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以下考古发现有力证明这一说法的是 A 发现了人工取火的痕迹 B 出土了成堆的稻谷 稻杆 C 发现半地穴式房屋 D 发现大量鱼纹彩陶盆 2 2 分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是因为 A 炎帝 黄帝战胜了蚩尤 B 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 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 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 2 分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如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 作的年代标尺 其中 处应该是哪一王朝建立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4 2 分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 诸侯国 最早产生于 第 2 页 共 14 页 A 西周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时期 D 西汉时期 5 2 分 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 不诚实的时候 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 A 退避三舍 B 一鸣惊人 C 反戈一击 D 朝秦暮楚 6 2 分 2011 年 3 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中华第一鼎 正式移驻该 馆 中华第一鼎 是 A 毛公鼎 B 司母戊鼎 C 大盂铜鼎 D 虎耳铜鼎 7 2 分 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 春秋五霸 的历史剧 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周武王 8 2 分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 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 正确的是 第 3 页 共 14 页 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奖励军功 按功授爵 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改革措施体现了 法家思想 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 B C D 9 2 分 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 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 B 论唐太宗时期安史之乱的影响 C 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 D 论清代军机大臣的历史作用 10 2 分 复旦大学的校训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源自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之一矣 这一名句 此名句出自 A B C 第 4 页 共 14 页 D 11 2 分 秦始皇规定 皇帝自称 朕 皇帝的命令称 旨 或 诏 印章称 玺 这些规定反映了皇 帝制度的何种特点 A 皇帝独尊 B 君权神授 C 皇权至上 D 皇位世袭 12 2 分 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 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 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 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秦朝疆域图 西汉疆域图 元朝疆域图 清朝疆域图 A 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 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C 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3 2 分 秦始皇三十四年 公元前 213 年 博士齐人淳于越说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 封子弟功臣 自为枝辅 丞相李斯却说 五帝不相复 三代不相袭 各以治 非其相反 时变异也 根据材料判断 李斯 主张实行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第 5 页 共 14 页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14 2 分 秦皇 最主要的功绩是 A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 创立行省制度 C 稳固大一统局面 D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5 2 分 人们常把 秦皇汉武 并称 其主要原因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大一统 B 推行郡县制 C 发动大规模战争 D 修筑长城 16 2 分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秦亡汉兴 隋亡唐兴的共同原因 下列关于汉 唐兴盛的原因分析 正确的是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是前提 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都大兴土木 不惜民力 A B C D 17 2 分 下图中人物在百度百科中 被冠以 外交家 探险家 开拓者 等关键词 汉书 载 然 骞凿空 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 以为质于外国 外国由是信之 以下有关这位历史人物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第 6 页 共 14 页 A 在汉武帝时期 两次出使西域 B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友好往来 C 东汉时出使西域 到达大秦 D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18 2 分 伦乃 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 鱼网以为纸 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东汉 19 2 分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 部分 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 刘邦 B 刘秀 C 刘备 D 刘裕 20 2 分 2009 年 12 月 在河南安阳发掘一座东汉大幕 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 引起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 招贤纳士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建立魏国 A 第 7 页 共 14 页 B C D 21 2 分 根据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的共同点 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与其相符的战役 A 牧野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大泽乡起义 D 赤壁之战 22 2 分 读图说史 读图 解读正确的是 A 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 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 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 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23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 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 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第 8 页 共 14 页 24 2 分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 深邃的战国思想 百家争鸣 B 壮观的雕塑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的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C 辉煌的唐朝文化 耀眼的诗坛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D 创新的明朝科技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25 2 分 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以后第 7 位数字的是 A 刘徽 B 祖冲之 C 蔡伦 D 王羲之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8080 分分 26 15 分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政体变革是制度的创新 任何国家 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 发展的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1 上图反映出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 在这套政治体制中皇帝的地位怎样 2 毛泽东曾赋诗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诗中 汉武 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有哪些创新 第 9 页 共 14 页 3 秦皇 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汉武 接受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小李说 秦始皇和汉武 帝对儒家学说的态度截然相反 所以他们的目的也是不同的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为什么 27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1954 年 9 月 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全国有 1 5 亿人民参加讨论 提出了 118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大会根据这些意见 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 础 材料三 人生来是自由的 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法律是公共意志 的表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 就没有宪法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的哪一政治制度 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 诸子百家 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哪一部法律文献 这部法律文献的通过有什么历 史意义 结合所学 指出 文革 期间 哪一历史事件反映了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说出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 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它体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 观点 4 综上所述 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演变有什么认识 28 20 分 战争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战争是改朝换代的一种方式 商朝末年 由于商纣王在位时统治残暴 荒淫无道 最后被西周取代 请问 武王伐纣 时通过一场什么关键性战争灭亡商朝 建立西周 第 10 页 共 14 页 2 战争是争霸称雄的一种手段 春秋时期 由于周王室衰微 诸侯为了称霸 在军事上付诸战争 出现 了 春秋五霸 请问春秋时期晋文公通过哪场战争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 后来晋国被一分为三 分裂为韩 赵 魏三个国家 史称什么事件 3 战争是实现统一的一种形式 如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李白写诗称赞他说 秦王扫 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的诗称赞的是谁 称赞的是他的什么功绩 4 战争是奠定局势的一种因素 东汉末年 东汉王室走向衰落 出现了军阀割据 连年混战 群雄之间 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为了控制和统一北方 曹操和袁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进行了一场什么战争 后来曹操又与南方的孙权 刘 备展开了一场激战 赤壁之战 它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9 25 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 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 探究一 制度篇 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 不断调整政策 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写出隋朝首创的一项政治制度 2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 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 英国的考试制度 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3 探究二 经济篇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4 探究三 文化篇如图 第 11 页 共 14 页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 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 寻找其中蕴藏的 民族智慧 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5 探究四 感悟篇 综合以上内容 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