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线上阶段性检测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线上阶段性检测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线上阶段性检测试题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 20202020 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线上阶段性检测试题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线上阶段性检测试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25 题 每题题 每题 3 3 分 共计分 共计 757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孟子 离娄上 中指出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礼记 大学 中 也提到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 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a 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 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 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 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2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 戮力耕桑 灌园治产 以给公上 汉书 杨恽传 因释耕于晚上 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 逸民 立春东耕 为土牛象人 男女各二人 东汉 王充 论衡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3 汉书 云 汉家承秦之制 并立郡县 主有专己之威 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 西 汉 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4 在中国古代 从商致富屡见不鲜 但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 投资于购买土地 官僚缙绅也把获取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和追求豪奢生活 造成这 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造成资本严重过剩b 腐朽的生活观念分流商业投资资金 c 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工商业d 国家政策对资金流向起到牵引作用 5 武则天时期 将中书 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 鸾台 通过加授 同凤阁鸾台平 章事 头衔 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 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 且更 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1 2 a 扩大中书 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6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 中国 科学 文明 中说 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 意 义的时代 作者旨在说明北宋 a 诗词散文繁荣b 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 中央集权加强d 科技文化高度发达 7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 集权 学说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天人感应 学说 宋代思想家 提倡 格物致知 正心诚意 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这些思想 的 共同之处在于 a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完善 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8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 其疆域 北踰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为 实 施有效管理 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行省的设立旨在 a 独立民政事务 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 加强中央集权 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 监察地方政治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 防范宰相擅权 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9 吴承恩塑造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 拥有女人 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 物是重要的 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 在取经路上一旦发生问题 他总是 急 于建议 把白马卖了 给师父买一口棺木 在当时 这一角色源于 a 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b 揭示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 c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d 人们美好的艺术联想 10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 官腔 到清代被誉为 雅乐 盛世元音 宫廷重要 活动常有昆曲演出 江南地区 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 甚至 演戏必请昆班 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 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11 根据学者统计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 单位 年 时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宣统 3 任期2 954 732 472 712 762 201 581 46 2 4 a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d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12 洋务运动中 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 政绩工程 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 资金 经营仍十分困难 甲午战后 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 洋务企业大多如此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 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b 近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势在必行 c 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d 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的发展 13 如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中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 摘选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 史实是 评述出处 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 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 的痕迹 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 清国不能平定 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日伪政权教科书 的意思 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 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 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 中共根据地教科书 a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b 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强大 c 清帝退位具有偶然性d 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的统治结束 14 1920 年 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 二年级的 国文 为 国语 并且规定到 1922 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 由此表明 a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语体改革b 教育制度改革开始走向基层社会 c 新文化运动已经深人社会的下层d 胡适陈独秀等大力提倡文学革命 15 1930 年 武汉 长沙 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 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 尤其是 江西的南昌 赣州等地 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 导致这一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 秋收起义爆发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 日军展开扫荡d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16 抗战期间 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爬在公共阅报处的墙上阅读 我军 5 3 6 大捷 的消息 于是画下了这幅题为 儿童与捷报 的漫画 右下角的落款是 廿七 年儿童节 注 民国时期的儿童节为 4 月 4 日 上述 我军大捷 应发生于 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 17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 回想起那时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 赤诚相见 各路英豪济济一堂 各抒己见 共商建国大计 每人都有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之感 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 材料反映的是 a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b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18 下面为中国公民普通护照主要版本 备注 栏变化情况统计表 由此得出的最准确的 历史结论是 版本备注 1949中俄文对照 1953 从 1956年 8 月 13 日起分为因公 因私两类护照 1971中法英文对照 印章有 革命委员会 字样 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1975同上 前面印有 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 1980前面印有 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 7 a 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b 我国外交的阶级斗争色彩浓厚 c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d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 4 8 19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 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 那 样懒惰 愚昧 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 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 有进取精神并 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这一学者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 相对符合这一 观点的是 a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b 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 离罗马越近 基督徒越坏 是 16 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1 1694 年 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 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 利 党人及其支持者 直到次年大选时 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 不仅如此 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 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这表明英国当时 a 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b 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c 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d 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 22 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 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 1841 年 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 6 上升到 27 2 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 8 造 成上述 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b 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c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23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说 共产党宣言 发表 170 年来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 在人类思想史上 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 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共产党宣言 9 a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 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d 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 5 10 24 列宁曾说 我们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界上 我们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员生存 在 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中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对部分企业实行租让制或租借制b 通过指令计划管理经济 c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d 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5 下列四幅作品 从创作风格判断 出现最早的应该是 abcd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2 题 共题 共 2525 分 分 26 13 分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 开创了中 国历史的新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 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 国人对以往的外交 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 既如此 只有自己行动起来 国民外交 成了一个响亮 口号 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 结果 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 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 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 世纪 20 年代的国民革命 在 打倒列强除军阀 的共同目标下 工人 农民 青年学生以及商人 妇女等各个阶 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 当时的国共两党 一 个关注上层 一个关注下层 一个重视军事 一个重视民众 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 时 论认为 枪与笔联合起来 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 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6 11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 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导致这一 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5 分 2 据材料二 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结合所学 知识 指出 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 取得的重大成果 3 分 3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 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 综合上述材 料 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5 分 27 12 分 新航路开辟以来 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通常认为 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 从地理大发现开始 到第一 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 一 战爆发和 1930 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 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 二战后是分裂及 平行 12 7 13 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 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 全球拓展的第三波 全球化时 代的真正到来 总体上看 近 500 年以来 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 但依然不断深化向 前 储昭根 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 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 本 轮 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 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 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 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 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 力限制本国资本 企业的自由流动 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国 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吴志成 吴宇 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材料三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 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 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 也是美国 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 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 特朗普退出 tpp 协定及奉行 美国优先 的策略等现象 引 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等 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全球化开始第一次 逆转 的背景和主要表现 4 分 2 据材料二 本轮逆全球化倾向 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这 一变化的原因 5 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3 分 历史参考答案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题 每题 3 分 共计 7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