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诊疗方案_第1页
妇科诊疗方案_第2页
妇科诊疗方案_第3页
妇科诊疗方案_第4页
妇科诊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2 盆腔炎 中医古籍无此病名 根据其临床特点 散见于 带下病 妇人腹痛 癥 瘕 不孕 等病证中 1983 年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妇科学 已将 盆腔炎 作为 中医病名编入 为中 西医通用病名 中医妇科学 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 2006 美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 CDC 定义 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 输卵管炎 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 膜炎 PID 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 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若 盆腔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盆腔炎后遗症 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 慢性盆腔疼痛 不 孕症及异位妊娠 的发生 盆腔炎急性期因病势急 病情较重 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 而中医药 对盆腔炎反复发作 慢性盆腔疼痛 相当于以往所称的慢性盆腔炎 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和特色 在防止病情复发 缓解患者疼痛 缩小或消散炎性包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因此该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 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中医综合治疗 一 诊断一 诊断 中医病名诊断及辨证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 年版 中药新 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医证候规范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0 年出版 以 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妇科学 第 7 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相关内容拟定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中华妇产科学 第 2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妇 产科学 教材 第 7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出版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 美国 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 2006 年 相关内容拟定 二 中医治疗方案二 中医治疗方案 一 湿热瘀结证 一 湿热瘀结证 症状 下腹胀痛或刺痛 痛处固定 腰骶胀痛 带下量多 带下色黄质稠 神疲乏力 经期腹痛加重 月经量多 经期延长 小便黄 大便干燥 大便溏而不爽 舌质红或暗红 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 苔黄腻或白腻 脉弦滑或弦涩 治法 清热除湿 化瘀止痛 1 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方药 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 银花藤 20g 蒲公英 15g 柴胡 10g 枳壳 15g 赤 芍 15g 苍术 12g 黄柏 12g 薏苡仁 24g 川牛膝 15g 生蒲黄 20g 炒五灵脂 15g 加减 下腹疼痛甚酌加延胡索 20g 炒川楝子 10 g 五香藤 15g 腰骶胀痛明显酌加 怀牛膝 15g 川续断 15g 带下量多色黄酌加贯众 15g 土茯苓 15g 形成盆腔包块者酌加 三棱 15g 莪术 15g 连翘 20g 2 2 中成药 中成药 银甲片 该药为我院医院制剂 具有清热燥湿 活血消肿的功效 适用于湿热蕴结 于胞脉所致的赤白带下 盆腔炎等症 口服 1 次 4 片 1 日 3 次 1 个月为 1 疗程 连续 治疗 1 2 个疗程 盆炎康口服液 具有清热除湿 行气止痛 活血通络的功效 适用于盆腔炎所致的 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盆腔包块 输卵管粘连 阻塞等 口服 1 次 10 20ml 1 日 3 次 1 个月为 1 疗程 连续治疗 1 2 个疗程 妇科千金胶囊 具有清热除湿 益气化瘀的功效 适用于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所出现 的腰腹疼痛 带下异常等症 口服 1 次 2 粒 1 日 3 次 14 天为 1 疗程 连续治疗 1 2 个疗程 妇炎康复片 具有清热利湿 化瘀止痛的功效 用于湿热瘀阻所致腰腹疼痛 带下 异常等症 口服 1 次 5 片 1 日 3 次 14 天为 1 疗程 连续治疗 1 2 个疗程 3 3 外治法 外治法 1 1 直肠给药 选择 直肠给药 选择 或或 妇科灌肠液 该药为我院医院制剂 具有清热解毒除湿 行气活血止痛 消癥散结 的功效 用于盆腔炎属气滞血瘀 湿热瘀结证者 用法 直肠给药 每次 50ml 保留 5 个 小时以上 从经净后开始用药 每日 1 次 以 14 天 非经期连续用药 为 1 个疗程 一个 月用 1 个疗程 治疗 2 个疗程 经期停用 中药直肠栓剂 妇安宁栓 该药为我院医院制剂 具有清解湿热 活血散结的功 效 用于盆腔炎湿热瘀结证者 用法 直肠给药 1 粒 每日 1 2 次 以 14 天 非经期 连续用药 为 1 个疗程 一个月用 1 个疗程 治疗 2 个疗程 经期停用 2 2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 大血藤 20g 败酱草 20g 丹皮 15g 赤芍 15g 红花 15g 乳香 15g 没药 15g 三棱 15g 莪术 15g 延胡索 20g 水煎取汁 200ml 通过中药离子导入机导入 使药物通过病 灶局部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 每日 1 次 每次 40 分钟 以 14 天 非经期连续用药 为 1 个疗程 一个月用 1 个疗程 治疗 2 个疗程 经期停用 3 3 中药封包外敷 中药封包外敷 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的布袋 装入药物组成 败酱草 30g 大血藤 30g 丹参 30g 赤芍 30g 乳香 20g 没药 20g 透骨草 60g 苍术 30g 白芷 30g 三棱 30g 莪术 30g 连翘 30g 首次以温水浸湿后 