品种选育 挖掘 筛选一批与品质 产量 抗病 抗逆相关的功能基因 创制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新材料 骨干亲本 开展高产 优质 抗病 抗逆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 多基因分子聚合等育种技术研究 选育高产 优质 多抗 高效的突破性麦类新品种 开展育成品种 高产简化繁殖制种技术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 培育超高产 小麦育种材料 4 个 抗条锈病材料 4 个 抗白粉病材料 2 个 抗赤 霉病材料 1 个 优质育种材料 1 个 鉴定育种新方法 4 个 选育小 麦新品种 18 个 青稞新品种和荞麦新品种各 1 个 研制高产优质 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2 3 套 十一五 审定品种累计推广 3000 万亩 十二五 新育成品种累计推广 800 万亩 4 突破性薯类 豆类专用新品种选育 挖掘薯类 大豆优异基因 建立核心亲本 创制一批多抗性 10 耐逆境 优质的育种新材料 开发薯类抗病 毒 高淀粉等重要 性状的功能基因和实用分子标记 选育突破性专用型 加工 食用 及兼用 甘薯 马铃薯 大豆新品种 研究示范薯类轻简化栽培技 术 建立薯类脱毒良种繁育 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和能源原料基地 发掘和标记重要性状新基因 3 6 个 克隆高产 抗逆 优质 抗 病虫 养分高效利用等相关基因 2 3 个 创制新材料 8 10 份 选育或引进专用薯类 大豆新品种 20 个 研究育种新方法 2 3 个 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 3 套 申报专利 2 5 项 十一五 十二五 新 品种 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 1000 万亩以上 5 突破性油料作物新品种选育 创制油菜 花生等油料作物高产 优质 高抗育种新材料 选 育优质 多抗 高配合力不育系及恢复系 选育高产 优质 高含 油率 高抗等突破性新品种 选育特殊用途的专用品种 选育适合 机械化生产品种 适合间 套 作的早熟品种 研究集成与示范推 广轻简生产技术等 研制油菜三高两低恢复系或不育系 4 份 选育 新品种 15 个 研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4 5 套 建立 200 亩以上核心试验示范基地 3 4 个 累计推广 十一五 育成品种 1800 万亩 十二五 新育成品种 600 万亩 6 主要粮油作物共性关键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以水稻 小麦 玉米 甘薯 马铃薯和油菜为主要对象 研究突 破性新品种的高产潜力 筛选确定不同生态区的主导品种 研究集成 肥水精准管理 节水 绿色防控 轻简高效栽培和机械化生产等技 11 术 构建不同生态区的周年高产高效 种植模式 筛选确定不同生态区 主要粮油作物主导品种 2 3 个 集成配套丰产栽培技术 12 套 新 品种核心区示范产量提高 10 以上 新品种配套丰产技术累计示范 10 万亩 形成科技成果 2 3 项 2 特色经济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 1 优质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选育 开展突破性酿酒杂交新材料构建 突破性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 选育研究 杂交糯高粱繁育制种技术研究 酿酒专用高粱高产高效 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 酿酒专用高粱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构建 出突破性酿酒杂交高粱新不育系或恢复系新材料 1 2 份 育成 2 3 个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 研制川东南酿酒专用高粱高产高效种 植模式 2 3 套 酿酒专用常规品种和酿酒专用杂交高粱集成配套 高产技术各 1 套 四川专用高粱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1 套 制定 有机 绿色 酿酒专用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十一五 十二五 新品 种累计推广 200 万亩 2 优质蔬菜 食用菌 新品种选育 开展高产 优质 抗病 抗逆等蔬菜 食用菌 种质资源收集 保存 评价和利用 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 开展蔬菜 食用菌 育 种方法研究 建立育种技术体系 并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倍性 育种 强雌系 雄性不育和抗病育种等技术 选育 引进和改良 驯化 优质丰产多抗的鲜食 加工 设施栽培等蔬菜 食用菌 新品种 研制新品种快繁 种子加工及种子纯度快速鉴定等新技术 12 创制一批优良骨干亲本材料 选育 引进和改良 驯化 新蔬菜 食用菌 品种 32 个 研制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规程或规范 25 30 套 十一五 十二五 蔬菜新品种累计推广 100 万亩以上 食用菌新品种累计推广 8 