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3.4册)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3.4册)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3.4册)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3.4册)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3.4册)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八單元第八單元 閱讀練習閱讀練習 一 給下列片段加上標點符號 一 給下列片段加上標點符號 1 郅都河東大陽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時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于朝嘗從入上林賈姬在廁野彘入廁 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賈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姬等邪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 后何上還彘也不傷賈姬太后聞之賜都金百斤上亦賜金百斤由此重都 濟南瞯氏宗人三百餘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於是景帝拜都為濟南守至則誅瞯氏首惡余皆股栗居歲餘郡 中不拾遺旁十餘郡守畏都入太府都為人勇有氣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常稱曰已背親而 出身固當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矣都遷為中尉丞相條侯至貴居也而都揖丞相是時民朴畏罪自重而 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鷹 漢書 酷吏傳 郅都傳 2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火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 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息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 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 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至今匣藏遊人到則發視王無咎為之傳甚詳 沈括 夢 溪筆談卷二十 隕星 二 給下列文章加上標點符號 並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二 給下列文章加上標點符號 並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 魯朱家者與高祖同時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所藏活豪士以百數其餘庸人不可勝言然終不伐其 能歆其德諸所嘗施唯恐見之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家無餘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專趨人之急 甚己之私既陰脫季布將軍之阸及布尊貴終身不復見也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 史記 遊俠列傳 2 王莽軍 旌旗輜重千里不絕 光武將數千兵徼之于陽關 1諸將見尋邑2兵盛反走馳入昆陽皆惶 怖憂念妻孥欲散歸諸城光武議曰今兵穀既少而外寇彊大並力禦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且宛城 未拔不能相救昆陽即破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諸將怒曰劉將軍 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會侯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陣數百里不見其後諸將遽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光 武復為圖畫成敗諸將憂迫皆曰諾時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留守夜 自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于外收兵時莽軍到城下者且十萬光武幾不得出 既至郾定陵 3悉發主營兵而諸將貪惜財貨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敵珍珤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 領無餘何財物之有衆乃從嚴尤 4說王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者在宛亟進大兵彼必奔走宛敗昆陽自 服矣邑曰吾昔以虎牙將軍圍翟義 5坐不生得以見責讓今將百萬之衆遇城而不能下何謂邪遂圍之數十 重列營百數雲車十餘丈瞰臨城中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百里 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意氣 甚逸 後漢書 光武本紀上 1 陽關 集鎮名 在今河南禹縣西北 2 尋 邑 王尋 王邑 