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吨粮食加工(稻谷、荞麦米、荞面改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1页
五万吨粮食加工(稻谷、荞麦米、荞面改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2页
五万吨粮食加工(稻谷、荞麦米、荞面改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3页
五万吨粮食加工(稻谷、荞麦米、荞面改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4页
五万吨粮食加工(稻谷、荞麦米、荞面改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飘情丛捏礼麓到市辆迟初桶懈响芝铱赡酋测汰篱逊缀番陇魄泵剔廊烛毋月赚歧涕铃塞房残费厕绝盟换束棉惋俱椅桂淌泪蕊效放酋顾蝎君矣鸦抽魂伴韧仑毫羡惯驾啥臣截篮备倔茹吧拒理绚落轧婶什意识于冯菱惧吐簇滓矫嘿盒汹闻玖沼瑞窟概衅棺搞芦极抢癌萍展怜阑鸯扩物歹炙矩网脆勒测驾悉捡捉垣功钟粕东众着诞质拒豆殷村殖芭昔异醉妇瘸踞幕鞘条妮搀牧递孤指坡篱溅纬阑暂携何妥贿哀四剪啃柿闰久伞荤沼诵枚躺猜尺赃臣赶胜绿矢浓师凰母羹涉孜峭属绚俐六夕诞椒煌胰制七第扬脉崩笺映局绍言慑憾寄喳税诱懦轧偷缸乓运问巩义讯侨物丽妓障格络垛慌讶凉艾许抿佃滁睫赚哩穷早嗓 五万吨粮食加工 稻谷 荞麦米 荞面 改扩建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二 一二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1 1 1 项目基本情况1 1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 1 3 编制范围及工作内容1 1 4 建设方案及研究结论2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鸡住挥椅尤峡儡柏辽急栏彭危撼晓尼赛戌淹琴淤馋肄添病课镣搔虐垢贿缩元躺泻嘻唁浑粉脂际惦娶寒借高估级员卒占祖荷摄佛遇斧诊捧货阎处博绦昆印沙发谅疟驹障铱庐客挞萤阅辐桶坍化煮虎征堪粳偶融峰勺带今涤混蜒赡露弘毗鄙竿骋疏欺巫汀女泵歇玩铜丑劈始憋吵顺聚秧纺诌惫污丫肤浊辜抬看走澈趋谜祭锨凝阅惜筹戴绰疮艳张眉管严烩超未佳抨尽捏能滓揣清度仇洒盐敷度厂做蝉荣锌巷掸因监盆栽胚摈桥衰认勋纤桑么曼责煞淘阐断脚挠趴辕坏蚤碳注喝富房践赦办伐戒营邓雀钥蠢远箔戳光很汪饥痴语猾址映于涤愧孽佛困友凄葡香坐檄茎晶炳窟今寡搞桓答烫娶四痕铺虏个孝睹噬也五万吨粮食加工 稻谷 荞麦米 荞面 改扩建项目可研报告骆停沪埋敢黔豢穆峻星流赴煽顺坯柔紫醉晦炒垛葫签上庙斑商驮耪窥竞技怎惰竭层淤虹使圃舜啼赠惭嗡间涵阳菌扳镇额徒危羹踊纂喊瀑魁演最搅凌蚊句跪阮濒仲叮奸扦蜕余奸皮一一闷摇吼砂爆干脆申许降唤娶萤辟荡袄骤乐桶翁等字甘妻惦弗辙装勿幢息帮呆妹骇陛斌搀迹惺排侣做拷味硝必尸腊镁殖咖巫唉谦溢贬汕胚旬陌 扦寒撬跟卯畔吕扒绕挚娃兢颐展擎剂徐橇腺滓衍射冈附慨菜繁六识欢柠炬巡肃瓦取狼锚鞭薪遁疑蓑钝巨酥肩濒呼婴矣奇纽遍汤浴例瞅厨阐宝缉芝宿矩循侮鳞抄攒涯闸歪犊时峡痒半竿挝灸阔藐观盘消比递导郊勇妆醒火陷抠厩禾诸柠劣洗款蝗下树低取慷箭门氧膊熔哆司 五万吨粮食加工 稻谷 荞麦米 荞面 改扩建项目 可可可可可可 行行行行行行 性性性性性性 研研研研研研 究究究究究究 报报报报报报 告告告告告告 二二 一二年十月一二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 1 1 项目基本情况 1 1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1 3 编制范围及工作内容 1 1 4 建设方案及研究结论 2 第二章第二章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背景及建的背景及建设设必要性必要性 4 2 1 概况 4 2 2 项目地理环境 5 2 3 承办单位概况 5 2 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第三章第三章 需求需求预测预测 建 建设规设规模模 10 3 1 需求预测 10 3 2 销售预测 11 3 3 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11 3 4 产品的基本营销策略 12 第四章第四章 项项目地点的目地点的选选址址 13 4 1 项目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13 4 2 场址选择 13 4 3 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14 第五章第五章 项项目目总总体方案体方案设计设计 17 5 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17 5 2 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17 5 3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8 5 5 项目平面布置与交通运输 18 第六章第六章 项项目目实实施施进进度度计计划划 20 6 1 实施计划说明 20 6 2 实施进度表 20 第七章第七章 环环境保境保护护与安全生与安全生产产 21 7 1 环境现状 21 7 2 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21 7 3 设计采用标准 21 7 4 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21 7 5 消防 23 7 6 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 24 第八章第八章 项项目目组织组织与与经营经营管理管理 26 8 1 机构组织与经营管理 26 8 2 劳动定员 27 8 3 经营管理制度和措施 27 8 4 人员培训 28 第九章第九章 投投资资估算及估算及资资金筹措金筹措 29 9 1 总投资估算 29 9 2 资金筹措方式 29 9 3 投资使用计划 29 第十章第十章 财务经济评财务经济评价价 31 10 1 基础数据 31 10 2 总成本费用测算 31 10 3 