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_第1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_第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 20202020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 3636 小题每题 1 5 分 共 5454 分 1 丁山先生在 宗法考源 中说 宗法之起 不始周公制礼 盖兴于宗庙制度 宗法 者 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 而王国维先生指出 殷以前无嫡庶之制 商人无嫡庶 之制 故不能有宗法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 b 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c 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 d 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 2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 杀幽王骊山下 周避犬戎难 东徙 迁徙 洛邑 秦 襄公以 兵送周平王 封襄公为诸侯 赐之岐以西之地 岐 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 周平王将之 赐给秦襄公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 a 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b 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 c 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 d 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 3 夏 商王位的传承多实行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 而周代强调 嫡长子继承制 这一变化 从本质上说明了 a 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b 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c 宗法体系逐步完备 d 家国体制正式确立 4 县集而郡 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 天下无不治 这是司马迁在 史记 中对秦实行 郡县制 的评价 下列关于秦 郡县制 的相关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 b 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c 要害在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 d 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 5 春秋时期开始有 县 郡 名称 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 楚国灭国很多 曾把县分封 给功臣贵族 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 其他地区的贵族 功臣封地也逐渐由 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 材料说明楚国 a 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 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 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6 唐代名臣范祖禹说 中书造命 门下审覆 尚书奉行 机事往往留滞 上意亦颇以为 悔 由此可知 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 易形成冗官现象 b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减少了决策失误 d 加强了君主专制 7 董仲舒说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 中郎 又有郎官多出自 任子 指二千石以上官员任 职满三年 可举子弟一人为郎 或 貲选 非有市籍的商人 家资满十万 文帝时减为四 万 可任郎官 为解决上述现象所反映的问题 汉武帝 a 实行察举制 b 颁布推恩令 2 c 设刺史监察 d 建 内外朝 制度 8 北宋时期 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 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 长官文 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 出身 时间 宋太 祖 宋太 宗 宋真 宗 宋仁 宗 宋英 宗 宋神 宗 宋哲 宗 宋徽 宗 宋钦 宗 武职出身 正职 人 366700000 文职出身 正职 人 21622575105 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 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 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 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 9 下表内容主要反映了唐朝科举出身者与官僚的来源统计表 大士族 中小士族 寒素 科举出身者来源 691318 官僚来源 66 212 321 5 a 士族通过文化优势保持政治优势 b 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没有得到落实 c 科举制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很有限 d 自然经济阻碍了封建文化的推广 10 洪武元年 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 他对学士朱升说 治天下者 正家为先 正家之道 始于谨夫妇 洪武三年 正式明确 皇后之尊 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 即宫门之外 毫 发事不得预焉 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 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b 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 c 欲抑制外戚 严防恃宠干政 d 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 11 在古希腊语中 人民 主要指公民 美国宪法起草时所用的 人民 一词原义极为狭 窄 光荣革命后 有些英国作者所说的 人民 实际上是地主阶级 对于希特勒而言 则 只有纯雅利安人才是真正的 人民 由此可知 人民 一词 a 范围随时代发展而扩大 b 内涵具有较强不确定性 c 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d 是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12 罗马法强调 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 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 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 部分是不可干预的 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 这主要 3 表明罗马法 a 维护公民平等 b 强调法律至上 c 限制公权滥用 d 追求司法公正 13 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 遗嘱等行为 但没有能抽象出 法律行为 的一般 概念 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 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 这说明罗马 法 a 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b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 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的特点 d 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14 全球通史 写道 他们 罗马人 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 即国际法 他们认为这部 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这部法律 是指古代罗马的 a 习惯法b 公民法c 万民法d 自然法 15 十二铜表法 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 则这种杀 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以上规定的实质是 a 保护罗马平民的权益b 极力维护私有财产权 c 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d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16 大宪章 规定 不征得王国一致的同意不得征收兵役免除税或捐助 后人将其解 释成 不经过人民的同意不得征收一切税 后来 这个原则又被引申成 代表机关 即会 议 决定赋税 的原则 这种变化表明大宪章 a 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b 对英国的历史进程影响不大 c 其本质内涵后世得以弘扬 d 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17 海国图志 记载 某国 立绅士会询问政务 筹办国饷 设有大事会议 各抒己 见 国主若欲征国饷 则必绅士允从 倘绅士不允 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 若绅士执私见 则暂散其会 另择贤士 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b 