亿袋以上 3 优质特色及专用果树新品种选育 创制果树育种突破性新材料和骨干亲本 研发果树育种新技术 新方法 通过自主杂交 芽变选育 诱变 倍性育种 特异基因发 掘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引进筛 选国内外果树优良新品种 开展配套高产高效轻简栽培技术集成研 究与示范推广 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 5 7 份 研制育种新技术 新方法 2 3 项 选育果树新品种 21 个 并形成新品种配套栽培技 术 累计推广 十一五 十二五 新品种 20 万亩 新技术 100 万亩 4 优质高效特色茶树新品种选育 收集 整理和发掘四川特色优势茶树种质资源 创制茶树育种 新材料 开展茶树育种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引进与选育特早型 高 香型 高鲜型 高茶多酚 低咖啡碱 高抗型 低氟型等茶树新品 种 开展新品种优质高效低耗配套栽培 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 示范应用等 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 1 个 引进或选育 3 5 个 茶树新品种 系 研究形成茶树育种 优质高效低耗配套栽培或 加工关键技术 2 套 十一五 十二五 新品种 新技术累计推广面 积 20 30 万亩 13 5 优质丰产经济林竹新品种选育 针对四川主要经济林竹和生物质能源植物 收集 整理 评价 和挖掘特色优异种质资源 同时引进优异种质资源 构建核心种质 资源库 开展新材料创制 育种新方法及新技术研究 突破性新品 种选育及规模化繁育技术和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收集特 色优异种质资源 650 份 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 4 个 创制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特异性状育种新材料 25 份 研发育种 繁育新方法 新技术 4 项 选育新品种 30 个 研制标准或技术规程 4 项 获品 种权 4 个 专利 6 项 累计推广 十一五 新品种 十二五 新品种 25 30 万亩 6 优质高产饲草新品种选育 开展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发掘与创新研究 创制优质多抗优 异性状的育种新材料 开展盆周丘陵山区 盆地及低山丘陵区 川 西北高寒牧区和攀西地区优质草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开展优 质饲草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开展国外优良牧草引种选 育及产业化示范等 筛选 创新优异新种质资源 15 20 份 引进 选育优质多抗草品种 4 6 个 形成新品种优质高效配套技术 5 8 套 建立新品种繁殖和示范基地 15 万亩 十一五 十二五 新品种 新技术累计推广 1000 万亩以上 7 川产道地药材新品种选育 发掘 整理四川特色中药种质资源和濒危中药种质资源 创制 14 育种新材料 研制川产道地药材育种新方法 选育全草类 花类 根茎类 块茎类川产道地药材的新品种 研究主要选育品种的配套 栽培技术 收集 整理特色基因资源 10 份 创制育种新材料 3 个 研制新技术或新方法 4 个 获得或申报发明专利 3 项 选育川产道 地药材新品种 8 个 十一五 十二五 育成新品种累计示范 5000 亩 8 优质专用棉麻新品种选育 开展棉花 苎麻骨干亲本材料研究 创制转基因抗虫 抗病 优质的棉花骨干核不育系和育种亲本材料 以及高产优质育性稳定 的苎麻不育系材料 选育一批棉花 苎麻新品种 研制成本低 效 益高的新品种生产新技术 形成棉花 苎麻新品种的配套高效栽培 技术 育成抗病虫优质棉花骨干核不育系和育种材料 4 个 高产优 质苎麻不育系 1 个 育成棉花新品种 6 个 苎麻新品种 4 个 研制 棉花杂种生产方法 2 项 研制与示范棉花 苎麻品种的配套高效栽 培技术 十一五 十二五 育成棉花品种在省内外累计推广 400 万 亩 苎麻品种累计推广 200 万亩 9 高产优质蚕桑新品种选育 选育高产优质春用蚕品种 强健性夏秋用蚕品种 强健性中秋 用蚕品种 特殊用途蚕品种 选育适合四川盆地气候栽培的突破性 新桑品种 果桑或果叶兼用型桑树新品种 研制蚕种散卵分装 浸 酸 冷藏 催青的电子智能化自控新技术 新设备 开展省力化养 蚕技术及配套设施研究 开展不同蚕区蚕桑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 15 开展新蚕品种鉴定 区试和推广研究等 育成新蚕品种 4 对 新桑 品种 2 个 研制优质蚕种生产及省力化栽桑养蚕新技术 1 2 项 研制蚕桑病虫害防控技术 1 2 项 区试鉴定新蚕品种 6 个 示范 推广 十一五 十二五 育成新蚕品种 6 万张 新桑品种 3 万亩 二 突破性畜禽新品种 配套系 选育及配套养殖技术 一是开展育种新材料创制 育种核心技术创新 充分利用我省 地方畜禽遗传资源 创造一批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性状的优良畜禽 育种材料 全面推进优质 高产 多抗与资源高效利用等相关技术 研究 重点解决产量 品质和抗性选育相结合的技术瓶颈 全面构 筑畜禽育种技术体系 实现对多个性状的同步改良 整体提升畜禽 育种技术水平 二是开展新品种 配套系 选育 将商业育种与资 源保护相结合 在实现高生产效率的同时 突出产品的特色 优质 风味 