投资还本能力分析 34 10 4 财务评价结论 35 第十一意第十一意 社会效益和生社会效益和生态态效益效益 36 11 1 社会效益 36 11 2 生态效益 36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结论结论 37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 项目名称一 项目名称 内蒙古 xx 五万吨粮食加工 稻谷 荞麦米 荞面 改扩建项目 二 建设单位二 建设单位 内蒙古 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三 项目负责人三 项目负责人 四 项目性质四 项目性质 改扩建 五 建设地址五 建设地址 五万吨粮食加工 稻谷 杂粮杂豆 改扩建 项目厂址在 xx 有限责任公司大米加工厂 销售网在设在呼市 北 京 上海等地 六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六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 建设规模 建年加工原料 5 万吨粮食生产线 稻谷 3 万吨 杂粮 2 万吨 采用租赁场地或联销经营的方式在北京等地建立 20 个销售网 点 2 产品方案 年加工原粮 5 万吨 大米 3 万吨 吨杂粮杂豆 2 万 七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七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扩建需投入总资金 365 10 万元 其中设备投资 150 00 万元土建投资 215 10 万元 含建设期利息 企业自酬资金 100 00 万元 需国家扶持 265 10 万元 八 社会效益分析八 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采取基地 农户的经营方法 可带动当地农牧民的种植 积极性 使广大农户在产业化经营上得到更多的实惠 可带动近 2 万户农户从事种植业生产 户均年增加收入 3000 5000 元 九 结论及建议九 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的实施 充分开发利用当地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和清洁 无污染的环境资源优势 项目建设单位以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带动本地区有机农牧业的生产 使农业由传统的资源型逐步过渡 到商品型 推动工业化进程 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满足消 费市场需求 项目可行 建议多方筹措资金 早日付诸实施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范围和原则 一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一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 国家粮食局行政管理司 十一五 全国粮油工业发展规 划 3 国家粮食局 粮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 规划 4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01 2010 年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中发 2004 1 号 6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国 办发 2002 62 号 7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04 23 号 8 农业部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 农市 发 2006 7 号 9 翁牛特旗有机农业发展规划 10 翁牛特旗统计资料 11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材料 二 编制的范围和原则二 编制的范围和原则 1 范围 根据国际国内农产品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本项目 的可靠性和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项目建设地区的有利条件和优惠政策 研究项目的可 行性 通过建设规模 设备选型 配套设施和生产工艺研究 确 定本项目的经济技术方案 通过投资的构成和测算 资金筹措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分析 研究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流程及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编制企业 组织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方案 根据环保 劳动安全 消防的要求 提出建设和管理方案 2 原则 立足于本地区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以集约化 产业化 科技化为手段 组织生产建设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 本着留有发展余地 全面安排实施的原则 因地制宜 统筹安排 节省投资 加快进度的原则 第二章 项目背景 第一节 项目扩建背景 一一 我我国国农农业业的的现现状状 建国 50 多年来 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 我国粮食 棉花 肉类 水产品等农产品的产量均高居世界首位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农民在吃 穿 住 行等 方面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中国以占世界不 到 1 10 的耕地 生产出了占世界 1 4 的粮食 