隔水蒸 40 60 分钟 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 30 分钟 封 包下垫毛巾 1 2 张 上罩塑料袋 随着温度下降逐渐拆除 每日 1 次 治疗后药包夏日 放入冰箱 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 此后每日隔水蒸 20 30 分钟同法再使用 每个药包可用 5 次 每日 1 次 以 14 天 非经期连续用药 为 1 个疗程 一个月用 1 个疗程 治疗 2 个 疗程 经期停用 二 肾虚血瘀证 二 肾虚血瘀证 症状 下腹绵绵作痛 腰骶酸痛 带下量多 带下质稀 头晕目眩 耳鸣 神疲 夜 尿频 经量多或少 经血色暗夹块 舌色暗或有瘀点瘀斑 苔白 脉细弱 治法 补肾活血 化瘀止痛 1 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方药 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 补肾止痛汤 川续断 18g 川牛膝 15g 杜仲 15g 桑 寄生 15g 川芎 15g 生蒲黄 20g 五灵脂 15g 大血藤 15g 没药 10g 延胡索 20g 丹参 15g 三棱 15g 加减 带下量多质清者酌加白芷 15g 芡实 15g 金樱子 15g 夜尿频数酌加益智仁 12g 桑螵蛸 15g 形成盆腔包块者 酌加三棱 15g 莪术 15g 2 2 中成药 中成药 妇宝颗粒 具有益肾活血 理气止痛功效 用于肾虚夹瘀所致的腰痠腿软 小腹胀痛 白带量多 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见上述证候者 一次 10 克 一日 2 次 温开水冲服 3 3 外治法外治法 1 1 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 中药保留灌肠基本方 川续断 20g 川牛膝 15g 川芎 15g 赤芍 20g 莪术 15g 三棱 15g 延胡索 20g 苍术 15g 水煎浓缩 200ml 温度 39 41 分两次灌肠 1 次 100ml 日 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便 取左侧卧位 用小枕抬高臀部 10 肛管 为了减少患者的 不适感 可使用一次性尿管 插入深度 15 20 保留 5 个小时以上 从经净后开始用药 每日 1 次 以 14 天 非经期连续用药 为 1 个疗程 一个月用 1 个疗程 治疗 2 个疗程 经期停 2 2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 川续断 30g 桑寄生 30g 川芎 30g 苏木 20g 大血藤 30g 川牛膝 30g 独活 30g 乳香 20g 没药 20g 透骨草 60g 苍术 30g 白芷 30g 熏蒸疗法 将上药煎好倒入熏蒸 仪中 温度调至 50 60 病人仰卧或俯卧熏蒸 30 分钟 以熏蒸后不感疲劳为度 每天 1 次 以 14 天 非经期连续用药 为 1 个疗程 一个月用 1 个疗程 治疗 2 个疗程 经期 停用 3 3 中药封包外敷 中药封包外敷 中药封包外敷 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的布袋 装入上药 首次以温水浸湿后 隔水蒸 40 60 分钟 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 30 分钟 封包下垫毛巾 1 2 张 上罩塑料袋 随着温度下降逐渐拆除 每日 1 次 治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冷藏 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 此后每日隔水蒸 20 30 分钟同法再使用 每个药包可用 5 次 以 14 天 非经期连续用药 为 1 个疗程 一个月用 1 个疗程 治疗 2 个疗程 经期停用 三 寒湿瘀滞证 三 寒湿瘀滞证 症状 下腹冷痛或刺痛 腰骶冷痛 带下量多 色白质稀 经期腹痛加重 得温则减 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 经色暗或夹血块 大便溏泄 形寒肢冷 舌质淡黯或有瘀点 苔白 腻 脉沉迟或沉涩 治法 祛寒除湿 化瘀止痛 1 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方药 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小茴香 10g 干姜 10g 延胡索 15g 当归 10g 川芎 15g 赤芍 15g 生蒲黄 20g 五灵脂 15g 制没药 10g 桂枝 10g 茯苓 10g 丹皮 10g 苍术 15g 加减 大便溏泄者加巴戟天 15g 带下量多者加白芷 10g 腰骶疼痛明显者加川续断 20g 2 2 中成药中成药 少腹逐瘀颗粒 具有活血逐瘀 祛寒止痛功效 温经散寒之力较强 适用于小腹冷 痛明显 经期腹痛加重 甚则面色苍白 出冷汗 寒象明显者 一次 1 袋 一日 3 次 温 开水冲服 桂枝茯苓胶囊 活血 化瘀 消癥 用于妇人瘀血阻络所致盆腔炎性包块属寒湿瘀 滞证者 一次 3 粒 一日 3 次 口服 3 3 外治法外治法 1 1 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 中药保留灌肠基本方 桂枝 15g 乌药 12g 延胡索 15g 川芎 15g 三棱 15g 莪术 15g 小茴香 15g 艾叶 15g 水煎浓缩 200ml 温度 39 41 分两次灌肠 1 次 100ml 日 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便 取左侧卧位 用小枕抬高臀部 10 肛管 为了减少患者的 不适感 可使用一次性尿管 插入深度 15 20 保留 5 个小时以上 从经净后开始用药 每日 1 次 以 14 天 非经期连续用药 为 1 个疗程 一个月用 1 个疗程 治疗 2 个疗程 经期停用 2 2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 透骨草 30g 桂枝 15g 细辛 10g 三棱 15g 莪术 15g 苍术 15g 白芷 15g 川芎 15g 厚朴 15g 水煎取汁 300ml 可用 3 次 每次用 100ml 将 8 层纱布做成的纱布垫浸 入 100ml 药汁后置于下腹部 通过中药离子导入机导入 使药物通过病灶局部皮肤直接渗 透和吸收 每日 1 次 每次 40 分钟 以 14 天 非经期连续用药 为 1 个疗程 一个月用 1 个疗程 治疗 2 个疗程 经期停用 3 3 中药封包热敷 中药封包热敷 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的布袋 装入药物组成 桂枝 30g 没药 20g 透骨草 60g 细辛 10g 川芎 30g 大血藤 30g 三棱 30g 苍术 30g 白芷 30g 艾叶 30g 小茴 香 30g 干姜 30g 首次以温水浸湿后 隔水蒸 40 60 分钟 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 30 分 钟 封包下垫毛巾 1 2 张 上罩塑料袋 随着温度下降逐渐拆除 每日 1 次 治疗后药 包夏日放入冰箱 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 此后每日隔水蒸 20 30 分钟同法再使用 每个药 包可用 5 次 以 14 天 非经期连续用药 为 1 个疗程 一个月用 1 个疗程 治疗 2 个疗程 经期停用 三 三 中医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效果 