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白居易)【课前品韵】水调歌头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赏析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缥缈幽远之致。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无泪与君倾”,较之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苏轼这首词的“隐括”,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 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白居易语言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悲剧美。重点: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预习学案【自主探究】1、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诵读鉴赏、复述琵琶女的经历、概括各段的大意。课堂学案【自主探究】、诵读鉴赏、复述琵琶女的经历、概括各段的大意。【合作解疑】、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读P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白居易的泪只为琵琶女而洒吗?讨论:(自由发言)【巩固练习】1下面加黑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浔阳(xn) 枫叶(fng) 瑟瑟(s) 迁谪(zh) B慢捻(nin) 霓裳(n) 六幺(yo) 嘈嘈(co) C幽咽(y) 暂歇(zhn) 乍破(zh) 转徙(x) D收拨(b) 裂帛(b) 钿头(din) 银蓖(b)2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 明年秋 委身为贾人妇事实 曲罢悯然 今漂沦憔悴 铁骑突出刀枪鸣整顿衣裳起敛容 恬然自安 因为长句 暮去朝来颜色故曲终收拨当心画 A B C D3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阅读下面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56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5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中“弃置”一词点明了被贬之意,流露着怨愤之情。 B第三句的意思是,时光不会倒流,怀念旧时岁月也只能是念念思旧赋而已。 C第四句借回乡情景的想像,表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和还京途中恍如隔世的感觉。 D末尾点明“席上”“酬赠”之题意,表达了要从痛苦中走出的决心。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将漫长凄苦的贬谪生活高度浓缩,抒情委婉细腻,极富感染力。 B三、四两句接连用典,言简意丰,含蓄地表达了思念、怨愤与无奈之情。 C五、六两句以“沉舟”、“病树” 自喻,展示了生活的哲理。 D全诗前半部伤感低沉,后半部开朗昂扬,情思跌宕,和谐完整,沉郁中更见豪放。 拓展学案夜闻歌者(白居易)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欣赏】尽在“不言”中读白居易夜间歌者有感张雅琴同样以写“歌女”为题材,白居易的琵琶行被世人广为传诵,而他的另外一首夜闻歌者却鲜为人知,但读过此诗后,我认为它比琵琶行更具一番特色。有人说,夜间歌者语言没有琵琶行那样细腻,一些该描绘的地方却没有说,然而,我认为,这首诗美就美在这“不言”之处,首先看这第一处:“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是怎样的调?是霓裳还是六幺?是如何的愁?是“似诉平生不得志”,还是“别有幽愁暗恨生”?作者都没有具体描绘,只是以秋江、明月、江船作为氛围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然后只是淡淡地用上一个“堪”字,却产生出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境,作者听到这歌泣,便“寻声”去“见其人”。看到这位歌女后,作者没有用“美丽”或“动人”来描绘她的容貌,只是用了“颜如雪”这三个字,这是第二个“不言”之处,很少有人用“雪”来形容容貌,而此诗中用这个“雪”字却恰好符合了诗间的意境。“雪”无外乎两个特征:一是白,二是冷,所以用在此处,既道出一位肌肤如雪的少妇楚楚动人的形象,又表现出其哀愁悲伤的心情,同时,又能看出诗人是站在远处观望,只隐约地看到她如雪的容颜,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最妙的还是这第三处“不言”:“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她却“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在深秋明月夜,一位美丽的少妇如此伤悲,是为了什么呢?是自叹身世的可怜,还是抒发闺中之怨?作者没有让她“说出”,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处处“不言”,却又处处“在言”,言什么?就是作者当时凄凉的心情,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是在被从京城谪至浔阳,路宿鄂州时写下的这首诗,满腔报国热情,却又宦途潦倒,被贬到这偏僻之地,自然是满心的凄凉,满眼的沧桑:秋天成为“寒秋”,明月成为“冷月”,江船成为“孤舟”,隐约传来的歌声,自然也是“堪愁绝”!但这心中的哀愁又能向谁倾诉?这无奈的心境又有谁能体会?也只能对着这凄冷的景物默默“沾襟”罢了,那浓浓愁思,尽在这“不言”中!这“不言”的美,就是一种含蓄之美,寥寥几笔者似寻常,却能让人反复咀嚼,久久回味,那充满了含蓄之美的诗词与文章,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蕾,虽比不上绽开的花朵那般妩媚,却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魅力。【学后反思】【合作解疑】、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 2)读P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恨 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u ,勾)留江上别离情。 、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醉翁亭记课件教学
- 酿酒行业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花博园中国女排接待宴会
-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专练)-高考化学二轮考点复习(原卷版)
- CN120210108A 一种安全高效的低氧诱导细胞成脂分化的方法及应用
- 声现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分类汇编
-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特殊疑问句-七年级英语暑假作业(人教版)
- 数词-七年级英语下册语法专练(含答案+解析)
- 深圳牛津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3知识点语法
-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课程纲要
- 华晨宝马大东厂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环评报告
- 青海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医学和法学就业率最高
-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三版)
- GB/T 328.13-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
- 茶叶实践报告3篇
- 西门子低压电器快速选型手册
- 养羊与羊病防治技术课件
-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2课时 地球的结构》教学课件
- Q∕SY 05129-2017 输油气站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配置管理规范
- 企业微信私域流量运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