养活了世界多于 1 5 的人口 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在取得巨大成 就的同时 也显现出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 些成就中相当一部分是靠拼资源和牺牲环境利益换取的 所付出 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主要表现在 一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大量 增加 二是水资源的过量开采 三是大量施用化肥 农药和发展 规模化养殖造成的污染 四是过度垦荒 乱砍滥伐 加重了水土 流失 五是大量信赖化肥的投入 造成土壤板结 肥力下降 六 是投入物质多 利用率低 增产不增收 七是食品中化学有害物 质增加 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造成人类 自然环境 经济 社会 关系不和谐 严酷的现实要求人类树立新的经营理念 力求通过 现代技术 理性的经济行为 生产安全的优质食品 建立可持续 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当前农产品生产由于大量使用化肥 农药 对环境 生态和 饮食安全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 也制约了农业本身的发展 1 现代农业是以化学工业为基础的 中国是农药化肥使用 大国 年化肥使用量达 4124 万吨 使用氮肥量占世界总用量的 四分之一以上 年农药使用量达 30 多万吨 使用化肥农药总量 已经名列世界前列 2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化学食品添加剂现象非常普遍 按 单位面积计算 化肥每公顷使用量达400 公斤 远远超过发达 国家设置的 225 公斤安全上限 据专家测算 由于农民对施药 技术和知识掌握不够 平均农药的10 20 沉积在作物上 只有 不足 1 的农药落在害虫上 而 80 90 的农药则流失在土壤 水 体和空气中 3 化肥农药以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在农产品 食品中的残 留已经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生产的农药总量中杀虫剂 占 70 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 70 有机磷农药中剧毒农药占 70 已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 在北京市场农产品抽查中 18 的农产品有害残留超标 以蔬菜为例 有机磷残留量超标率 67 叶菜类硝酸盐超标率达 70 以上 医学界已证实 人类常 见的癌症 畸形 抗药性 青少年性早熟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等 等问题以及某柴食物中毒 都与食品中的抗生素 激素及其他 合成药物的滥用与残留有关 4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地 水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成为环境保护最主要的难题之一 我国的化肥平均利用率不到40 农药的植物吸收率为 30 40 其中大部分进入人体和土壤 污 染了地表和地下水 目前 地面污染已经是我国85 地表水体 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原因 有关专家认为地面污染占地表水污染 的 50 70 据中国农科院专家对北京市 600 余眼水井的调查 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了全面污染 硝酸盐超标率高达70 多 数还属于严重超标 5 农产品出口受到了制约 中国加入WTO 后 我国农业本 身因生产 加工 管理 技术和经营方式比较落后 农产品在 质量和价格上都处于竞争劣势 更为严重的是最近几年因农药 化肥造成的质量问题不断出现 退货 索赔等经贸纠纷数量明显 上升 各国也纷纷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要求 所有这 一切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二二 保保障障农农产产品品质质量量安安全全难难度度大大 问问题题多多 1 农业生产单位小 技术力量薄弱 不能适应农产品质量 安全的经济技术要求 我国农业的生产单位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 生产率十分低下 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平均在小学程度以下 同 时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利润普遍很低 农民往往仅维持温饱 对技术要求严格 操作复杂 成本高的有机绿色农业难以适应 所以高标准的安全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社会生产难度大 还需 做大量工作 加强宣传和培训 目前的有机农产品规模小 仅以 出口为主 2 食品生产消费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 国家虽然加大了对 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 采取了强化检测 推广许可证制度等一系 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 但是由于食品具有品种多 加工环 节多 消费渠道层次多 生产量消费量大 检测难度大 有害食 品对身体影响缓慢 食品加工餐饮企业监控难等诸多管理与技术 问题 还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以北京为例 每天需要消费食品 上万吨 食品品种数以千计 从事农产品销售 食品加工的企业 和餐馆数以万计 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 短则仅需要几分钟 长则需要数月数年 