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c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d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18 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 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 地方管理体制 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 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摧毁封建主 义根基 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 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 根据 材料判断 全新的政治体制 是 a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 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c 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d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19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 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 同时参议员年 龄不得低于 30 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 9 年以上 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 25 岁且要成为美国公 4 民 7 年以上 这一规定 a 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 b 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 c 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 d 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20 在 18 世纪的英美思想界 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 民主 这个词 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 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 混乱甚 至 暴民专政 为防止这种 民主 出现 1787 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每州两名 任期六年 c 在权利结构中突出 分权与制衡 的原则 d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21 托马斯 杰斐逊曾表示 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 只要他们胜任 这是 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 而不论 他的社会地位 宗教信仰 材料表明杰斐逊倡导 a 公平正义 b 三权分立 c 法律至上 d 人民主权 22 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 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 它的含 糊不清 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它既无序言 又无理论说明 所有法律都 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 组成 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一现象 a 说明法国人宪政思想和法治理念还不如英国和美国 b 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c 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d 反映出法国国内 国际战争频繁影响了宪法的制定 23 1873 年 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 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 帝国议会 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 没有通过 1878 年 5 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 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 草案 遭到帝国议会否决 这表明 a 议会支持社会主义运动 b 德国议会政治已趋成熟 c 议会依法拥有立法权力 d 俾斯麦与议会矛盾尖锐 24 德意志帝国 1871 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 表 58 人组成 表决时如有 14 票反对 即可否决议案 而普鲁士拥有 17 名代表 据此可 知 a 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b 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 c 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 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 25 威廉二世 1888 年继位 时期 德国对军队及其价值观的羡慕和崇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 以致许多企业家大致按照军队方式经营生产 富有的资产家们在贵族军官中间 5 为自己的女儿寻求女婿 以便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这反映出德国 a 是军人专制的政体 b 军国主义氛围浓厚 c 民众普遍崇尚战争 d 新旧阶层进行联姻 26 英 德两国在近代通过不同方式 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对二者相同点的叙述 正确 的是 a 君主任命内阁首脑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 议会居于权力中心 d 君主有权修订法律 27 根据 南京条约 英国商人 勿论与何商贸易 均听其便 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 交道 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 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 以便 英商 按 例交纳 因此 南京条约 a 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 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 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 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28 1847 年英国议会的一个报告说 我们应当承认 近来同这个国家 中国 的贸易处于十 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 扩大我们的交往的结果并没有证实我们的合理的期望 自然 这 种期望是以自由进入这个蔚为壮观的市场为依据的 为改变此贸易状况 英国政府决定 a 迫使清廷接受关税协议 b 伙同其它列强瓜分中国 c 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d 拓展对华资本输出途径 29 甲午中日战争 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 于是 中国 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洋务运动结束了 维新运动早产了 材料中的 加快 主要体现在 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 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c 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d 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30 马关条约 签订以后 申报 对日本国内的政治 经济 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 渐增加 这一变化 a 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 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c 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 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31 庚子西狩丛谈 记述 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 群信为天神下降 盖民间感于历来国 耻 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 排外之心甚热 亟愿齐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 以故邑中有识 士绅 亦洋洋乐道其事 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 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 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 32 有历史学家曾对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作了如下评价 他的激进主义使温和主义者 传 统主义者和担心失去财产者 当然不仅是富人 对它敬而远之 领导人无法信守他们自 6 己制定的教义标准 领导内部很快分裂 而且愈演愈烈 其评价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33 1912 年元旦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遵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 