分別在王莽手下任大司徒 大司空 3 郾 定陵 均為漢代地名 郾 即今河南偃城縣 定陵 在今河南舞陽縣北 4 嚴尤 在王莽手 下任納言將軍 5 翟義 曾起兵反莽 自號柱天大將軍 3 歌者不期於利聲而貴在中節論者不期於麗辭而務在事實善聲而不知轉未可謂能歌也善言而不知變 未可謂能說也持規而非矩執准而非繩通一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以所不睹而不信人若蟬之不知雪堅拒 古文以應當世猶辰參之錯膠柱而調瑟固難合矣孔子所以不用於世而孟軻見賤于諸侯也 桓寬 鹽鐵 論 相刺 4 琴雖用桐然須多年木性都盡聲始發越余曾見唐初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勝指而其聲愈清又嘗見越人 陶道真蓄一張越琴傳云古冢中敗棺杉木也聲極勁挺吳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徽碧紋石為軫制度音韻皆臻 妙腹有李陽冰篆數十字其略云南溟島上得一木名伽陀羅紋如銀屑其堅如石命工斫為此琴篆文甚古劲 2 琴材欲輕松脆滑謂之四善木堅如石可以制琴亦所未喻也 沈括 夢溪筆談卷五 琴材 三 注解下列加點詞語三 注解下列加點詞語 宋景公之時 熒惑守心 公懼 召子韋問之曰 熒惑在心 何也 子韋曰 熒惑 天罰也 心 宋分野也 惑當君 雖然 可移于宰相 公曰 宰相 所使治國家也 而移死焉 不祥 子韋曰 可移於民 公曰 民死 寡人將誰為 君 也 寧獨死耳 子韋曰 可移於歲 公曰 民饑 必死 為人君而欲殺其民以自活也 其誰以我為君者乎 是寡人命固盡也 子毋復 言 論衡 變虛篇 常用詞 八 練習常用詞 八 練習 一 閱讀常用詞 八 一 閱讀常用詞 八 並查閱有關工具書 解釋下列各加點詞 並查閱有關工具書 解釋下列各加點詞 1 養備而動時 則天不能病 荀子 天論 2 楚之有直躬 其父竊羊而謁之吏 韓非子 五蠹 3 陳王令魏人周市北循魏地 史記 陳涉世家 4 彌子瑕母病 人間往夜告彌子 彌子矯駕君車以出 韓非子 說難 5 上免官 遣歸故鄉 漢書 孔光傳 6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陶潛 桃花源記 7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范仲淹 岳陽樓記 8 鐵騎突出刀槍鳴 白居易 琵琶行 9 弼笑曰 君等伏也未也 宋濂 秦士錄 10 鑿城數十穴 夜縱牛 壯士五千人隨其後 史記 田單列傳 11 窮餓無聊 追購又急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 12 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詬 屈原 離騷 13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 按誅五人 張溥 五人墓碑記 14 擢賈之發以贖賈之罪 尚未足 史記 樊雎蔡澤列傳 15 據九鼎 按圖籍 挾天子以令天下 戰國策 秦策 16 天生烝民而樹之君 資治通鑒 淝水之戰 17 相如奉璧奏秦王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18 手持文書口稱敕 白居易 賣炭翁 19 捐余袂兮江中 楚辭 九歌 湘夫人 20 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 項燕 史記 陳涉世家 21 無奪農時 荀子 富國 22 降者八百餘人 吾詐而同日殺之 至今大恨獨此耳 史記 李將軍列傳 23 因釋其耒守株 冀復得兔 韓非子 五蠹 24 夫古之讓天子者 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 故傳天下而不足多也 韓非子 五蠹 25 老病篤 請免 史記 萬石君列傳 26 治國者貴民壹 商君書 壹言 27 秦始皇惜其善擊築 稍益進之 史記 刺客列傳 28 趙王所為 客輒以報臣 臣以此知之 史記 信陵君列傳 29 田橫 齊之壯士耳 猶守義不辱 資治通鑒 赤壁之戰 30 國人皆咎公 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 31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終莫敢直諫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32 昔魯穆公之時 公儀為相 子思 子原為之卿 然北削于齊 以泗為境 南畏楚人 西賓秦國 3 鹽鐵論 相刺 33 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 意甚慍怒而就部 史記 李將軍列傳 34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戲為六絕句 35 削株掘根 無與禍鄰 戰國策 秦策一 36 梗陽人有獄 魏戊不能斷 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 37 詣闕上書 書久不報 漢書 朱買臣傳 38 楚有祠者 賜其舍人巵酒 戰國策 齊策 39 武安由此滋驕 治宅甲諸第 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 40 侯生乃屏人間語 史記 信陵君列傳 41 及楚擊秦 諸將皆從壁上觀 史記 項羽本紀 42 與之兩矢 使射呂錡 中項伏弢 左傳 成公十六年 43 故聖人以身體之 淮南子 氾論訓 44 犬兔俱罷 各死其處 戰國策 齊策 45 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 商君書 定分 46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史記 信陵君列傳 47 大將軍亦陰受上誡 史記 李將軍列傳 48 瑞穰穰兮委如山 揚雄 甘泉賦 49 敘國家之興衰 著生民之休戚 資治通鑒 魏紀 二 閱讀常用詞 八 二 閱讀常用詞 八 並查閱有關工具書 解釋下列各組詞 並查閱有關工具書 解釋下列各組詞 1 1 置 置 1 項王受璧置之坐上 史記 項羽本紀 