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平带状疱疹案例_第1页
刘保平带状疱疹案例_第2页
刘保平带状疱疹案例_第3页
刘保平带状疱疹案例_第4页
刘保平带状疱疹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用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证医案3则 庄浪县中医医院 刘保平 2014年8月10日,一、带状疱疹案例,王某,女,42岁,农民,庄浪县万泉镇刘家村人。2014年7月4日来诊。主诉:左胸背疼痛7天,起丘疱疹4天。现病史:患者7天前自觉左胸背部疼痛,后疼痛逐渐加重,4天前疼痛部位出现红斑及水疱,不断增多,疼痛加剧,今来诊。刻诊:左胸背可见簇集性丘疹水疱,基底部红,沿胸7、8、9肋骨呈带状分布,自觉胸背部针刺样剧痛,尤以夜间为甚,影响睡眠,局部有痒感,呈游走性。(土不载木,风火相煽,局部郁结)平素自觉疲乏无力;(根气不足,萌芽不力),颈后疼痛、腰部疼痛;(根气、元气不足)行走时右腿、足麻木疼痛;(根气不足)上山或行走快时气短促;(中气下陷,劳则气耗)晨起后腿脚肿胀,活动至中午以后肿胀消失;(阳气不足,寒湿之气停聚)几乎每天出现1-2次全身烘热汗出,汗出后全身发冷;(里气虚,元气不敛)2年前有胃病史,平素纳食量少;(中气不足)口不干;大便有时干,有时正常;(里气不足)小便正常;月经正常;,偶有两胁疼痛;(厥阴横逆)经常夜间出现腿抽筋作痛,尤其睡冷床时明显频发;(风,厥阴风木疏泄失常)舌质淡,苔白中腻,脉沉细数。(阳气不足,寒湿内停,相火离位)诊断:带状疱疹(蛇串疮)辩证:三阴本气不足,厥阴下陷直升,壅阻南方,中气下陷,寒湿浊阴逆上。治则:充实三阴本气,呵护萌芽,敛降相火,益气升陷,降浊阴。方药:三阴寒湿方合升陷汤合娇芽方加减:,泽泻30克 茯苓30克 怀牛膝30克山药30克 制附片30克 白术45克 生山茱萸45克 炙甘草60克 党参30克吴茱萸3克 五味子3克 桂枝15克赤芍60克 黄芪18克 升麻6克柴胡6克 桔梗6克 乌梅10克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5剂 每剂加凉水1750ML,文火煮取400ML,分3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2014.7.15二诊:药后水疱周围红斑消失,水疱干枯结痂,部分痂皮脱落,疼痛大部分消失,偶尔后背部正中有轻微疼痛,皮损部位偶有轻微痒感;(风火相煽之势减轻,郁热外散,局部郁结好转)大便正常;小便正常;全身烘热汗出及汗出后全身发冷症状明显好转;一周来只出现过一次,且程度不重; (里气虚,元气不敛均有所恢复)颈椎疼痛消失;腰痛减轻; (根气、元气不足减轻),腿脚麻木疼痛消失; (根气不足好转)疲乏无力减轻; (根气不足,萌芽不力有所好转)纳食较前增加;(中气增强)两胁疼痛未出现;(厥阴横逆消失)腿抽筋明显减少,一周来只出现过一次;(风,厥阴风木疏泄失常好转)舌质淡红,苔白中略腻,(寒湿之邪未尽)脉沉细略数。(里气仍有不足,离位相火部分归位)证属:三阴本气较前增强。治则:充实三阴里气,托透伏邪,顺势而为。方药:三阴寒湿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泽泻30克 茯苓30克 怀牛膝30克山药30克 制附片30克 白术45克 生山茱萸45克 炙甘草60克 党参30克吴茱萸3克 五味子3克 桂枝15克赤芍90克 黄芪18克 升麻6克柴胡6克 桔梗6克 乌梅15克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麻黄5克细辛5克 炒麦芽30克5剂善后。 每剂加凉水1750ML,文火煮取400ML,分3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2014.07.04初诊,2014.07.15二诊,二、痤疮案例,梁某,男,20岁,学生,庄浪县韩店镇试雨村人。2014年7月15日来诊。主诉:颜面部起丘疹、脓疱1年,加重1月。现病史:患者1年前颜面部散在出现丘疹、脓疱,时多时少,曾服西药(不详),无明显效果,1月前因食辛辣之品,皮疹突然增多,且不断加重,今来诊。,刻诊:颜面部以额头、两侧面颊为主可见多数红色丘疹(火),部分顶端有脓疱(火、湿),两侧耳下及颌下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可挤出豆渣样东西及脓血(局部冰、火、湿),散在可见皮色小丘疹;(寒凝)纳食可,有时食凉物胃部作胀;(釜中火不足)食辛辣之品痤疮易加重;(相火离位,下焦有冰)食凉物后容易腹泻;(釜底火不足)小便一直偏黄;(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无发冷发热;出汗正常;口不干;舌质郁红(郁热),苔白厚腻(寒、湿),脉弦细数,两寸部大。(风、虚、火),诊断:痤疮辩证:三阴本气不足,大气不运,脓毒内郁。治则:温益三阴,温运大气,托透脓毒。方药:五气朝元方合大气托毒方合四君子汤加减:,生薏苡仁45克 白芷10克 (后下) 蒲公英60克夏枯草30克 皂刺12克 黄芪250克当归30克 生山茱萸60克 桂枝15克赤芍90克 乌梅30克 党参30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炒麦芽30芒果核30克 木香5克(后下) 干姜30克制附片30克 生半夏30克(打) 炙甘草60克车前子20克(包)4剂,每剂加凉水2000ML,文火煮取400ML,分4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2014.7.25二诊:额头皮疹明显好转,两侧耳下囊肿明显缩小,右侧颌下囊肿破溃,流出豆渣样脓液及血水;(寒、湿、火外排)纳食可,一周来胃部作胀未出现;(釜中火增强)小便偏黄好转;(中气不足好转)无发冷发热;出汗正常;口不干;大便正常,质软,成形,顺畅,日1解;舌质郁红(郁热),苔白腻(寒、湿),脉弦细数,两寸部大。