盆腔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 我科每年诊治患者近万人次 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 盆 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 目前采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 中成药口服 中 药静脉制剂静滴 中药直肠给药 离子导入 熏蒸 外敷 艾灸 推拿等 根据盆腔炎的 不同证型 治疗的方案各有侧重 形成了二 三 四联疗法 上述综合治疗方案是我科在 多年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的 其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缓解慢性盆腔疼痛 一 缓解慢性盆腔疼痛 慢性盆腔疼痛是盆腔炎的主要后遗症状 中医药治疗 特别是我科以辨证论治为核心 内 外合治 多途径给药治疗形成的综合治疗方案 对于缓解盆腔疼痛 改善局部或全身症状 有明显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 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法 临床愈显率达 70 以上 二 消散盆腔炎性包快 二 消散盆腔炎性包快 盆腔炎性包块为盆腔炎特殊的病理改变 包块形成后 增加了治疗难度 西医对盆腔 炎炎性包块形成影响生育者多采用手术治疗 但疗效尚不理想 术后复发率较高 且部分 患者不愿手术治疗 我科该综合治疗方案对于减轻和消除盆腔粘连 消散盆腔炎性包块有 较好疗效 我院应用名老中医王渭川经验方银甲系列制剂 银甲合剂 银甲丸 银甲片 银甲口服液治疗盆腔炎取得确切临床疗效 医院制剂银甲片临床应用数十年 具有清热燥 湿 活血消肿之功 适用于盆腔炎属于湿热瘀结证者 近年来治疗盆腔炎患者近 5000 余例 年 临床疗疗效满意 特别是在消散盆腔炎性包块 改善带下量多色黄 盆腔疼痛等症方面 疗效突出 愈显率在 65 以上 有效率在 90 以上 现已开发为中药新药妇康口服液 经临 床观察 治疗慢性盆腔炎 90 例愈显率达 73 33 在减轻临床症状 消散炎症包块方面疗效 确切 我院医院制剂化瘀止痛片具有活血祛瘀 化瘀止痛的功效 用于盆腔炎性包块属气 滞血瘀证者 疗效较好 此外 我院利用中药直肠给药治疗盆腔疾病的优势 研制了中药 直肠给药制剂妇科灌肠液 盆炎康栓和妇安宁栓 在缓解盆腔疼痛 消散炎性包块方面疗 效显著 妇科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 30 例临床观察 愈显率为 73 3 总有效率为 96 7 盆炎康栓治疗慢性盆腔炎 67 例临床观察 愈显率为 65 71 总有效率为 88 57 三 改善盆腔粘连状况 三 改善盆腔粘连状况 盆腔炎由于病程缠绵 易反复发作 除出现持续的盆腔疼痛 盆腔炎性包块外 还可 引起输卵管粘连或阻塞 或广泛的盆腔粘连 明显增加不孕症和异位妊娠发生的风险 亦 是导致持续性慢性盆腔疼痛和盆腔炎性包块的病理基础 中药活血化瘀 清热除湿 多途 径给药 综合治疗能明显地改善盆腔粘连状况 回顾我科通过中医药综合治疗 有 30 余例 盆腔炎患者严重盆腔粘连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临床诊疗路径如下图 临床诊疗路径如下图 疗程完成后观察患者 症状体征变化 评分 进行疗效评估 告知随访方式及时间 专病门诊 住院患 者 确定诊疗方案 中药内服 病史采集 专科确诊 中药离子导入直肠给药 中药熏蒸 外敷等 护理指导 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及实施过程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及实施过程 1 1 根据盆腔炎的诊疗特色对本病的诊疗方案进行细化和个体化的优化 根据盆腔炎的诊疗特色对本病的诊疗方案进行细化和个体化的优化 我科于 2012 年制定了慢性盆腔炎的诊疗规范 参照西医 妇产科学 第六版 教材 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 年版 关 于 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妇 科学 七版 拟定了完整的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 集中 西医诊疗方法为一体 结合 我科临床诊疗本病的特色和优势 针对慢性盆腔炎的不同类型 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 立足于妇科常见病 多发病盆腔炎的高门诊量 我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 验 并通过反复查阅文献 咨询专家 总结名老中医经验 制定了盆腔炎治疗方案 之后 不断完善 根据本病的学术和技术进展情况以及多年来临床应用所积累的经验对其进行进 一步修订和优化 2 2 优化出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是目前治疗盆腔炎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 优化出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是目前治疗盆腔炎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 诊疗规范中的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了我科诊疗本病的特色和优势 在灵活运用辨证施治 的基础上 配合我科名老中医的经方验方 系列医院制剂以及我科特有的中药直肠给药或 加用中药离子导入或药物熏蒸等物理疗法 或配合针灸 经络疏通疗法 内外合治 综合 治疗 提高了本病的临床疗效 在缓解盆腔疼痛 改善盆腔粘连 消散盆腔炎性包块疗效 确切 而对于病情反复发作 伴见情志低落 抑郁的患者 融入具有特色的情志疗法和康 复疗法 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和中医辨证进行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指导 特别应重视生殖 健康指导和中医情志调节 饮食疗法 起居调摄指导 注意经期 或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的 卫生保健知识宣教 加强体质锻炼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 3 建立了盆腔炎合理的临床诊疗路径 使本病的诊疗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建立了盆腔炎合理的临床诊疗路径 使本病的诊疗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盆腔炎诊疗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我科建立了盆腔炎的临床诊疗路径 由科主 任 专病负责人 各临床小组 妇科 B 超室 各临床护理组组成临床研究组 临床诊疗路 径 患者入院后或门诊就诊时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结合患者的全身症状及舌 脉 运用 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 