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机升降 中医治病精髓 导读 以五行生 克 乘 侮 五脏呈五色 有诸内必行诸 外为导向 再加上此气机运转理论 把一切病都归到运转失 常 就能很容易找着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运转失灵 这时 就可砭 可针 可灸 可药来调畅气机 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 这样人体就能恢复健康 气机升降 中医治病精髓 中医的理论很简单 人体五脏六腑上下分布 各脏腑在气机 所引导下处于动态中的 肾在最下面 属水的脏器 中医讲肾是水中有火 水是肾阴 火是肾阳 火性向上 火能生土 肾火向上走 使脾土温暖 脾把胃吸收的营养研磨 去粗取精 把精微物质 发送到全 身各处 脾的特性 也是向上的 有一部分营养要送到上面 的肺脏 与吸入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 再由肺向全身输布 脾气从左边向上升 肾中的水 水生木 木气在水的滋养下得到营养 生发了 方 向向上 肝之气也从左边往上升 随脾土之气上升 中医有 肝随脾升 胆随胃降 的说法 所以 身体左边上升的腑脏有 病 则应考虑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 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 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 这里就里有肺和心 木生火 火 五脏属心 火的特性是上炎 但 由于有肺脏的 存在 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属金 主肃降 气机就开始往下降 心火本是要上升 但因 肺金在其上 肺降 心就跟着降 一直降到肾中去 温暖肾水 使得肾水不至于寒 而肾水随着肝木上上升而上升 到达心 火的位置 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 这就叫着 水火既济 如果下降的过程被破坏 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 就会上面热 不能交于下 下面就是寒的局面 心是恶热的 热 心就会有 病 失眠多梦 口舌生疮 而下寒就会腹冷 下肢凉等 在肺 金下降的同时 人食入胃 物向下行 所以胃气就下降 脾为己土属阴 胃为戊土属阳 阳要下降 阴要上承 在胃气 下降的同时 胆气也随着下降 胆汁下入十二指肠随胃物下 行 顺应 胆随胃降 之说 胃有病了 就是因胃气不下行 不 下行就会上逆 胆汁会反流 这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胃气和 胆气的下降 是从右边下行的 人体的属右边下行的腑脏有 病 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气机下行遇到了问题 脾土左升 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 胃气右降 肺气 胆气和心 火随着下降 这是一个左边升 右边降的气机运转模式 脾 胃一阴一阳在中 是中心的轴 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轴来转 的 再依据五行生 克 乘 侮原理 及五脏呈五色的的 诊疗观 以有诸内必行诸外为导向 就能用观望形体 五官面色 嗅 闻 问 听 切按体脉 经络辨病 再加上此气机运转理论 很容易找着原因 把一切病都归到运转失常 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运转失灵 这时就可砭 可针 可灸 可药来调畅气机 让它们恢复上下 运行 这样人体就能恢复健康 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 气机升降的基本形式是阴升 阳降 阴出 阳入 并为以中土 为枢轴 火 金 水 木为轮周的协调运转所体现 人体生理 和病理状态 是气机升降正常和异常的反映 因此 对 伤寒 论 六经病的病机就可用这一理论为指导加以探讨 1 太阳 病是营卫出入之机的失调 太阳病主要指表证 周学海在 读医随笔 中说 外应皮毛 协营卫而主一身之表者 为太阳膀胱之气 因此 首先应明了 营卫出入之机 营在脉中为阴 卫在脉外为阳 营卫要协调 应当营出而卫入 如果营在内而不出 卫在外而不入 就是 营卫不和 从而导致太阳病 太阳中风 是病人外感风寒之邪而以风邪为主 风性主散 卫气外趋 不能固守营阴 营阴从卫气疏漏之处外泄 故发 热恶风而必汗出 太阳伤寒 是病人外感风寒之邪而以寒邪 为主 寒主收引 营卫之气郁闭 卫气不得内入 营阴不得外 达 故发热恶寒而必无汗 上述二证皆当调和营卫 对营卫相离因卫气外趋者 当引卫 入营 以桂枝汤治疗 对营卫相离因营卫郁闭者 当发表散 寒 以麻黄汤治疗 至于对 病人藏无他病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为何仍要 发汗 并 先其时发汗 乃因本证卫气并非总浮于外 而是时 或外浮 故时或自汗出 但此时是营阴从卫气疏漏处外泄 故虽汗出 营卫仍不相合 必借助药力 复发其汗 使营阴泛 达于卫 阳得阴恋而能入 卫气即不再外浮 其 先其时发汗 即选择未汗出时服药发汗 无非因此时营卫相距较近 营阴 外达与卫气相合更为捷便而已 