强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重要市场价值以及环境生态效益等 三是开展育种配套技术研究 开发高效 安全 生态 健康养殖等 配套技术 充分挖掘和发挥品种的增产增收潜力 1 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选育 在 十一五 选育群体的基础上持续选育 完成高产肉 快长型 专门化父系和母系以及高繁殖性能型母系等 5 个新品系的选育 使 5 个品系选育基础群的原种猪规模达到 1000 头 形成一套猪新品系 及配套系选育和扩繁推广的技术体系 引入全基因组选择 转基因 等新型育种技术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全基因选择理论和方法 在全 省 100 个生猪标准化基地示范推广优质高瘦肉率猪配套系种猪 8 万 16 头 2 优质风味猪配套系选育 充分利用我省地方猪种和引进猪种两类资源 挖掘地方猪种优 势特色性状基因 采用常规技术 分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育 种新技术 培育 5 个专门化品系 形成具四川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 的 2 个优质风味猪配套系 并根据其生物学和生理特性 研究提出 与之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 采取边研究边推广的方式 示范推广 优良种猪 6 万头 达到年生产优质风味肉猪 100 万头能力 满足现 代特色生猪产业发展需要 3 羊新品种 配套系 选育 利用南江黄羊 凉山半细毛羊 黑山羊等羊遗传资源材料 运 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 技术和方法 开展与重要经济性状连锁 的 DNA 标记或功能基因标记研究 结合传统群体继代选育法 通 过本品种选育与适当引入外来优秀血缘相结合制造新育种材料 培 育出符合国家羊新品种审定基本条件的肉羊新品种 配套系 2 3 个 同时创造 4 5 份具有应用前景的创新型羊育种新材料 开展 配套技术研究 建立肉羊良种产业化示范基地 区 10 15 个 育 成的羊新品种 配套系 累计推广 10 万只以上 大力推进我省肉 羊产业化发展 4 兔配套系 新品种 选育 在 十一五 育种群体的基础上持续选育 引入我省 国 现有 抗逆兔品种优良遗传资源 完成生长快 产肉性能高的父系和繁殖 17 性能好 抗逆性强的母系 3 4 个 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 产抗逆优质肉兔配套系 繁殖性能好 生长速度快 毛皮品质好 遗传性能稳定的白色獭兔新品种 采用综合选择指数法并结合遗传 标记 开展天府黑兔本品种选育 通过现代遗传学及生物技术手段 研究生长 抗病等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 筛选重要功能基因 加速 专门化品系选育进展 开展配套技术研究 建立技术推广体系 实 现四川家兔养殖区域化 标准化 规模化的产业格局 5 牛新品种选育 开展地方牛种优良基因挖掘与利用 BLUP 法遗传评估技术 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构建牛育种技术体系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 利用四川西杂牛导入夏洛莱牛血缘 培育肉牛新品种 在现有选育 工作的基础上持续选育 培育乳肉兼用牛新品种 采用本品种选育 方法 提高麦洼牦牛综合性能 建立优良种群 研究集成与之相配 套出的标准化健康养殖综合技术 建立产业化优质高效养殖示范基 地 6 8 个 推广新品种牛 10 万头 6 肉鸡配套系选育 利用四川地方种鸡遗传资源和 十一五 已育成的肉鸡品系 通 过现代遗传学以及生物技术手段 重点研究优质鸡生长 肉质及抗 病性的遗传机理 筛选影响肉鸡生长 肉质及抗病性等主要经济性 状的主效基因 开展鸡肉质性状多基因聚合技术研究 鸡抗性检测 与抗病品系培育技术研究 研究并建立鸡肉质性状和生长性状平衡 选择核心技术 对 7 个品系开展 G7 至 G12 的高世代选育 利用新 18 育种素材培育专门化新品系 2 3 个 育成具有优质 高效 抗逆 抗病特征的特优质型青脚麻羽肉鸡配套系和快长型青脚麻羽优质肉 鸡配套系各一套 新培育的配套系达到国家品种 配套系 审定标 准 在省内外推广新配套系父母代种鸡 120 万套 建立优质肉鸡养 殖示范基地 3 4 个 完善并推广良种良繁配套技术 7 蛋鸡配套系选育 利用优良地方品种资源 结合引进高产蛋鸡基因库 采用现代 家禽育种技术 开展优质土种蛋鸡配套系选育 重点对产蛋性能 蛋品质 抗逆与抗病等性状进行选育 培育出具有优质高效 抗逆 性强的土种蛋鸡新品系 2 3 个 形成优质蛋鸡配套系 1 2 个 研 究制定优质蛋鸡新品系及配套系的饲料营养 饲养管理 疫病防治 和绿色蛋品生产等综合配套技术 形成优质蛋鸡饲养生产关键配套 技术 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 以优质土种蛋鸡生产企业为核心 建 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3 4 个 年示范饲养优质土种蛋鸡 50 万只以 上 8 水禽配套系选育 利用 十一五 培育的水禽新品系为育种材料 培育出优质 高 繁殖率肉鹅品系 2 3 个 优质高产肉鸭新品系 2 3 个 形成肉鹅 配套系 1 2 个 肉鸭配套系 1 2 个 提出并推广水禽适度规模饲 养关键配套技术 3 4 套 建设水禽适度规模化养殖示范区 3 个 年示范养殖优质肉鹅 100 万只以上 优质肉鸭 200 万只以上 形成 