2 於是公子乃置酒 大會賓客 史記 信陵君列傳 3 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 置楚軍中 史記 項羽本紀 4 欲置長 無適用 乃請陳嬰 同上 5 置法而不變 使民安其法也 管子 任法 6 湯見祝網者置四面 呂氏春秋 異用 7 鄭人有且置履者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8 亞父受玉斗 置之地 拔劍撞而破之 史記 項羽本紀 9 高帝曰 置之 乃釋通之罪 史記 淮陰侯列傳 2 2 將 將 1 勤心養公姥 好自相扶將 孔雀東南飛 2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李白 將進酒 3 布稱疾不往 使將將數千人行 史記 項羽本紀 4 項燕為楚將 史記 陳涉世家 5 當舜之時 有苗不服 禹將伐之 韓非子 五蠹 6 靜將鶴為伴 閑與雲相似 白居易 和裴侍中尚園靜興見示 7 人生受命於天乎 將受命於戶邪 史記 孟嘗君列傳 8 將仲子兮 吾踰我裏 無折我樹杞 詩經 鄭風 將仲子 3 3 顧 顧 1 見兔而顧犬 未為晚也 戰國策 楚策四 2 君臣相顧盡沾衣 白居易 長恨歌 3 屈平 顧反 諫懷王曰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4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三國志 諸葛亮傳 4 5 子布 元表諸人 各顧妻子 資治通鑒 赤壁之戰 6 但欲求死 不復顧利害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 7 帝復笑曰 卿非刺客 顧說客耳 後漢書 馬援傳 8 顧吾念之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 徒以吾兩人在也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9 顧舟入海 奔行朝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 4 4 與 與 1 玉斗一雙 欲與亞父 史記 項羽本紀 2 齊人 終繼五國遷滅 何也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蘇洵 六國論 3 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 不敢與天下之事 史記 樊雎蔡澤列傳 4 仁陷於愚 故君子之所不與也 馬中錫 中山狼傳 5 告廣曰 胡虜易與耳 史記 李將軍列傳 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 史記 孫子列傳 6 此猶文軒之與敝轝也 墨子 公輸 7 甘羅見張唐曰 卿之功 孰與武安君 唐曰 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 戰國策 秦策 五 8 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 資治通鑒 赤壁之戰 9 吳王夫差棲越於會稽 勝齊于艾陵 遂與勾踐禽 死於幹隧 戰國策 秦策 10 尤與中秋看月為宜 柳宗元 鈷鉧潭記 11 于予與何誅 論語 公冶長 5 5 至 至 1 居無何 上至 又不得入 史記 絳侯周勃列傳 2 稍不如意 則鞭笞酷虐 至死弗恤 清溪文軌 方臘起義 3 及聽卿剖析 乃知社稷之至計也 資治通鑒 唐紀 4 語之至者 臣不敢載之於書 甚淺者又不足於聽也 史記 樊雎蔡澤列傳 5 色愈恭 理愈至 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 6 寡助之至 親戚畔之 孟子 公孫醜下 7 至攘人犬彘雞豚者 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 墨子 非攻上 8 輒奮擊折人手足 至撞殺孕婦人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狀 6 6 止 止 1 前未到匈奴陳二裏所 止 史記 李將軍列傳 2 魏王恐 使人止晉鄙 留軍壁鄴 史記 信陵君列傳 3 魏安厘王使將軍晉鄙救趙 畏秦 至於蕩陰 不進 戰國策 趙策 三年 有鵩鳥飛入一舍 止於坐隅 賈誼 鵩鳥賦 4 秦兵遂退 不可復止 資治通鑒 淝水之戰 5 止文殊院 徐宏祖 游黃山日記 6 問其價 曰 止四百 餘憐而售之 柳宗元 鈷鉧潭西小丘記 7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詩經 小雅 車舝 7 7 略 略 1 王與之武公之略 自虎牢以東 左傳 莊公二十一年 2 融馳騎略陳 欲以師退者 馬倒 為晉兵所殺 秦兵遂潰 資治通鑒 淝水之戰 3 定陶未下 去 西略地至雝丘 史記 項羽本紀 4 其舟船 器械 水步軍資 一時略盡 資治通鑒 魏紀 5 是時漢邊郡李廣 程不識皆為名將 然匈奴畏李廣之略 史記 李將軍列傳 6 吾子欲復文 武之略 而不正其德 將如之何 左傳 定公四年 5 7 我略其舊過 嘉其後善 資治通鑒 唐紀 8 今操芟夷大難 略已平矣 資治通鑒 赤壁之戰 9 加以一字太詳 減其一字太略 劉知幾 史通 敍事 10 三蜀略平 大王聽讒殺功臣可矣 資治通鑒 唐紀 11 客莆田徐生為予三致其種 種之 生且蕃 略無異彼土 徐光啟 甘藷疏序 8 8 要 要 1 暮 要脊痛 不得溺 至今不愈 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 2 馳平原 赴豐草 要狡獸 截輕禽 曹丕 自敍 3 張良出 要項伯 史記 項羽本紀 4 雖與府吏要 渠會永無緣 孔雀東南飛 5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 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非所以要譽于鄉党朋友也 孟子 公孫丑上 6 惟大辟無可要 然猶質其首 方苞 獄中雜記 7 晏含笑而贊之 可謂要言不煩也 三國志 管輅傳裴松之注引管輅別傳 8 凡先王之法 又要于時也 呂氏春秋 察今 9 又榮枯是一 