如此则药效易得 且汗出亦 不会过多 徐灵胎所说 自汗乃营卫相离 发汗使营卫相合 之理 即在于此 2 阳明病是阳土之气的不降 胃家实 是阳明病的病机 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 故 胃家实 即胃气因实邪阻滞而不降 胃为阳土 其气不降 多呈阳热 之气亢而向上 向外之象 如胃热弥漫于阳明之经 充斥于 表里内外 见高热 烦渴 大汗出 脉洪大等症 为阳明经证 如燥热相结 成燥屎阻结于胃肠 府气不降 见潮热 不大便 谵语 小便数 腹胀满 绕脐痛 脉沉实等症 为阳明府证 不论经证 府证 皆属阳土之气不降 阳明篇中最发人深思 者 是 脾约 一证 原文为为 趺阳脉浮而涩 浮则胃气强 涩则小便数 浮涩相搏 大便则硬 其脾为约 麻子仁丸主之 对此条诸家多以胃强脾弱 脾被约束为解 但说理不透 如 以气机升降理论解释 即豁然开朗 本证发于太阳病发汗 泻下 利小便后 亡津液 胃中干燥 虽有胃肠燥热 但毕竟 以胃阴虚为主 阳土之气无阴液携恋而不能降 故大便硬 由此又引起了阴土之气的不升 素问 六微旨大论 说 无不 出入 无不升降 四者之有 而贵常守 反常则灾害至矣 所谓 常守 即升降出入四者互为因果 恋守勿失 脾胃同 居中土 为气机升降的枢轴 当其旋转之时 如胃气不能从 右而降 则脾气亦不能从左而升 本证即因胃气不降而约束脾气不升 故称为 脾约 证 但病 本在胃 故列入阳明病 脾为胃行其津液 可将水谷精微上 输于肺 再布于全身 今脾气不升 则胃中水谷津液逕由小 肠偏渗膀胱 故小便数 津液亦不能还入胃中 故大便硬不得 缓解 津液偏渗亦使脾脏自身阴液亏乏 故趺阳脉既因胃气 不降而脉浮 复因脾气不升 脾阴不足而脉涩 胃气不降是 病态的亢奋 故曰 浮则胃气强 脾气不升而津液偏渗 故曰 涩则小便数 究其原因是胃强不降致脾弱不升 故曰 浮涩 相搏 大便则硬 其脾为约 可见 仲景在阳明篇论述脾约 是使读者体会脾胃在气机升降中的内在联系 3 少阳病是气机升降道路的不畅 周学海在 读医随笔 中说 通行内外 应腠理而主一身之半 表半里者 为少阳三焦之气 对少阳病 不应仅仅理解为胆病 更主要的是三焦病 金匮要略 说 腠者 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 为血气所注 理 者 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凡在内的脏器 在外的皮 肉 脉 筋 骨 其中组织间隙 皆三焦通会元真之处 而为少阳所主 故章虚谷说 凡表里之气莫不由三焦升降出入 三焦为气 水之通道 邪入少阳 气机升降道路壅塞 必须表现阴出阳 入与阴升阳降的失常 少阳病提纲是 少阳之为病 口苦 咽干 目眩也 此仅属少 阳相火上炎 不足以反映少阳病病机 应援引小柴胡汤证分 析 本证见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胁下痞硬 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 或不渴 身有微热 或咳 症状表现在周身表里 上下 既有胆病 亦有三焦病 往来寒热是自觉恶寒与发热 往复出现 腠理在皮肉营卫之间 邪阻三焦 入于腠理 外并 于表则恶寒发热 内并于里则但热不寒 出入于表里之间 故恶寒与发热往复出现 胸胁苦满 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渴 腹中痛 胁下痞硬 多属胆病 由胆木之气不舒 或木火上炎 或胆木犯胃所致 胸中烦而不呕 咳嗽 心下悸 小便不利 不渴 身有微热 则多属三焦气道不利 气水升降失调所致 因此 条文在论述少阳病病机时指出 血弱气尽 腠理开 邪 气因入 与正气相搏 把少阳统三焦而主腠理之理提示得一 清二楚 4 太阴病是阴土之气的不升 就 伤寒论 而言 太阴病以 脾家 即脾脏的病变为主 太阴 病提纲云 太阴之为病 腹满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时腹 自痛 若下之 必胸下结硬 其中最重要的症状是自利 自利 益甚 是言腹满而吐 食不下等一系列症状 每随下利之甚而 愈如严重 足见下利是左右太阴病全局 决定病情发展变化 的关键 所以 条文重申 自利不渴者 属太阴 以其脏有寒 故也 由此推知 即使腹满而吐 食不下 但无自利一症 则 是否属太阴虚寒证尚应斟酌 就临床所见 腹满而吐 食不下 有属脾与属胃的不同 如阳 明府实怔就有这类症状 两者除从这类症状的自身特点加以 区别外 就是以是否兼见下利 并伴随下利而加重为辨证要 点 此因脾为阴土 其气当升 脾气不升 则清气下陷 故 素 问 阴阳应象大论 说 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 脾胃同居中土 为气机升降的枢轴 脾土之气不从左升 则胃土之气亦不从 右降 其理与胃土之气不降而后脾土之气不升相同 所以 太阴虚寒下利多伴腹满而吐 食不下的胃气不降之症 素 问 阴阳应象大论 所谓 浊气在上 则生 胀 即指胃气不降 灵枢 阴阳清浊 篇说 阴清而阳浊 胃为阳土 阳土之气不 降 故曰浊气在上 不过 太阴病的胃浊不降与阳明自病者有标本的不同 太阴 虚寒证是清气不升为本 浊气不降为标 故腹满可时减 得温 熨阳气暂通则减 虽吐 却非食已即吐 虽食不下 亦只是食 欲不振 而非不能纳谷 此外 腹痛亦必时轻时重 时发时止 得按痛减 而非痛无休止 得揉按更甚 可见 此证的关键不 在主纳食之胃 而在主运化之脾 故条文说 当温之 宜服四 逆辈 显然 四逆辈概括了一切温运脾阳 升清以降浊的方剂 5 少阴病是水火升降的失常 心属火 肾属水 