我省优质水禽良种繁育体系和产业化示范体系 19 9 珍稀特有鱼类及冷水性鱼类人工繁育 开展达氏鲟等珍稀特有鱼类的移养驯化 亲鱼优选 内塘强化 培育和生殖调控研究 实现规模化苗种繁育 开展大西洋鲑与哲罗 鱼等冷水性鱼类品种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价及经济性状研究 筛选出 1 2 个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 建立优化苗种培育技术 重要病原定 性定量快速检测技术 优化水质调控技术和养殖工艺等配套技术体 系 建设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5 个 推广养殖场 5 10 个 10 主要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以畜禽良种化 养殖设施化 生产规范化 防疫制度化 粪污 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畜禽标准化养殖要求 针对我省培育的 主要畜禽品种特性和推广区域资源状况 开展场址布局 栏舍建设 生产设施配备 良种选择 投入品使用 疫病防控 卫生安全 粪 污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集成示范 完善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 建立安 全 优质 高效 节耗 环境友好型的畜禽良种繁育和健康养殖技 术体系 研究提出适度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和配套技术 10 套 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技术标准 10 项 三 主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1 资源共享平台 1 主要农作物基因资源研究与服务 进一步集成整合资源 建立健全农作物基因库 加强农作物基 因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重点征集 整理国外育成品种 中间材料及 特殊材料 特别是含特殊优良性状 基因 的资源 对重要农作物 20 基因资源进行遗传评价 鉴定优质 抗病 抗逆等优异资源 挖掘 定位 标记或克隆高产 优质 抗病虫 抗逆 肥水高效利用等基 因 利用染色体工程 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 创制具有特殊优异基 因的种质资源等 征集国内外作物育成品种 中间材料特殊材料 4000 份 翻种更新种质资源 8000 份 评价鉴定出优异种质 120 份 挖掘 标记或克隆高产 优质 抗病虫 抗逆等特殊价值基因 6 7 个 创制主要作物突破性核心育种亲本材料和超级作物新种质 3 5 份 建立种质资源分发网络 完善种质资源信息服务和反馈体 系 向攻关单位免费发放优异基因资源 500 份 次 申报专利 2 4 项或品种权 2 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信息研究与服务 进一步加强育种攻关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充实服务内容 完善 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 重点组织开展育种攻关信息及数据库资 源建设 编译和宣传报道 跟踪研究国内外农畜育种攻关发展战略 与动态 开展新品种 新技术和新成果查新 以及种业竞争情报研 究 建立全省育种攻关评估管理系统等 及时为政府 科研单位和 种业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建成育种攻关管理信息和数据系统 制定数据共享平台软件技术架构设计规范等 3 套 健全育种攻关成 果库 审定品种库等 4 个基础数据库 新建种业竞争情报信息等专 题数据库 2 个 编译 作物育种信息 四川育种攻关动态 以 及收集发布国内外种业法律法规 标准和信息年均 1500 条以上 2 创新服务平台 21 1 主要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及监测技术研究与服务 进一步加强主要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及监测共享平台建设 完 善设施条件 抓好队伍建设 增强科技服务能力 重点开展四川主 要农作物重要病虫的毒性和主推品种的抗病虫适应性研究 鉴定主 要农作物育成品种 系 的抗病虫性 发掘作物对稻瘟病等重大病 虫害的有效抗性基因和遗传控制位点 研究持久抗性的鉴定方法和 选育策略 监测农作物品种对重大病害抗性丧失动态 为抗病虫育 种和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探明病虫对 28 个抗性基因的毒性 或适应性变异动态 以及 4 种病原菌的生理小种 获得 2 种持久抗 病品种鉴定方法以及 2 个以上抗性基因聚合分别对稻瘟和条锈病抗 性程度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筛选 鉴定育种材料 10 5 万份次 监测 4 种农作物品种对重大病害抗性丧失动态 2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 进一步完善品种试验 审定的科学评价体系 特别是适宜机械 化收获的品种试验评价体系和标准 以及试验管理办法和试验操作 技术规范 制 修 定 