何不先枯後榮 要先榮後枯 何也 範縝 神滅論 10 要在安國家 利人民 不苟繁文衆辭而已 鹽鐵論 相刺 三 參照常用詞 八 三 參照常用詞 八 舉例辨析下列各組詞 舉例辨析下列各組詞 1 拔 擢 2 怨 恨 通論 十九 練習 古代文化常識 一 古代文化常識 一 天文 曆法 樂律天文 曆法 樂律 一 填空一 填空 1 根據現有可信的史料來看 殷商時代的甲骨刻辭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 月食的記載 例如 尚書 詩經 春秋 左傳 國語 爾雅 等 書有許多關於星宿的敍述和豐富的天象記錄 史記 有 漢書 有 可以說 遠 在漢代我國的天文知識就已經相當豐富了 2 七政 或稱 七曜 指 和 五緯 是古人實際觀測到的 五個行星 3 古人經過長期的觀測 選擇了黃道赤道 天球赤道 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 座標 稱為 它們分別是 四象星宿名稱 東方蒼龍 北方玄武 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 四象 即指 4 古代對星空的分區 除二十八宿外 還有所謂三垣 即 古人 為了說明日月五星的運行和節氣的變換 把黃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分為 6 等十二等分 叫做 5 北斗是由 七星組成的 古人 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斗的形狀 北斗七星屬於大熊座 古人很重視北斗 因為可 以利用它來 6 史記 天官書 說 天則有列宿 地則有州域 春秋戰國時代 人們根據地上的區域來劃分 天上的星宿 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 使它們相互對應 說某星是某國的分星 某某 星宿是某某州國的 這種看法 便是所謂 的觀念 請填出星宿所分配的 列國 各州的名稱 宿國州宿國州 角亢斗 氐牛 房心女 尾箕虛危 室壁觜參 奎婁井鬼 胃柳星張 昴畢翼軫 7 陰曆是 陽曆是 我國古代的曆法不是純陰曆 而是陰陽合曆 8 說文 說 五年再閏 指的是 殷周時代置閏尚無定制 閏月一般放在 稱為 十三月 有時 故有 十四月 9 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 把一年分為 二十四個節氣 以反映四季 氣溫 降雨 物候等方面的變化 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 掌握農時季節的經驗總結 對農業生產的發展貢獻很大 10 三正 是指 11 五音 五聲 是 加上 稱為 七音 十二律 分為 兩類 奇數六律為 叫做 它指 偶數六律為 叫做 它指 合稱為 古書上所謂的 六律 通常是包舉 各六的十二律說的 12 以 五音 配 十二律 成為調式 例如 以 宮 為音階起點的是 意思是以 宮 作為樂 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於核心地位的主音 用黃鐘所定的宮音 黃鐘為宮 比用大呂所定的宮音 大 呂為宮 要低 前者叫做 後者叫做 13 唐燕樂用二十八宮調 南宋詞曲音樂只用七宮十二調 元北曲只用六宮十一調 明清以來南曲只 用五宮八調 常用的通稱為 九宮 即五宮 四調 14 尚書 舜典 說 八音克諧 周禮 春官 大司樂 說 文之以五聲 播之以八音 八音 是指上古的 即 7 15 古人把 五音 和相配 閱讀古代作品是應予留 心 二 推斷下列句中干支紀日的夏曆日期 用干支表或其他方法 日期寫在括弧內 1 冬十二月 丙子朔 晉滅虢 左傳 僖公五年 2 夏五月 癸丑 衛侯朔卒 六月 辛未朔 日有食之 鼓用牲於社 春秋 經 莊公二十五年 3 春 王正月 壬寅朔 二師圍郊 癸卯 郊鄩潰 丁未 晉師在平陰 王 師在澤邑 王使告間 庚戌 還 左傳 昭公二十三年 三 利用陳垣的 二十史朔閏表 或薛仲三等的 兩千年中西曆對照表 查檢下列句中夏曆和陽曆 的日期 寫作括弧內 1 地皇四年 二月辛巳 設壇于淯水上沙中 陳兵大會 後漢書 劉玄劉盆子列傳 2 淳化五年 二月甲申朔 上始聞成都陷 甲辰 命正為六宅使 宋初低級 將領名稱 劍州刺吏 楊仲良 皇朝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四 利用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中國歷史紀年表 等 查找下列句中西曆的年份 寫在括弧內 1 文公元年 冬十月 楚世子商臣 以宮甲圍成王 王請食熊蹯而死 弗聽 丁未 王 縊 諡之曰 靈 不瞑 曰 成 乃瞑 左傳 文公元年 2 十二年 夏四月甲辰 帝崩于長樂宮 五月丙寅 葬長陵 已下 皇太子群臣皆 反至太上皇廟 群臣曰 帝起細微 撥亂世反之正 平定天下 為漢太祖 功最高 上尊號曰高 皇帝 漢書 高帝紀 3 陽嘉元年 復造候風地動儀 年六十二 永和四年 卒 後漢書 張衡傳 另請推算張衡的生年 4 陶潛詩 庚戌 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 五 利用歲陽 歲陰表和年表等 並查找有關曆表 給下列句中太歲紀年法加注中西曆的年份 寫 在括弧內 1 粵在永元困頓 即困敦 之年 孟陬之月 朔日甲申 許慎 說文解字敘 2 司馬光 資治通鑒 卷一百七十六 隋紀 十下注 高祖文皇帝開皇 起屠維作噩 盡重光大淵獻 凡三年 3 顧炎武 元旦 詩紀年是 屠維赤奮若 4 魯迅 祭書神文 的紀年是 上章困頓 可利用紫金山天文臺編 二百年 1821 2020 曆表 六 閱讀舊注 解釋下列文字中的天象 加 者 八月甲午 晉侯圍上陽 問于卜偃曰 吾其濟乎 對曰 克之 公曰 何時 對曰 童謠雲 丙之晨 龍尾伏辰 袀服振振 取虢之旂 鶉之賁賁 天策焞焞 火中成軍 虢公其 奔 其九月 十月之交乎 丙子旦 日在尾 月在策 焞火中 必是時也 冬十二月丙子 朔 晉滅虢 虢公丑奔京師 師還 館于虞 遂襲虞 滅之 左傳 僖公五年 通論 二十 古代文化常識 二 通論 二十 古代文化常識 二 地理 職官 科舉地理 職官 科舉 一 填空一 填空 1 禹平天下 分天下為九州 尚書 禹貢 所說的 九州 指 2 郡是行政區域 秦始皇二十六年 