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快乐出发浦 卉我想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应该是学生能喜欢上自己的课,而且能对自己这一门课的学习始终持续保持着兴趣,并且乐意去学。那么怎样上课学生才会喜欢呢?我想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就能够为我指明方向。书里的第一辑-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就给我上了一课。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在那时我们也曾厌烦过老师的唠叨,讨厌过老师的死板,害怕过老师的愤怒。我还曾幻想过,如果我是一位老师,我肯定不会这样做,我会平等的对待我的学生并且事事为学生考虑而现在的我真的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发现一切都不是当初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和相处时的谈话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回想当初还是学生的自己,却觉得老师十分的善变,经常“变脸”,但现在我却能体会到当年老师的用心良苦和心酸苦楚。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教学时更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以生为本,这正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上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文化、道德层满的成长,它的意义在于这主要是一个学习过程,其次才是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便要求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经验。老师只有了解到这些,才能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而且课堂不是老师的舞台,那种在课堂上热衷于大秀自身基本功的老师注定不能明白上课的含义,课堂也不是学生的游乐场,那种毫无秩序的懒散热闹与通往真理和文化的道路相去甚远,课堂更不是单纯追求催肥效率的填鸭厂,给学生灌多少学生就能吃多少。魏勇认为课堂其实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精神旅行或者精神探险,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惊喜中享受发现的乐趣。在这种探险中,老师的角色接近于导游,始终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引领游客有计划地领略未知的湖光山色,去探寻茂林修竹中的某一处幽静。老师要善于从老师这个高冷的角色转换为平和的共同学习者,时刻提醒自己曾经也是一名学生,以学生的视角拨开横亘在师生之间的雾霾。以生为本还要求老师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对知识的更新和时代的发展,老师要作为一个谦卑者,要经常提醒自己所知道的极其有限,我们也只不过是年龄大一点、接受教育多一点,生活阅历丰富一点,在创造力、想象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上,我们老师不一定强于学生,老师最多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老师不能常常表现出一种绝对权威的状态。我们应该选择与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教态更加自然,使教学可以更游刃有余,而且同时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老师要想上好课,首先我们就要知道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好课的标准的无他,关键在于好课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成长、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起航。好课不一定完美,但一定有其独特之处,那种看似行云流水,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观赏课只能是人工盆景,尽是雕琢痕迹,反而失去了自然的灵动、山野的韵味。好课不能简单地与评价量表一一对应,动辄拿着评课表对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教学流程、教学效果、信息化手段等进行评价,看似准确,实则不然。简单的对应有时会割裂教学的整体性。好课不必按部就班,应允许师生在课堂上的某处教学景致中停留,进而生发出真实的、天然的、非量化的创见。所以我们要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惊喜,虽然学生们手中有课本,也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智能设备搜索到他所关心的相关知识内容的信息,但只要老师的课堂能够让学生感到意外,会有不少没见到过的新资料呈现出来,会有与众不同的新观点抛出来,会让学生原本比较迷茫的一些认识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会让学生发现学习原来还可以变换一个视角进行学生就会有惊喜之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魏勇在书中讲的这句话我非常赞同:“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应该是在课堂上给他惊喜;对学生最大的轻视,就是在课堂上表现平庸。”就像带着学生到某一个景区旅游,路途上已经有所期待,但周围的景色并不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一走进景区,那种豁然洞开、那种突兀其来的景致,完全颠覆自己的想象,那样的震撼、那样的惊喜,就是我们课堂上应该着力追求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带着孩子学习,就是共同进行的精神上的旅游和历险,老师给孩子们提供的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信息和资源让他们欣喜不已,学生在获得这样的学习机会之后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和洞见让老师惊讶连连,师生通过共同的努力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冒险。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惊喜,老师就不能越俎代庖,要善于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放手让他们自己的探索。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也只有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愿意和老师一起进行一次精神上的历险时,老师才能够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惊喜,老师自己要下大功夫研究教的学问。要借助阅读等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关注到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学科的思维。要学会给学生设计课堂中的问题,让这个问题可以不断地连绵下去,直至学科的核心,要给学生提供多元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生发出问题来,激荡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作为老师,我以为课堂中可能会留给学生很多东西,比如知识、情感、文化等等,但现在我发现让学生受益的可能是一种思维方式,要通过这日复一日的课教会学生思考,进而学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只有这样课堂才真正变得富有意义,才能焕发出生机和光彩。一是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思考是人脑最可宝贵的品质,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我们的大脑就成了别人的跑马场,就不会生发出最有成就感的创见,更容易让大脑变得懒惰懈怠。独立思考首先就要教会学生怀疑。萨边说:怀疑是知识的钥匙。没有怀疑的精神,就只会人云亦云,就无法接近真理。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还是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教给学生许多概念、定义和知识点,仿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考试而准备,但其实真正的学习却擦肩而去。二是要教会学生反思。反思是最重要的思维品质,不仅老师要反思,还要教会学生反思。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不会反思,那么学习就没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要引导学生建立辩证的哲学观,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对历史和前人所谓的真理都要谨慎地辨别和运用。其次,要教会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方式。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三是要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我们很容易陷入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判断,其实,有时我们的判断是片面的、断裂的、静止的,所以,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或从上看、或从下看或从前看、或从后看,这样才能全方位了解事物的真相,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不能两次踏进相同的河流。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一时一个样所以需要一时一个眼光。这样,才会将学生培养成通情达理的人。总之,课堂应该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乐园,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因此,我真要感谢魏老师这本鲜活且有个性的书,就像与其长谈,说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屋租赁合同(按季度租赁)
- 2025标准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红苋菜养护知识培训
- 2025加强合同管理规范招标代理合作协议
- 流程优化与问题解决指导模板
- 土地流转技术支持合作协议
- 安全与管理培训课件
- 明源软件培训课件
- 企业采购合作框架协议
- 人工智能赋能的2025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案例分析报告
- Welcome Unit 开学第一课(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人工智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挑战与机遇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应用文写作》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英语开学第一课-课件
-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
- OGSM战略规划框架:实现企业目标的系统化方法论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 沃特玛通信基站用铁锂电池
- CPK 生成数据工具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直接使用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