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II )卷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II )卷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II )卷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II )卷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 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 二 IIII 卷 卷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公元前 1046 年 武王伐纣 商朝灭亡 西周建立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 炎黄战蚩尤 B 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 阪泉之战 2 2 分 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 或兄终弟及 或父死子继 这种制度开始于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3 2 分 下列有关夏 商 西周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三代开国君主分别是夏启 商汤 周文王 B 夏 商 西周是以商业为主的社会 C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D 都采用分封制和世袭制 4 2 分 下列王朝排序正确的是 A 夏 商 东周 西周 秦 汉 B 夏 商 西周 东周 汉 秦 C 商 夏 西周 东周 秦 汉 D 夏 商 西周 东周 秦 汉 第 2 页 共 12 页 5 2 分 下图是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示意图 根据这种制度 图中第二层的人要为最上层的人尽的义务是 A 进纳贡物 服从调兵 B 管理土地和人民 C 监察百官 镇守疆土 D 修建城池 制定制度 6 2 分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 新理论中国历史 中四上 中 周代封建 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 周天子 具有 一尊 的统治地位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书中的 封建制度 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 分封制 B 封建社会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7 2 分 他对内整顿朝政 对外 尊王攘夷 成就了春秋五霸的伟业 这里的 他 指的是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8 2 分 下列国家中 既是春秋霸主 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齐国 晋国 秦国 宋国 楚国 第 3 页 共 12 页 A B C D 9 2 分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极大提高生产力的标志是指 A 铁农具和牛耕 B 选种 C 深耕细作 D 治虫害 10 2 分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是商鞅变法的依据 商鞅变法措施中 对当代行政制度也有重要影 响的是 A 改革土地制度 B 奖励军功 C 重视农业 D 推行县制 11 2 分 李斯在 谏逐客书 中说 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诸 亲服 获魏之师 举地千里 至今富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 秦孝公重用商鞅 B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2 分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 世界文化遗 产名录 都江堰建成后 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第 4 页 共 12 页 A 成都平原 B 中原地区 C 关中地区 D 江汉平原地区 13 2 分 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 右图的 明 字采取的造字法是 A 象形 B 会意 C 形声 D 假借 14 2 分 小明喜欢收集历史图片 下面是他收集的三幅图片 这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 古代纹饰的演进 B 生产工具的进步 C 耕作技术的发展 D 中华文明的演进 15 2 分 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右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 其中 处应 填写的人物是 第 5 页 共 12 页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16 2 分 百家争鸣 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 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表述错误的是 A 老子 无为而治 B 墨子 兼爱非攻 C 孔子 为政以德 D 庄子 依法治国 17 2 分 长中九年级 1 班先杰同学因模考失利而烦闷 老师给他打气说 早发现问题 也是好事 你总结好原因 落实到行动上 下次一定能考好 老师的教诲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 这和我国古代哪 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A 封建礼教奠基者孔子 B 法治思想倡导者韩非子 C 尚贤兼爱主张人墨子 D 朴素辩证法提出者老子 18 2 分 下列对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老子是道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第 6 页 共 12 页 B 昭君出塞 密切西汉与西藏少数民族的关系 C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改汉姓 穿汉服 学汉语 通汉婚等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 D 唐朝统治者创立三省六部制 加强中央集权 19 2 分 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 李冰在公元前 256 年前后担任蜀守 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据 下图判断公元前 256 年属于 A 公元前 3 世纪前期 B 公元前 3 世纪后期 C 元前 2 世纪前期 D 公元前 2 世纪后期 20 2 分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 中国六大政治家 中 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下列 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 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是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 奖励耕织 D 严明法度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6464 分分 21 20 分 起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阅读下面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1046 年 武王联合各地势力 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 与商军决一死战 商军大败 商纣王自 焚而亡 材料二 第 7 页 共 12 页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战争 此战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2 材料二中图 1 的起义发生在何地 领导者是谁 此次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 3 图 2 的黄巾起义发生在什么时期 产生怎样的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 这些起义历史背景有何共同之处 起义给统治者怎样的反思 22 2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 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 诸侯错居 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 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春秋无义战 孟子 尽心下 材料三 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 孟子 离楼上 1 根据材料一 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2 整个东周时期 充满了战争与杀伐 根据所学知识 为什么说 春秋无义战 3 根据材料三中孟子评价战国时期战争 具有怎样的特点 根据所学 战国与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 还有 哪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请至少写出一点 不得与前面答案重复 4 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战争 对华夏民族的发展有什么共同的影响 此后还有哪些事件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整 体进步与发展 23 16 分 物久则废 器久则坏 法久则弊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请阅读材料 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篇 材料一 如下图 第 8 页 共 12 页 政治篇 材料二 人物篇 材料三 秦始皇 自古以来评说不一 李白赞他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司马迁说他 刻薄寡恩 心 如虎狼 1 从材料二的图片中 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2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次改革 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3 思想篇 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 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中步骤 比较合理 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选项第一步第二步 A 提出庄子是道家创始人的观点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 B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 提出 春秋无义 战 观点作论据 C 查阅到孔子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兴办私学 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 论 D 查阅到墨子 兼爱 非攻 等相关史料得出墨子是法家创始人的结论 4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评价秦始皇 24 8 分 生活与历史 第 9 页 共 12 页 Tony 是一位对中国古代史极为感兴趣的美国中学生 当她学习了中国先秦历史后产生了一个疑惑 中国先秦 史的舞台上春秋战国思想家学说知多少 就此她向你发了个 E mail 希望你能解开她的疑惑 1 邮件一 下面是 Tony 收集到打乱了次序的思想家的学说材料 你能帮她对号入座吗 要求将字母填 在对应的表格里 A 互爱互利 反对不义战争 B 因材施教 C 无为而治 D 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 思想家孔子墨子庄子韩非 思想 2 邮件二 Tony 想模拟一次 百家讲坛 的一系列论坛 邀请的几位嘉宾有 孔子 庄子 孙膑 韩非 请你帮她安排最适合他们的拦目 人与自然 法制空间 军事天地 教育论坛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