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四川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和 四川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农作物品种试验基地 按照我省主要农作物生态区划 科 学确立区试点 每年选择布置 600 余个试验点 次 组织开展水 稻 玉米 小麦 油菜 马铃薯 大豆 甘薯 棉花 花生等农作 物 优质 高产 专用和轻简化生产试验 加大优质 高产 专用 22 和适宜轻简化生产的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和审定力度 健全品种试验 数据和信息网络 及时公开和共享试验和审定信息 六 组织管理 在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领 导下 采取 统一部署 组织申报 择优确定 联合攻关 分类支持 严格考核 动态管理 的方式 组织实施全省农畜育种攻关 一 统一部署 根据省 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和 十二五 农畜育种攻关实施方 案 攻关办组织制定和发布课题 专题申报指南 组织成立课题 专题攻关组 编制实施课题 专题实施方案 统一组织和推进 十二 五 农畜育种攻关 课题和专题要突出重点 力求突破 切实避免分 散 重复和打包 严格控制参与单位 防止目标和资金分散 二 组织申报 按照四川省 十二五 农畜育种攻关课题和专题申报指南要求 攻关办采取定向组织与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符合条件的在 川注册农业科研单位 大专院校和种业企业申报育种攻关课题或专 题 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产学研单位联合申报 三 择优确定 攻关办在定向组织和科研单位 大专院校 种业企业自愿申报 的基础上 邀请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 公开 公平 公正 地对申报材料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 择优确定课题首席专家 专题负责人 主持单位和成员单位 并签订 十二五 农畜育种攻关 23 任务书 四 联合攻关 集成整合省内优势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和种业企业 成立育种 攻关组 开展跨学科 跨单位 跨地区联合攻关 攻关组由首席专 家 主持单位和成员单位组成 首席专家由国内外知名 有威望的 省内相关领域在职高级专家担任 负责主持攻关组内的日常工作 主持单位由省内相关领域的优势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担任 负责完 成育种攻关任务 组织 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协同攻关 承担攻关 办交办的工作 五 分类支持 采取 前启动 后补助 的资助方式 支持科研单位 高等学校和 种业企业开展育种攻关 其中 前启动经费占 80 后补助经费占 20 前启动主要倾斜 稳定支持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开展育种理 论 方法 技术 材料及配套种植 养殖 技术等公益性 基础性 前瞻性和探索性研究 后补助主要支持在育种理论 育种材料 育 种技术和突破性新品种选育等方面 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做出显著 成效的产学研单位 六 严格考核 实行日常考察 年度执行报告和中期绩效评估制度 攻关办每 年适时组织对课题 专题进行现场考察 每年 12 月 15 日前 组织 攻关组对各专题进行年度检查 并形成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送攻 关办 实施 3 年后 组织专家组对各课题和专题进行中期绩效评估 24 并形成课题中期绩效评估报告送领导小组 七 动态管理 采用 3 2 动态管理方式 在课题 专题确定后 先签订三年 任务书 三年后通过中期绩效评估并结合日常考察 年度检查和区 试等结果 对课题 专题设置和经费进行适当调整 做到有进有出 优胜劣汰 进展良好的 续签任务书 继续支持 差的 予以中止 七 主要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一要强化宏观管理 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不定期 组织研究全省农畜育种攻关 及时给予指导 帮助协调解决重大问 题 二要强化统筹协调 科技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 发展和改革 教育 财政 农业 水利 林业 畜牧和粮食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 能 各负其责 互相配合 积极支持农畜新品种选育 大力推广应 用新品种 三要强化过程管理 攻关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畜育种 攻关管理制度 规范管理 做好日常管理和服务 及时开展调查研 究 提出意见和建议 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四要强化技术指导 成立省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农畜育种攻关咨询专家组 