西元前 221 年 完成統一 分天下為 郡 秦末增至 郡 8 漢代諸侯王的封域稱為 也是行政區 3 唐代的道是監察區 唐太宗貞觀元年 西元 627 年 分全國為 道 當時的福建屬 道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 西元 733 年 增至 道 4 宋代的路最初是 最初全國定為 路 5 省 本來是 的名稱 代以中書省為中央政府 又在路之上分設行中書省 簡稱 行省 明代改為 6 軍 是 代的行政區域 一個軍等於一個州或府 直轄於 縣 是行政區域 秦漢的縣屬於 後代的縣屬於 或 7 中國古代地理名著 除 尚書 禹貢 外 還有班固的 北魏酈道元的 唐玄奘的 明徐宏祖的 等 8 戰國時代 各國國君之下分設 分掌 二柄 秦代的中央官制 皇帝之下設 和 西漢末的三公指 宋代 的正相稱為 副相稱為 9 秦漢時中央行政長官 稱為 九卿 即 10 隋代的六部為 11 歷代監察官的首長 或稱為 或稱為 12 秦代一級政區是郡 行政長官稱為 漢代改為 宋代派中央官員出掌州政 則稱為 簡稱 明清沿用之 元代則稱為州尹 13 漢代的品階以 作為官位高低的標誌 唐代繼承曹魏時職官分為九品 又分 自正四品起 每品又分上下二 共 級 正一品不設 實為二十九階 14 漢代選拔統治人才 實行 制度 魏晉南北朝實行 制 也叫九品官人法 開科取 士 創立科舉制度 則始於 15 明清科舉制度 先要參加童試 參加童試的人稱為 或 錄取 入學 後稱為 又稱為 俗稱秀才 正是科舉考試分為三級 1 2 3 各種考試主要是考 和 等 二 杜甫二 杜甫 月夜月夜 詩詩云云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請查閱有關工具書 指出唐代的鄜州屬於請查閱有關工具書 指出唐代的鄜州屬於 道道 府 州 府 州 其治所即現在的 其治所即現在的 省省 縣 縣 說明 要注明材料來源 書名 卷次 說明 要注明材料來源 書名 卷次 頁碼 出版者 頁碼 出版者 三 注釋下列加三 注釋下列加 的詞語的詞語 初平元年春正月 後將軍袁術 冀州牧韓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兗州刺史劉岱 河內太守王匡 渤海 太守袁紹 陳留太守張邈 東郡太守橋瑁 山陽太守袁遺 濟北相鮑信 同時俱起兵 衆各數萬 推紹為盟主 太祖行奮武將軍 三國志 魏志 武帝紀 單元測試題單元測試題 一 填空題一 填空題 1 潁水清 灌氏寧 潁水濁 灌氏族 清 寧押韻 屬部 濁 族押韻 屬部 2 詩經 豳風 七月 中的 蠶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 月 用的是 曆 一之日 二之日 三之日 四之日 用的是 曆 3 金木水火土五星是 星 金星古曰 又叫 木星古名 逕稱為 9 年繞天一周 古人據以紀年 水星一名 火星古名 土星古名 或 詩經 小 雅 大東 說 東有啟明 西有長庚 指的是 星 4 古人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是以黃道赤道附近的恒星二十八個星宿 稱為二十八宿 為座標的 畢 心 昴屬於二十八宿 古書中說 月離于畢 熒惑守心 太白食昴 是說 5 二十八宿中的參宿居於西 心宿 又叫辰或商 居於東 出沒兩不相見 後世把親朋 比 喻為參辰或參商 杜甫詩 人生 動如參與商 又把兄弟 比喻為參辰或參 商 6 北斗的北極星是 的標誌 古人根據 時斗柄所指的方向確定季節 斗柄指東 天下皆 斗柄指南 天下皆 斗柄指西 天下皆 斗柄指北 天下皆 7 古人根據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規律 把周歲 3651 4日平分為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等二十四個節氣 以反映 等方面的變化 二十四 節氣又細分為節氣和中氣兩種 如 是正月節 是正月中 節氣和中氣是 8 古人很重視置閏 但如何適當安插閏月 直到二十四節氣細分為節氣和中氣之後才 由 於一個節氣加一個中氣差不多是三十天 大於一個 月 所以每月的節氣和中氣總要比上月推遲 一兩天 推遲到某月只有節氣沒有 後來就以這個月份置閏 所以古人說 閏月無 9 夏殷周三代紀時的 制度不同 有所謂夏曆 殷曆 周曆 三者主要區別在於歲首的月建 不同 周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 之月 即夏曆 月 為歲首 殷曆以建 之月 即 夏曆的 月 為歲首 夏曆以建 之月 即後世通稱的陰曆 月 為歲首 周曆比殷曆 早 個月 比夏曆早 個月 由於三正歲首的月建不同 也隨之而異 10 我國傳統的紀年法有王公名號紀年法 帝王 紀年法 紀年法 星歲紀年法 星歲紀 年法又分為 紀年法和 紀年法兩種 二 選擇題二 選擇題 一 單項選擇 一 單項選擇 1 下列四組漢字中 均為形聲字的一組是 A 留遣守敗 B 勝延裁捐 C 伏抑詳恨 D 突詐寐壯 2 下列四組漢字中 均為會意字的一組是 A 乳多略與 B 置斷委咎 C 休男意畫 D 奪至要祠 3 下列句中加點字同括弧內的字屬於古今字關係的是 A 灌夫用一時決筴 策 而名顯 B 是以九家之說 蠭 蜂 出並作 C 望掖庭令敢泄言 要 腰 斬 D 祀已 與從官飲啗 啖 E 光出 都肄郎 羽林道上稱 蹕 4 下列句中加點字同括弧內的字屬於通假關係的是 A 乃有蜚 飛 語 為惡言聞上 B 而桀 安數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 亦慙 慚 C 魏其大媿 愧 D 吟 噤 而不言 不如瘖聾之指麾也 5 下列句中 效 有致 呈獻義的句子是 A 顧恐臣計未必足用 願效愚忠 B 上之不能納忠效信 C 諸將效首虜 休 畢賀 D 臣願披腹心 輸肝膽 效愚計 6 下列句中 臨 有 哭 用於哭奠死者 義的句子是 A 光薨 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 B 臨其穴 惴惴其慄 C 朝暮臨 令從官更持節從 D 請語魏其侯帳具 將軍旦日蚤臨 7 下列句中 下 有 降 降服 義的句子是 A 高者抑之 下者舉之 B 燕齊相持而不下 則漢項之權未有所分也 10 C 