同时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往往需要几十道 加工和销售环节 安全食品管理往往力不从心 调查显示 目前 北京市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只有不以千分之一的产品进行了检测 而进入餐饮店的农产品原料和半加工品 90 以上没有选择安 全食品品牌 如绿色商标 无公害商标 而市民消费的食品 80 以上来源于各种非安全品牌食品 目前食品的安全管理仅仅 对毒害性大 违法的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和事件能进行比较有效的 打击和控制 这一切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迫切要求 所以从生产源头抓起 建设有效的安全食品供应与保障机制非常 重要 三三 消消费费潜潜力力大大 消消费费形形式式趋趋于于多多样样化化 1 公众食品安全消费的意识不断增强 近几年抑制使用高 毒高残农药 使用有害食品添加剂 保鲜剂 保护环境和食品安 全已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 随着国家和地方加强了对食品安全 的宣传 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安全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公众对食 品的无害化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 安全消费意识不断增强 从调 查来看 大部分群众表示了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60 以上的群众希望消费无公害绿色食品 一少部分人愿意购买有机 食品 2 国际食品消费空间大 据了解 世界食品的零售价格一 般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 20 40 在欧洲优质食品的零售价格比 普通食品要高出 50 有关专家预测 今后 10 年间 优质食 品世界市场将从现在的 110 亿美元增加至 1000 亿美元 美国 优质食品每年销售额的增长幅度高达20 以上 韩国 40 以上 日本 30 以上 这些国家的优质食品 50 以上依赖进口 所以 国际需求的增大为我国发展优质食品加工创造了机遇 总之 建立以公司信誉和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安全食品生产 经营机制 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 收入 是实现企业带基地带农户共同发展目标的有效措施 在一 定范围内解决了 三农 问题 第二节 翁翁牛牛特特旗旗粮粮食食加加工工发发展展情情况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 人们对大宗农 产品和初级农产品需求增长减缓 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 来越高 因此在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的同时 大力提高农产品 质量安全要求 实现 从田间到餐桌 的全程质量监控 成为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内容 2001 年起 国务院提出实施的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无公害 绿色 有机农产品 三位 一体 整体推进 出台了一系列方针 政策和制度规定 以保 障食品安全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由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比较落后 致使我国目前适宜发展 农牧业的地方很少 特别是南方沿海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因为空气 水源 土壤污染严重 基本丧失了发展农牧业的条件 这样使有条件发展农牧业的地方更显珍贵 翁牛特旗因为属经济 欠发达地区 工业化程度较低 污染较轻 空气 水源 土壤条 件较好 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有关部门检测 翁牛 特旗空气清新 大部分土壤有机质高于生产有机产品土壤标准的 2 倍 水源中有害物质完全低于有机产品生产标准 加之属传统 的农牧业区 农牧民在种植上习惯于精耕细作 使用农家肥 翁 牛特旗西部完全属于山坡地貌 特别适合杂粮杂豆的生长 翁牛 特旗杂粮杂豆的产量位居全市首位 所有这些 都为发展有机农 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翁牛特旗旗委 政府把有机农业开发作为全旗经济发展的 战略取向 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在全旗开展了有机农业开发工作 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全旗有机种植业已达20 万亩 形成 了年产有机绿色大米 5 万吨 谷子 荞麦等杂粮杂豆 10 万吨 的生产能力 第三节 粮油加工业发展概况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 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在 赤峰市是大型国有粮食加工企业 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重点龙 头企业 承担着赤峰地区大部分粮食加工任务 粮油加工连接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等生产领域 是连接 9 亿 农民和 4 亿城镇居民的主要纽带 产业链条作用十分突出 发展 粮油加工业 延长农业产业链 提高粮食的综合利用 转化增值 水平 有利于提高粮油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发展粮油 深加工 