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证型 制定治疗方案 疗程 1 2 个月 治疗后 再行妇科检查及盆腔 B 超检查 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 对于病情反复发作 病程较长 的患者 进行心理指导和情志治疗 使其消除紧张 焦虑的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告知患 者随访方式及时间 根据临床疗效对诊疗方案进行优化 盆腔炎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主攻病种之一 对已有的盆腔炎临 床路径进行修改完善 按照国家中管局要求已经优化出一套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该路径 中的治疗方案是该病最优化的诊疗方案 目前正在专家审核过程中 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总结及评价分析 实施情况疗效总结及评价分析 20122012 年年度 盆腔炎 现西医又称 盆腔炎性疾病 为育龄妇女常见病 多发病 属中医 带下 病 妇人腹痛 等病范畴 盆腔炎不仅发病率高 而且危害严重 其后遗症包括盆腔炎 反复发作 慢性盆腔痛 不孕症和异位妊娠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具有明显的优势 针对盆腔炎急性发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突出 中医以清热解毒除湿 行气止痛为主 有助于改善全身症状和下腹疼痛等局部症状 缩短 病程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及相关后遗症 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特色 和优势 治疗多以辨证论治为核心 扶正祛邪 多途径给药 内外合治 根据不同病理状 况选用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中药直肠给药 中成药注射液静滴 针灸推拿 离子透入 盒灸等多种治疗措施 形成二 三 四 五联疗法 经大量临床研究报道 多途径综合治 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缩短疗程 减少盆腔炎反复发作 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疼痛 预防 不孕症 异位妊娠等后遗症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能明显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缩短病程 降低复发率 减少盆腔炎后 遗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5 以上的盆腔炎患者会再次发作 而盆腔炎反复发作 或病程长者常出现盆腔粘连 明显增加后遗症不孕症和异位妊娠发生的风险 或导致持续 的盆腔疼痛 中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 扶正祛邪 多途径给药 内外合治 可降低盆腔粘 连致输卵管炎性不孕及异位妊娠的发生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殖健康 现有文献资料报 道 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 慢性期 的愈显率达70 以上 一 应用方案现状分析一 应用方案现状分析 1 盆腔炎急性发作期主要以中药辨证治疗 或中成药内服治疗为主 该治疗方法广泛 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并见于本专病的诊疗方案 2 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及相关后遗症 目前采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 中成药口服 中药静脉制剂静滴 中药直肠给药 离子导入 熏蒸 理疗 外敷 针灸推 拿等 根据盆腔炎的不同病理阶段 治疗的方法各有侧重 大量临床研究报道均建议多途 径综合治疗 1 部分医院在中药内服 直肠给药和离子导入等方面形成了协定处方或医院制剂 有的已开发上市 内服制剂有银甲片 上市后为妇康口服液 炎克宁冲剂等 直肠给药制 剂如妇科灌肠液 盆炎康栓 经临床观察 中药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愈显率达 60 以上 中药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愈显率达 65 以上 2 根据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一些医院形成了 二联疗法 三联疗法 四联 疗法 五联疗法 等综合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表明 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 治疗方法 临床愈显率达 70 以上 3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及相关后遗症的过程中强调规范护理和调摄 绝大多 数医院的护理措施中包括了现代整体护理内容 部分医院强调应涵盖生活起居 饮食 气 候和精神调摄等 重视心理调摄 但中医特色的发挥尚显不足 缺乏将中医辨证施护的内 容与现代整体护理模式有机地结合 目前对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的评价大多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 年 版 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的相关标准制定 主要从疾病疗效评定 中医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评定等方面进行评价 但亦有选择其中一二进行评价 或自 拟标准判定疗效 二 临床疗效及疗效特点分析二 临床疗效及疗效特点分析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 2012 年我科应用该诊疗方案治疗盆腔炎住院病人 105 人 门诊病人 3579 人 其中仍 以湿热瘀结型最为常见 占病人总数的 85 5 多使用三联疗法 即 中医辨证论治 直肠 给药 封包外敷者 患者依从性好 症状改善明显 复发率经观察有所减低 中医诊疗率 100 具体疗效如下 1 缓解盆腔疼痛疗效 中医治疗率总有效率愈显率 湿热瘀结型 100 98 12 77 50 肾虚血瘀型 100 97 3 70 00 寒凝血瘀型 100 100 67 53 2 改善局部体征疗效 中医治疗率总有效率愈显率 湿热瘀结型 100 96 88 73 75 肾虚血瘀型 100 94 60 75 68 寒凝血瘀型 100 100 63 77 疗效特点分析 疗效特点分析 1 1 盆腔炎复发次数减少盆腔炎复发次数减少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辨证往往为虚实夹杂 对于此类患者不宜一味使用活血化瘀 攻破的药物 我们再辨证治疗时多采用攻补兼施 补虚化瘀 益气扶正 中药益气扶正治 疗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而增强抗病能力 