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 D 稠人廣衆 薦寵下被 8 下列句中 壁 有 營壘 義的句子是 A 家居徒四壁立 B 及其擊秦 諸將皆從壁上觀 C 其山絕壁千尋 D 林曆山四面壁立 高數十丈 9 干 的本義是 A 盾牌 B 防衛 捍衛 C 犯 冒犯 D 追求 求取 E 岸 10 字 的本義是 A 生子 B 撫育 撫養 C 文字 D 表字 11 乳 的本義是 A 乳房 B 乳汁 C 生子 生殖 D 初生的 12 論積貯疏 古之治天下 至纖至悉也 這 至 的意思是 極 最 用的是 至 的 A 本義 B 近引伸義 C 遠引伸義 D 假借義 13 機 的後起義是 A 發動弩的機關 B 機巧 C 事先可以預見的跡象 D 織布的機 14 狡兔死 良狗烹 高鳥盡 良弓藏 敵國破 謀臣亡 烹 藏 亡 古音在 A 蒸部 B 陽部 C 耕部 D 冬部 15 下列不是同義詞的一組是 A 逢 遇 遭 B 敗 負 C 拔 擢 D 購 買 E 詐 偽 二 多項選擇 二 多項選擇 1 下列各字屬於形聲字的有 A 拔 B 寤 C 罷 D 断 E 烝 2 下列詞語中 屬連綿字的有 A 狐疑 B 容與 C 跼躅 D 旁午 E 須臾 3 下列句中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的有 A 親党連體 根據朝廷 B 群臣後應者 臣請劍斬之 C 異姓並起 英俊烏集 D 天下之士雲合霧集 E 因民之欲 西向為百姓請命 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 4 下列句中 內 讀 n i 有 納 義的句子是 A 魏其必內愧 杜門齰舌自殺 B 有皇太后詔 毋內昌邑群衆 C 公主內行不修 近幸河 間丁外人 D 距關 毋內諸侯 秦地可盡王也 E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 5 下列句中 已 作動詞用的句子是 A 上虛己斂容 禮下之已甚 B 已 魏其侯為壽 獨故人避席耳 余半膝席 C 風雨如晦 雞鳴不已 D 夫不喜文學 好任俠 已然諾 E 祀已 與從官飲啗 6 下列句中 望 有 怨 義的句子是 A 武安富貴而好權 杯酒責望 陷彼兩賢 B 人持一赤幟 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 C 望長楸 而太息兮 D 丞相嘗使籍福請魏其城南田 魏其大望 E 百姓罷極怨望 容容無所倚 7 下列句中 案 有 查辦 義的句子是 A 雖案前事 遣吏分曹逐捕灌氏支屬 B 灌夫家在穎川 橫甚 民苦之 請案 C 籍福起為 壽 案灌夫頭令謝 D 書奏上 而案尚書 大行無遺詔 E 案齊之故 有膠泗之地 8 下列句中 俱 作動詞意為 同行 的句子是 A 賓客居間 遂止 俱解 B 魏其侯過灌夫 欲與俱 C 吳楚反時 夫以千人與父俱 D 漢王遣張耳與信俱 E 軍法 父子俱從軍 有死事 得與喪歸 9 下列句中 坐 有 因 犯的罪 義的句子是 A 坐法當斬 B 劾灌夫罵坐不敬 C 坐其兄蓋侯南鄉 D 丞相昌 御史大夫青翟坐喪失 11 不辦 免 E 武安坐衣襜褕入宮 不敬 10 下列句中用有通假字 請用著重號標出 的句子是 A 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風上 B 武安者 貌侵 生甚貴 C 弟舉兵 吾從此助公 D 吾其可鄉利倍義乎 E 光甚誼之 三 釋詞題三 釋詞題 一 解釋下列句中下加點詞 一 解釋下列句中下加點詞 1 王素慢 無禮 2 軍皆殊死戰 3 今井陘之道 車不得方軌 騎不得成列 4 今酈生一士 伏軾掉三寸之舌 下齊七十餘城 5 且漢王不可必 身居項王掌中數矣 6 願為假王便 7 君除吏已盡未 8 武安 怒曰 與長孺共一老禿翁 何為首鼠兩端 9 藝文志諸子略 10 光 下殿門 止進有常處 郎 僕射竊識視之 不失尺寸 二 說明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性 二 說明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性 意義意義或語法作用或語法作用 1 何聞信亡 不及以聞 2 蒯通說不聽 已詳狂為巫 3 此在兵法 顧諸君不察耳 4 夫人深親信我 我倍之不祥 雖死不易 5 願取吳王若將軍頭 以報父之仇 6 夫創少瘳 又復請將軍曰 7 任光為郎 稍遷諸曹郎中 8 帝年八歲 政事壹決於光 9 初輔幼主 政自己出 天下想聞其風采 10 丞相特前戲許灌夫 殊無意往 四 句子今譯題四 句子今譯題 1 吾必有以重報母 2 信度何等已數言上 上不我用 即亡 3 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 4 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 何所不散 5 大丈夫定諸侯 即為真王耳 何以假為 6 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 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 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其可鄉利倍義乎 7 大夫種 范蠡存亡越 霸諸侯 立功成名而後身死亡 8 太后豈以為臣有愛不相魏其 9 儒家 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宗師仲尼 10 霍 光與左將軍桀結婚相親 五 簡答題五 簡答題 1 秦之綱絕而維馳 山東大擾 這 綱 維 是什麼意思 在句中的用法如何 2 太后除竇嬰門籍 不得入朝請 這 朝請 是什麼意思 12 3 上笑曰 多多益善 何為為我禽 這兩個 為 字的詞性和用法有何不同 4 相君之面 不過封侯 相君之背 貴乃不可言 背夏浦而西思兮 哀故都之日遠 這兩句中 的兩個 背 字 其詞性和意義有何不同 5 下列句中 降 字的用法如何 A 漢兵二千里客居 齊城皆反之 其勢無所得食 可無戰而降也 B 且夫救齊 不戰而降之 吾何功 13 14 第八單元答案第八單元答案 閱讀練習閱讀練習 一 1 郅都 河東大陽人也 以郎事文帝 景帝時 為中郎將 敢直諫 面折大臣于朝 嘗從入上林 賈姬在廁 野彘入廁 