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D卷.doc_第1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D卷.doc_第2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D卷.doc_第3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D卷.doc_第4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17分)1. (2分)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 .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C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 (5分)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1)山川之美/但微颔之(_)(_)(2)实是欲界之仙都/如是再啮(_)(_)(3)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无与为乐者(_)(_)3. (4分)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_。丹阳秣陵人,著有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4. (3分)窃读记作者_,原名_,题目中“窃”的意思是_。5. (3分)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他是_,在他的笔下,那个没有战乱,没有纷争的地方叫做_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8分)6. (22分)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翻译句子。请注意划线词需作出解释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B . “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C . “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D . “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心愿。(3)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B . “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C . “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D . “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7.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晓雾将歇_千转不穷_(2)翻译下面句子。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两文作者在写景上都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准确描摹,描写角度多变,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你喜欢的一句。8. (19分)(2017绥化)阅读文言文岳阳楼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 微斯人_(2)翻译下面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3)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B . 而或长烟一空 一鼓作气。C . 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D . 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王。(4)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美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是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请用原文回答)。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担当?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