定期或不定 期检查 指导课题 专题工作 适时开展调研和决策咨询等活动 二 增加资金投入 一要增加财政投入 加大省财政投入力度 增加省农畜育种攻 关经费 在稳定支持粮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攻关 确保粮食安全的 25 前提下 增加经费侧重支持畜禽 经作 林竹育种攻关 种质资源 挖掘 育种方法和育种材料等科技创新 二要整合资金投入 整合 全省各类农畜育种攻关经费 优化配置在育种攻关相关领域和环节 同时 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973 计划 863 计划 科技支 撑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工程 投入 三要引导社会投入 鼓 励种业企业加大农畜育种科研投入比例 积极支持种业企业争取科 技贷款 风险投资等资金 推进良种产业化 三 加快成果转化 一要大力扶持企业 继续组织种业企业参与农畜育种攻关 优 先支持有条件的种业企业与科研机构 高等学校联合申报新品种 配套系 选育 良种繁育和种子加工等课题 共建种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壮大种业企业 二要试行奖 励制度 制定并试行良种转化推广奖励办法 采取 以奖代补 无偿 使用 方式 即 政府以奖励方式补助品种权所有人 品种权所有人 授权多家种子企业无偿使用 实现良种快速转化推广 促进优良品 种大面积应用 三要加大后补助力度 增加育种攻关后补助对种业 的投入比例 支持选育突破性新品种 示范推广新品种 发展四川 种业成效显著的产学研单位 四 加强队伍建设 一要抓好创新团队建设 鼓励科研院所 高等学校和种业企业 建立育种攻关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采取灵 活多样的方式 引进 聚集育种攻关科技创新人才 打造一批国际 26 知名 国内领先的创新团队 二要抓好领军人才建设 选拔杰出的 育种高级专家担任课题首席专家 并优先推荐 支持其牵头承担国 家 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积极创造良好的科研 生活条件 培 养国际知名的育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三要抓好青年人才建设 选 拔一批 35 岁左右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担任专 题负责人 并倾斜支持其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在科研实践中培 养青年人才 四要完善激励机制 积极探索并完善科技成果 品种 权 专利技术等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 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 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一要加强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 大力普及知识产权保护 法律法规 不断增强科研院所 高等学校 种业企业及科技人员的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 二要加强管理 把知识产权保护作 为育种攻关项目和课题的重要目标任务 鼓励 支持育种者申请成 果鉴定和品种权 依法保护新品种 新技术和新材料等 三要加强 保护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加大执法力度 依法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维护育种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六 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一要加强攻关协作 建立健全全省育种攻关协作机制 制订新 技术与新材料交流 育种成果保护与奖励制度 完善育种攻关协作 网 组织项目 课题定期开展学术交流 推进育种资源共享 二要 加强国内合作 加强与国内育种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的科技合作 27 邀请来川讲学 考察和联合攻关 共同开展育种科技攻关 推动种 业发展 三要加强国际交流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支持 鼓励与国 外相关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开展科技交流 掌握国际育种科技与种 业发展前沿动态 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育种技术和种质资源 通 过交流合作 选育生态适应范围广的优良新品种 在满足自身需求 的同时 大力向国内外相似生态区推广应用 加快 川种 国际化步 伐 附件 1 十二五 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课题设置情况表 2 十一五 育成 十二五 重点转化推广的农畜突破性新 品种清单 28 附件 1 十二五十二五 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课题设置情况表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课题设置情况表 