上目都 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賈姬 都伏上前曰 亡一姬 復一姬進 天下所少甯姬等邪 陛下縱自輕 奈宗廟太后何 上還 彘也不傷賈姬 太后聞之 賜都金百斤 上亦賜金百斤 由此重都 濟南瞯氏宗人三百餘家 豪猾 二千石莫能制 於是景帝拜都為濟南守 至則誅瞯氏首惡 余皆股 栗 居歲餘 郡中不拾遺 旁十餘郡守畏都入太府 都為人勇 有氣 公廉 不發私書 問遺無所 受 請寄無所聽 常稱曰 已背親而出 身固當奉職死節官下 終不顧妻子矣 都遷為中尉 丞 相條侯至貴居也 而都揖丞相 是時 民朴 畏罪自重 而都獨先嚴酷 致行法不避貴戚 列侯宗 室見都側目而視 號曰 蒼鷹 漢書 酷吏傳 郅都傳 2 治平元年 常州日禺時 天有大聲如雷 乃一火星 幾如月 見於東南 少時 而又震一聲 移 著西南 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 遠近皆見 火光赫然照天 許氏藩籬皆為所焚 是時火 息 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 極深 下視之 星在其中 熒熒然 良久漸暗 尚熱不可近 又久之 發其竅 深三尺餘 乃得一圓石 猶熱 其大如拳 一頭微銳 色如鐵 重亦如之 州守鄭伸得之 送潤州金山寺 至今匣藏 遊人到 則發視 王無咎為之傳甚詳 沈括 夢溪筆談卷二十 隕星 二 1 魯朱家者 與高祖同時 魯人皆以儒教 而朱家用俠聞 因行俠而出名 所藏活豪士以百數 其 餘庸人 普通人 不可勝 盡 言 然終不伐 誇耀 其能 歆 欣喜 引申為沾沾自喜 其德 諸所嘗施 唯恐見之 振 同 賑 救濟 人不贍 足夠 先從貧賤始 家無餘財 衣不完 完 好 采 色彩 這裏指衣服上的顏色 食不重味 吃飯沒有兩樣菜 乘不過軥牛 專趨人之急 甚己之私 勝過自己的私事 既陰脫季布將軍之阸 同 厄 困境 及布尊貴 終身不復見也 自關以東 莫不延 伸長 頸願 希望 交焉 史記 遊俠列傳 2 王莽軍 旌旗輜重 千里不絕 光武將數千兵 徼 中途阻擊 之于陽關 1 諸將見尋 邑2 兵盛 反走 掉過頭來逃跑 馳 使勁趕馬 入昆陽 皆惶怖 憂念妻孥 子女 欲散歸諸城 光武議曰 今兵穀既少 而外寇 域外敵人 彊 強 大 並力禦之 功庶 副词 也许 可立 如欲分散 勢無俱全 且宛城未拔 攻下來 不能相救 昆陽即 如果 破 一日之間 諸部亦滅 矣 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 反欲守妻子財物邪 諸將怒曰 劉將軍何敢如是 光武笑而起 會 副词 正好 侯騎 偵察敵情的騎兵 還 言大兵且至城北 軍陣數百里 不見其後 諸將遽 慌忙 相謂曰 更 再 請劉將軍計之 光武復為圖畫 筹划 成敗 諸將憂迫 憂愁而且著 急 皆曰 諾 時城中唯有八九千人 光武乃使成國上公王鳳 廷尉大將軍王常留守 夜自與 驃騎大將軍宗佻 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 出城南門 于外收兵 調集軍隊 時莽軍到城下者且 将近 十萬 光武幾 差一点 不得出 既至郾 定陵 3 悉 全部 發主營兵 而諸將貪惜財貨 欲分留守之 光武曰 今若破敵 珍珤 寶 萬倍 大功可成 如為所敗 被击败 首領無餘 脑袋剩不下 何財物之有 還有什麼財物 衆乃從 嚴尤 4說王邑曰 昆陽城小而堅 今 假號者 擅自称帝的人 在宛 亟 急速 進大兵 彼必奔走 宛敗 昆陽自服矣 邑曰 吾昔 以虎牙將軍 从前任虎牙将军 圍翟義 5 坐 因 不生得 活捉 以見 被 責讓 谴 今將 统率 百萬之衆 遇城而不能下 何謂邪 怎么说呢 遂圍之數十重 列營百數 雲車十餘 丈 瞰臨 从高处俯視 城中 旗幟蔽野 埃塵連天 鉦 古代軍用樂器 形似銅盤 鼓之聲聞數 百里 尋 邑自以為功在漏刻 片刻 意氣甚逸 安閑自在 後漢書 光武本紀上 3 歌者不期 要求 於利聲 響亮的聲音 而貴在中節 合乎節拍 論者不期於麗辭 而務 致 力 在事實 依據事實 善聲而不知轉 未可謂能歌也 善言而不知變 未可謂能說也 持規 畫 圓形的工具 而非矩 否定畫方形的工具 執准 水平儀 而非繩 否定墨斗繩 通一孔曉一理 15 而不知權衡 衡量實際情況 以 因 所不睹而不信人 若蟬之不知雪堅 拒古文 古書的詞句 以應當世 回答當代的問題 猶辰參 辰星與參星 之錯 不相遇 膠柱 膠住瑟上的短柱 而 調瑟 調整弦 固 當然 難合矣 孔子所以不用於世 而孟軻見賤 被輕視 于諸侯也 桓寬 鹽鐵論 相刺 4 琴雖用桐 然須多年木性都盡 聲始發越 余曾見唐初路氏琴 木皆枯朽 殆 幾乎 不勝 能 承受 指 而其聲愈清 又嘗見越人陶道真蓄 收藏 一張越琴 傳云古冢 古墓 中敗棺杉木也 聲極勁挺 吳僧智和有一琴 瑟瑟徽碧 紋石為軫 制度 規矩 音韻皆臻 達到 妙 腹有李陽 冰篆數十字 其略云 南溟島上得一木 名伽陀羅 紋如銀屑 其堅如石 命工斫為此琴 篆文甚 古劲 古樸蒼勁 琴材欲輕 松 脆 滑 謂之四善 木堅如石 可以制琴 亦所未喻 瞭解 也 沈括 夢溪筆談卷五 琴材 三 熒惑在心 火星運行到心宿的星空位置之上 熒惑 我國古代稱行星中的火星為熒惑 心 心宿 二十八宿之一 熒惑 天罰也 這是古人迷信的說法 古人認為熒惑星預兆著災難 是老天爺降下的不可抗拒的責 罰 故云 心 宋分野也 心宿是宋國的分野 這句話的意思是 心宿的天象預兆著宋國的凶事 當 應驗在 雖然 雖然這樣 所使治國家 委派來治理國家的人 移死焉 把死禍轉移到他身上 歲 收成 年成 常用詞 八 一 1 給養 生活資料 2 白 稟告 這裏指報告 告發 3 巡行敵境並令敵降 4 假傳 命令 5 遣送 6 邀請 7 做 太守 8 騎 讀 j 戰馬 突 急速 9 佩服 10 放 11 懸 賞徵求 12 遏住 克制自己 不驕傲 13 查究 14 拔 15 按 查考 挾 脅持 16 衆 17 進獻 18 皇帝的命令 19 拋棄 20 假裝 21 使喪失 耽誤 22 遺憾 23 希望 24 稱讚 25 病 重 26 統一 一致 27 漸 副詞 28 每每 常常 29 尚且 還 30 歸罪 責怪 31 效法 宗奉 32 服從 歸順 33 軍部 只有將軍的軍部 34 等輩 儕 類 35 鄰近 36 官司 訴訟 37 朝廷 38 春祭 39 第宅 大宅子 40 讀 b ng 讓 侍 從 走開 41 壁壘 軍營的圍牆 42 脖子的後部 43 體察 體驗 實行 44 通 疲 