从而降低复发率 2 2 盆腔粘连的松解和盆腔包块的消散盆腔粘连的松解和盆腔包块的消散 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形成的盆腔粘连和盆腔包块 采用以中医辨证治疗 内外合治 多途径给药治疗形成的综合治疗方案 以改善盆腔炎症的病理基础 重视特色疗法如直肠 给药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封包外敷 以及温盒灸 推拿治疗的辨证使用 经临床观察盆腔粘连可明显缓解 盆腔炎性包块可明显缩小 甚至消失 四 改进与优化措施四 改进与优化措施 目前虽然中医药综合治疗盆腔炎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取得了较好疗效 但如何防治 盆腔炎反复发作仍无理想的防治方案和措施 对此通过文献调研 传承研究 流行病学调 查研究 探索和揭示盆腔炎反复发作相关因素 中医证候特征和辨证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 经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形成科学合理 规范可行 经济实用的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 综合防治方案 面向城乡和社区广泛推广应用 应是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可行方案 以期降 低盆腔炎复发率 改善患者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促进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我科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综合防治方案加入辨证食疗 以期减低复发 利于推广 盆腔炎中医治疗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措施盆腔炎中医治疗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措施 盆腔炎现西医又称 盆腔炎性疾病 为育龄妇女常见病 多发病 盆腔炎不仅发病率 高 而且危害严重 其后遗症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 慢性盆腔痛 不孕症和异位妊娠 西 医对盆腔炎慢性盆腔痛采用物理治疗或使用止痛剂以松解粘连 缓解疼痛 但疗效尚不理 想 形成炎性包块 影响生育者多采用手术治疗 但患者接受性较差 中医以辨证治疗为 核心 多途径综合治疗 对盆腔炎慢性盆腔痛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但对于顽固 性盆腔疼痛的缓解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防治及中药直肠给药的依从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 题 1 1 顽固性盆腔疼痛的缓解 顽固性盆腔疼痛的缓解 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 盆腔炎病程长 病情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导致顽固性 持续性 反复性 盆腔疼痛的发生 而持续性 反复性的盆腔疼痛所致躯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又进一步导致 了病情的顽固性和难治性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殖健康 中医药内外合治对于缓解盆腔疼痛症状有一定疗效 但对缓解严重盆腔粘连形成的顽 固性 持续性 反复性盆腔疼痛及盆腔炎性包块消散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 且难以彻底治 愈 解决思路与措施 解决思路与措施 重视特色疗法的应用 针对盆腔炎所致的持续性盆腔疼痛 应重视特色疗法如直肠给药 中药离子导入 中 药熏蒸疗法 中药外敷 以及温盒灸 推拿治疗的辨证使用 以及活血化瘀药物的合理应 用 采用多联疗法综合治疗 且足疗程用药 采用以中医辨证治疗 内外合治 多途径给药治疗形成的综合治疗方案 以 2 3 月为 一疗程 并在临床规范应用 以改善盆腔炎症的病理基础 最终形成疗效显著 切实可行 的盆腔炎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 以有效地缓解或消除盆腔炎的主要临床症状 2 2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防治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防治 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 盆腔炎病程长 病情缠绵 多次反复发作形成的特殊病理改变增加了治疗 难度 由于疾病各阶段不同病因的相互叠加导致病变因果交织 证候虚实互见 且涉及肝 脾肾多脏功能失调 从而决定了盆腔炎反复发作病症的难治性 对于本病的反复发作西医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 中医药防治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但如何防治反复发作仍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 虽有学者进行探索 但尚无系统的研究和 防治方案形成 更缺乏具有指导作用的 规范 和 指南 致使本病的防治工作在临床上 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解决思路与措施 解决思路与措施 重视防治并重 防重于治 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 提出以中医 治未病 为指导思想 重视防治并重 防重于治 的原则 阻断反复发作的病因 保证综合治疗方案的足疗程使用及缓解期预防方案的使用 我科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这一难题 申报了相关科研课题 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 综合防治方案进行研究 以期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 制定切实可行 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并在基层和社区推广应用 以降低盆腔炎的复发率 减少盆腔炎后遗症的发生 提高广大 育龄期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3 3 中药直肠给药的依从性 中药直肠给药的依从性 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 中药汤剂直肠给药对于缓解盆腔炎所致的盆腔疼痛以及松解盆腔粘连 缩 小盆腔炎性包块 促进妊娠具有确切疗效 且中药直肠给药生物利用度高 并可避免消化 道副反应及部分肝脏首过作用 因此中药直肠给药是治疗盆腔炎的主要给药途径和方法 但由于中药直肠给药多采用中药煎剂灌肠 药物浓缩差 使用不便 温度 剂量不易控制 无标准规范的灌注器具 中药汤剂或灌肠液携带不方便 操作较为繁琐 