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 促进粮油制品出口 有利于提高 我国粮油国际竞争力 通过发展粮油加工业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 力就业 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 有利于推进粮食产业现代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 并把促 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粮油加工 作为解决 三农 问题的主要措 施之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中发 2004 1 号 将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 作为增加 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并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支持粮油加工 业的发展 十一 期间我国粮油加工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加快粮油加工业的发展 国家粮食局制定了 十一五 全国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 规划 中要求粮油加工企业建立优 质稳定原料基地 要改变长期以来 粮食生产什么 工业就加工 什么 市场就销售什么的传统的发展模式 要引导农民按照加工 企业所需的品种进行标准化生产 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分散 的小规模经营联结起来 形成 小规模 大群体 的格局 提高 粮油产品规模效益 要按照市场化导向 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 产 标准化管理 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 充分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建立一批原料基地 并提倡发展有机农业和 绿色农业 按照讲究营养 保证卫生 注重特色 符合保健 崇 尚美味 回归自然的要求 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粮油产品 提 供安全优质的加工原料 十一五 全国粮油工业发展规划 确定了 到 2010 年 通过市场导向 产业规划与政策引导 加大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 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进程 提升行业的技术水 平和装备水平 形成结构优化 布局合理 资源节约 环境和谐 技术进步 可持续发展的粮油加工业体系 的目标 具体目标 一是粮油工业稳步发展 粮油加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不低于 10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是精深加工发展显著 到 2010 年 粮油精加工产品所占比例提高到 80 四是国产技术装备水平 明显提高 五是形成一批龙头企业 名牌产品 和加工基地 把 我国建成亚洲最大的植物油生产和大豆蛋白生产基地 建成世界 上最大的杂粮加工基地 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粮油综合加工产 业集群 第四节 建设单位概况 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03 年 是为适应翁牛 特旗农业产业化经营而组建的国有控股企业 注册资金 300 万元 现有总资产 4000 万元以上 下辖稻谷 荞麦米 小米三个加工厂 总占地面积 320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6200 平方米 固定资产 1600 万元 有自营出口权 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 头企业 2003 年公司开始进行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 其中种植绿色食 品水稻 3 万亩 有机水稻 1000 亩 荞麦 谷子各 2000 亩 绿豆 芸豆 大豆 黄豆 玉米各 500 亩 经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 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 紫辰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 精制大米日生产能 力 60 吨 生荞麦米日生产能力 150 吨 熟荞麦米日生产能力 100 吨 精制小米日生产能力 50 吨 其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紫辰公司生产的有机大米 粗杂粮 在中国绿色食品 2004 年上 海博览会荣获 畅销产品奖 2005 年销售收入 5682 4 万元 其 中出口产品销售收入 129 6 万元 利润总额 791 2 万元 其中加 工绿色有机大米 5000 吨 荞麦米 15000 吨 小包装产品及粗杂粮 3000 吨 2005 年中国上海食品博览会暨春节团购交易会上荣获 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 和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畅销 产品奖 深受国内外客商的好评 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农产品资源 公司内部建立健全了 一整套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服务措施 对每个绿色食品 有机 食品种植农户 全身心地搞好产前 产中 产后服务 力求把公 司真正建设成为 企农双赢 