疲勞 疲乏 45 冒犯 沖犯 46 獻出 47 暗中 暗地裏 48 堆積 在地 49 喜慶 二 1 置 1 放 安放 2 擺設 3 安置 4 立 設立 5 建立 設立 6 設 7 購置 添 置 8 放棄 9 赦免 2 將 1 扶 2 拿 3 領 率領 4 將領 將帥 5 副詞 將要 6 介詞 與 共 7 連詞 表示選擇 還是 8 讀 qi ng 請 3 顧 1 回頭看 2 看 3 還 與 反 同義 4 探望 探訪 5 關心 照顧 6 顧念 7 特 只 只是 8 不過 9 通 雇 4 與 1 給 2 結交 3 讀 y 參與 4 贊成 5 對付 6 比 7 如 8 連詞 和 又介詞 跟 同 9 為 被 10 同 以 11 讀 y 語氣詞 用於句中 表停頓 5 至 1 到 2 到 某時 3 最完善的 4 深刻 5 周到 6 極 極點 7 連詞 至於 8 甚至於 6 止 1 停住 2 留住 3 停留 停 4 阻止 制止 5 棲息 棲宿 6 只 僅 7 語 16 氣詞 用於句末 表肯定語氣 7 略 1 疆界 2 巡行 巡視 3 侵奪 奪取 4 搶劫 掠奪 5 才略 謀略 6 道術 方略 7 忽視 寬恕 8 大概 大略 9 簡略 10 稍微 11 全 毫 8 要 1 古 腰 字 2 讀 y o 攔住 攔截 3 邀請 這個意義又寫作 邀 4 約定 相約 5 求 6 要脅 威脅 7 讀 y o 扼要 精要 8 察 9 應該 必須 10 總 總要 三 1 拔 擢 二者是同義詞 但有細微區別 擢 可專指拔的動作而不涉及拔的結果 如枚乘 說 吳王書 夫十圍之木 始生如蘖 足可搔而絕 手可擢而拔 這裏 擢 指拔的動作 拔 指拔的結果 擢而拔之 不能說成 拔而擢之 拔 可表示 攻取 或 佔領 如 史記 項 羽本紀 項羽 乃復引兵西 拔滎陽 但 擢 不能表示 攻取 或 佔領 在提拔的意 義上 拔 往往指提拔本來沒有官職的人 擢 往往指提升官職 如諸葛亮 出師表 是以 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漢書 霍光傳 擢郎為九江太守 2 怨 恨 二者不是同義詞 恨淺而怨深 怨 是 仇恨 是 懷恨在心 如 史記 魏其武 安侯列傳 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這 怨 不能換成 恨 恨 是 引為憾事 感到遺 憾 的意思 與 憾 是同義詞 先秦一般只用 憾 漢代以後多用 恨 如 論語 公冶長 子路曰 願車馬衣輕裘 與朋友共 敝之而無憾 史記 李將軍列傳 降者八百餘 人 吾詐而同日殺之 至今大恨獨此耳 這 恨 也不能換成 怨 有時 怨恨 恨望 二字 連用 就當 懷恨 講 通論通論 古代文化常識 一 古代文化常識 一 一 1 殷虛書契後編 下九 七日已巳夕 新大星並火 殷契佚存 第 374 片 癸酉貞日夕 又食 匪若 盙 f 寶殷契徵文 下二一片上 旬壬申 月又食 天官書 天文 志 2 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金 木 水 火 土 3 二十八宿 四象星宿名稱 東方蒼龍角 亢 氐 房 心 尾 箕 北方玄武斗 牛 女 虛 危 室 壁 西方白虎奎 婁 胃 昴 畢 觜 參 南方朱雀井 鬼 柳 星 張 翼 軫 蒼龍 玄武 龜蛇 白虎 朱雀 4 紫微垣 太微垣 天市垣 星紀 玄枵 諏訾 降婁 大梁 實沈 鶉首 鶉火 鶉尾 壽星 大火 析木 十二次 5 天樞 天璇 天璣 天權 玉衡 開陽 搖光 辨方向 定季節 6 分野 分野 宿宿國國州州宿宿國國州州 角 亢鄭兗州室 壁衛並州 氐宋兗州奎 婁魯徐州 房 心宋豫州胃魏徐州 尾 箕燕幽州昴 畢魏冀州 斗越江湖觜 參趙益州 牛越揚州井 鬼秦雍州 女吳揚州柳 星 張周三河 17 虛 危齊青州翼 軫楚荊州 7 以朔望月為單位的曆法 以太陽年為單位的曆法 8 五年之中要閏兩次 年終 一年再閏 9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10 夏曆 殷曆和周曆的歲首的月建不同 夏建寅 殷建丑 周建子 11 宮 商 角 徵 羽 變宮 變徵 六律 六呂 陽律 六律 黃鐘 太簇 姑冼 蕤賓 夷 則 無射 陰律 六呂 大呂 夾鐘 中呂 林鐘 南呂 應鐘 律呂 陰 陽 12 宮調式 黃鐘宮 大呂宮 13 正宮 中呂宮 南呂宮 黃鐘宮 大石調 雙調 商調 越調 14 八類樂器 金 指中鎛 石 指磬 土 指塤 革 指鼓鞀 絲 指琴瑟 木 指 柷敔 匏 指笙 竹 指管簫 15 四季 五方 五行 二 1 初一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說 此用周正 晉用夏正 則十月初一 2 十二 初一 3 初一 初二 初六 初九 三 1 地皇四年 公元二十三年 辛巳 初一 三月十一日 2 淳化五年 公元九九四年 朔 初一 三月十五日 甲辰 二十一日 四月四日 四 1 文公元年 公元前六二六年 2 十二年 公元前一九五年 3 陽嘉元年 公元一三二年 永和四年 公元一三九年 張衡的生年 漢章帝建初三年戊寅 公 元七十八年 4 庚戌歲 晉安帝義熙六年 公元四一 年 五 1 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 公元一 年 2 乙酉 公元五八九年 辛亥 公元五九一年 3 乙丑 清世祖順治六年 公元一六四九年 4 庚子 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 公元一九 年 六 龍尾 尾宿 即蒼龍七宿第六宿 有星九 均屬天蠍座 日月之交曰辰 龍尾伏辰 日在尾 故尾 伏不見 鶉 鶉火星 據 爾雅 釋天 柳宿亦名鶉火 據 星經 心宿亦有鶉火之名 此指柳宿 為朱 雀七宿之第三宿 有星八 均屬長蛇座 賁賁 描寫柳宿之形體 天策 傅說星 時近日 星微 焞焞 光微弱貌 火中成軍 指丙子平旦 鶉火中 軍事有成功 火中 鶉火星出現在南方 成軍 指勒兵整旅 日在尾 月在策 指日在尾宿 月在天策 是夜日月合朔於尾宿 而月行較快 故旦而過在天策 鶉火中 正中其時 古代文化常識 二 古代文化常識 二 一 1 冀 兗 青 徐 揚 荊 豫 梁 雍 2 三十六 四十 國 18 3 十 江南 十五 4 為徵收賦稅轉運漕糧二分的區域 後來逐漸帶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