协议 特申 颠覆满洲专制政府 巩固中华民国 图谋民生幸福 至专制政府既倒 民 国卓立于世界 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帝退位 同年 3 月 袁 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说明 a 孙中山对民主执着追求b 袁世凯得到人民的认可 c 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d 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34 辛亥革命爆发后 美国 纽约时报 发表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和人物专访 下列报道中对 中国的预测 符合民国初年历史的是 a 各国列强直在等待寻找借口进行干涉 瓜分中国 b 革命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永久性代议制政府的诞生 c 采取君主宪政 实行渐进性民主或许能够成功 d 以民主选举的方式 将行政权力集中十位强权人物身上 35 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 今日各省民情 如决江河 然察其所为 决非种 族相仇 实渴望共和政体 依臣愚见 莫如毅然改计 俯顺舆情 孙宝琦此电文的背景 是 a 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 b 洋务运动在各省陆续展开 c 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开展 d 武昌起义后各省反清独立 36 1912 年 4 月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 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 的代表 但只是民族革命 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 此等革命 不能算成功 这反映了孙 中山 a 对民主政治的担忧 b 对太平天国的惋惜 c 对革命思想的反思 d 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第 iiii 卷 二 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 3 3 小题 共 4646 分 37 17 分 自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 抗击外来侵略 实现救亡图存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 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 福州 厦 门 宁波 上海等五处港口 贸易通商无碍 7 中英 南京条约 1842 年 8 月 29 日 材料二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 重用宦官 偏听偏信 政治腐败 经济腐败加上吏治 腐败 使国运岌岌可危 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 建设国防力量 虽学习西方之经验 但只学 其表皮 未触实质 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 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 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 1889 年 1894 年 竟然只舰未添 原来清政府 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 世界前列 此时已被日本赶超 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 射炮 罗援 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 民国三年 戴季陶遇见 个老农 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 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 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 忽作惊状 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 你也是中华民国人 时 老农茫然恍然 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 我非中华民国人 唐文权 桑兵 戴季陶集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材料一出自于哪场战争中的哪个条约 19 世纪中期另外一件 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3 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 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 8 分 3 请分别指出教材 课本 和材料三各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 6 分 38 17 分 近代英法美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大事 其民主历程 和分权制衡的特点值得各国借鉴 但政体选择还是要与各国国情相结合 阅读材料 回答 8 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 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王觉非 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法国政治民主化大事记 1789 年 7 月 14 日 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1 年 1791 年宪法 颁布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 年 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后 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4 年 热月政变 后法国革命的高潮过去 1799 年 拿破仑发动 雾月政变 1804 年 法兰西民法典 正式颁布 新宪法正式宣 布法国改制为帝国 即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 年 路易十八复辟 1830 年 法国人民进行 七月革命 金融资产阶级掌权 1848 年 法国发生 二月革命 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权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1848 年 路易 波拿巴当选总统 1852 年 12 月 波拿巴加冕 共和国改制为帝国 即 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 年普法战争 9 月 巴黎革命 成立资产阶级 国防政府 根据法国 1875 年宪法 规定 1870 年第三共和国即已诞生 从此 法国走上政治民主道路 但其中仍有曲折 刘宗绪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 年 5 月 罗斯福签署了国会通过的 农业调整法 1936 年 1 月 最高法院 裁决该法案违宪 1938 年 联邦政府又颁布了新的 农业调整法 1937 年 2 月 罗斯福 提出进行司法改革 他建议最高法院法官由原来的 9 名增加到 15 名 使最高法院由保守派 控制转变为 新政派 控制 他的建议遭到法院和国会一些议员的强烈反对而未获得通过 张建华 世界现代史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中议会与内阁的权力制衡关系 此外 英国政体还存在哪些权力制衡关系 7 分 2 根据材料二的法国大事年表 说明法国政体变化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 概 9 述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6 分 3 材料三中最高法院判决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和反对总统提名法官体现了美国司法具有什 么特点 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意图是什么 4 分 不得照抄原文 39 12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于一个旁观者来说 4 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 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 存 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 成 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 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 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 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 知识分子行使权力 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 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 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费正清 中国 传统与变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10 南安市侨光中学南安市侨光中学 20202020 届高三年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卷届高三年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卷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 3636 小题每题 1 5 分 共 5454 分 1 d 2 c3 c4 b5 a6 b7 a 8 d9 a10 c11 b12 c13 c14 c 15 b16 c17 a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