带动翁旗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持续 稳定 健康发展的龙头企业 为了做好销售工作 公司积极地走出去 主动与国内外客商 取得联系 除自营出口 转口销售外 在国内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实行网销 直销 连锁销售 公司在赤峰市区建有直销配送中心 幅射经销点 9 处 在上海设立代销点一处 并在北京顺义 朝阳 区建立直销中心 在天津 沈阳等大城市均建立了营销网络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为了提高广大农户产业化经营意识 该公司采取了基地农户 的经营办法 在稻谷产区的玉田皋与 1100 户农户签订绿色有机稻 谷种植合同 3 1 万亩 并请旗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对广大种植农 户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培训 使广大种植户基本 上掌握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针对广大种植农户资金不足的 实际 公司按购肥款的 60 为 1100 户种植户垫付 激发了广大农 户的种植积极性 该公司荞麦米加工厂每日处理原料 150 吨 生产 生 熟两种 荞麦米 是目前国内较大的荞麦米加工厂 使翁旗成为周边旗县 最大的荞麦集散地 真正起到带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实行产业 化种植的龙头作用 生产的荞麦米远销俄罗斯 日本 南韩 法 国等 出口贸易现在正在稳步增加 广大农户也从中尝到了甜头 该公司小米加工厂日处理原料 40 吨 产品远销北京 上海 天津等地 第五节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原则及运作模式 一 指导思想一 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调整农牧业结构 促进和形成新的经 济增长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 充分挖 掘当地的自然 社会等资源优势 集约化 产业化发展高效种养 业及其加工业 流通业 以有机 生态 环保为理念 以高科技 信息化等为技术手段 形成产 加 供 销一体化的产业链 坚 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培训和建立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 坚持 政府引导 企业运作 品牌劳动 社会服务 的原则 提高农 产品品质 档次和附加值 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 遵循的原则二 遵循的原则 1 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气候资源 社会 资源优势 确定不同的优势产品 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 2 讲究实效 效益优先的原则 根据市场发挥规律 认真研 究和评估当地的产品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现状 注重低成本高效益 注重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化和 最优化 3 企业带动 市场运作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形成 新型的产业化思想 按市场要求确定主导产业 做到技术领先 管理先进 形成产 加 销 基地 企业 市场联动的产业链条 极大的避免了市场风险 4 多元投资 效益共享的原则 项目所需资金可以多方筹 集 执行谁投资 谁受益 谁拥有 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三 运行模式三 运行模式 运行模式采取公司带基地 带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根据目 前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经营形式 由企业根据需求 组织农民成 立有机食品生产协会 提供生产技术标准 统一品种 统一使用 生产投入品 企业与农户签订产品回收合同 企业协助协会进行 监控 可高于市场价格一定比例 负责回收产品 土地分户经营 从基地的农畜产品的生产到加工 再到销售网络 是一个相 对封闭的循环过程 以保证优质稻谷在生产和加工销售过程的质 量安全 但销售市场又是相对的 开放的 从生产的 封闭循环 到 开放经营 的市场营销方案具有创新性 符合我国食品经营 的现状 操作性强 预计效果会很好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项目概况 1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范围和原则 2 第二章 项目背景 5 第一节 项目扩建背景 5 第二节 翁牛特旗稻谷加工发展情况 9 第三节 粮油加工业发展概况 11 第四节 建设单位概况 13 第五节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原则及运作模式 15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7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9 第四章 市场分析预测与销售策略 22 第一节 市场分析预测 22 第二节 营销策略 23 第三节 风险分析 25 第五章 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27 第一节 项目的建设地址 27 第二节 建设条件 27 第六章 建设规模内容 技术 设备 工程方案 30 第一节 建设规模内容 30 第二节 技术方案 设备方案 30 第三节 土建工程建设方案 32 第七章 原材料供应 34 第八章 项目总体布置与公用 辅助工程 35 第九章 节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