(风、虚、火)治疗有效,续用前法。前方加泽泻30克增强疏导寒湿之力,加肉桂5克以引火归元。,生薏苡仁45克 白芷10克 (后下) 蒲公英60克夏枯草30克 皂刺12克 黄芪250克当归30克 生山茱萸60克 桂枝15克赤芍90克 乌梅30克 党参30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炒麦芽30泽泻30克 木香5克(后下) 干姜30克制附片30克 生半夏30克(打) 炙甘草60克车前子20克(包)肉桂5克(后下)4剂。每剂加凉水2000ML,文火煮取400ML,分4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2014.8.11三诊:额头及两面颊皮疹明显好转,有新出小红丘疹,皮色小丘疹减少,(阴证转阳)两侧耳下囊肿明显缩小,右侧颌下囊肿变小,左侧颌下囊肿部分破溃,流出豆渣样脓液及血水;(寒、湿、火外排)纳食正常,胃部无不适;(釜中火增强)小便色转正常;(中气不足好转)无发冷发热;出汗正常;口不干;大便日1解,质软,成形,顺畅;舌质郁红(郁热),苔白腻(寒、湿),脉弦细数,两寸部大。(风、虚、火)治疗有效,续用前法。前方加茯苓至45克增强疏导寒湿之力,胃部不胀故去木香。免耗中气。,生薏苡仁45克 白芷10克 (后下) 蒲公英60克夏枯草30克 皂刺12克 黄芪250克当归30克 生山茱萸60克 桂枝15克赤芍90克 乌梅30克 党参30克 白术30克 茯苓45克 炒麦芽30泽泻30克 干姜30克 制附片30克生半夏30克(打)炙甘草60克 车前子20克(包)肉桂5克(后下)4剂。每剂加凉水2000ML,文火煮取400ML,分4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2014.07.15初诊,2014.07.25二诊,2014.08.11三诊,三、血管神经性头痛案例,李某,女,37岁,庄浪县水洛镇西关村人。2014年7月21日来诊。主诉:前额左侧跳痛10年,加重2年。现病史:10年前不明原因出现阵发性前额左侧跳痛,一周发作2-3次,后发作次数逐渐增多,近两年来发作次数明显增加,一日发作1-2次,曾服中西药物(不详),无明显效果,遂放弃治疗,而用止痛药维持,服用止痛药后疼痛可消失。2年来几乎每日都要服用止痛药物(不祥),今来诊。刻诊:,前额偏左头痛;(内有伏邪,不通则痛)腰痛,腰困;(根气、元气不足)平时疲乏无力;(根气不足,萌芽不力)汗出正常;饮食正常;小便正常;月经正常;大便偏稀,一日2次,排便时间长,有排不尽感觉;(釜底、釜中火不足)无明显怕热怕冷;颜面红斑丘疹,有烧、痒感现象;(以前亦出现过)(土不载木,风火相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数;(阳气不足,相火离位),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辩证:三阴本气不足。治则:温益三阴,鼓舞肾气,托透伏邪。方药:五气朝元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加减。,党 参30克 白 术30克 茯 苓30克 干 姜30克 制附片20克 炙甘草40克 生山萸45克 乌 梅10克 桂 枝15克 赤 芍30克 麻 黄5克 细 辛15克 菟丝子30克 枸杞子30克 补骨脂30克 淫羊藿30克 肉 桂5克(后) 5剂,每剂加凉水1750ML,文火煮取400ML,分3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2014年7月29日二诊:药后头痛消失;颜面部红斑消失;腰痛、腰困减轻; (根气、元气较前增强)疲乏无力好转,偶觉疲乏;(根气、萌芽)大便日一解,质软成形,排解顺畅,排不尽感消失;(釜底、釜中火不足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略数。 (阳气不足仍有不足,离位相火部分归位)用药有效,继用前法,加吴茱萸5克五味子5克轻挑萌芽。,党 参30克 白 术30克 茯 苓30克 干 姜30克 制附片20克 炙甘草40克 生山萸45克 乌 梅10克 桂 枝15克 赤 芍30克 麻 黄5克 细 辛15克 菟丝子30克 枸杞子30克 补骨脂30克 淫羊藿30克 吴茱萸5克 五味子5克 肉 桂5克(后) 5剂,每剂加凉水1750ML,文火煮取400ML,分3次口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2014年8月6日三诊:药后头痛未发作;颜面部红斑未复发;腰痛、腰困消失;疲乏无力好转,偶觉轻微疲乏;大便一日一次,质软成形,排解顺畅,排不尽感消失;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左手脉略沉。病情已趋痊愈,续用前法,增附子、炙甘草用量 。 5剂善后。,党 参30克 白 术30克 茯 苓30克 干 姜30克 制附片30克 炙甘草60克 生山萸45克 乌 梅10克 桂 枝15克 赤 芍30克 麻 黄5克 细 辛15克 菟丝子30克 枸杞子30克 补骨脂30克 淫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