治疗过程中患者 有一定的不适感或难以接受 依从性较差 往往难以保证完成全疗程治疗 从而影响治疗 效果 解决思路与措施 解决思路与措施 中药直肠给药剂型的改革 研制直肠给药特色制剂 如中药直肠栓 中药微型灌注 液 中药直肠给药方法的改进 研制恒温恒速恒量的中药直肠灌注仪器以解决此难点 月经不调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临床诊疗方案月经不调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临床诊疗方案 201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 简称功血 系由调节生 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需要排除全身性疾病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 变 分类 1 无排卵性 多归属中医崩漏范畴 2 有排卵性 1 黄体功能不足 2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3 排卵性月经稀发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多属西医黄体功能不足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范畴 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多属排卵性月经稀发范畴 一 诊断标准一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西医 妇产科学 第 7 版 教材 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 第 1 版 拟 定 中医病名诊断及辨证论治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 年版 中药新药 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医证候规范 以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妇科学 第 7 版 拟定 二 中医治疗二 中医治疗 一 崩漏 一 崩漏 原则 急则治其标 以止血塞流 缓则治其本 以澄本清源原则 急则治其标 以止血塞流 缓则治其本 以澄本清源 1 1 急以止血 急以止血 中医止血法 中医止血法 1 益气摄血止血法 独参汤 据体质可选红参 西洋参 生晒参 太子参等分次煎 水频服 2 益气养阴止血法 若阴道出血量多如崩 出现面色苍白 心慌气短 冷汗淋漓 脉细数或脉微欲绝者 应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或生脉汤浓煎频服 3 益气养阴 凉血止血法 症状 经血非时而下 出血量多 淋漓不尽 神疲体倦 头晕耳鸣 腰酸膝软 气短 懒言 手足心汗出 不思饮食 舌质淡胖 或舌红少津 脉细弱 证型 气阴两虚血热证 方药 生脉二至丸加味 太子参 30 麦冬 15g 五味子 10g 女贞子 15g 旱莲草 15g 炒地榆 20g 炒大蓟 15g 炒小蓟 15g 炒槐花 15g 生地 12g 炙甘草 5g 气虚明显 者加黄芪 30g 4 益气摄血 化瘀止血法 症状 经血非时而下 出血量多 淋漓不尽 色淡或夹血块 小腹坠痛 气短懒言 不思饮食 四肢不温 面色淡黄 舌质淡胖 或紫暗边有瘀点 脉细涩 证型 气虚血瘀证 方药 举元煎合失笑散加味 党参 30g 黄芪 20g 白术 12g 炙升麻 10g 炙甘草 6g 炒蒲黄 20g 五灵脂 12g 益母草 15g 茜根炭 15g 三七粉 6g 冲服 焦艾 12g 焦 山楂 15g 炒枳壳 12g 西医止血法 西医止血法 1 口服止血药止血 可口服止血芳酸 氨甲环酸片 安络血 维生素 k 止血 2 静脉止血 止血三联 静脉滴注 3 诊断性刮宫止血 针对有性生活者经过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诊断性刮宫 4 激素止血 若未婚无性生活者应予西药激素止血 2 2 澄源复旧 辨证施治 澄源复旧 辨证施治 1 阴虚血热证 症状 经来无期 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 血色鲜红 面颊潮红 五心烦热 咽干 口燥 便结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治法 滋阴凉血 固冲止血 方药 保阴二至坤茜汤 生地 15g 熟地 12g 白芍 15g 川续断 18g 黄芩 10g 黄 柏 10g 山药 15g 女贞子 15g 旱莲草 15g 益母草 15g 茜草 10g 炙甘草 6g 2 脾肾两虚证 症状 月经非时而至 暴下量多 或淋漓量少 血色淡黯 质薄 腰膝酸软 头晕耳 鸣 神疲体倦 气短懒言 不思饮食 畏寒肢冷 舌质淡胖 苔白 脉沉细 治法 补肾健脾 益气固冲 方药 寿胎丸四君子汤加减 桑寄生 15g 菟丝子 15g 川续断 18g 阿胶 10g 党参 30g 白术 10g 茯苓 12g 炙甘草 6g 焦山楂 15g 焦艾 12g 海螵蛸 24g 补骨脂 15g 黄芪 20g 加减 兼肾阴虚者 以左归饮合四君子汤加减 3 肝郁血瘀证 症状 经血非时而下 量多如崩 淋漓不净 血色紫暗有块 下腹胀痛或刺痛 情志 抑郁 两胁或乳房胀痛 舌质紫暗 或舌边瘀点 脉弦涩 治法 疏肝理气 化瘀止血 方药 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味 柴胡 10g 炒枳壳 15g 白芍 15g 炙甘草 6g 炒蒲黄 15g 五灵脂 12g 益母草 15g 茜草 12g 炒荆芥 15g 三七粉 6g 制香附 12g 二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二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1 1 辨证用药 辨证用药 阴虚血热证 症状 月经周期提前 或量多 或经行时间延长 血色鲜红 质稠 咽干口燥 潮热 颧红 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 凉血调经 方药 保阴煎合二至丸加减 生地 15g 熟地 10g 白芍 15g 川续断 18g 黄芩 10g 黄柏 12g 山药 15g 女贞子 15g 旱莲草 15g 益母草 15g 茜草 12g 炙甘草 6g 肝郁血热 症状 月经周期提前 或量多 或经行时间延长 血色紫 鲜红或紫红 质粘稠 时 挟血块 烦躁易怒 经前乳胀 或经行下腹胀痛 口干口苦 小便黄 大便干结 舌质红 苔薄黄或黄 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 疏肝解郁 凉血止血 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 丹皮 12g 焦栀子 10g 醋炒柴胡 6 10g 白芍 15g 茯苓 12g 白术 10g 炙甘草 6g 炒荆芥 15g 炒地榆 15g 炒贯众 15g 茜草 15g 脾肾气虚 症状 月经提前 或量多 或经血过期不净 色淡而稀薄 倦怠乏力 食欲减少 面 色晄白 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舌质淡 苔白 脉虚弱或沉细 治法 健脾益气 固冲摄血 方药 寿胎丸四君子汤加减 桑寄生 15g 菟丝子 15g 川续断 18g 阿胶 10g 党参 30g 白术 10g 茯苓 12g 炙甘草 6g 黄芪 20g 海螵蛸 24g 焦山楂 15g 补骨脂 15g 2 2 