水升火降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根本 少 阴病就是心肾水火升降的失常 其原因虽因水中之水火与火 中之水火的偏盛偏衰 但本质上无非火衰与水衰两方面 其 水盛或火盛是在火衰或水衰的基础上继发 故少阴病不外阳 虚寒化证与阴虚热化证两种类型 少阴寒化证 是由心肾阳衰 特别是肾阳衰微所致 下焦虚有 寒 不能制水 是其基本病机 肾阳衰微 不能蒸腾肾水以达 于上 达于外 则在下出现下利 小便色白 在上出现口渴 故曰 虚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 少阴病形悉具 失此不 治 在下阻凝不化 在上 在外阴液更为缺乏 则在上 在外 的阳气由于失去阴液的携恋而不能下 不能入 反而上浮 外越 形成戴阳证 格阳证 在上的脏器有心 肺 胃 心阳不降则烦 肺阳不降则咽痛 胃阳不降则干呕 上部的阳气不得降于下 甚则 面色赤 肌 表的阳气不得入于内 则发热 汗出 甚则 身反不恶寒 治 此当从本治 壮阳气 蒸津液为主 故皆以生附子 干姜为主 药 轻证用四逆汤 格阳重证 方用通脉四逆汤 重用生附子 干姜 并用炙甘草从中焦化生营血 则血脉可通 且脾为营 之本 补脾生营 则在表的卫阳得营阴之恋而内入 反不恶 寒的格阳证即愈 戴阳重证 方用白通汤 以葱白与生附子 干姜为伍 葱白色白而味甚辛烈 有辛润肾燥 开腠理 致津 液 通气之功 即先引津液上达 则在上的阳气自能得恋而 下降 与肾气相交通 面色赤的戴阳证即愈 少阴热化证 是由肾水亏虚 不能上济心火 且心血不足 不 能携恋心火下行所致 心火上炎 神不守舍 阳不入阴 故 心中烦 不得卧 治此当补肾水 养心血为主 佐清心降火 之品 方用黄连阿胶汤 方中阿胶 白芍补阴养血 黄芩 黄 连清心降火 更有鸡子黄滋养阴血 从中焦斡旋 发挥媒介 作用 于是水升火降 诸症即愈 6 厥阴病是气血升降的逆乱 厥阴病有寒证 热证 特别是有寒热错杂证 探讨这些证候 产生的原因 是 伤寒论 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厥阴寒热错杂证 是在少阴虚寒证阳虚阴亦亏的基础上产生 的 造成阴亏的原因有二 一是少阴阳衰 不能蒸化阴液 无 阳则阴无以生 二是下利日久 阴液丧失过甚 少阴篇在论述 虚寒证时多次强调指出 下利止而头眩 时时自冒 吐已下 断 汗出而厥 四肢拘急不解 利止脉不出 数更衣 反少 以及 利止亡血也 等一类阳损及阴 阳亡阴亦竭的症状 即 为以后论述厥阴寒热错杂证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因阳虚必导致下寒 阴亏则导致上热 病至厥阴 虽相火不 足 足则能御阴邪 不致发病 但阴尽却又有阳复之机 相 火即可乘势得以伸张 因而又急需肾水上济以滋柔 恰在此 时 肾阴严重亏虚 即肝血亦因肾阴亏虚而生化不足 从而 造成阴不恋阳 水不济火 水不涵木 相火独亢 冲逆向上的 局面 相火是厥阴气火 气为阳 血为阴 气火应降而反上逆 阴血应升而不上荣 故亦属阴不升而阳不降的气机逆乱 本证下寒是本 阴血不足所致上热是由阳气虚衰继发而来 因而是标 治病求本 故应以温下寒为主 但阴液不足 单温 下寒又恐更耗阴血 故应补阴 滋阴 坚阴 此时标热不除 又会下吸肾水 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法规与技术标准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试题(附答案)
- 安丘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2017年1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深圳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2025 年小升初沧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苏教版)
- 中山市高二年级2025-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模拟试卷(六)
- 社区网格化课件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简报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及演练
- 市政工程方案设计
- 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 课件全套 殷兴东 第1-8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赔偿
- 高中新班主任培训
- 新媒体运营与推广-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
- 中式烹调技艺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陕西华山的险峻之旅
- 苏教版分式章起始课-展示课件
- 《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一讲
- OBE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反向思路初探
- GB 24541-2022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