序号序号课题名称课题名称专题名称专题名称 1 特异材料的筛选与有利基因的发掘 2 育种新方法研究1 突破性杂交水稻 新组合选育 3 突破性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 1 核心种质群体改良和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 2 育种新技术和方法研究2 突破性玉米自交 系和强优势杂交 种选育 3 突破性强优势 特用杂交种选育 1 育种新方法研究与新材料选育 2 突破性麦类新品种选育3 超高产优质多抗 麦类新品种选育 3 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选育 1 育种新材料新方法研究 2 优质食用薯类新品种选育 3 加工专用薯类新品种选育 4 突破性薯类 豆 类专用新品种选 育 4 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1 突破性油菜新品种选育 2 专用油菜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5 突破性油料作物 新品种选育 3 花生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1 突破性酿酒专用高粱新材料 新方法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6 优质酿酒专用高 粱新品种选育 2 突破性酿酒专用杂交高粱繁育制种技术 高效配套种植技 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 1 优势特色蔬菜新品种选育及名优蔬菜新品种引进 改良 7 优质蔬菜 食用 菌 新品种选育 2 食用菌优质种质资源收集 发掘 利用及优质丰产食用菌 新品种选育 1 主要果树育种新材料 新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8 优质特色及专用 果树新品种选育 2 特色果树育种新材料 新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1 特早芽茶树新品种引进 选育 9 优质高效特色茶 树新品种选育2 品质型茶树特异新品种引进 选育 1 名优特新经济林新品种选育 2 速生丰产用材林新品种选育10 优质丰产经济林 竹新品种选育 3 生物质能源植物新品种选育 1 主要牧区 农区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11 优质高产饲草新 品种选育2 优质饲草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29 序号序号课题名称课题名称专题名称专题名称 1 中药材特色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研究 12 川产道地药材新 品种选育2 道地药材新品种选育 及配套技术研究 1 棉花抗病虫新品种 杂交种选育 13 优质专用棉麻 新品种选育2 苎麻新品种 杂交种选育 1 新蚕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14 高产优质蚕桑新 品种选育2 新桑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1 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 2 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选育15 优质瘦肉型猪 配套系选育 3 优质瘦肉型猪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1 优质风味猪配套系选育 16 优质风味猪配 套系选育2 优质风味猪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1 南江黄羊配套系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2 凉山半细毛羊配套系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3 黑山羊新品系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17 羊新品种 配 套系 选育 4 天府肉羊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1 高产抗逆优质肉兔配套系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2 白色獭兔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18 兔配套系 新 品种 选育 3 天府黑兔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1 肉牛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2 乳肉兼用牛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19牛新品种选育 3 牦牛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1 鸡肉质性状多基因聚合技术研究 2 鸡肉质性状和生长性状平衡选择技术研究20 肉鸡配套系选 育 3 快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