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治疗 丹贞颗粒 开水冲服 1 次 5g 1 日 2 次 月经干净后起服 15 天为一疗程 连用 2 个疗程 适宜血热型月经先期 量多者 独一味胶囊 口服 1 次 3 粒 1 日 3 次 7 天为一疗程 血 止后停药 三 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 三 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 1 1 辨证用药 辨证用药 肾虚血亏 症状 月经推后 或月经量少 经色淡黯 质清稀 腰膝酸软 耳鸣 面色萎黄 头 晕眼花 心悸失眠 性欲减退 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或沉细 治法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五子衍宗丸合圣愈汤加减 覆盆子 15g 枸杞子 15g 菟丝子 15g 车前子 10g 党参 30g 黄芪 20g 熟地 12g 当归 12g 川芎 10g 白芍 15g 肉苁蓉 15g 肝郁血滞证 症状 月经推后 或月经量少 色暗红 夹少许血块 经行乳房胀痛 或胸胁胀满 或少腹疼痛 舌质正常或暗红 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 活血调经 方药 逍遥丸合四物汤加减 柴胡 10g 白芍 15g 当归 12g 茯苓 10g 白术 10g 薄荷 6g 甘草 6g 熟地 12g 川芎 10g 鸡血藤 18g 制香附 15g 肾虚痰湿 症状 月经推后 或月经量少 色淡红 质粘腻 腰膝酸软 耳鸣 胸腹痞满 面色 晄白 形体肥胖 大便溏泄 舌淡胖 苔白腻 脉滑或缓滑 治法 补肾祛痰 燥湿通经 方药 五子衍宗丸合导痰汤加减 覆盆子 15g 菟丝子 15g 枸杞子 15g 车前子 10g 苍术 12g 陈皮 12g 茯苓 15g 法半夏 12g 香附 12g 薏苡仁 24g 当归 12g 川 芎 15g 若兼血瘀者 加红泽兰 15g 生山楂 20g 2 2 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治疗 通脉大生片 口服 1 次 4 6 片 1 日 3 次 1 月为一疗程 连用 2 3 疗程 补益调经合剂 口服 1 次 10ml 一日 3 次 1 月为一疗程 连用 2 3 疗程 胎宝胶囊 口服 1 次 1 3 粒 1 日 3 次 1 月为一疗程 连用 2 3 疗程 八珍颗粒 开水冲服 1 次 1 袋 1 日 2 次 1 月为一疗程 连用 2 3 疗程 三 非药物治疗三 非药物治疗 1 1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1 1 针刺 针刺 虚证 取穴 关元 三阴交 肾俞 交信 辨证辅以配穴 操作 针刺用补法 酌 情用灸 实证 取穴 气海 三阴交 隐白 辨证辅以配穴 操作 针刺用泻法 2 2 温盒灸温盒灸 应用温灸盒置于下腹部 每次施灸 20min 每日 1 次 30d 为 1 个疗程 3 3 耳穴 耳穴 取穴 肾 肝 脾 内分泌 子宫 卵巢 操作 王不留行籽压穴法 1 周更换 2 次 2 周为 1 疗程 月经来潮即停止治疗 主要用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者 2 2 辨证食疗 辨证食疗 据临床观察 本病中药培补多作用缓慢 短期内对疾病无显著改善 兼之需长期服药 常难以令患者接受 中医药食疗在固护胃气的同时 易于为患者接受 常作为有效的辅助 治疗措施 气血虚弱 肾气不足 月经后期 量少 归芪参姜羊肉汤 食羊肉饮汤 可补血养血 调经 枸杞炖羊肉 羊腿肉 1000 克 枸杞 50 克 调料适量 食肉喝汤 可补肾养血调经 肝郁气滞 月经后期 量少 归芎乌药益母粥 一日一剂 行气解郁 活血调经 四 中西医结合治疗四 中西医结合治疗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 经中医药人工周期疗法 针灸等治疗后促排卵效果仍不理想 者 可配合西药克罗米芬 HCG HMG 促排卵治疗 五 护理调摄五 护理调摄 1 对阴道出血量多 贫血的患者指导注意卧床休息 专人陪护 2 出血期间禁房事 盆浴 避免重体力劳动 保持外阴清洁 勤换内裤 并使用消 毒卫生垫 保留卫生垫 以备观察出血量 3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 多食鱼肉 鸡 蛋类食物及新鲜蔬菜 忌辛辣 煎炸 酒 类等生火动血之品 4 调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 加强体育锻炼 以增强体质 六 疗效评定六 疗效评定 疗效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 年版 关于 中药新药治疗月经 不调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制定疗效标准如下 1 1 疾病疗效 调经 止血 评定标准疾病疗效 调经 止血 评定标准 崩漏崩漏 痊愈 治疗后连续 3 个月经周期 经期 经量均恢复正常 周期 28 3 天 经期 7 天 经量 30 80 毫升以内 停药后 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显效 治疗后连续 3 个月经周期恢复到 28 7 天 经量较治疗前减少 1 3 或少于 100 毫升 经期仍在 7 天以上 10 天以内 有效 治疗后月经周期恢复到有一定规律 15 21 天或 36 60 天 经期 经量有所 改善 无效 治疗后阴道出血未控制 或周期 经期 经量无改善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痊愈 治疗后周期 经量 经期恢复正常 经量 30 80 毫升 周期 28 3 天 经期 7 天以内 停经 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显效 治疗后月经在周期 28 7 天 经量减少 1 3 或少于 100 毫升 经期 7 8 天以内 有效 治疗后周期 经期有所改善 经量有所减少 不足 1 3 无效 治疗后周期 经量 经期无改善 月经后期 月经量少月经后期 月经量少 痊愈 治疗后月经周期 经量恢复正常 经量 30 80 毫升 周期 28 3 天 停经 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显效 治疗后月经在周期 28 7 天 经量增加 1 3 以上 有效 治疗后月经周期 经量较治疗前改善 无效 治疗后月经周期 经量无改善 2 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以中医症状积分为主要依据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 证候疗效率 治疗前总积分 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 100 痊愈 治疗后证候疗效率 95 显效 治疗后证候疗效率 70 95 有效 治疗后证候疗效率 30 70 无效 治疗后证候疗效率 30 七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七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一 现状分析 一 现状分析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 多发病 中医药在治疗月经疾病上有着悠久的历 史渊源 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辨证论治 中成药口服 中医药人工周期及针灸治疗等均 有较好的调经止血疗效 但面对功血所涵盖的繁琐的中医病种与证型 如何简化辨证思路 寻找中医辨证规律 针对崩漏 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如何快速止血 如何提高中医中药促 排卵 调周期的疗效和增加月经量少患者的经量是中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难点 1 如何提高快速有效止血疗效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包括崩漏 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 以其阴道出血量多 如血崩 为急症 失血导致的贫血 甚至休克 为急重症 或阴道出血日久不净 中医药治疗应本 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以益气固冲或化瘀止血为主 若不能快速有效止血者 应配合西医 治疗 2 如何提高中医中药促排卵 调周期的疗效 针对无排卵的各种月经不调 包括崩漏止血后 属于无排卵功血的月经后期和月经先 期 中医药促排卵 调周期有经典的中医药人工周期疗法 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临床使用 繁琐 其调周 促排卵疗效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虽有单味中药促排卵的基础研究 但临 床应用促排卵效果尚不理想 因此常需配合西医治疗 如克罗米芬等 3 简化辨证思路 探索辨证规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病种繁多 崩漏多属无排卵性功血范畴 月经先期 月经过 多 经期延长多属西医黄体功能不足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范畴 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多 属排卵性月经稀发范畴 临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涵盖的中医病名繁多 辨证繁琐 有待 根据月经 太过 与 不及 和病因病机特点 简化辨证思路 寻找辨证规律 4 增加月经过少患者的经量 月经过少是月经不调的常见病种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 势 月经过少可出现排例卵 亦可无排卵 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先兆或症状 是不孕症的 常见原因 若月经量少合并月经后期可发展成为闭经 严重影响到妇女的身体健康 中医 辨证论治 针灸等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故需进一步进行病因病机的研究 为中 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思路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作用 并使中医调经优势得到认 可 本专科对本病建设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和思路 1 中医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月经不调 的辨证思路和规律的研究 立足于我科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传承 对月经病类的 太过 不及 和临床清补二 法进行深入研究 论证已有调经系列制剂 探索新的调经药物 丰富调经理论 指导临床 用药 提高临床疗效 2 中医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月经不调 综合方案的优化研究 借助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 证型进行 总结 归纳 规范 制定优化的综合防治方案 形成应用指南和推广方案 3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月经不调 的病因学调查研究 基于月经不调发病率的日益上升 针对常见月经不调病种的临床发病原因 提出功能 失调性子宫出血 月经不调 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规范月经不调的中医病因学 为中医 治病求本提供依据 亦可从发病源头上提出月经不调的具体防治措施 4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创新研究 在治法 处方 剂型 用药时间等各治疗环节上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 以中医治疗 难点为突破口 以补肾养血调经为基础 根据月经周期中肾之阴阳转化 结合妇科常规检 测手段 如 B 超 基础体温 宫颈粘液 血激素等 判定胞宫虚实 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研究 创立新治法 研制新药物 开创新剂型 形成具有确切疗效的中医特色疗法 月经不调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诊疗方案月经不调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实施情况 疗效总结及评价分析 疗效总结及评价分析 20122012 中医月经不调 为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 范畴 简称功血 系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分为无排卵 性和有排卵性 有排卵性分为黄体功能不足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及排卵性月经稀发三种 类型 中医崩漏多属无排卵性功血范畴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多属西医黄体功 能不足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范畴 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多属排卵性月经稀发范畴 现将 我科主攻病种月经不调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012 年临床疗效评价分析如下 一 应用方案现状分析一 应用方案现状分析 1 月经不调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主要分为崩漏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 治疗以辨证治疗 或中成药内服治疗为主 该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 临床治疗和并见于本专病的诊疗方案 2 针对月经不调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目前采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 服 中成药口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